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三十六本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内容开始
第十二章颈部健痛疾患
第一节颈椎病
【 概述】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邻近组织(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受累而引起的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既往对颈椎病的认识十分模糊,常与神经科疾患相混淆,尤其是对患者健康影响较大的脊髓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更多的就诊于神经内科或耳鼻喉科。随着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研究的进展,对颈椎病的概念有了较全面、正确的了解。早在1934 年Peet EchalS 证实颈椎管压所谓软骨瘤或外生骨疵实际上是变性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由于颈椎间盘病变的不同病理变化,影响了不同组织而引起各种不同类型临床症状。1946 年Belart 发现颈椎病变奋所出现的症状多种多样。因而称之为颈椎病综合征。到1948 年Brain 等将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及所导致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受压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之为颈椎病。目百_仍属于这个颈椎病范畴。进人20 世纪50 年代以后,对颈椎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因此诊治方法也有改善。尽管目前对颈椎病存在着许多新的见解和i ‘、识,但作为临床医师仍需遵循以临床为主的原则。在诊断上,首先应该是强调详细的疾史。仔细的查体与常规的化验及放射线检查。不能将单纯的颈椎退变和颈椎病画等号.在门诊经常发现有些人颈椎骨性退变很严重,但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因此颈椎病万_诊断除有病理基础外,还需包括一系列由此而引起的临床表现,以有别于其他相似的疾患。在治疗上应坚持以非手术为主的原则,事实上,95 %以上都可获得痊愈或好转.只有那些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又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方可考虑手术。当然手术方任选择时,应遵循在减压彻底的前提下,手术愈小、愈简单和损伤愈轻为原则。当前在手术方法上仍需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促使我国颈椎外科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发病因素】
颈椎是脊柱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的节段。因此,自出生于-随着人体的发育、生长和成熟,并不断地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而逐渐出现遏行性变。尤其是颈椎间盘,不仅退变过程开始较早,且是诱发或促进颈椎其他部位组乡退行性变的重要因素,按其主次分述如下。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 ? - - - - - - - ? ? ? . . . .
373 一
(一)颈推的退行性变
之为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椎节的退变更为直接,并是其后一系列病变的
… …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1 .椎间盘变性颈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上下软骨板构成一个完整的解剖单颈椎间盘维持着椎体间高度、吸收震荡,传导轴向压缩力,在颈椎的各种活动中,维行立力平衡,这种功能完全由椎间盘的各个结构的相互作用来完成。若其中之一出现夏性.则可导致其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影响或破坏颈椎骨性结构的内在平衡,并使买月围的力学平衡发生改变。因此,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是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 l )纤维环:大约在20 岁以后,纤维环开始变性。早期为纤维组织的透明变性、纤维增粗和排列紊乱,进而出现裂纹。最近的研究表明,颈椎间盘的变性与腰椎不完全一样二颈椎间盘裂纹起自髓核,扩展至纤维环,可有垂直裂纹和水平裂纹两种。纤维环二代细裂纹逐渐扩大,发展至肉眼可见的裂隙。裂隙的方向和深度同髓核的变性程度及三勺的方向和强度相一致。后方纤维环强度相对较弱,加之目前大多数职业需要屈颈.以致髓核被挤向后方,因此纤维环断裂以后侧多见。纤维环早期变性阶段,如能及豆消除致病因素,有可能中止其发展。若一旦形成裂隙,由于局部缺乏良好的血供将难,人恢复。
( 2 )髓核:是含水分、具有良好弹性的豁蛋白,呈白色,内含软骨细胞和纤维母纽泡,幼年时含水量达80 %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含水能力降低,老年时可低于一O 件:椎间盘内含水量的多少决定了其内在的压力调节水平和弹性状态。正常状态下椎习盘在颈椎总长度中占20 %一24 % ,由于含水能力的下降,其高度逐年下降。椎间盘刃含水能力与椎间盘的血供有一定的关系,幼年时其细小血管的分支可达深层。随着年龄增长,血管逐渐减少,血管口径变细,一般在13 岁以后已无血管再深人深层。早期术分脱失和吸水能力减退,使髓核体积相应减小,其正常组织结构逐渐被纤维组织所取气在局部压力加大、外伤及劳损等情况下,可使退变更加迅速,椎间盘内部压力加弋:髓核的变性和纤维环的变性使得椎间盘各部位的弹性模量发生改变,髓核可能通过纤维环的裂隙突向边缘。由于后纵韧带强度弱,相应部位纤维环的张力模量亦低,髓核最有可能突向后方。变性与硬化的髓核也可穿过后纵韧带裂隙进人椎管内,直接产生临夫症状。
( 3 )软骨板:软骨板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功能的退变。研究表明,软骨板相当于髓节部位的中央区。具有半透膜作用。这种作用与髓核的含水性能及营养代谢密切相关。、achenson 发现髓核部分的终板有通透性而内层纤维环区的终板无此功能。Crock 和B 二nbe :从两维形态学上发现两者的毛细血管芽不同。有学者发现通过扫描电镜显示,匀层纤维环区血管芽仅形成简单的环状,而在髓核区,软骨盘的毛细血管形成膨大和复异的盘绕状环。尽管单位面积内血管芽数目相同,但这种结构的不同与通透性密切相关:当纤维软骨变性时,血管芽的结构也发生改变,以致纤维环和髓核均失去滋养,加剖其变性。Kokubun 等通过病理切片发现软骨终板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现象,提示髓核内的裂隙可延伸至软骨板,软骨板可随同髓核一起突出于纤维环之外。以上三者
为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病理过程,当病变进人到一定阶段,则互为因果,并形成恶性循环,而不利于本病的恢复。
2 .韧带一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在前者基础上,由于椎间盘的变性,不仅造成变性和失水化(硬化)的髓核突向韧带下方,以致使压力增高而有可能引起韧带连同骨膜与椎骨间的分离,而且椎间盘变性的本身尚可造成椎体间关节的松动和异常活动,从而更加剧韧带一椎间盘间隙的形成。通过动物实验我们发现,如果在椎间隙内注人等渗氯化钠注射液,形成局部高压状态,则可诱发颈椎病的病理改变(图12 一1 )。
出血
犷卜钊」
后纵韧带
突出之髓核
韧带一椎问盘问隙
出血
图12 一1 颈椎后方韧带一椎间盘间隙形成示意图
椎间隙韧带下分离后所形成间隙,同时伴有局部微血管的撕裂与出血而形成韧带-椎间盘间隙血肿。此血肿既可直接刺激分布于后纵韧带上的窦椎神经末梢而引起颈部或远隔部位的各种症状,又升高了韧带下间隙内压力,如颈椎再处于异常活动和不良体位,则局部的压力更大,并构成恶性循环。
3 .椎体边缘骨刺形成随着韧带下间隙的血肿形成,成纤维细胞即开始活跃.并逐渐长人血肿内,渐而以肉芽组织取代血肿。如在此间隙处不断有新的撕裂和新的血肿,则在同一椎节可在显微镜下显示新老各种病变并存的现象。
随着血肿的机化、老化和钙盐沉积,最后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向椎体前缘的骨赘(或称之为骨刺)。此骨赘可因局部反复外伤,周围韧带持续性牵拉和其他因素,通过出血、机化、骨化或钙化而不断增大,质地变硬(图12 一2 )。因此晚期病例,尤以多次外伤者,可如象牙般坚硬,从而增加手术的难度和危险性。
骨赘的形成可见于任何椎节,但以遭受外力作用较大的CS 、6 、C45 和C67 最为多见从同一椎节来看,钩突处先发居多,次为椎体后缘及前缘。
4 .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颈椎病的退变并不局限于椎间盘以及相邻的椎体边缘和钩椎关节,尚应包括:
( l )小关节:多在椎间盘变性后造成椎间关节失稳和异常活动后出现变性。早葵为软骨,渐而波及软骨下,最终形成损伤性关节炎。由于局部的变性、关节问隙狭窄衬骨刺形成而致使椎间孔的前后径及上下径变窄,并易刺激和压迫脊神经根,以致影叹‘部血管的血流及刺激或压迫脊神经膜返回神经支。
( 2 )黄韧带:多在前两者退变基础上开始退变。其早期表现为韧带松弛,渐币二生、肥厚,并向椎管内突人。后期则可能出现钙化或骨化。此种继发性病变虽不同于互育性颈椎管狭窄,但当颈部仰伸时,同样易诱发或加重颈椎病的症状;此主要因该韧万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374




熬一一一
块+日瓣层希域壤埃贺
}封鲤念川卜西将纲日坦举暴卜召兴扣俨斌扣举擎暴徐如川俐刹仲旧俱擎暴禽咨漩旦祷仲甘御哟名趣含旦除韧坦举暴.闪。俐叫举暴周具卜只月只喇招宜攀都杯骡喇."钾黛侧票移米捉一粗侣酬州举暴俗纲卜车巾划蠕遗耸琴髯幂侧拓只嗽甥国侧麟.【。督琅国祷州我郎么一宜阵活本但日刨泌"卿器g 攀潺纂彩卜研渊名洲留仲越州足州洲盆俱举暴却攀一氛g 渝导水攀一坏留跪局冰(川)。彩椒裂一小嘛体.但粼旧薪洲伽
早倒霍鑫铅典暴.徽华粗脚十粼一己份口组举局叫目卖回试名鲤、神习西。丝、即侧岭酬匕娜一曰川
军褪州姆担潺酬斌长.寒钾艇"帜‘份牛"葬毽写水幸宜岔么擎即鹅州拓工闪
。俐叫姻具.丽补水拯除习耸因,曰姐渊是f4 ]鑫『 下局写斌。买琴书扣宜口琅卜日岭只耐最仁叫
宜举掣坦长侧除护仁亘份口华二卜徽鉴荟燮禅。岖划水尽叫豁州侧岭球郑畜蟹.【
二渔长令暇卜匕袒秘冈
骤撅划嘿名闯征。但斌比』 聊g 霖琳念― 酬座.攀习山氛领十一一映牛州孚脚到。坦彩动仁泪一叻狱
称窿罄一恻念冲名岔测喇套耀凌器叹省铡要一杖嘱困禅俘牌酬州班日划恻积圳写织划醚·
写职塑鹦(日)
。叹举尽霜赢裂俱擎局常1l '
攀蒙钾攀写君希叹西坦坦卜襄霉扣僵钾男邺俐剩斌.藉早州誉}露以二擎早写(生
。护韵却噢州昙角― 划国俱举喊叭
姗黛.坦,侧耀名举戚卜具枷洲雇城.叹琴称幂匕椒叹『 队裂巡侧甘鹤学血· 娜攀耸松早十扭。盯
拳熟攀蒸皿念― 名造只只书甘碱豁禽驾。侧!琴姐举创俱却众.攀职早攀耸侈艘『 以邪自
卜攀写钾洲枷书姗亥名勿恃架早只粥邢廊州创担、仁刹斌}擎军蒸但属犯、早荔侣(巴
。俗刊到国概越『 概侧婴取将彩朝晕扛恻侧。枷擎厄深欢肥用刊洲
理划翅酸翩取浙叹擎层闪l 闪一困
『 了产一寸}l (二尸了了邑Jlll . eel 、、eel 』 曰/:气、Jes . II . . se . . . lz . 凡随昌习夕仁凑厂』尧一}厂11 - 111 一工厂l 、― l /签
喜中刊招妥汉l
2 一创军醉蒲吸
慕搜一辛裂日习、一尸仁习尸.' .星蜻
架早荔玺架豆书渗目七匕
( l )急性脊髓前中央动脉综合征:由脊髓前中央动脉受压后阻塞,造成脊髓前芍缺血出现四肢突发性瘫痪。这种损伤可见于过屈时骨赘压迫脊髓前方的脊髓前中央动扮的分支沟动脉。主要表现为上肢重、下肢轻的肢体瘫痪。
( 2 )急性脊髓中央管综合征:过伸伤时一,由于退变增厚的黄韧带突向椎管,造叹脊髓中央管周围水肿和出血。表现为上肢瘫痪重于下肢,痛觉、温度觉消失和在X 汽平片上椎体前间隙阴影增宽等三大特点。
( 3 )急性沟动脉综合征:颈椎过屈时,椎体后缘骨赘或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育髓前中央动脉的分支沟动脉。主要表现为上肢重、下肢轻的肢体瘫痪。3 .暴力导致颈椎间盘突出表现为程度不等的神经损害症状及颈部疼痛。4 .前纵韧带撕裂虽不直接损害脊髓和神经根,但由于造成颈椎不稳,加速三损椎节的退变。临床上许多颈椎病患者早期曾有颈部外伤史。
5 .一过性颈椎脱位过屈暴力使得颈椎椎节前脱位,当暴力消失后,脱位成足节可恢复至原来位置。但由于局部软组织的损伤,损伤部位存在颈椎不稳,若不及盯-理,日后颈椎不稳加重,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构成对脊髓的刺激和压迫。(四)颈部炎症
颈椎不稳和慢性感染时,炎症可直接刺激临近的肌肉和韧带,致使韧带松弛、吸丁力减低、椎节内外平衡失调,破坏了其稳定性,加速和促进退变的发生和发展。(五)发育性推管狭窄
l 庙床上经常看到,有些人颈椎退变严重,骨赘增生明显但并不发病,因为患者奢花椎管矢状径较宽。而有些患者病变并不严重但很早就出现症状。从影像资料可看到一椎实际矢状径的大小决定了症状的出现与否。椎管狭窄者在遭受外伤后容易损伤脊靛甚至轻微的外伤也易发病,且症状严重。椎管大者则不仅不易于发病,且症状亦较孔(六)先天性崎形
颈椎病的先天性畸形对颈椎病发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应刃:变;二是神经血管的刺激和压迫。
1 .先天性椎体融合以CZ 、3 和C3 、4 多见,其次为C4 、5 多为双关节单发。由于币融合,两个椎体间的椎间关节的活动势必转移至相邻的椎间关节。邻近椎间盘的亡几二中使得椎间盘退变加剧,产生临床症状和体征。
2 .棘突畸形主要影响椎体外在结构的稳定性,因而间接的构成颈椎病发卜因素。
(七)颈肋和C7 横突肥大
这两种异常虽不引起颈椎病,但当刺激臂丛神经下干时,可出现上肢症状和歹只适,必须与颈椎病相鉴别。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颈椎病发病机制见图12 一3 。
颈椎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从病理角度看,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一)颈惟间盘变性阶段
颈椎间盘是无血运的组织,它对抗伸屈及旋转外力的能力很差,大的旋转刃万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376
. !扮f - ! ,
爵砷侧lJ
(卑曰嵘濡)
加旦
琳一闭喜池荡)
困12 ! 3 洲带爵炸爵声凿知溅困(当祷滋写酬)
叭膝期冷,网澎肥(褂旨皿粼树资,远计墉荡动哥邵谕压― 霖)葱沁洲氏昌爵一曰黝冷于。眼粼川娜邸一恶母训尝卜爵排李廿.倒喇一砂竿牌岑沐居画粤鸳肥。旨湘冷资思濡蒸l 冲聆阵。巾肥彭思郁攀弯毒阵卜带衅暑扫}善冰爵压。冲薛准庄洱穿压裔豁嘛篱珊思‘蘸黝州.倒.队油略霹!降洲田险洱漫馨喜浓前爵需啡汤思身嘛。冷冲宣帐冷恤.附朋倒半申雄瞬扣曰川曰拼画断能河。裔冲豁衅篱栅思‘舔黝州曲洲壬申豁嘛居思珊需喜浓褂熬刚渔馨到压娜翔别俞舜。眼沈豁讲牟忽"例爵思爷净降洲训一瀚瞬礴房‘阵斗口套思爵斧。
砚画睁炸冷准压,粟津咨细团粤!阵拼居冷碳沐舟产碍房非殉曰。涂礴枷寿并有.
、沐卿酬陈70 承?90 乡。葱书暴件嘛休霹熟圣汁冷氢号!群锵露什呕廿尸两侣河曝氯号.
卿恻毕昨腑}冲鹅.慧慈胃件有思甘姗叮氯弃.溶豁画黝姆得姗瞬思动叮计州不。峰怜嗓嫁陆粼、阵
111 脚.褂常奔粤汁弃油州.需画即画目画碌砂.落画翼房栅.需容一曰刹爵。
} 11 )冲型去哥弓淤
卜盗池爵帐思肖嫁.料翻片洲澎冰准(穿)压濡熟知拱喇一砂思冲辍州日霉菌阵冲
!· 叫臼能羡料本嫁产.冲漫带兹申首辨l 需一曰黝一国愿日霉思彝产"冲决洱贫产。准画需
川洲砷型和姗喇一砂渝件.日旨涂熟冷于― 燕池玉需衅片件亩非锵薄团姗丰瀚思.料汁廓
比卿洲帐伽骨孟觉。
冲旦思领泌鹦谕听冲申酬启(咨准.准牙冰今冰讲姊知落有爵动茹}曲日动洛冲卡谕
砷林公倒压昌。裔讲卿斤玉十舟彗汁林口沙蒸、介.死户补都呀,拜冰户认咎户士瞩州当
潇圃阶.冲蹄忽海落今.因冷户"夕思冲旦号冲。
户拼思、碑姗』 田明姗』 馨前罄到氏渊俞、屏爵并.训一尉落忽胃翔田眯号冲。准画鲡拼思冲
咄川绷斗本濡料冷知料身嘛澎岛熟零.到耳申!令麟带衅帐.舀蔺枷落汁思冲漫.泊明
风川吼阵落嘛思一可翔办,― 津倒娜汁渐。商烟阵铆省耳幸尊哥尝团姗.汁料湘津命知
日狱。听冲渔冷画爵拼.玉申吟嘛卸画舜落瀚.纂妊喇一泄爵件.冲拼眼料十冷国汁.洱
郎叶嘛料冲拼冷爵‘蘸黝州.粉知舔资吟衅渝恨洱彝戴‘醉圈姗.阱!渊物岑尘下翎冲。冷冲
洛图而湃衅琳栅帐.卡辞本濡申今需衅益冲冲姗.淤冲半奋.苹咨湘诌豁阵喜洱甸套言
姗浴渝褥含当秘}{十裤―
记习,闷、月
. L 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旋转外伤,立即会出现四肢瘫痪,照X 线片时也无骨折脱臼表现,脊髓造影椎管住通畅当测量颈椎管矢状径时,多<13mm ,也没有颈椎间盘突出或椎体后骨刺对二应早期进行椎体减压术及椎骨融合术。
(三)继发性改变
继发性改变即由于前两者病理改变对周围组织所引起的相应变化,尤其是骨· 刺万及面较广且变化多所以难以全面涉及,仅选择其中主要问题加以讨论。1 .脊髓脊柱对脊髓的压迫可来自前方和后方,也可两者皆有。前方压迫二二间盘和骨赘为主。前正中压迫可直接侵犯脊髓前中央动脉或沟动脉。前中央旁或前‘的压迫主要侵犯脊髓前角与前索,并出现一侧或两侧的锥体束症状:侧方和后侧方三迫来自韧带、小关节等,主要表现感觉障碍为主的症状。
脊髓的病理变化取决于压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急性压迫可造成血流障碍,组多-血、水肿、久压后血管痉挛、纤维变、管壁增厚甚至血栓形成。脊髓灰质和白质二万缩,以脊髓灰质更明显,出现变性、软化和纤维化、脊髓囊性变、空腔形成。2 .脊神经根对脊神经根的压迫主要来源于钩椎关节及椎体侧后缘的骨赘节不稳及椎间盘侧后突也可造成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早期为根袖处水肿及渗出二应性炎症,此时多属于可逆性改变,如能及时消除致病因素则可不残留后遗症:如万持续下去,则可继发粘连性蛛网膜炎,而且此处也是蛛网膜炎最早发生,也是最好友的部位。根袖在椎管内的活动度为6 . 35 一12 . 75 mm ,如有粘连形成,当颈椎活动犷于牵拉而引起或加重对神经根的刺激。由于蛛网膜炎的发展,根袖可出现纤维化二‘_于继发性病理改变又可进一步增加局部的压力,并造成神经根处的缺血性改变。而缺二进一步加重病情,并构成恶性循环,最后神经根本身出现明显的退变,甚至伴有华夭性。位于局部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也同时受累,并在临床上产生相应的症状。3 .椎动脉椎动脉较为深在,几乎都是因为钩椎关节增生或变性所致二早r 二理改变主要是该椎管的折曲与痉挛所造成的管腔狭窄,以致引起血液动力学的异常三二颅内供血减少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果此种供血突然发生,则由于椎体交叉处失去二而发生碎倒症。由于椎管壁周围有大量的交感神经纤维包围,因此其可以引起各种各屯的植物神经症状;一旦通过手术得以缓解,方知是由于椎动脉受压所致,难怪过去扭_一病理改变误诊为“交感型”。椎动脉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由周围病变组织的压迫与乏,造成的,如能及时消除,症状可迅速消失,且预后较好,难得遇到椎动脉继发严重器-性改变者。鉴于这一情况,对此类型在治疗上应以非手术疗法为主,无效者方需手二除上述继发性改变外,患者邻近的其他组织均出现相应的改变,例如后方小关万-早期松动与变性,后期的增生性小关节炎,硬膜外脂肪的变性与消失,周围韧带于吮弛、变性、硬化及钙化等均随着病程的发展而加剧。
[分类及临床表现]
随着对颈椎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和发展,对颈椎病的分类也不断改进。颈椎病的寸,依据主要是症状学和病理学两个方面。症状学分类比较直观,主要依据临床特点二· 状学分类受一定的限制,而病理学分类比较侧重于病变的病理学实质,以分期的方注颈椎病的各个病理阶段进行分类。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不易区分这种专业分法,目宜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寻78 训一,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379
.仁状学分类为主。
(一)颈型颈惟病(落枕型)
最为常见,以颈部症状为主。
1 .年龄以青壮年为多个别也可在45 岁以后发病,后者大多属于椎管矢状径三_乞者二
2 .症状颈部疼痛,其疼痛常在清晨睡醒后出现,一般均呈持续性疼痛或钝痛,} 万延及J :背部,不能俯仰旋转,头颈部活动时加剧。疼痛常伴有颈部傻硬。病程长者,. 二邪转动时可闻及异常声,或伴有眩晕、偏头痛。检查可见头部向患侧倾斜,颈椎生理一丁舀变直,颈肌紧张及活动受限,患部常有一些明显压痛点。
3 .体征患者颈部一般无歪斜,生理曲度减弱或消失,常用手按捏颈项部,棘}毛间及棘突旁可有压痛。舌质淡,苔薄,脉弦细。
4 . X 线片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颈椎椎体轻度退变。侧位伸屈动力摄片可l 戈现约1 / 3 病例椎间隙松动,表现为轻度梯形变,或屈仲活动度变大。‘5 . CT 及MRI 检查可发现病变阶段椎间盘侧方突出或后方骨质增生并借以判断{唯管矢状径。磁共振检查也可发现椎体后方对硬膜囊有无压迫,若合并有脊髓损害者,… 份可看到脊髓信号的改变。’(二)神经根型颈推病一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型,发病率仅居于颈型之后。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
1 .根性痛最为多见,其范围与受累椎节的脊神经分布区相一致此:!寸必须将草其与干性痛(主要是挠神经干、尺神经与正中神经干)和丛性痛(主要是指颈丛、臂覃丛和腋丛)相区别。根性痛是该神经分布区的感觉障碍,其中以麻木、痛觉过敏、感颈觉减弱等为多见馨2 .根性肌力障碍以前根受压者为明显,早期肌张力增高,其受累范围也仅局厦限于该神经所支配的范围。在手部以大小鱼际及骨间肌为明显,并应与脊髓病变引起的患叭力改变相鉴别必要时可行肌电图或诱发电位等检查。
3 .键反射改变即该脊神经根所参与的反射出现异常。早期呈现活跃,而中后期出现减弱或消失,检查时应与健侧相比较。单纯根性受累不应有病理反射,如伴有病理反射则表示脊髓本身亦同时受累。
4 .颈部症状视引起根性受压的原因不同而可轻重不一:因髓核突出所致者,多伴有明显的颈部痛、压痛,尤以急性期为显。而因钩椎关节退变及骨质增生所致者则较轻微或无特殊发现。
5 .体征舌质黄、苔薄白,脉浮。
6 .特殊试验凡增加脊神经张力的牵拉性试验大多阳性,尤以急性期及后根受压为主者。颈椎挤压试验阳性者多见于髓核突出、髓核脱出及椎节不稳等病例。7 . X 线片改变正位片可见LuS 山ka 关节骨刺形成。侧位片示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刺形成,颈椎生理前凸可减小或消失。囚而在斜位片卜Lus ( . h ka 关节及小关节的骨关节炎表现则更为清晰。这些改变可随年龄增加愈加明显,以C 。,最为多见,但无
月口口曰.云.山曰口口口口口口.. . . . .
临床症状者也可有上述表现。根据颈椎屈曲/伸展侧位片可对颈椎稳定程度进行判苦其判断依据主要有二:① 椎体水平移位大于3 . 5 mm (图12 一4 )。② 相邻两椎间隙成集相差大于11 " (图12 一5 ) ,据研究颈椎不稳多见于颈椎间盘退变的早期。
8 . CT 检查可发现病变节段椎间盘侧方突出或后方骨质增生并借以判断椎管矢状径。磁共振检查也可发现椎体后方对硬膜囊有无压迫,若合并有脊髓功能损害者,尚可看到脊髓信号的改变。9 .脊髓造影表现为病变节段神经根的充盈缺损。正位、侧位及斜位片上均可显示。正位片所示充盈缺损偏向患侧,而在斜位片上充盈缺损更为明显。由侧位片观充盈缺损位于前方,与椎间盘水平相一致,但程度较轻。当压迫部位位于椎间孔内时,显示结果常不尽如人意。
10 .椎间盘造影注人造影剂后椎
图12 一4 颈椎椎体水平移位的测量
扮一、劝
间盘呈不规则影像,造影剂向四周弥散,甚至可漏人Luschka 关节以至椎管内。造影剂注人时应注意患者的疼痛反应是否与临床症状相同。
11 . MRI 检查颈椎椎间盘的信号一般要强于腰椎,其中央的髓核信号为中等强度,其周围的脑脊液及硬膜囊信号较低。在TZ 加权影像上,椎间盘的信号较
一20 \
/ - - 4o \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图12 一5 颈椎相邻两椎间隙成角差值的测量与计算
T 。加权像明显增强,退变后的椎间盘信号明显降低。MRI 可较准确地显示突出的颈椎二间盘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其中以轴位像更具诊断价值。但在Luschka 关节增生肥大:- 与突出的椎间盘在T .加权像上较难区分。
(三)脊髓型颈推病(凄废型)
1 .症状该症发病缓慢,可持续数年乃至数十年,或因颈部挫伤而诱发急性飞作。其主要特征为缓慢的进行性的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和乏力;步态不稳、易声跤。病发初期,常呈间歇性症状,每当走路过多或劳累后出现。随着病程的发展,症班逐渐加重并转为持续性。上述症状多为双侧下肢,单侧脊髓受压者少见,个别病例可拭时出现尿急或排便无力。
2 .体征最明显的体征是四肢肌张力升高,严重者稍一活动肢体即可诱发叭三痉挛,下肢往往较上肢明显。下肢的症状多为双侧,但严重程度可有不同。但有时二几· 的症状是肌无力和肌萎缩,并有根性感觉迟钝,而下肢肌萎缩不明显,主要表现为i - -户挛、反射亢进、出现躁阵挛和骸阵挛。而根性神经损害的分布区域与神经干损害的区魂有所不同,详细检查手部和前臂感觉区域有助于定位,而躯干的知觉障碍常左右不矛-称,往往难以根据躯干感觉平面来判断。
3 .腿反射四肢腿反射均可亢进,尤以下肢显著,上肢Hoffman 征阳性.或
黔8 参
~叨口口口组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一一.. . . . .目口目口口口口-
3 挪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一皿。征(从上扣指或从下弹中指而引起拇指屈曲者为阳性)}汤胜。Hoffman 征单侧牙住更有意义,下肢除腿反射亢进外,跺阵挛出现率较高。Babinski 征、openheim 征、,力,k 征、Gordon 征可阳性。这是颈脊髓受压时的重要体征,严重时双侧均为阳性。组璧反射、提架反射可减弱或消失。
4 . x 线检查x 线侧位片多能显示颈椎生理弧度消失或者变直,大多数椎体有之支,表现为前后缘骨赘形成,椎间隙变窄。功能位侧片可显示受累节段有不稳,相应二面的项韧带有时可骨化。测量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径比更能说明间题,小于0 . 75 弓可判断为发育性椎管狭窄。断层摄片对疑有后纵韧带骨化者有意义。
5 . CT 检查对椎体后缘骨刺、椎管矢状径的大小、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钙化又唯间盘突出的判断比较直观和迅速。而且能够发现椎体后缘致压物是位于正中还是偏移CT 对于术前评价,指导手术减压有重要意义。三维CT 可重建脊柱构像,可在立互水平上判断致压物的大小和方向。有条件时,应积极利用这些先进的手段。6 . MRI 检查分辨能力更高,其突出的优点是能从矢状切层直接观察硬膜囊是否受压,枕颈部神经组织的畸形也可显示。脊髓型颈椎病在MRI _ I : .常表现为脊髓前方呈弧形压迫,多平面的退变可使脊髓前缘呈波浪状。病程长者,椎管后缘也压迫硬膜囊,从而使脊髓呈串珠状。脊髓有变性者可见变性部位,即压迫最重部位脊髓信号增强严重者可有空洞形成。脊髓有空洞形成者,往往病情严重即使彻底减压也无法恢复正常,值得注意的是,X 线片上退变最严重的部位有时不一定是脊髓压迫最严重的部位,MRI 影像较X 线片更准确可靠。
7 .神经根电生理检查临床常用技术包括普通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体感和运动诱发电位等检查,分述如下:
( l )普通针极肌电图:脊髓型颈椎病的普通针极肌电图表现为神经元性损害,主要表现失神经电位和运动电位的减少,时限延长,波幅增高。单纯依靠肌电图不能作为确诊依据,然而根据其分布特点,可以与临床表现相似的运动神经元疾病进行有效鉴别。CSM 的神经元性损害特点是根据累及的神经根呈节段性分布。
( 2 )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神经传导速度依赖于神经元及其髓鞘解剖和生理功能的完整性,而不受高位神经的影响。CSM 可以累及神经根。对于感觉神经,由于受累的部位在后根神经节节前,所以远端轴索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尚保存,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异常。CSM 进展缓慢,如无明显的肌肉萎缩,则神经传导速度为正常;如有大量的神经轴索脱失,可表现为运动速度减慢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降低。由上可知,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对CSM 的诊断无特异性,但可以用来排除症状混淆的周围神经病和合并嵌压性周围神经病。
( 3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相比,还包括近端周围神经和中枢感觉神经,测定感觉的全过程通路,可准确进行脊髓感觉功能定量分析。根据信号记录部位分为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脊髓体感诱发电位;根据刺激部位分为周围神经、皮神经、皮区、椎旁体表刺激体感诱发电位。
在CSM 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能较准确对脊髓功能做出功能性诊断和定量分析,判断可逆性脊髓损伤的病情演变,已成为判断
脊髓功能和诊断脊髓损害的重要手段。有研究表明在C SM 患者还未发现核磁显示的严重程度与临床症状、体感诱发电位的异常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显示有异常的患者均伴有体感诱发电位异常。而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的患者叮不伴有核磁的异常。这种核磁与电生理检测的分歧揭示CSM 患者术前应行电生理检测,进行术前评估,尤其是核磁显示颈髓受压不显著的患者。
( 4 )运动诱发电位:传统的体感诱发电位只反映上行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不能反映锥体束受损。CSM 患者因压迫多来自前方,故往往先影响脊髓运动传导束。运动诱发电位可直接测定中枢运动传导功能,可分为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其中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无痛无创可兴奋受试者的中枢运动通路,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在CSM 患者的阳性率为73 %一100 %较体感诱发电位更为敏感。磁刺激诱发电位于头顶予以磁刺激,四肢肌肉记录信号。因潜伏期较为恒定,而波幅有很大差异,故以潜伏期为主要指标。磁刺激皮层后多个间接波沿锥体束下传而兴奋脊髓前角细胞。CSM 患者早期的典型改变是侧索,锥体束的去髓鞘化;晚期叮以发生轴突脱失。这些是引起潜伏期延长的主要原因。临床发现无明显锥体束临床表现病例,而运动诱发电位异常,说明运动诱发电位较临床检查发现中枢运动传导功能更为敏感。因此有些学者提出亚临床概念,指有影像学颈髓受压的表现,而无临床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表现,经运动诱发电位检查异常者:也有研究表明核磁显示脊髓受压程度与JOA 评分或运动诱发电位无明显相关吐。
根据诱发电位和F 波结合可以得到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有研究表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上、下肢中枢运动传导时间与临床J ( ) A 评分成相关性,临床症状越重,中枢运动传导时间越长,提示可以作为量化指标。还有学者研究中枢运动传导时间与C7 和T . :棘突距离的比值,脊髓运动传导速度可以作为脊髓运动功能的量化指标和手术效果的预后指标。
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结合可以完整的判断脊髓的感觉运动功能,作为一项敏感的检查,有学者已将两者列为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标准。
(四)推动脉型颈推病(晕厥型)
所谓颈性眩晕,是指患者单纯表现为眩晕者。颈性眩晕的患者只有少数,而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内耳、脑干(中脑、脑桥、延髓)、小脑、间脑、枕叶、颗叶等组织的功能缺损,其主要症状为:1 .眩晕为本病的主要症状,眩晕可为旋转性的、浮动性的、摇晃性的或下肢发软站立不稳,有地面倾斜后地面移动等感觉,并有头晕眼花等感觉;头颈部伸屈或左右侧弯及旋转或患者转换体位均可诱发眩晕或使其加重。有时眩晕为本病早期的唯一症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夹杂其他症状和体征,可伴有单侧耳鸣或双侧耳鸣及听力减退(耳蜗症状),耳蜗症状提示基底动脉的分支中内听动脉供血不足。电测听检查表明为神经性耳聋,易被误诊为M el , iere 病;尤其伴发眼球震颤,而其他神经系统病症不明显时更易被误诊
2 .头痛由于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血管扩张引起头痛。头痛部位主要是枕部及顶枕部,也可放射至两侧颖部深处,其性质多为发作性胀痛或跳痛,常伴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382

一月曰嘴日卜.. ? ? ? ? -一
383
: _沤吐及出汗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尤其是同时出现眼症状时易被误诊为偏头痛。一砚觉障碍较为常见,患者有突然弱视或失明,持续数分钟后逐渐恢复视力,之手《侧大脑后动脉缺血所致。复视也不少见,由脑卜内第111 、W 、VI 颅神经核缺血或:侧纵交缺血引起。此处还有眼睛闪光、冒金星、黑蒙、幻视、视野缺损等现象。二倾倒发作也称碎倒,是本征的一种特殊症状,发作前并无预兆,头部过度疾转或伸屈时更易发生,反向活动后症状消失。患者倾倒前察觉下肢突然无力而倒地,重沂考楚,视力、听力及讲话均无障碍,并能立即站起来继续活动此乃椎动脉痉挛或嗯二.其血流量减少,或头颈部突然转动时椎动脉受钩椎关节横向增生的骨赘刺激压只部椎动脉阻塞的原因多系动脉硬化;椎骨部椎动脉硬化的原因,多系颈椎钩椎关万福间增生的骨赘或椎间盘向侧方突出压迫椎动脉使其扭转狭窄或刺激椎动脉周围交感井:吞万使椎动脉痉挛。枕部椎动脉的阻塞,寰椎与枢椎间的运动过度或寰枕肌群痉挛所
l … !l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 .运动障碍患者可有下列几方面表现:① 延髓麻痹症:讲话含糊不清,喝水反抢.吞咽困难,软愕麻痹等。② 肢体瘫痪:有单瘫、偏瘫或四肢瘫,但多属轻瘫,完,性者少见,有时患者并无肢体不适,但可查出肢体有锥体束征。③ 面神经瘫。④ 平衡泛详及共济失调:表现为躯体位置及步态的平衡失调、倾跌、Romberg 征阳性,乃小脑或万小脑有联系的结构发生功能障碍所致,但有时功能障碍是由眩晕引起。6 .感觉障碍如而部感觉异常,有针刺感或麻木感,11 周或舌部发麻感,偶有: - -丁二或幻嗅,单肢、双肢或四肢有麻木感或感觉减退。
7 .意识障碍可表现为晕厥,发作性意识障碍,偶可见于头颈转动时。8 .精神症状主要有定向障碍和记忆力障碍。从临床看,眩晕的表现可分为两七类型:
rl )一过性缺血发作:发作持续时间短暂,多在10 一15 mill 内或最长不超过24h , 毯掩戈逐渐减轻或消失,有些患者在发作后残留轻度症状和体征
( 2 )间歇性或复发性脑缺血:发作时间较长,可在数天或l 一2 周内再复发,较易飞履为完全性卒中。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血栓形成的区别是:前者发作时间短暂,症状轻,可自然痊愈,且无明显后遗症;后者则相反。但二者无截然界限,均可导致脑软化
9 .其他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10 . X 线检查X 线片是诊断颈椎病最早运用的影像学方法,其应用比较成熟,讨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一定的价值,从颈椎正、侧、斜位及屈伸功能位片可以了解到颈椎钩椎关竹、小关节突等病理改变。正位片:椎间隙变窄、密度增加、横突增生、肥大、变尖(钩突唇样改变)。侧位片: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斜位片:椎间孔狭小及钩椎关节增生。屈伸功能位片:颈椎节段性不稳,表现为节段性松动引起的半脱位及椎间隙的斤「Jllll 闭口现象,棘突间距出现拉开和聚拢现象,椎间关节也有细微的移位改变。有对需张日位片:r 解寰枢关节结构是否正常,颈枕部有无畸形。间接了解椎动脉受累情况并可行初步定位,为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但是X 线片难以反映出椎动脉本身形态学匀变化和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日_有放射性损害。早期多结合临床表现和X 线片行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但是要行手术还需要行DsA 、MRA 。
11 . CT 检查近年来,CT 技术的发展为在颈椎横断面上直接客观地评价颈椎结构提供了条件,为确诊颈椎病这一常见病开辟了新领域。在临床诊断中,不能单纯根据横突孔的测量数字来判断椎动脉继发性缺血,还应结合临床资料。横突孔直径<5 mm , 而无椎动脉缺血的临床表现,也不能诊断横突孔狭窄继发性椎动脉缺血。横突孔狭窄有两方面含义:
( l )相对性狭窄,一侧横突孔发育狭小,径线<5 mm ,另一侧发育正常,当患颈椎病时,横突孔较小侧椎动脉受限不能代偿。此型特点:横突孔狭小而形态正常,临床上往往向一侧转颈时诱发或症状加重。
( 2 )继发性狭窄,增生的骨赘或脱出的椎间盘在横突孔上下面堵孔面,直接压迫椎动脉,在CT 断面七横突孔表现变形狭窄,此型特点:横突孔狭窄变形,临床症状多较重而持久存在。CT 诊断有一定的缺点,难以准确反映横突孔内软组织影像,不能够从发病学角度描述椎动脉受累情况,而目价格较昂贵,断面成像较困难,评价横突孔大小形态虽不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唯一方法,但从影像学角度为此型颈椎病的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12 .椎动脉造影椎动脉造影可以通过多种体位清晰精确的显示椎动脉的形态、走形以及管腔的大小、管壁的光滑程度。对于椎动脉病变患者椎动脉造影可以准确反应其病变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椎动脉造影异常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l )椎动脉局限性折角扭曲,局限性弧形压迹,范围较长的蛇形扭曲,使供血减少或血流速度减慢,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为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的主要诊断依据。( 2 )椎动脉全段管腔均匀变细,为正常侧1 / 4 一1 / 3 。管壁光滑、无受压、无迂曲,系先天性椎动脉狭窄的主要诊断依据。
( 3 )椎动脉管壁不规则,呈僵硬的小锯齿状改变,结合临床上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可诊断椎动脉硬化。有些椎动脉压迫在转颈时才发现,有必要对每一侧椎动脉于头颅中立位及向左向右转颈做椎动脉造影检查。直接观察椎动脉受累情况为术前定位、术后疗效观察提供依据。
13 . CTA 近年来CTA ( CT 血管成像)发展很快,三维CT 曲线重建技术能沿血管最大径进行重建,显示血管全过程,已用于显示椎动脉、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等大血管病变。但对显示椎动脉病变的文献较少。茹选良等应用CTA 技术,观察椎动脉的形态及横突孔、钩椎关节、软组织与椎动脉的关系,能判断椎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原因及畸形等。与DSA 比,其创伤小,并发症少,一次增强扫描后,可选任意角度重建,对病变部位可多方位成像。CTA 与MRA 比,CTA 显示骨性结构上占优势。这方面目前只是初步的研究,对其精确性和可靠性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14 . MRA 近几年来,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由于机器性能的改善及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更新,使血管成像越来越清晰,动摇了常规血管造影的地位。目前有取代常规血管造影及DSA 的之势。国外已将此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胸腹腔及四肢血管的检查,并取得了很好的诊断效果,利用MRI 的“流空效应”行椎动脉的检查,其主要技术包括:① 增强时间迁移效应;② 减少相位逸散效应;③ 流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l - . . . . . ― 衡
翎口.. . .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曰伊
一一一,曰口口口口吸,叫., ,甲甲
385 梦
… … 第十二章
二粗关畏集技术;④ 三维数据采集;⑤ 后处理技术。
二5 恼血流图:为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技术之一,主要用于椎动脉功能状态的判廷云其数据误差较大,仅具有参考价值。用于对椎动脉供血情况的判定时,由于其是玄二须内血管波动性血流所引起的电阻抗变化来推断其供血情况的,而非直接测定血管不下二流量,因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误差较大,当前仅仅作为临床诊断上的参考意兄_币不能直接用于诊断。危小玲等对30 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脑血反万仓查.认为如果影像上有颈椎的病理性改变,且脑血流图转颈试验阳性者,应考虑断万推动脉型颈椎病。如果临床症状不明显,可能是由于椎一基底动脉自我调节代偿花乓.此时常为一侧椎动脉供血不足。
16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本法具有对比度佳、立即显影、安全方便、并岌鑫少等优点,较常规的椎动脉造影为好。随着DSA 与介人放射学技术的兴起,本法二成勺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冯世庆等对50 例椎之咏型颈椎病患者行DSA 检查,测定椎动脉内径值为左侧(4 . 1600 士0 . 751 2 ) mm , 万侧3 . 4318 土0 . 812 1 ) mm ,大多数患者左侧大于右侧。作者认为,椎动脉型颈椎摘戈病常由于椎动脉病变侧受到钩椎关节增生压迫,颈椎不稳刺激横突孔骨性狭窄挤三.堆动脉痉挛、狭窄、供血减少,对侧椎动脉不能代偿所致,转颈活动可以加重这种二乏.并且有些椎动脉病变只在转颈时出现。故对椎动脉造影的患者,应对每一侧椎动弋于头部中立位、左右转颈位观察。数字减影自动分析椎动脉狭窄程度、Landsca 即组到标志)技术递加颈部其他结构影像,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共同探讨和分析该病的
颈部疼痛疾患
17 颈部彩色多普勒显像(CDF ' TI )张新书等报道了46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考不CDFTI 观察情况。结果显示28 例(犯条血管)见有VA 狭窄的异常CDFI 表现。:亏采取双侧以逐段归查的方替,注彦两测对结、逐段对比,对翔狭窄诊断较可马对vA 供血不足的其他原因及如何与颈椎病引起的vA 狭窄相鉴别进行了探讨。乙万等通过对125 例颈椎病患者的检测,共诊断了61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从中选出34 例县了.YA 内径小于2 . 0 mm 的狭窄患者,对其狭窄侧和健侧VA 血流参数(PSV 、Vm 、三DY 、PI 、RI )作了统计学检查。结果证明二维声像图加CFNM 及PW 对诊断椎动脉型歹唯病确有实用价值。张佩文等报道了104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CDFI 表现,认为Vs 可,一作为Va 供血不足的灵敏指标,Vd 为血管阻力增高的指标。张源祥等人对TCD 、一〕 Fl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横突孔Crl ’和MRA 对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行了手统的研究,其判定标注为TcD 检测时,vA 的vm 蕊22 cm / s 、BA 的Vm 〔 26 cm / s 时万且常低电流,提示下游小动脉闭塞或上游大动脉高度狭窄。当VA 的Vm ) 49c 而s 、认的Bm ) 63C 而S 时为异常高流速,提示该处血管硬化狭窄。以此标准判定椎一基底之泳供血不足的敏感性为90 %。CDFI 检测时,VA 的Vm 毛0 . 2 耐s 、Vs 毛0 . 35 耐s 时份旦常低电流速,提示下游硬化狭窄;当Va ) 0 . 4m / S 、VS 多0 . 7 耐S 时为异常高流速,提示管腔狭窄。以此标准判定椎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88 %。若TCD 与CDFI 联合检查,讨唯一基底动脉的敏感性为%. 7 %。
18 .三维彩色超声血流成像技术采用面阵探头技术,用心电信号同步触发,计一甲二二龙百目口口口口百口亩亩口口
一州口目口口曰
算机控制面阵探头声束沿着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扫描,然后类似cT 那样进行图像重组,从而获得三维立体彩色血流图像。目前采用移动方法扫描获得立体图像的系统已应用于临床。
综上所述,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像学研究,X 线片是常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EEG 、BEAM 和脑血流图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其准确性国内外争议均较大XRA 迄今仍被视为“金标准”,但具有创伤性,且只能显示动脉的解剖形态。DSA 较XRA 图像清晰、直观,造影剂用量少,图像可长期储存并随时回放,节省大量胶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取代XRA ,但仍属于创伤性检查方法,价格也较昂贵。此外.XRA 与DSA 仅显示血管内腔,不能评价管壁及周围软组织。常规MRA 无须造影剂无损伤,成像范围大,既能显示血管解剖形态,又能提供血流速度和方向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但对血流信号的依赖性大,由于涡流产生夸大效应,钙化、金属物质存在时刻工扰信号而影响诊断。增强MRA 可克服常规MRA 固有缺陷,有较大发展前景。SCTA 通过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创伤轻、并发症少,既可得到三维重建图像又可得到常规(汀横断面图像,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标准性,其缺点是比DSA 分辨率低、比MRA 成烤范围小。另外,MRA 与SCTA 都属于计算机重建图像,而非真实影像的直接反映,三价值昂贵,难于推广。B 超能够动态显示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颈部彩超只能显示椎鱿脉而不能显示基底动脉,不能直接反映脑缺血的程度,对CSA 引起的眩晕等症状只能起到间接诊断作用;TCD 能实时动态地反映椎一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经济简便尤创性,尽管目前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但只要限定检查仪器与经验丰富的检查者,就能推确反映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一种较好的疗效判断方法。三维彩色超声血流叹像技术能够无创地获得三维立体彩色血流图像,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若TcD 、cD 「与三维彩超成像联合检查,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准确性将大大提高。
19 .血浆内皮素的变化长期以来多数学者认为颈椎的退变及椎动脉本身的退支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因,但却忽视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血液本身的病理生理的改变。内皮素是一种新近发现的血管活性肤可以引起脑血管径减小,血管痉挛。冯下庆等开展了这方面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受挤-时,可能有血浆内皮素参与。是否存在血液中其他成分的病理、生理改变,这方而还:待我们以后收集更多病例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五)交感型颈推病(五官型)
舌淡苔薄,脉沉细。多见的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出现抑郁症状。1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 1 )头部症状:头痛或偏头痛。OI . stein 曾报道C ,、2 前纵韧带钙化而引起长期头瘩头晕特别是在颈旋转时加重,有时并有恶心、呕吐。
( 2 )眼部症状:睑裂增大;视物模糊,重者视力明显下降到接近失明;瞳孔散下眼底胀痛,眼目干涩,视野内冒金花等。
( 3 )心血管症状: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心前区疼痛和血压升高(有人取名颈不病型血压增高症)等。
( 4 )周围血管其他症状:因肢体血管痉挛,出现发凉怕冷,局部温度稍低.或一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386
? , . ~留.口口口口口口曰口口口翻口口口{
387
… … … … 第十二章
二通冷时有刺痒感,继而出现红肿或疼痛加重。此外,尚可有头颈、颜面或肢体痛麻,戈互症状不一定按神经节段分布,例如指尖或趾尖痛,三叉神经某一分支或两支分布区蔽戈疼痛等。
( 5 )发汗障碍:表现为多汗、一侧躯干为常见,也可局限于一个肢体或手足。( 6 )其他:耳底痛、耳鸣、听力下降,甚至失听;发音不清甚至失音。2 .交感神经抑郁症状也就是迷走神经兴奋症状,主要是头昏眼花、眼睑下垂、鼻塞、心动过缓、血压偏低、胃肠蠕动增加或暖气等。
(六)食管压迫型颈推病
1 .吞咽障碍早期主要是吞服硬质食物时有困难感及食后胸骨后的异常感觉浇灼、刺痛等),进而影响饮食与流质进食。按其吞咽障碍程度不同分为:( l )轻度:为早期症状,表现为仰颈时吞咽困难,屈颈时消失。
( 2 )中度:指可吞服软食或流质者,较多见。
( 3 )重度:仅可进水、汤者,少见。
2 .其他颈椎病症状单纯此型者少见,约80 %病例尚伴有脊髓或椎动脉受压症状。因此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以发现其他症状。
颈部疼痛疾患
图12 一6 椎体前缘增生成嚎状突起压迫食管
3 . X 线平片及食管钡餐检查与X 线平片上显示椎体前缘骨质增生,典型者呈咏状。其好发部位以CS 、6 最多,次为C6 、7 及C4 、5 椎节。约半数病例其食管受压范围可达2 个椎间隙。钡餐吞服透视下(或摄片)可清晰地显示食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食管的狭窄程度除与骨赘的大小成反比外,且与颈椎的体位有关。当屈颈时食管处于松弛状态,钡剂容易通过;但仰颈时,由于食管处于紧张与被拉长状态,以致使钡剂通过障碍加剧(图12 一6 )。
(七)混合型颈推病
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颈椎病同时存在时称混合型颈椎病。
本型患者舌苔、脉象不一。
视原发各型的组合不同而有明显差别。由于此型症状复杂,故诊断常感困难,在鉴别诊断上应注意治
疗措施需全面考虑,以防顾此失彼,尤应注意此型患者年龄较大,全身状态欠佳,任何粗暴操作及手术更易发生意外和并发症。本型的预后一般较单一型者差。【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颈型颈推病
1 .诊断标准
( l )颈部、肩部及枕部疼痛,头颈部活动因疼痛而受限制。
( 2 )检查可发现患侧肌紧张,一侧或双侧有压痛点,头颅活动受限。( 3 ) X 线片上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中断,此节段小关节分开,有时称为半脱
才口口口.山.一-二和闷自自.. . . . . .
位,因肌痉挛头偏斜歪,侧位X 线片上出现椎体后缘一部分有重影,称为双边双突征象。
2 .鉴别诊断
( l )颈部扭伤:俗称落枕,系颈部肌肉扭伤所致,其发病与颈型颈椎病相似,多系睡眠中体位不良所致。主要鉴别在于:
l )压痛点不同:颈型压痛点见于棘突部,程度也较强;颈部扭伤压痛点在损伤肌肉,急性期疼痛剧烈,压之难以忍受。
2 )扭伤者可摸到条索状压痛肌肉,而颈椎病只有轻度肌紧张。
3 )牵引反应:对颈部进行牵引时,颈型颈椎病者其症状多可缓解而落枕者症状加剧。
4 )对封闭疗法反应:用1 %普鲁卡因5 mL 作痛点封闭,颈椎病患者对封闭疗法无显效而落枕者其症状在封闭后可消失或缓解。
( 2 )肩周炎:多见于50 岁前后发病,年龄与颈椎病相似,且多伴有颈部受累症状,两者易混淆,其鉴别点在于:
l )有肩关节活动障碍:上肢常不能上举和外展,而颈椎病一般不影响肩关节活动。
2 )疼痛部位不同:肩周炎疼痛部位在肩关节,而颈型者多以棘突为中心。3 ) X 线表现:肩周炎患者多为普通的退变征象,而颈椎病生理前弧消失,且有颈椎不稳。有时两者不易区别。
4 )对封闭疗法有效,而颈椎病无效。
(二)神经根型颈推病
1 .诊断标准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一般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由于诊断和治疗特别是手术治疗的需要,要求作出定位诊断。
( 1 ) C3 神经根:由于C3 神经根后根神经节靠近硬膜囊,易受增生肥大的C3 钩突私上关节突压迫,而CZ 、3 椎间盘突出则不易对神经根形成压迫。疼痛剧烈、表浅,由颈部向耳郭、眼及颗部放射,患侧头部、耳及下领可有烧灼、麻木感。体检有时可发现颈后、耳周及下领部感觉障碍。无明显肌力减退。
( 2 ) C4 神经根:常见,以疼痛症状为主,疼痛由颈后向肩脚区及胸前区放射,颈椎后伸可使疼痛加剧。体检时可见上提肩脚力量减弱。
( 3 ) CS 神经根:感觉障碍区位于肩部及上臂外侧,相当于肩贞穴所在位置。主诉多为肩部疼痛、麻木、上肢上举困难,难以完成穿衣、吃饭、梳头等动作。体检时可发现三角肌肌力减退,其他肌肉如冈下肌、冈上肌及部分屈肘肌也可受累,但体检时很堆发现。肪二头肌反射也可减弱。
( 4 ) C6 神经根:常见,仅次于C7 神经根受累。疼痛沿肪二头肌放射至前臂外仁_手背侧(拇指与食指之间)及指尖。早期即可出现脓二头肌肌力减退及脓二头肌反会减弱,其他肌肉如冈上肌、冈下肌、前锯肌、旋后肌、拇伸肌及挠侧腕伸肌等也可受累。感觉障碍区位于前臂外侧及手背“虎口区”。
( 5 ) C7 神经根:最为常见。患者主诉疼痛由颈部沿肩后、肚三头肌放射至前臂后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拂… 第十}一章鳄
颈部疼痛疾患
“侧及中指,脓三头肌肌力在早期即可减弱,但常不被在意,偶尔在用力伸肘时方可察觉:有时胸大肌受累并发生萎缩,其他可能受累的肌肉有旋前圆肌、腕伸肌、指伸肌及背周叽等。感觉障碍区位于中指末节。
( 6 ) C :神经根:感觉障碍主要发生于环指及小指尺侧,患者主诉该区麻木感,但履少超过腕部。疼痛症状常不明显,体检时可发现手内在肌肌力减退。
2 .鉴别诊断
( l )尺神经炎:尺神经由C7 、:和胸脊神经根组成。易与C :脊神经受累的症状相混淆:两者均可造成小指麻木和手内在肌萎缩。但尺神经根炎患者多有肘部神经沟压痛,且可触及条索状变性的尺神经。而且二者感觉障碍分布不尽相同。C :神经支配范围较大,常有前臂尺侧麻木,而尺神经炎无前臂麻木。
( 2 )胸廓出口综合征:由于臂丛、锁骨上动脉、锁骨上静脉、在胸廓上口或在胸少叽咏突止点区受压可引起上肢麻木、疼痛、肿胀;锁骨上窝前斜角肌有压痛并放射至于两者鉴别在于胸廓出口综合征Adson 试验阳性。使患肢过度外展,肩抬平,出现挠之咏音减弱或消失者,即是阳性体征。X 线检查可发现颈肋或C7 横突过大。( 3 )颈背部筋膜炎:可引起颈背痛和上肢麻木感,但无放射症状及感觉障碍,也毛键反射异常。如在痛点局部封闭或口服抗风湿药,症状即见好转。颈椎病局封无效。( 4 )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患者一般出现两手明显肌萎缩,逐渐发展至肘部和肩邪,但无感觉障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正常。侧索硬化症发展就较快,不可贸然手术。( 5 )锁骨上肿瘤:肺尖部的原发性肿瘤或转移癌,与臂丛神经粘连或挤压臂丛神经,可产生剧烈疼痛。行胸部平片或行活检即可诊断。
( 6 )枕骨及寰枢椎疾患:枕颈部伤常引起枕大神经痛,枕大神经为CZ 神经后支组戈的感觉神经,与C3 神经损害所致疼痛较难鉴别,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必要对还应进行颅神经、小脑功能及眼底检查。
( 7 )颈椎其他疾患:如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感染、肿瘤等,影像学检查可三弓确诊断。
( 8 )肺、纵隔肿瘤:如肺上沟肿瘤,可侵犯臂丛引起肩臂疼痛,体检可在锁骨上窝触及肿块,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肿瘤所在部位及范围。
( 9 )臂丛神经炎: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一侧肩部及上肢的剧烈疼痛,牛可伴有全身发热等全身症状。
( ro )肩部疾患:如肩关节周围炎、肩袖损伤等。以肩部疼痛、活动障碍为突出症伏,二者可合并存在,肩关节造影及MRI 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 11 )颈肩臂综合征:以自颈部向肩、臂及手指的放射痛为主要症状,与颈椎不良姿势体位引起的肌肉疲劳有关。
( 12 )颈肩手综合征:又称Steibrocker 综合征,表现为上肢自主神经功能异常,除“、手指疼痛外,尚有手指肿胀及颜色、温度改变,随后即可发生骨质疏松。( 13 )上肢周围神经卡压:如腕管综合征、尺腕综合征等。
1 )腕中部加压实验阳性,1 一3 指麻木或刺痛,而颈椎病无此征。
2 )腕背屈试验阳性,即让患者腕背屈持续0 . 5 一1 min ,如出现拇、食、中指麻木
.
或刺痛即属阳性。
3 )封闭试验有效,而颈椎病局封则无效。
( 14 )心绞痛:C :神经根受压可引起同侧特别是左侧胸大肌痉挛和疼痛而出现假性心绞痛。检查胸大肌有压痛点,局部封闭后疼痛即可消失。若为真性心绞痛,心电图常有改变,局封无效,但口服硝酸甘油类药物则有效。
(三)脊髓型颈推病
1 .诊断标准
( l )自觉颈部无不适,但手动作笨拙,细小动作失灵,协调性差,胸部可有束带感。
( 2 )步态不稳,易跌倒,不能跨越障碍物。
( 3 )上下肢肌腿反射亢进,张力增高,Hoff ' mann 征阳性,可出现跺阵挛和骸阵挛,重症时Babinski 征可能呈阳性。早期感觉障碍较轻,重症时可出现不规则痛觉减退。感觉丧失或减退区呈片状或条状。
( 4 ) X 线多显示椎管矢状径狭窄、骨质增生(骨刺形成)、椎节不稳及梯形变等异常。
( 5 ) MRI 检查示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严重者脊髓可变细,或呈念珠状。磁共振还可显示椎间盘突出,受压节段脊髓可有信号改变。
( 6 )脊髓型颈椎病由于颈髓受压,功能受损,致感觉功能障碍。影像学的发展,MRI 、CT 对颈椎病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但不能对颈髓的功能状态作出评价,临床发现有些患者影像显示明显受压,而临床症状、体征却很少,为诊断带来困难。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弥补不足。
2 .鉴别诊断
( l )脊髓肿瘤:可同时出现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对非手术治疗无效,以应用磁共振成像可鉴别两者。脊髓造影显示倒杯状阴影。脑脊液检查可见蛋白含量升高。
( 2 )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以上肢为主的四肢瘫是其主要特征,易与脊髓型颈椎病相混淆。目前尚无有效疗法,预后差。本病发病年龄较脊髓型颈椎病早十年左右,且稍有感觉障碍,其发展速度快,很少伴有植物神经症状。而颈椎病病程缓慢,多有植犷神经症状。另外,侧索硬化症的肌萎缩范围较颈椎病广泛,可发展至肩关节以上。( 3 )脊髓空洞症:多见于青壮年,病程缓慢,早期影响上肢,呈节段性分布感觉障碍以痛觉、温度觉丧失为主,而触觉及深感觉则基本正常,此现象称感觉分离,梦椎病无此征。由于痛觉、温度觉丧失,可发现皮肤增厚、溃疡,关节因神经保护机制于丧失而损害,即夏科(Charcot )关节。通过CT 及磁共振成像,可发现两者的差异:( 4 )后纵韧带骨化症:可出现和颈椎病相同的症状和体征。但侧位X 线片可发砚椎体后缘有线状和点状骨化影,CT 可显示其断面形状和压迫程度。
( 5 )颈椎过伸伤:是颈椎外伤中的一种,临床上易同在颈椎病基础上遭受过唇髻力后脊髓前中央动脉综合征相混淆。其鉴别如下:
l )损伤机制不同:过伸伤可发生于高速行驶车辆急刹车时头颈呈挥鞭样损伤._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390
391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叮左三于跌倒时面额部的撞击伤。过伸伤的病例特点是脊髓中央管周围的损害,脊髓前二味呀合证是颈椎过伸运动时,突出的椎间盘或椎体后缘骨赘压迫血管,出现脊髓的供二式全症状:
二临床表现不同:过伸伤先累及上肢的神经传导束,故上肢症状明显,表现为上友重下伎轻;感觉障碍明显,表现为感觉分离现象。而前脊髓动脉综合征则是下肢重于二长.且感觉障碍较轻。
三X 线表现不同:过伸伤可见椎间前方增宽,椎间阴影增厚。颈椎病表现为椎管姨窄.颈椎退变重,广泛骨刺形成。
6 )周围性神经炎:本病系由于中毒、感染以及感染后变态反应等所引起的周围”经病变;表现为对称性或非对称性(少见)的肢体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障碍。可巨反或多发。其中以病毒感染或自体免疫能力低下急性发病者,称为急性多发性神经根一:即Cuilain 一Barre 症候群)。本病类型较多其中共有的症状如下:
1 )对称性运动障碍:通常表现为四肢远端为重的对称性、弛缓性不全瘫痪,此不之于颈椎病时的不对称性痉挛瘫痪。
2 )对称性感觉障碍:可出现上肢或下肢双侧性似手套一袜子型感觉减退,颈椎病亏夕此种改变。
3 )对称性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手足部血管舒缩、出汗和营养性改变。棍居以上三点不难与脊髓型颈椎病区别。此外尚可参考病史、X 线片及其他有关检查,犯病情特别需要,一般无须脊髓造影。
7 )多发性硬化症:这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了的中枢神经脱髓鞘疾患,因可出泥锥体束症状及感觉障碍,易与脊髓型颈椎病相混淆。本病特点如下:
l )好发年龄:多在20 ? 40 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
2 )精神症状:多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常呈欣快状,情绪易冲动。3 )发音障碍:病变波及小脑者可出现发音不清,甚至声带瘫痪。
4 )颅神经症状:以视神经受累为多,其他颅神经亦可波及。
5 )共济失调症状:当病变波及小脑者则可出现。本病虽在国内少见,但也并非没育.其可引起与脊髓型颈椎病相类同的感觉障碍及肢体痉挛性瘫痪,故在诊断上应考虑多_比病。本病尚无特殊疗法,手术可加剧病情,甚至引起意外,切忌误诊。( 8 )粘连性继发性脊蛛网膜炎:近年来本病日渐增多,除由于外伤脊髓与神经根受玉迫症状外,大多由于椎管穿刺、注药、药麻及脊髓造影所引起,后者属于医源性因索:本病可与颈椎病伴发,或单独存在。在诊断上主要依据:
l )病史:既往多有椎管穿刺、注药或造影等病史,尤其某些刺激性较大的造影剂更易引起。
2 )根性刺激症状:多较明显,尤以病程长者常表现为根性痛。其范围较广泛,呈括续性,可有缓解期,在增加腹压时加剧。
3 ) X 线片:既往曾行碘油造影者,于X 线片上显示椎管内有烛泪状阴影,多散布三两侧根袖处,以往未行碘油造影者,主要观察颈椎管矢状径,骨质增生范围及程度;之有助于与脊髓型颈椎病相鉴别,但亦有不少患者二者伴发。
4 )其他:脊髓造影虽有助于本病诊断,但可增加病情,不如MRI 检查简便。(四)推动脉型颈推病
1 .诊断标准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在近几年颈椎病会议中反复提出,争议较大,尚未形成较满意的统一的标准。其中具有权威性的诊断标准仍是1993 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提出的标准。其中椎动脉影像学特点是诊断标准中的核心,鉴于此,有学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查阅大量的资料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可参考以下方面:
( l )颈性眩晕(即椎一基底动脉缺血征)。
( 2 )旋颈诱发试验阳性。
( 3 )碎倒:是患者突然发作,下肢无力跌倒在地,但患者神志清楚,可自己爬起来。这种症状多在行走时偶一转颈后发作,可能在转头时脑某区突然缺血所致。( 4 ) X 线示颈椎不稳、钩椎关节明显横向增生。
( 5 )超声波检查(TCD ) : TCD 检查对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患者的辅助诊断、疗效估价、预后判断及检查术后有无动脉痉挛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6 ) CT 诊断:有一定的缺点,难以准确反映横突孔内软组织影像,不能够从发病学角度描述椎动脉受累情况,而且价格昂贵,断面成像定位较困难,评价横突孔大小形态虽不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唯一方法,但从影像学角度为此型的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 7 )椎动脉造影:包括普通血管造影、动脉法数字减影造影。为动态观察血管病变和计算机自动分析狭窄程度、探讨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的病因和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椎动脉造影为最有价值、最可靠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但是由于该检查操作复杂,价格昂贵,对患者损伤大,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时在检查中要接受较多的放射线及造影剂,术后并发症多,患者难以接受,而且在影像上难以同时进行双侧椎动脉成像及动脉影像学观察,使诊断较为困难,难以推广,随着MRI 的技术不断发展,MRA 将取代椎动脉造影。
( 8 ) MRI 检查:其优点可直接显示出椎动脉受累情况:椎动脉受压、移位、迂曲梗阻、畸形或粥样硬化。不用造影剂,是非侵人无创性检查,并免受离子辐射,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可以在任意方位行录像动态观察椎动脉情况,避免重叠和伪影干扰,成像清晰,时间短。其缺点为:价格昂贵、不易定位、检查时间较长、技术要求较高、有些细微病变可能漏诊、带有顺磁性金属的患者不易应用、皮质骨及其椎动脉周围组织无信号、显示不良,基层单位无条件使用。但是其克服了椎动脉造影的缺点,保留了优点,为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的诊断、分型、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曾添了可靠的依据二( 9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 :对椎动脉狭窄诊断较可靠。为椎动脉缺血型乡椎病提供一客观指标。
( 10 )血浆内皮素变化的测定:为诊断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提供一新的参考指标二( 11 )个别患者可出现植物神经症状。
2 .鉴别诊断‘( l )耳源性眩晕:即梅尼埃(Meniere )病,系内耳淋巴回流受阻引起。本病有三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挤92
骊― 一… 第十一一章
颈部疼痛疾患
灭临床特点:发作性眩晕、耳鸣、感应性进行性耳聋。而颈型眩晕症同头颈转动有关,互鸣程度轻。
( 2 )眼源性眩晕:可有明显屈光不正,眼睛闭上后可缓解。
( 3 )颅内肿瘤:第四脑室或颅后凹肿瘤可直接压迫前庭神经及其中枢,患者转头对也可突发眩晕。但颅内肿瘤还合并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血压可增高。头颅CT 扫描可鉴别。
( 4 )内耳药物中毒:链霉素对内耳前庭毒性大,多在用药后2 一4 周出现眩晕症。涂眩晕外还可出现耳蜗症状、平衡失调、口周及四肢麻木,后期可有耳聋。做专科前庭功能检查可兹鉴别。
( 5 )神经官能症:患者常有头痛、头晕、头昏及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大脑皮层功能减退的症状,女性及学生多见。主诉多而客观检查无明显体征。症状的变化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
( 6 )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征:也可出现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和体征。但其患侧上肢血压较健侧低,挠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侧锁骨下动脉区有血管杂音。行血管造影可发现锁骨下动脉第一部分狭窄或闭塞,血流方向异常。
(五)交感型颈推病
1 .诊断标准
( l )有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症状,如眼睑乏力、视物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或流泪。
( 2 )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部痛。
( 3 )心动过速或缓慢,心前区疼痛,血压增高,四肢发冷,局部温度下降,肢体遇冷会出现针刺样痛,继而发红疼痛,也可有血管扩张征象,如手指发红、发热、疼痛、感觉过敏等,还有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或可有耳聋耳鸣、眼球震颤,Romberg 征(闭眼,双足并拢站立不稳)阳性。
( 4 )三叉神经出口处疼痛、压痛、枕大神经痛、舌下神经功能障碍等,这些交感神经症状很难肯定是哪一部位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和压迫,Barre 和Lieou 推测是颈椎骨关节炎症刺激交感神经引起,故有人称这种症状为Barre 一Lieou 症候群,但Jung 等和森躬健认为颈椎增生的骨赘离交感神经太远不可能影响到它。
2 .鉴别诊断
( l )冠状动脉供血不全:这类患者发作时心前区疼痛剧烈,伴有胸闷气短,且只有一侧或两侧上肢尺侧的反射痛而没有上肢脊神经根刺激的其他体征。心电图可有异常改变。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时,症状可减轻或者缓解。
( 2 )神经官能症或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无颈椎病的X 线改变或其他神经根、脊髓受累的症状,应用药物治疗有一定疗效。需长期观察多次反复检查才能鉴别。( 3 )肢端动脉痉挛症(雷诺病):① 常为青年女性;② 以阵发性、对称性、间歇性指端发白、发给等为主;③ 情绪激动及寒冷可发作,人夏缓解,周围脉搏正常。(六)食管压迫型颈推病
1 .诊断标准
( l )吞咽困难:早期嗅怕吞咽较干燥的食物。颈前屈时症状较轻,仰伸加重。( 2 ) X 线平片及食道钡餐检查:显示椎节前方有骨赘形成,并压迫食管引起食管痉挛与狭窄征。
( 3 )应除外其他疾病:如食管癌、责门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瘴病、食管憩室等。必要时可采用纤维食管镜检查,但应注意在有骨刺情况下,此种检查有发生食管穿孔的危险;在纤维食管镜插人过程中颈部不宜过伸,以防引起脊髓损伤。2 .鉴别诊断
( l )食管炎:原发性少见,多由于吞咽时被鱼刺、肉刺等刺伤所致,因此易与因椎体前缘骨刺压迫者相鉴别。个别原因不清,诊断困难者可在拍摄颈X 线平片时吞服钡剂,以判定食道受阻原因。
( 2 )食管癌:发病缓慢,以老年人多见而易与颈源性相混淆,X 线钡餐检查及食道镜检查均可确诊。
【 治疗】
颈椎病类型多,病变复杂,真正的发病机制在前面已有叙述,但并非完全清楚,因此很难从病因学上完全根治。颈椎病是以颈椎间盘退变为基础,逐渐发展到椎体边缘骨赘形成,及周围关节突关节、关节囊、韧带退变,使椎管狭窄或椎间孔狭窄和椎间盘突出,导致颈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引起复杂的临床症状,这种组织的退变无法使之逆转,也无法控制它继续发展,所谓治疗是解除已构成压迫的病变组织或减慢病变组织的继续发展,使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得到缓解。
颈椎病的治疗,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采用哪种方法,是临床工作者对颈椎病患者的情况作出决定,一般来讲首选非手术治疗是合适的,可以先观察病情的发展,使诊断进一步肯定,但过久的观察,延误了最佳手术时机,作为良好的临床工作者尤应注意。已经手术治疗的患者,防止手术后复发,还要按照非手术的原则进行继续保养。
(一)非手术治疗原则
( l )去除使神经血管受损害的压迫因素。
( 2 )消炎(无菌性炎症)、止痛。
( 3 )治疗软组织损伤,以恢复颈椎的稳定性。
( 4 )坚持练颈保健功,以增强颈部肌肉的肌力。既可加强颈椎的稳定性又可恢复颈部活动功能。
( 5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工作中的不良体位。
(二)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任何类型或不同程度的颈椎病,都可以选择非手术治疗,因此非手术治疗是颈椎病治疗的基本方法,但应考虑最终效果以及治疗条件,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如下:① 局部型或轻型脊髓型颈椎病;② 单纯性颈椎间盘突出症;③ 某些神经根型或椎动脉型颈椎病;④ 具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但其诊断依据不足,宜先选择非手术治疗,可在治疗二密切观察,并逐步明确诊断;⑤ 已确认有颈椎病,但患者有严重的脏器疾患,不能承受外科治疗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⑥ 需要手术治疗,术前准备和手术后恢复期的治疗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394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三)非手术治疗的评价
不可忽视,更不能轻视非手术治疗的作用,这是绝大多数作者共同的观点。即使在手术治疗颈椎病开展很好的医疗单位,也不会采取废止的态度,而是如何发展它,尤其是病变早期和轻型者,非手术治疗有其独到的优点。
颈椎病发展过程具有多型性和复杂性,除在X 线上可看见椎体、椎间盘及其附件三化外,其他关节囊、韧带等组织也相应地发生充血、肿胀和纤维化或钙化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这些变化的出现就可以刺激或直接压迫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有时颈部交感乏经,甚至脊髓血运(脊髓前后动脉)功能障碍,导致临床上出现复杂的症状和体征。二果采用某种方法能够阻断某病变发展或者使之逆转,就可能获得20 %一50 %的治疗诬.即使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在术前和术后都必须以非手术治疗方法为基础。(四)非手术治疗方法
1 .手法治疗
( 1 )方法一:
l )治则:舒筋通络,理气止痛,松解压迫。
2 )取穴及部位:风池、哑门、天柱、缺盆、大椎、极泉、肩骼、肩谬、曲池、手三里、合谷、颈后两侧、肩脚骨内上角、患侧上肢内外肌肉。
3 )手法:按法、揉法、捏拿、理筋。
4 )方解:天柱为足太阳膀肤经输穴,有疏解膀胧经经气的作用。风池为足少阳胆经之穴,是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会,为治风之要穴。胆经“主骨所生病”,与肝经互为表里经,而肝又主筋;膀肤经“主筋所生病”,与肾经互为表里经,而肾又主骨。这种肝与胆和肾与膀胧之间表里经主治的相互交叉,是“肝肾同源”,在经络方面的体现。通过刺激风池、天柱两穴可疏通肝与胆、肾与膀胧经从而疏风通络、补益肝肾。哑门、大唯为督脉的穴位,督脉为“阳脉之海”,有总督一身之阳气的作用。大椎为手足三阳经在督脉的交会,哑门为督脉阳维脉之会,二者能调节诸阳经经气,四穴又位居项部,有筑筋通络、除痹止痛、补益肝肾的作用,对属于“筋骨痹”的颈椎病之标实正虚的病因正相宜,可解除后枕部、颈肩背的酸胀僵硬疼痛,活动受限。以上四穴为主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取手少阳经肩骼、曲池、手三里、合谷以疏通手阳明经之气,疏通毒吱经脉,促进经脉通畅、气血旺盛调和,使肩臂发沉、无力、握力下降、持物失手、大小鱼际肌肉萎缩松弛等症状逐渐缓解消除。此四穴为辅穴。推拿颈后两侧、肩脚骨内二角、患侧上肢内外肌肉等为佐者,以松解压迫、温经散寒,经脉气血通畅。点按缺盆、极泉、肩骼等肩前、肩上、腋下的穴位为使者,促使肩前、肩上、腋下的经脉气血流通,以气畅痛止、痹痛镯除。
5 )操作:
A .按揉法:患者取坐位,放松颈部肌肉,医者站在患者身后,用拇指、中指同时安揉两侧风池、风府、哑门、天柱、大椎、肩贞、缺盆、颈后两侧、肩脚骨内上角,以育酸胀感为佳。
B .捏拿法:患者取端坐位,挺胸并将头颈及双肩肌肉放松,医者站在患者身后,月双手拇指指腹沿颈椎棘突两旁约1 . 5 寸的骸棘肌处,从风池至大椎穴由上向下,由内
羁鬓一…
向外进行按揉3 一5 次。
C .端提法:患者取端坐低位,坐在木凳上,头、颈及肩部肌肉放松,医者站立于患者身后,用两手拇指压住患者枕骨粗隆,其余四指端住患者的下领,轻轻向上端提其头颅约半分钟,然后缓慢轻轻地放下。
D .理筋法:患者取端坐位,医者站在患者患肢外侧或坐在凳子上,用双手拇指指腹从肩峰沿上肢内外侧肌肉至腕关节的筋脉进行分理和拨离,并对肩骼、肩骼、曲池、手三里、合谷、肘骼等穴进行按揉。
E .拔伸法:患者取仰卧位,去枕,将头颈部放在床头上方,双手拽住床的两旁:医者坐在患者头前,用一手掌托住患者下领,将另一手臂放置在患者枕骨后下方,用力与手掌按压固定,然后徐徐用力向患者头部后上方轻轻地左右旋转,进行拔伸约半分钟,最后再缓缓地拔伸放松,以达到疏通气血,加大椎间隙,缓解对颈神经的压迫。( 2 )方法二:
l )点按拿揉天柱、风池:令患者正坐,医者立于其后,用两手拇指指腹点按天柱、风池穴,而两手的其余四指则扶住颖部两侧,以防头部活动。点按完毕后,以左手扶住患者前额部,以右手的拇、食二指分别从风池、天柱二穴向下拿揉,直至c7 的颈肩交汇处,如此反复数次(图12 一7 )。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图12 一7 点按拿揉天柱、风池
图12 一8 指压颈椎
2 )指压颈椎:令患者正坐或俯卧位,医者以左手扶住患者之前头部,以右手的拇指指腹沿后中线,从上向下,在各棘突之棘突间向前按揉(图12 一8 )。按揉过程中,可遇到压痛点,获到痛点后,用力按揉几次。
3 )弹拨颈部阳性反应物:大多数颈椎病患者在颈椎两侧可触及条索状硬物,一般为肌肉长期受累痉挛所致。此时,令患者正坐或俯卧,用一手的拇、食二指对称捏住条索状物两侧,先提起,稍一用力,条索状物即可滑脱,而拇、食二指捏在一起(耍12 一9 ) ,如此反复数次,使肌肉受到弹力作用。
4 )拿捏斜方肌: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以两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拿捏住颈肩交汇处的斜方肌,捏拿时双手交替
蚕12 一9 弹拨颈部阳性反应物
用力,即左手拿捏时,右手放松,右手拿捏时,左手放松,使两肩处的操作一向前一向后,并不时移动两手,使之向肩外端移动(图12 一10 )。做完一次后,再照前操作程序反复数次。
5 )颈后分推:患者正坐,医者立于其后,医者用两手拇指指腹置于枕后中线两侧,两手的其余四指侧分别托住下领两侧,从枕后处开始,两拇指沿颈椎两侧,向下分推至C7 处(图12 一11 )。如此反复数次以放松颈部肌肉。
6 )颈部攘动:令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者后外侧,嘱患者将头侧向一侧,即攘左侧,则头侧向右侧,攘右侧,则头侧向左侧。医者一手扶住患者头部,以另一手从枕后部向下攘
动,直至肩部。推左侧时,右手扶头,左手施以攘法,推右侧时,左手扶头,右手施以攘法(图12 一12 )。如此可进一步放松肌肉。
7 )拳叩肩部:令患者正坐,医者立于其后,双手虚握成拳,轻轻击打两肩部肌肉(图12 一13 )。
8 )切击颈肩:令患者正坐,医者立
贷净…
图12 一11 颈后分推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图12 一10 拿捏斜方肌
于其后,将两手手指伸直合在一起,然后用小鱼际侧掌缘轻轻击打颈部、肩部肌肉(图12 一14 )。
图12 一12 颈部掠动图12 一13 拳叩肩部
9 )拔伸:令患者正坐,医者立于一侧,以一手托住患者下巴,另一手则扶住患者枕部,两手同时用力,轻轻向上提拔(图12 一巧)。拔伸过程中,医者可缓缓向前、向后摇动患者头部。
10 )旋动颈椎: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一侧,一手托住患者下领部,一手扶住患者枕部,适当用力,向一侧旋转其头部,待旋至90 。左右时,稍一用力,可闻及关节弹响声,然后,再以同样的办法旋向另一侧(图12 一16 )。注意用力要适度,不可强求闻及关节弹响声。
一口口曰.目




/
图12 一14 切击颈肩
图12 一,5 拔伸头部
图12 一16 旋动颈椎图12 一17 点按上肢穴位11 )点按上肢俞穴:患者取坐位,上肢呈自然下垂状。医者立于其一侧,一手拿住患者一侧手部,用另一手拇指指腹点按上肢的穴位(图12 一17 )。取穴肩骼、曲池、手三里、阳溪、合谷、阳池、外关穴(图12 一18 )。
12 )指关节牵拉:患者取坐位,上肢呈自然下垂状。医者立于一侧,一手握住患者腕关节,另一手用食、中二指夹住患者的手指,然后用力一拉,多可听到“啪、啪”的声音(图12 一19 )。每一指关节均做牵拉。
13 )拍击法:选用大小如蚕豆般约0 . skg ,装人厚布袋、一肩骼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关老池溪外养阳后
内,用绳子将袋口扎紧,将适量锐克痛拍击油微温后涂于患处,用鹅卵石布袋进行拍击,每次拍击时间20 一40 min ,用力由轻渐重,以患者感觉舒适为主,每日1 一2 次,10 次为1 个疗程(锐克痛拍击油的组成和制法:附子、川乌、草乌各30 g ,秦芫、桑枝、桃仁、红花、牛膝、木瓜、老鹤草、伸筋草、杜仲、桑寄生、续断、干姜、甘草各209 。上药碾为粗末,加蜂蜜509 ,纱布分包,与适量花生油一起置人铁锅内,文火煮lh ,去渣,装瓶备用)。
( 3 )方法三:
l )神经根型:主要以上肢手法为主,根据神经孔狭窄的位置,沿上肢的三阳经或三阴经循经推按;牵抖上肢;点按臂
一曲池一手二里
阳溪合谷
图12 一18 上肢穴位图
蠕、手三里、小海、外关、阳溪穴位;弹拔、牵抖指间关节;弹响各指末端。除上述传统手法外另有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独到之处,且能大大缩短临床治萝3 , 8 暨




巍99
… 第十二章
图12 一19 指关节牵拉
颈部疼痛疾患
厅对间的、已经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新的现代治疗手法。现将其具体操作介绍如下。
其主要有拨伸牵引、旋转颈椎、松动棘突及横突。具体操作要点及顺序如下。A .拨伸牵引:患者去枕仰卧,颈部放在床沿,治疗者双脚分开站于床头边上,右手四指放于患者颈部左侧,拇指放于患者下领,左前臂贴其面部左侧,双肘屈曲。借助呈身力量向后牵引颈椎,持续15 一205 ,休息55 ,共做3 一4 次。拨伸牵引常用于颈部1 - -肉紧张或痉挛时。上段颈椎(Cl _ 3 )和中段颈椎(C3 _ 5 )病变,取中立位牵引;下段颈椎(CS _ 7 )病变,取颈前屈(200 ? 300 )位牵引。
B .旋转牵引:患者去枕仰卧,颈部放在床沿,治疗者站于床头边上,一手四指分二放于患者健侧颈枕部,拇指放在另一侧;用另一侧手托住患者下领,前臂放在耳前,吏患者的头部在治疗者的手掌、前臂及肩前。操作时保持躯干及双手不动,双前臂向健见缓慢转动患者颈部,旋转应在颈椎正常活动范围之内。如果治疗后患者转向的颈部不适,可以主动活动颈部,几分钟后即可消失。旋转在伴有眩晕及颈部肌肉痉挛的患者应填用。
C .松动棘突:包括两个方向的松动。① 垂直松动:患者去枕俯卧,双手五指交叉,享心向上放于前额。如颈部后伸受限,也可以双手前臂放在胸前,使上胸部稍抬起。治李者站于床头边上,双手拇指放在患者棘突上,指尖相对,或者双手拇指重叠(一手指腹放在另一手指甲上),其余四指放在颈部及头部两侧,借助上肢力量由背侧向腹侧后前向)垂直松动棘突。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及治疗反应、松动方向可以稍向头或脚约方向倾斜,施力时可以双手同时用力,或一手拇指固定,另一手拇指施力。垂直松动对下列患者有效:症状局部在颈中部(棘突);症状双侧分布在头颈、上肢或躯干上段;颈椎因退变引起活动受限;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② 侧方松动:患者体位同上,下须稍内收,以减轻颈椎生理性前屈。治疗者站在患者健侧(如右侧),右手拇指放在拟松动的棘突右侧,左手拇指紧靠右手拇指,指尖相对,其余四指放在颈部,稳定拇指,操作时右手拇指水平(与棘突垂直)向患侧松动棘突。在治疗颈椎退变时,侧方松动不突是仅次于垂直棘突的常用方法。当松动CZ _ 6 棘突时,也可以双手拇指重叠,共同绝力,其余四指放在颈部对侧的头端和胸端,使颈椎向健侧屈。操作时治疗者要借助上技的力量,避免仅使用手部力量。
D .松动横突:分为单侧松动和双侧松动两种。① 单侧松动:患者去枕俯卧,双手五指交叉掌心向上置于前额。治疗者站于床头边上,双手拇指放于颈椎患侧横突背侧,指背相触,其余四指自然放于颈部,前臂内收约30 " ,以防拇指从横突上滑下。由背侧向腹侧(后前向)垂直松动横突,疼痛明显时,松动方向可以稍偏向外侧;疼痛较轻时,疼痛方向可以稍偏向内侧。② 双侧松动:患者体位同上,治疗者双手虎口放在患者颈部,拇指分别放在同一椎体上两侧横突的背侧,其余四指放在颈椎两侧。操作时双手保持不动,借助上肢和躯干的力量向腹侧松动横突。双侧松动适用于症状双侧分布的患者。
E .松动椎间关节:患者去枕仰卧,双手拇指交叉,掌心向上放于前额,头向患侧旋转约30 。。治疗者站于床头边上,双手拇指放在患椎棘突和横突交界处,指背相触,借助上肢力量由背侧向腹侧(后前向)松动。根据疼痛部位,也可以用拇指分别松动棘突或横突(斜方松动)。这一手法对单侧症状或颈部活动受限的患者效果较好。2 )椎动脉型:应主要在椎板和横突孔周围施以手法,沿椎板与关节突之间的间隙行拔筋、分筋手法;从C6 横突开始深按,沿椎动脉走行方向向头部方向推分,刺激椎动脉起始部位,增加椎动脉血流量。上述手法效果不佳时,可以施以扳法治疗。3 )交感型:主要手法在头部和颈前部。伴有头晕、耳鸣、失眠、烦躁等症状者,主要在头部施以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印堂、分推高骨,点按风池、头维、安眠、神门、内关等穴位;同时沿胸锁乳突肌前缘按揉,通过刺激颈部交感神经节和小关节囊的深部感受器,达到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
4 )脊髓型:主要以下肢手法为主,以强筋健骨,滋肝益肾为法,主要点按和推擦昆仑、绝骨、承山、阳陵泉、肾俞、隔俞,至这些穴位感到发热为度。2 .物理治疗简称理疗,是治疗颈背痛的传统方法,对多数患者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是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常用的颈部理疗方法有离子导人法、赶短波、短波、石蜡疗法等。应用直流电导人各种中西药,如醋、普鲁卡因等,经临床证明,确实行之有效。电疗法主要是深部电热作用,但需不断地调节。各种理疗不可长类不间断的应用,颈部肌肉长期充血反而可使症状加重。14d 为1 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支后宜停l 周后再行治疗。
( l )中药离子导人法方药配制及操作如下:
l )方法一:淫羊蕾、威灵仙各4009 ,川芍2009 ,加水至2 000 mL ,过滤后浓绪至500 mL ,治疗时将中药液与陈醋等量均匀洒在8 cm x 12 cm 衬垫[,接阴极置于乡后部,辅电极接阳极置病侧手背,电流密度0 . 05 一0 . 1 mA ,每日1 次20 min , 10 次万l 个疗程。
2 )方法二:红花509 ,川乌、草乌、一支篙各1009 ,加50 %酒精2 000 mL .浸泡10 ~巧d 后备用。阳极8 cm xl6cm ,取药液10mL 均匀洒于衬垫上,紧贴病变夏位,阴极10 cm xZI cm 置相应部位,电流密度0 . 05 一0 . lmA ,每日l 次,ZOnlin , ’二次为1 个疗程,间隔7d ,可做2 一3 个疗程。
3 )方法三:当归、白芷、川芍、蒲公英、秦芫、杜仲、乳香、草乌、赤芍、砚各209 ,羌活509 ,牛膝、没药各109 ,威灵仙、透骨草各309 ,加水1 500 mL .美二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400
401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 。雌若万min 滤出药液500 mL ,两煎药液混合备用。患者俯卧,以浸过药液(加温一、’刀8 一10 层绒布垫两块置于患处,上置一铅板介于电疗机阳极;肩脚部亦置元纽万圣及铅板接于阴极。最初sd 电流量15 ? 20 mA ,以后逐渐减至10 mA ,每次一万一刃min , 12 次为1 个疗程。
方法四:赤芍、生草乌、川芍、当归、生南星各1009 ,乳香、没药、白芷、羌一冬‘: .蒲公英1209 ,干姜729 ,加水7 000 mL ,浸泡后置冰箱内备用。用棉绒布竺二!一12 cm 单面布垫,绒面在外浸于药液中充分浸透,水平放于病变部位,再将等:二旱煮沸消毒衬垫不干不湿置于药垫上(40 ℃ ),将6 Cn 、x10Cnl 、厚0 . 2 - 于:二的铅板电极装人衬垫内,衬垫上置一块薄橡皮布,布上放置碎石袋加以固定,连注友二:导线正极,另以同规格或大于同规格装有铅板电极的清水垫置于相应部位,连接, ‘二导线负极,加以固定。两极间距3 一5 cm ,然后,通直流电,调节输出开关至巧-认,每次20 一30 rnin ,每日2 次,治疗6d ,休息6d 。
2 )温泉浴:经临床验证,温泉水浸泡后有利于功能恢复和颈椎病的康复。温泉,亏泳可显著增强颈背部及双上肢的肌张力,改善韧带弹性,对保持小关节稳定性有较佗二咋用,可使四肢及心肺功能得到均衡的锻炼,心理状况改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因币异,循序渐进。
方法:采用温泉水游泳,水温38 ? 40 ℃ ,30 min /次,5 次/周,10 次为l 个疗程。三龄较大者温泉水浴盆浸泡,自行按摩颈项部及双上肢。
临床观察表明,温泉浴康复疗法是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里二
( 3 )超声及氦一氖激光穴位疗法:先采用无锡产CSY 一25 型超声治疗机,频率,阅kHz ,连续输出,以液体石蜡作祸合剂,直接接触移动法,移动速度2 一3c 而S ,超吉头面积10C 耐,声强0 . 5 一10 . sw / c 砰,取阿是穴和相邻的天柱、大椎、肩中俞和肩牛等穴位,治疗时局部有舒适的温热或酸胀感,一次5 一10 min ,然后采用西安产一95 一b 型双管氦一氖激光治疗机,输出功率8 mw ,光斑直径3 mm ,距离50 cm 。取风也(双)、天柱、大椎、C4 _ 6 椎间孔、缺盆(双),曲池(患侧)、合谷(患侧)穴位,每穴5 min ,每次治疗6 穴共30 min 。以上治疗每日l 次,10 次为1 个疗程:超声治疗时如出现颈肩、前臂或手指酸胀感,效果较好,剂量以患者耐受为度。以防止治疗中出现眩晕或胸闷反应,体质虚弱者应取卧位进行治疗。
( 4 )拔罐:取颈夹脊、定喘、大椎、大杆、风门、肺俞、身柱(图12 一20 )。其中颈夹脊穴只用一小号玻璃罐以闪火法拔于颈后上端,用左手按住下部皮肤,右手扶罐慢慢下行至定喘穴,然后返回(图12 一21 ) ,如此往返数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其余俞穴为走罐的另一路线。具体办法是:先用闪火法将一中号玻璃罐拔于大抒穴,然后两手协同,扶罐沿大抒、风门、肺俞、身柱横过脊柱,再沿肺俞、风门、大杆,行至大椎(图12 一22 、图12 一23 ) ,如此反复数次,亦以皮肤潮红为度。隔日1 次,6 次为1 个疗程。
( 5 )刮疹:取颈夹脊穴、大椎、大杆、风门、肩井(图12 一20 )。其中颈夹脊穴以刮疹板从上向下至肩井穴反复刮数次,其余3 穴以大椎为起点,从上向下,刮至风门
百会
风池一一、天柱一颈灵-一
踩之
刀/颈夹脊
!
_定喘一一一一肩中俞
大稚
}朴丫
大椎
身柱肩背天宗
肩井一肩外俞
身柱
)默.大抒.风门.肺俞
大杆风门月市俞
{
{
/ /了― 龟、、、、、.1 产
图12 一20
图12 一2 ,走罐路线图(一)
大椎陶道
身柱卜J 肺俞
!划… {尹犷{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图,2 一22 走罐路线图(二)
图12 一23 走罐示意图
穴处(图12 一24 ) ,
反复数次,以局部皮肤下出现渗血为度,每周2 次,6 次为l 个疗毛3 .药物治疗
( 1 )常用内服中药选配规律:
l )单味中药使用规律:在不同类型颈椎病中,各种药,
一芡

{
{少,4 曝
的使用率亦不同:① 脊髓型颈椎病中使用率依次为黄茂、均为84 . 00 % ,赤芍、当归均为68 . % % ,红花61 . 50 铸.
}丫甲{} 54 . 26 % ,甘草、桃仁均为46 . 00 % :忿样动脉刑中体甲至奋! {议\次为葛根70 . 80 % ,川芍60 . 40 % ,黄蔑58 . 00 任.当〔 56 . 20 % ,丹参52 . 75 % ,天麻46 . 50 % ;③ 神经根型中,贡毛图12 一24 刮疹示意图率依次为当归69 . 90 % ,桂枝60 . 80 % ,葛根素56 . 50 铸.落白芍均为52 . 00 % ,木瓜、甘草均为43 . 30 % ;④ 颈型报道三使用率依次为桂枝、白芍、甘草均为75 . 50 % ,葛根、川芍、当归均为60 任


曝403 妒
一一… …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总体使用率为:葛根居第1 位,使用率为63 .巧%,川芍、当归居第2 位均为刃74 % ,白芍居第3 位使用率为52 . 40 % ,黄茂居第4 位使用率为52 . 05 % ,桂枝、甘亘居第5 位使用率均为38 . 90 % ,红花、丹参居第6 位使用率均为36 . 05 % ,羌活居第7 位使用率为犯.74 % ,赤芍居第8 位使用率为犯.45 %。
2 )不同类别的中药使用规律:
A .活血药:出现频率高,有91 %的作者在应用。在总体中排名前11 味的单味药干有6 位是活血药,除川芍、当归、白芍、红花、丹参、赤芍6 味外,还有桃仁23 . 35 %、鸡血藤21 . 60 %、牛膝10 . 30 % ,颈椎病大多起病缓慢,病情反复缠绵日久,很据“久病人络”的理论,多数患者兼有淤滞,故以活血为主。这些药多兼养血、补血之功。这符合“颈椎病虚为本”的原则。
B .解表药:有84 %的作者应用。在总体中使用率葛根素为63 .巧%,桂枝38 . 90 % ,羌活犯.74 % ,防风8 . 62 % ,生姜11 . 20 % ,白芷8 . 62 %。葛根甘寒生津,起阴气,鼓舞阳明津液布达,缓解经脉拘挛,引药直达颈项,是治疗颈椎病的要药,因而广为临床使用。
C .补气药:有69 %的作者应用。在总体中使用率黄茂52 . 00 % ,党参13 . 79 % ,白术17 . 24 %。黄蔑大补元气,气旺血行,周行全身具有很强的推动力。
D .祛风湿药:有66 %的作者应用。在总体中使用率威灵仙21 . 60 % ,木瓜20 . 00 % ,狗脊7 . 75 % ,独活6 . 89 % ,秦芫5 . 17 %。
E .补肾药:有62 %的作者应用。在总体中使用率熟地20 % ,杜仲8 . 62 % ,构祀子10 . 43 % ,山茱英8 . 62 % ,骨碎补6 . 03 % ,鹿角10 . 43 %。
F .平肝熄风药:有39 %的作者应用。在总体中使用率天麻23 . 30 % ,地龙19 . 27 % ,僵蚕9 . 48 % ,钩藤9 . 48 %。
G .祛痰药和利水渗湿药:有22 %的作者应用。在总体中使用率获荃12 . 93 % ,半夏15 . 51 % ,胆南星3 . 34 % ,白芥子3 . 34 % ,苍术3 . 10 %。
3 )不同类型颈椎病中药成方选用规律:在各型专论报道中,颈型多用桂枝加葛根汤约66 . 66 % ,其他各型也有用之;脊髓型多用(或含有)补阳还五汤16 % ,其次是半夏白术天麻汤约10 % ;椎动脉型多用(或含有)半夏白术天麻汤约23 % ,其次是补阳还五汤约11 % ;神经根型较多用(或含有)黄茂桂枝五物汤约18 %。这也反映了颈椎病辨病分型与辨证分型的关系,风寒湿型(颈型);淤湿阻络型(脊髓型);肝肾不足型(椎动脉型);气滞血淤型(神经根型)。
( 2 )各种经典药方:中药治疗颈椎病的新方甚多,疗效各异,如谢忠强以白芍30 g 、木瓜109 为君,定名为白芍木瓜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甚者加全蝎、地龙、土鳖虫、娱蛤,手麻甚者加桑枝、稀签草,治疗期间可配合手法牵引,治疗80 例总有效率93 . 75 %。
陈旺则以葛根甲珠汤,祛风散寒、祛淤通络,兼补肝肾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260 例,治愈1 86 例,总有效率为97 . 69 %。
施祀常使用荆芥防风、桂枝葛根和羌活独活药对,借其祛风、散寒、解表之功而起到缓解颈椎病症状,改善其病理改变的作用。其中,荆芥防风皆具辛温之性,可以宣散
一一一一一日.. .口眼
风寒湿邪气。荆芥擅长发汗散寒,防风长于祛风,古称“祛风圣药”。而羌活独活散寒解表之外,更可以通经络,止痹痛。相对而言,羌活偏于走上,对于颈背上肢痉挛疼痛效果显著;而独活偏于走下,善于祛除在里之风寒湿邪。因此羌活独活合用,可止一身之疼痛桂枝葛根是一组经典的药队,最早的记载见于《伤寒论》的葛根汤。桂枝辛温祛风,又擅长温经通脉;葛根辛凉解肌而尤擅疏解颈背强痛。两药合用,对颈项活动不利效果显著:施祀于临床实践中发现,颈椎病患者常伴有咽喉部的不适,或有慢性咽炎病史。患者具休表现为咽部不适,咽喉部红肿充血等症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急慢性咽喉炎是颈椎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施祀认为治疗患者咽喉部感染,可以缓解颈椎病的病情和发作。板蓝根和玄参是施祀常用的一组清咽药对。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板蓝根和玄参均有抗病毒的作用。其中,板蓝根性味苦寒,功能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玄参甘咸苦寒,《本草纲目》认为该药可“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两药并用,既能清利咽喉,又能滋阴降火。施祀使用板蓝根玄参药对,不仅能够清咽利喉解毒,而且玄参的养阴解毒之功,更能切中颈椎病伴有咽喉部不适的病机。有报道认识,颈椎病发生发展的基础是在正气亏虚的基础上,感受外邪而引起。施祀在临证用药时,特别强调扶正祛邪。典型的两个药对是赤芍白芍和党参丹参。其中,赤芍白芍以活血化淤为主,同时兼有养血的作用。白芍苦酸微寒,人肝经。可柔肝止痛和养血敛阴,以补为功;赤芍功能凉血散淤清热,以泻为用因此,两药合用,寓意一散一补,既散淤止痛,又补血养筋。而党参丹参则是施祀常用的益气化淤药对:益气化淤药对是施祀多年的临床治疗颈椎病的经验。党参味甘性平,能补益正气,兼能养血。施祀还认为人参可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补气力量大于党参;但党参具人参养气之功而较之性味平和,且价廉,适宜颈椎病患者长期服用。丹参味苦微寒,主要功能是活血化淤,兼以养血凉血。相关药理研究表明,丹参能改善微循环血流速度,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勃稠度,促进细胞有氧代谢及能量供应。丹参化淤作用显著。故二药合用,既可治病以求本,又能补气活血,加强活血祛淤的作用。
像上述治疗颈椎病的经典药方还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 3 )中药外治:颈椎病除用中药内服治疗外,中药外用也很有疗效,常用的有敷法、熨法、贴法、洗法各有特色,根据病情,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或配合其他疗法同时治疗则效果更好〕
l )敷法:
A .蛇散:白花蛇l 条,寸香1 . 59 ,冰片、乳香、没药各69 ,肉桂309 。配制方法:除冰片、察香外,其余四味焙黄,共为粉末,然后加冰片、察香研匀,装人瓶内密封备用:使用方法:敷患处用伤湿止痛膏贴好,3d 换1 次,5 次为l 个疗程。本方有温经散寒,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之功。用于局部疼痛较重,或风寒侵袭者。B .温筋散:川乌、草乌、姜黄、红花、麻黄、当归、秦芫、五加皮、桑枝、白及、赤芍、桂枝。等份为末,开水及凡士林调和,外敷,每日1 次。
本方有活血化淤,温经通络之功。主要用于风寒人络者。
C .热敷方:紫荆皮、威灵仙各巧g ,生桅子、生大黄、五加皮、羌活、独活各129 ,防风rog ,生马钱子49 。生研细末,加酒、水各半调成糊状,文火炒热后装人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404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O 。mx 巧cm 、厚2 . 5 cm 的纱布袋中,乘热敷于颈部,每天2 次,12d 为1 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 一sd 。该方具有活血化淤、通络止痛、祛风除湿的功能,借助热气和药力夏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使气血流畅,经络通畅。用于风湿侵袭,痹阻经脉者。2 )熨法:
A .熨洗法:草乌、赤芍、当归、南星、透骨草各209 ,羌活、川芍、乳香、没药各109 ,威灵仙309 。加水100 mL ,浸泡24h ,温火煎熬30 min ,过滤后浓缩约多oomL 备用。然后将毛巾浸人浓缩好的中药药液,再将毛巾湿敷于患处,用电压二20v , 30ow 电熨斗插3 min ,于患处反复熨之,每次熨30 min 。本方有活血化淤,祛又止痛之功。用于风寒侵袭,闭阻经脉,或痰淤相结合者。
B .熨敷方剂:川乌、草乌、威灵仙、桂枝各巧g ,木瓜、当归、川芍、乳香、没药、红花各109 ,杜仲、巴戟天、透骨草各209 ,米醋509 。用法:将上药装人一个20 Cm x 25 Cm 的自制纱布袋中,放人煎药盆中,添水没过药袋即可,煎熬30 min ,然亏药液及药袋取出稍晾一下,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敷于患处,每日2 次,每次30 min 。用后将药液及药袋放置阴凉处,留下次再用,每剂药连用Zd 。
3 )贴法:
A .康香阿魏膏:广丹、生地、白芷、大黄、川乌、草乌、牙皂、肉桂各巧g ,庸香0 . 59 ,阿魏19 。制法:用香油500 mL ,将广丹、牙皂、生地、大黄、川乌、草乌、大黄及肉桂煎熬成膏,临床用时涂上察香0 . 59 、阿魏19 ,使用前常规消毒颈部皮肤,隔天1 次,20d 为1 个疗程。
本方康香、阿魏走窜之功极强,具活血止痛作用,配以广丹、牙皂、生地、白芷、大黄、川乌、草乌、肉桂共奏温筋通络,活血止痛之功。主要用于淤血作痛或寒湿痹阻者。
B .骨质增生穴位贴敷法:庸香、皂角、淫羊蕾、骨碎补、千年健、桑寄生、五加皮、川乌、草乌、威灵仙、海桐皮、川芍、鸡血藤经加工提取制成便于穴位贴敷的外用药膏,每帖0 . 29 ,在相应穴位贴敷。本方有祛风除湿散寒,活血通络止痛之功。用于本病骨质增生明显,神经根症状明显,或兼风寒湿邪痹阻者。
C .骨质增生膏外贴法:I 号骨质增生膏:三七、血竭、延胡索、乳香、没药。n 号骨质增生膏:肉桂、生草乌、生南星、当归、三棱。制法:两种膏药分别熬制,以I 号膏为例,三七人麻油铁锅内,熬至焦黄捞出,继续熬油至滴水成珠,放人东丹,比例是5009 油,2509 东丹,搅匀成膏。11 号膏制法相同。使用前I 号膏、n 号膏均分别放人研成细粉的全蝎尾、梅片、康香即成,每张净重259 。摊于纱布中央成长方形,孕妇禁贴。
两方皆具有活血祛风,通络止痛功效,但各有侧重:I 号膏活血祛淤,止痛解痛功效强,适用于神经根型;n 号膏侧重于温经祛风,散寒化痰,止痛镇痛,适用于椎动脉型、交感型及混合型。
4 )洗法:
A .颈腰痛擦剂:番木鳖、生南星、白芷、防己各109 、防风巧g 、生樟脑59 。配制:上药水煎浓缩,75 %酒精提取总量1 000 mL ,另加地塞米松5 mLxlo 支和匀,装
入带有喷头的50 mL 妥乱中备用。注怠事项:孕妇、皮肤过敏、局邵皮肤破溃者禁用用时将药液喷于患处,再以热毛巾外敷。
方中选用红花、没药活血化淤,徐长卿、细辛、防风、防己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以南星、土鳖子、生川乌、生草乌,解疼镇痛,同时酌用樟脑、薄荷、冰片及适量皮肤穿透促进剂,使皮肤组织屏障疏松,形成沟隙,有利于中药的渗透,使中药迅速发挥作用。
B .舒筋活络洗剂:当归、红花、透骨草、伸筋草、丹参、牛膝、木瓜、桑枝各巧g ,川乌、草乌、刘寄奴各129 ,艾叶、花椒、桂枝各99 。用法:将上药用大脸盆熬半盆药,再用毛巾蘸药水热洗患处。每日2 次,每剂药洗Zd 。本方有活血温经,舒筋止痛之功。用于寒凝血淤,筋急挛缩者。
C .熏洗方:伸筋草、乳香、没药、五加皮各129 、秦芫、当归、红花、土鳖虫路路通、桑枝、桂枝、川乌、草乌、骨碎补各109 。方法:将上药放人脸盆内,加水大半盆,微火煮沸巧min ,用毛巾湿洗颈项部,每晚睡前熏洗一次每次20 一30 min ,一荆药熏洗3d 。作用:增进局部组织新陈代谢,消除无菌性炎症,有强壮筋骨之效。4 .针灸治疗针灸疗法亦是临床上治疗颈椎病常用的方法之一,而且适应于临床上各种类型颈椎病的治疗。常用的针灸方法主要有:
( l )体针:
l )毫针:取相应病变部位的颈夹脊穴、风池、天柱、大椎、肩骼、养老、外关曲池(图12 一20 、图12 一25 )。其中颈夹脊穴可直刺0 . 8 一1 寸;风池穴斜向对侧眼眶.刺人1 一1 . 2 寸;天柱直刺0 . 8 一1 寸;大椎直刺l 一1 . 2 寸;肩骼直刺0 . 8 一1 寸;养老向内关方向斜刺1 一1 . 5 寸;外关向上斜刺0 . 5 一l 寸;曲池直刺0 . 8 一l 寸,有针感演手扩散。除此,可根据具体症状,选配相应的其他输穴。如头晕甚者加百会,偏头痛者加太阳、角孙,后头痛者加风府、天墉(图12 一26 )。以上喻穴每次取5 一6 穴,留针20 一30 min ,每日l 次,10 次为l 个疗程。
2 )三棱针:取压痛点、肩外俞、风门(图12 一20 )。选其中的2 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上述穴处点刺3 一5 次,并迅速挤出紫血数滴,令患者缓缓转动头部,隔三l 次,6 次为l 个疗程。
3 )梅花针:取压痛点、大椎、大杆、肩中俞(图12 一20 )、肩外俞。每次选用2 - 3 穴,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轻轻叩打穴位处的皮肤,以皮肤潮红为度,隔日1 次.次为1 个疗程。
4 )穴位注射:取大杆、肩中俞、肩外俞、天宗(图12 一20 )、病变处的颈夹脊每次取2 一3 穴,常规消毒后,将5 号针头的注射器迅速刺人穴内0 . 3 一0 . 5 寸,得气舀轻提注射器,将药液(1 %普鲁卡因2 mL ,或维生素B , 100 mg 十维生素B 【 2 1 mg )推人,每穴0 . 5 一1 mL ,隔日1 次,ro 次l 个疗程。
5 )小宽针:取颈灵、大杆、天宗、抬肩(图12 一20 ) ,其中颈灵穴在局部消毒奋将小宽针迅速刺入2 一3 cm 后,以左手拇、食二指捏起针处皮肤,做一捏一松,一凡放的动作,同时,右手将针稳准缓慢垂直刺人1 cm 左右迅速出针;余穴消毒后,挤宽针一直接垂直刺人,不捻转,不留针,深至2 Cm 后迅速出针。每周2 次,5 次为l 个疗乓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406
嚷箍黔
肩骸
曲池手三里
足几里
抬肩
\ (净曰日廿卜r . 太( 3 )秒民又六// \
养老中诸
外关阳池、悬钟(绝骨)
胡仁--一二蔓( l ) ( 2 ) 图12 一25 四肢穴位图
l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6 )芒针:取肩背、风池、大椎(图12 一20 )。患者取沂卧位,常规消毒后,其中肩背穴针尖向后下方,相当于几横突部刺人,缓缓按压推进达3 一4 寸;风池穴针尖向内二.沿皮刺入1 . 2 一1 . 5 寸,使针感下行;大椎穴针尖朝向育端,刺人3 一4 寸。留针20 一30 min 。隔日l 次,10 次为二个疗程。
7 )火针:取大椎、颈夹脊、压痛点。穴位常规消毒苦.医者一手持燃烧的酒精灯,一手用持针钳夹住大头针,压酒精灯上烧灼,待针烧至大热时(或一针红为度),持针的手迅速在上述穴位上点刺,每穴点3 一5 下。若针冷需再刃热。隔日1 次,6 次为1 个疗程。
8 )电磁针:取颈椎两侧夹脊穴、肩骼、肩臀、曲池、
大府、姗
图12 一26 头颈部穴位图
外关、合谷、养老、阿是穴。根据X 线或临床症状选用2 一4 个穴位,对于颈椎骨质增生者应局部取穴。穴位常规消毒后,按毫针的进针方向采用单手或者双手进针法,得气后留针,电磁针刺人穴位后将磁头套在针柄上以充磁,其磁感应强度通过电流来调节,一般以中档为宜,500 一1 000 GS ,留针30 min , 10 次为l 个疗程,中IbJ 休息3d 继续下1 个疗程。
( 2 )耳穴疗法:
l )耳针:取患侧颈、肩、颈椎、交感、肾上腺(图12 一27 )。若两侧发病则取双侧耳穴。常规消毒后,用1 寸毫针对准所取耳穴迅速刺人1 分左右,捻针数秒,留针口口日口口目..匕一
20 一30 min 。每天l 次,10 次为l 个疗程。
2 )耳穴埋针:取患侧颈椎、肾、交感(图12 一27 )。常规消毒后,将掀钉式皮内针刺人穴内,并用胶布固定,嘱患者每日按揉穴位3 一5 次,同时颈部缓缓摇动,3d 后将针取下,间隔2 一3d 再行此术。如两侧均发病,则取两侧耳穴交替进行。
3 )耳穴压籽:取颈椎、后颈、肩、肾(图12 一27 )。常规消毒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于耳穴上,一侧发病取患侧,两侧发病则两侧交替使用。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 一5 次,每次2 min 左右。每3d 更换1 次,5 次为l ( 3 )阿是穴为主输刺法:
交感
肾上腺
一肩一颈椎颈
图12 一27 耳穴图
个疗程。
l )方法:以颈部压痛点或阳性反应点即阿是穴为主穴,若无压痛点及反应点则根据X 线片或CT 片提示的病变部位及临床症状选用相应的颈部夹脊穴。
2 )配穴:大椎、后溪、外关。
3 )操作:主穴采用输刺法,用2 . 0 寸毫针,针刺过皮后,针尖向椎体方向深刺至骨,得气后接G6805 电针仪,用连续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配穴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即可。治疗期间留针30 min ,每天1 次,10 次为l 个疗程。( 4 )灸法:
l )温针灸:取病变部位夹脊穴、大椎、肩骼、曲池、足三里、绝骨(图12 一20 、图12 一25 )为主穴,以身柱、天宗、阳池、中诸等为配穴,每次取5 一6 穴。令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取毫针按针刺要求刺人适当深度后,捻针得气,将约Zcm 艾段插在针柄上,点燃,每穴每次施灸2 壮,一壮燃尽后再换另一壮。每天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
2 )触按灸:取天柱、风池、百会、病变部位夹脊穴、大椎、天宗、肩井、曲池、手三里(图12 一20 、图12 一25 )。每次选其中的5 一6 穴,令患者取坐位,用药浸敷布盖住所取俞穴,点燃2 一3 支艾条,取一支用卫生纸将燃火一端包住,迅速向经药浸敷布盖住的俞穴按压,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反复数次。待火力衰微时,再换一支艾条同上操作,直至患者穴处皮肤潮红为度。每天1 次,6 次为1 个疗程。浸布药物:桂枝、川芍、羌活、细辛、白芷、葛根各99 ,水煎。
3 )隔蝎子灸:取病变部位颈夹脊穴、大椎、风池(图12 一20 )。令患者取俯卧位,将醋和黄酒浸泡的蝎子置于所取俞穴上,然后医者点燃艾条,在置有蝎子的俞穴上悬灸,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穴灸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 次,6 次为1 个疗程。5 .封闭疗法及穴位注射
( l )洪孝民用复方丹参利多卡因混合液局部封闭治疗早期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例,有效率89 . 58 % ,认为丹参能活血化淤,凉血安神,利多卡因能解痉镇静,混合液注射有利于消除椎动脉痉挛,缓解对交感神经的刺激,扩张椎动脉,改善消除椎动脉痉挛,缓解对交感神经的刺激,扩张椎动脉,改善基底动脉供血。宋福麟用醋酸强的松龙125 mg 与2 %普鲁卡因4 mL 的混合液在C :、T ;或C6 、7 之间行硬膜外腔封闭,治疗56 例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气408
,…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唯动脉型颈椎病,其中有42 例治疗前后做了脑血流图的对比检查,治疗前有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7 例,双侧幅度差为30 %一50 %者27 例,双侧幅度差达50 %以上者8 例,治疗后恢复正常者35 例,接近正常者7 例,认为皮质激素混合液注人硬膜外腔后直接作用于局部,通过其消炎消肿及止痛作用缓解压迫与刺激,进而消除症状。( 2 )碳酸氢钠穴位注射:
l )取穴:同侧或两侧相应病变颈椎夹脊2 一3 穴。
2 )配穴:大椎、天宗。采用俯卧位,所取穴位按常规消毒,用5 mL 注射器配合5 号齿科用长针头,抽取5 %碳酸氢钠药液后,垂直快速进针后稍作提插,如无针感应改变针头方向,待得气后确认无回血则缓缓注人药液,每穴0 . 2 mL ,随即出针,以干棉球轻揉孔穴,利于药液扩散。
6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闭合性手术,所谓闭合性手术,即不打开皮肤,直接在体内进行切割松解等操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手术方式。针刀既有针灸针的形体,又有手术刀的刀刃,只是这种刀刃很小,在刺人体内时,较易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 l )针刀刺人:
l )定点:主要以痛性结节或条索或感应很强的穴位为进针点,多在颈椎横突尖、棘突尖,或旁开1 一1 . 5 cm ,或肩脚骨内上角等处,选取3 一6 个治疗点。2 )定向:一般以垂直颈部皮肤进针,刀口方向应与深层神经、血管和肌纤维走向一致,但当肌纤维的走向与神经、血管的走向不一致时,则刀口方向只能与神经血管走向保持一致,不必考虑肌纤维。
3 )加压分离:在进针刀之前,先用拇指指甲按进针方向,用力按压进针点,使其深层的神经、血管向侧方移开,避免进针刀时受到损伤。
4 )刺人:针刀紧贴拇指指甲,在加压分离后快速刺人皮肤,进针的同时不断询问患者感觉,如遇患者出现剧痛、触电、窜麻样感觉,应稍退针刀,调整进针方向2 mm , 继续进针,直达病变层次。
( 2 )针刀运行:在颈椎病的针刀治疗过程中,常用到以下几种操作方法:纵行剥离法、横行剥离法、切开剥离法、椎间孔扩大法、椎间孔松解法等。一般每次使用2 一3 种操作方法即能达到治疗目的。
7 .颈椎牵引疗法颈椎牵引的主要治疗目的是拉伸紧张或者痉挛的骨骼肌,并起着制动的作用。通过增加椎间隙和扩大椎间孔的作用,使颈椎长度变长。牵引疗法用于某些压迫性疾患和颈椎疾患的治疗,如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项部肌肉痉挛等病症。
目前颈椎牵引疗法的基本机制仍然含糊不清,有些只是推测,但许多临床应用又表明颈椎牵引疗法可以改变颈部疾病的病理状态。所以临床医生使用颈椎牵引疗法多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像使用的牵引带、牵引的重量、牵引的时间、疗程、颈圈和颈托等多不相同,因而疗效也不一样。这样在临床上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错误的和试用性的颈椎牵引方法。鉴于以上情况,对颈椎牵引的研究应针一对最佳的牵引重量、疗效、牵引方法、患者的体位和牵引的角度等内容。
( l )牵引力:绝大多数的研究人员所采用的牵引力平均在10 . 8 一20 . 25 kg 。但研
究表明在临床上牵引力似平并不是决定牵引疗效的最重要因素。
( 2 )牵引时间:牵引多长时间最有效也是临床争论的焦点之一。文章报告所采用的牵引时间不一,差异很大,从75 ? 24h 不等,但最常用的牵引时间是20 一30min 。时间因素似乎也不是决定牵引疗效的主要因素。一般的规律是:短时间牵引通常采用较大重量的牵引,而长时间牵引采用较小重量的牵引。对短时间大重量和长时间小重量的研究表明,这些治疗方法对缓解症状十分有效。采用长时间牵引疗法,较小重量的牵引即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而较大重量的牵引则有可能拉伤患者的软组织。但在采用长时间牵引疗法时,患者需要住院,在医生的严密观察下进行。必要时服用镇静剂,以保持患者在长时间的牵引过程中维持在静止状态。
( 3 )牵引方法:临床报告有以下几种。
l )连续性牵引:持续牵引24h 或更长时间。显然,使用这种治疗方法需要极大的耐心,因此,常需要镇静剂以保持患者安静,并可降低所使用的牵引重量。2 )持续牵引:持续稳定的短时间(通常为半个小时)和较大重量的牵引。3 )间歇性牵引:利用一个机械装置提供脉冲或震动式的牵引方法。这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牵引方式。
4 )手法牵引:用手来完成,这样医生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头颈。这种方法对医生来讲非常直观,并可随时控制牵引的角度。
连续和持续牵引疗法是用于颈部制动和牵拉,而间歇性和手法牵引是用于牵张颈枪和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并增加其他软组织对肌肉和韧带的卿筒作用,以及增加对颈部组织结构的血液供应。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图12 一28 临床上常用颈椎牵引体位
( 4 )牵引的体位:对牵引时患者处于何种体位最好,临床上意见也不一致。最常见的体位是坐位和位卧位。另外还有其他体位,如吊头位、侧卧位和俯身位(图12 一28 )。在一项对小样本的研究中发现:奎引时仰卧位要比坐位的疗效好,优点如下:① 使脊任后部结构间隙分离更大;② 放松作用更明显;③ 可降低肌肉的紧张度;④ 可增加颈椎的稳定性;⑤ 可减少为克服头部重量所需要的牵引力;⑥ 可减小颈椎前舒的解剖曲度。一般认为,在坐位时颈部牵引应当采毛大重量短时间的牵引疗法;而在仰卧位时应使用小重量长时间的牵引方法。
( 5 )牵引的角度:临床上有关颈椎牵引时所采毛
角度是一致的。牵引中,颈部置于前倾位。前倾的角度从ro “一45 “不等;在前倾体住下牵引是取得最佳疗效所必需的。
8 .其他治疗
( l )心理疗法:对于颈椎患者,过去的治疗中,采用多种治疗均着重于对疾病互身的治疗,却忽略了患者的心理治疗。但是由于颈椎病病程较长,病变发生在比较级剪的危险部位,加之患有颈椎病的患者多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患者的疑虑、猜忌、紧升
滋笋即0 . - . . . - - - - lwees 油月1 嘴4 簇撇
戳i 通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早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非常严重,所以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应加人心理治疗的内容。心理疗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l )适当地解释病情: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知情权,患者也愿意了解有关自己疾病王一切情况,医生有责任对患者解释病情和讲解发病的机制。但是,解释病情时要火候遏当,既不能夸大疾病的不良预后,又不可轻描淡写。解释病情时态度要放松,这对患者很重要,表示你对疾病有非常乐观的预后的肯定,对治疗充满信心。对疑虑心理较重三患者,要反复不厌其烦地讲解,告知其发生危险病变的概率是很小的,只要做好注意事项是可以避免其发生的,可以列举治愈的病例加以说明,直至患者消除疑虑。2 )对疾病机制解释不必拘泥:有很多人对自己得病的原因、病情、病例想要了解习清清楚楚,但是医学本身由于受到科学发展的限制,况且对于疾病发病机制,患者, 也叹可能都弄得很清楚,用纯医学道理来解释,反而使患者如入雾中,更增加了患者的疑忿心理。所以,解释病情应尽可能用通俗的,患者能够接受的道理来解释。3 )适时讲解临床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对患者讲述其他患者的病情和好转的经验,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鼓励患者之间的交流,让他们能够互述患病的工会,取长补短,从而使患者感觉到,有很多人和我患有同样的病症,满足了患者的从众心理,感到大家共同承担病痛的一种踏实感。
4 )帮助患者进行自我治疗:让患者更多地了解颈椎病的有关知识,特别是积极的对健康有益的知识,从而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对疾病的不利的因素,并进行三确的运动,不会因运动导致脊髓的损伤,而增强治疗的结果,以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夏:
5 )教会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途径:颈椎病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有些游医、庸医不了解颈椎病的根本病因胡治乱治往往导致患者更为严重的病变,甚至瘫痪。让患者了解这些基本常识,认识到胡治乱治的危害性,积极到正规的医院,选择正确的治疗途圣,尽量避免患者遭受更大的痛苦,这对患者增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能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图12 一29 颈托支架使用方法
( 2 )制动法:
l )制动的目的和作用是使颈部肌肉获得充分休息,缓解因肌痉挛所致的疼痛;减少突出的椎间盘或骨赘对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的刺激;减少颈椎间盘的损伤,延缓退变;颈椎术后的制动是为了使手术部位获得外在稳定,有利于手术部位的早日恢复。
2 )颈椎制动的种类和方法:颈椎制动包括颈托、围领和支架三类(图12 一29 一图12 一32 )。围领制动范围小,
但可以自由拆卸。围领可用石膏也可用塑料加垫制作而成,比较轻便,容易携带。颈托上面托住上领和枕骨,下面抵住双肩,前面胸部和后面背部稍延长以阻止前后活动。颈




托的活动度较围领小,制动效果好。支架是用皮革和钢条制作,前面两钢条上端为下领托,下为胸部护片;后面两钢条上端为枕骨托,下为背部护片,各有3 条皮带前后连接,中间皮带通过肩部两块垫片,收紧皮带可使枕领与两肩距离加大而增加牵引力,颈椎制动效果最好是牵引,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轻度颈部不适,用塑料领即可;术后患者宜牵引或用石膏颈托,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制动。
( 3 )足疗结合针灸疗法:这种方法对于急性期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其主要操作方法为:首先进行全足放松推拿,重点对足反射区如颈椎、颈、尾骨、肩、斜方肌等采用拇指推法,即以拇指指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朝向心脏方向或向心与逆心各半用力推进。在推进过程中,可在反射区域内作缓和的按揉动作。每个施治反射区推治次数为100 次,对拇指进行从内向外旋转和从外向内旋转数圈。而后,以CZ _ 7 夹脊穴为主随症配选肩井、肩蠕、天宗、曲池、外关、合谷等穴,用30 ? 40 mm 毫针针刺,平补平泻,出现针感后,选2 一4 个穴位,连接G6805 电针仪。推拿和针刺每次各30 min ,每日1 次,7 次为1 个疗程。
( 4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 ) :可采用各种
图12 一30 石膏围领的固定方法
TENs 治疗仪,它是一种经皮穴位、神经刺激疗法。该种治疗对临床各种疼痛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有改善循环、解除肌肉痉挛、消除炎性水肿的功效。其临床镇痛机制是通过穴位刺激激活脑内多种递质〔日内啡吠(End )、脑啡肤(Dlk )和强啡肤(Dyn )」系统,释放内源性镇痛物质而实现的。
l )电极放置:将一电极置于局部痛点(阿是穴)周围,另一电极置于大椎或风池穴等穴位。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逛凳萝垄乡
卜-一之
C 〕 】 日曰优习
图,2 一31 颈托构造和使用方法
图12 一32 颈托支架的装置
{ 一一森,
2 )刺激方法:以弱刺激为主,采用D 一D 疏密波,每65 为一周期,低频与高频各3 。,自动交替。
3 )疗程:每次30 min ,每日1 次,3 次为1 个疗程。
( 5 )神经阻滞疗法:
l )颈型颈椎病:
A .颈浅丛神经阻滞术:支配颈肌的神经多为颈丛的神经分支。故而在颈丛阻滞后.阻断了颈丛支配区肌肉的疼痛传导通路,可解除颈部肌肉的疼痛、强直和痉挛,恢复颈


飞内J 伊卫l 绷.lwe ' - - - . - . - - ― … .4 监潺耀
部的活动功能。
a .解剖:颈丛神经是由C , _ 4 脊神经前支组成,除Cl 神经为运动神经外,其他几对颈神经均为感觉神经。C , _。脊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到达横突尖端,分成上升支和下降支,这些分支与上下相邻脊神经分支相连,形成一系列的环状神经即颈丛。每个神经环分出戈丛和深丛分支,浅丛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分为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支配头颈部及胸肩部的感觉,其支配区呈披肩状分布。
b .定位:患者仰卧,头转向健侧。先摸清胸锁乳突肌位置,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即为穿刺点,亦即为C4 横突体表标志处。
c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去枕,头偏向健侧,充分暴露胸锁乳突肌和颈外静脉。常规消毒铺巾后,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做皮丘,用7 号针头从皮丘进针后,同时可用手指将胸锁乳突肌轻轻提起,向胸锁乳突肌后缘缓慢进针,通常深度为0 . 5 一1 . 0 cm , 有一个突破感(即针尖已穿破颈部深筋膜,颈浅神经丛由此穿出并形成经丛神经环), 此时回吸无血后即可注人0 . 5 %利多卡因或0 . 25 %布比卡因5 一10 mL (图12 一33 )。d .疗程:每日或隔日1 次。一般、
l 一2 次即可痊愈,如效果欠佳,可于注射中加人地塞米松5 mg 。
B .副神经阻滞术:对急性发病疼痛剧烈者,可施行副神经阻滞术。a .解剖:副神经为躯体运动神经。自颈静脉孔出颅腔后。在颈内静脉前外侧,向后下方走行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在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分支,支配胸锁乳突肌;其主干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l / 3 交点处进人枕三角;在枕三角内沿肩脚提肌表面走行于枕三角的中部,于斜方肌上部进人斜方肌深面,并支配该肌。
枕小神经
!第十二章
耳大神经
硕部疼痛疾患
横神经习锁骨上神经椒叮锁骨上神经
图12 一33 颈浅丛神经阻滞
一侧副神经损伤,头不能转向健侧(胸锁乳突肌麻痹),耸肩功能减弱,肩向下外倾斜(斜方肌上部麻痹)副神经阻滞后可明显缓解颈肌的痉挛,达到止痛的目的。b .操作方法:副神经自颅腔出来后下行在乳突下3 . 5 Cm 处穿过胸锁乳突肌,并发出分支支配该肌,然后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上方出来,越过颈后枕三角区颈深筋膜浅层的深面,在斜方肌前缘距锁骨5 cm 处穿人斜方肌。因此,副神经阻滞的位置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上方1 Cm 处,或斜方肌前缘距锁骨5 Cm 处。一般进针1 一1 . scm ,出现异感或耸肩动作,标志穿刺成功(图12 一34 )。
c .注射药物:0 . 5 %的利多卡因或0 . 25 %布比卡因5 一10 mL 。亦可适量加入氟美松2 . 5 一5 mg ,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d .疗程:每日1 次,一般进行1 一2 次即可治愈。
C .局部浸润(阻滞)疗法:于压痛最明显处及肌筋膜下进行局部浸润阻滞,所用


药物为0 . 5 %的利多卡因、维生素B . 2500 - 1 000 林g 混合液(急性期或病程初期可加用地塞米松5 mg )每次痛点注人1 mL ,常能收到非常满意的效果。这种局部浸润的阻滞方法,非常简单而且有效,有时需要反复数次,多数病例为隔日施行1 次,即使较晚固定慢性疼痛也能治愈。但必须找准痛点,此点常是以立体状态,位于皮下不同的深度,故穿刺时注射针头(一般用7 号针头即可)一定要刺中痛点(或触发点),此时患者有酸胀或向四周扩散的感觉,方能够保证治疗的效果。
2 )神经根型颈椎病:该型颈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局限于椎间孔附近,出现颈脊
颈内静脉
颈总动脉
胸锁乳突月
图,2 一34 副神经阻滞
神经根的压迫症状。这种神经根的受压极少是由于机械性的压迫,多数是在硬膜外隙和椎间孔附近对脊神经根的可逆性的刺激引起的,使神经根水肿、充血等病理改变。如将局部麻醉药混合剂直接注人病变部位,可使受到刺激的神经根恢复正常的功能,加之由于局部麻醉药广泛的作用于颈神经丛,可使颈部及上胸部所有软组织的血运得到改善。注射混合液中加人激素类制剂,更有利于炎症和水肿的消退,故能收到消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减轻症状的效果。有时其效果极为显著,即使是相当顽固的病例,也能把所有的痛苦一扫而光。最常应用的神经阻滞术有椎间孔阻滞,颈部硬膜外阻滞和颈部椎旁阻滞。3 )椎动脉型颈椎病:
A .局部痛点阻滞、椎间孔阻滞均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可以缓解疼痛,改善症状。B .颈部硬膜外隙阻滞治疗可使患者的脑血流增加,缓解症状(见神经根型颈椎病阻滞治疗)。
C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a .解剖:星状神经节又名颈下神经节、颈胸节。其形状不规则,位于C7 横突基部和第1 肋骨颈之间的前方,椎动脉的后方,斜角肌肌群的内侧,肺尖在其下方。星状神经节长约2 Cm ,宽约1 Cm 。星状神经节下界位于胸膜后方,被疏松的蜂窝组织及脂肪所包裹。另外,星状神经节发出的灰交通支连接C7 ,神经和Tl 神经,还发出分支围绕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组成丛,并随该动脉达到腋动脉第一段。该神经节的另一些分支分别围绕椎动脉组成椎动脉丛,沿椎动脉仁行,进人颅腔,围绕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直到大脑后动脉,并和来自颈内动脉的神经丛汇合。星状神经节发出的心下神经丛沿锁骨下动脉后方,气管的前方下降,加人心丛而支配心脏的活动。
b .机制: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椎动脉综合征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星状神经节是支配头颈部和上肢的主要交感神经节,星状神经节被局部麻醉药阻滞后,通过调节下丘脑的功能,维护内环境的稳定,使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保持正常;还可通过抑制其节前、节后纤维,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交感神经支配的心血管运动功能也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414
? . . . . .口口口,- - . , .口,一勺日甘


415
受夏抑制,从而改善头颈部的血液循环(使其支配区域内的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正汽量增加,从而改善椎一基底动脉的血供)和改善血管的营养障碍,达到减轻症状班欢果。Weiter 试验证明,将猫的颈部交感神经节切除后,可使同侧眼的视网膜血流量一r 万二32 % ,脉络膜、毛样体的血流量分别增加36 %和45 %。
C .操作方法:有气管旁接近法和高位侧人穿刺法。
其一,前侧人路穿刺法(气管旁接近法):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枕。常规皮肤消宾.铺巾,术者位于左侧,先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将颈总动脉和胸锁乳突肌推向外侧。在万看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胸锁关节的上方约两横指处(环状软骨平面相当于C6 横突乙、为穿刺点用7 号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可以用术者的食指指尖触及C7 横突,以引导进针)2 一3 cm ,即可触及骨质,此时针尖已达C7 横突的外侧。退针少许(0 . 2 一0 . 4 m ) ,回吸无血即可注人局麻药,穿刺针触及星状神经节时常无异感,故无须刻意寻找三感(图12 一35 )。
幽日昌曰
… 第十二章
其二,高位侧人法:患者力卧,头部转向一侧。皮肤常砚消毒,铺巾。穿刺点定位于蔺锁乳突肌后缘与于颈外静脉交叉点处(相当于C6 横突或环代软骨水平)。用7 号穿刺针与皮肤垂直进针,当针尖触及C6 横突时,停止进针,将针退出少许,然后将针尾向头端倾
胸锁乳突肌
颈总动脉甲状软骨
颈上神经节
神经节
左锁骨下动脉
\ 左锁总动脉
图12 一35 星状神经节阻滞
颈部疼痛疾患
斜45 " ,使针尖在第6 横突前侧通过并朝向C7 横突方向进针约1 cm ,回吸无血及脑脊液亏即可注人局麻药,阻滞成功的标志为出现霍纳综合征,其特征为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下陷、鼻塞、眼结膜充血、面微红无汗、温暖感。① 药物:1 %利多卡因10 mL 。② 疗程:隔日1 次或每周2 次,连续5 次为1 个疗程。一般平均4 一6 个疗程即可取得显著效果。③ 注意事项:注药前应仔细回吸,防止药物进人血管出现局麻药的中毒反应;防止药液注人蛛网膜下隙,引起异常广泛的阻滞;防止引起气胸与血胸。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穿刺部位的感染。不宜同时阻滞双侧的神经节,以防止发生心肺意外。不宜多次穿刺,以防损伤神经节。有出血倾向者不宜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4 )脊髓型颈椎病:神经阻滞疗法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但多数不能巩固疗效,常反复发作,故不作详细介绍。
5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A .硬膜外隙阻滞:该种方法是绝对有效的治疗方法。
a .药物:0 . 125 %罗呱卡因5 mL 与维生素B 】 2 500 协g (或加人地塞米松2 . 5 mg ) 混合液直接注射在受累的交感神经之椎体水平,从而阻断其恶性循环,改善局部血管神经的营养状况。
b .疗程:单次阻滞每周2 次,5 次为1 个疗程。硬膜外隙留置导管可每日注药1 次,5 次为1 个疗程。平均需连续2 一4 个疗程。也可采用硬膜外镇痛泵连续治疗(见神
经根型颈椎病阻滞治疗)。
B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它对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具有特异性。一般配合椎间孔、颈部痛点阻滞,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a .药物:1 %利多卡因10 mLo
b .疗程:1 一3 dl 次,5 次为1 个疗程。
c .疗效:常于第一次阻滞治疗后,即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须反复施行阻滞以巩固疗效,至少需连续治疗2 一4 个疗程(见椎动脉型颈椎病阻滞治疗)。( 6 )埋线疗法:此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l )取穴:颈椎夹脊3 一7 (棘突旁开l 寸处)、肩井、手三里,均为患侧。2 )方法:患者呈俯坐位,面部靠在垫高的枕头上,颈部保持平行状,根据X 线片所示即临床检查压痛点,取相应的颈椎夹脊(旁开1 寸),标定穴位后,常规消毒,用2 %利多卜因在穴位下2 寸处进针,当针尖到达病变处作穴位局部浸润麻醉(注意麻醉药要均匀),然后取0 号或1 号医用羊肠线3 一4 cm (双线),用箭头式埋线针将羊肠线以25 。向枕部方向埋人肌肉层病变处,深度约0 . 5 cm 。患者可感觉到较强针感向头部和肩臂部放射,退针后针眼处用碘酒消毒,创可贴外敷固定3 一sd 。分别隔巧d 再埋第2 、第3 次,共治疗3 次。埋线一周内要求不洗澡,不做剧烈运动。
一飞汲象L ·
项韧带
棘问P ) J 带
第7 颈椎棘突耀塑
前纵椎动脉一椎间盘一关竹突关节一第6 颈椎椎体一黄韧带后纵韧带
图12 一36 颈椎的韧带(黄韧带)
( 7 )颈三穴“钩针”疗法:取自制钩针1 把,消毒后备用,让患者平俯卧手术台,胸下垫一薄枕与肩部平,双手垫于前额部,完全暴露颈部。颈1 穴:c7 横突下缘,督脉旁开l 寸左右各一;颈2 穴:C6 横突下缘,督脉旁开1 寸左右各一;颈3 穴:CS 横突下缘,督脉旁开1 寸左右各一。根据骨形标志定位,用紫药水作标记,皮肤常规无菌消毒、铺无菌巾、戴无菌手套,取l %利多卡因在标点处做一皮丘,行局部浸润麻醉,每点2 一3 mL ,深1 一ZCm (即毫针的深度),按定点部位,左手持无菌敷料,固定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皮肤,石手持钩针自外而里刺入皮肤、肌肉,钩断部分韧带。在钩至两侧横突下缘时,钩针顺肌肉走行刺人皮肤、肌肉,然后钩针转向椎间孔的方向钩提,疏通钩断部分横突上下缘肌纤维韧带,依次为斜方肌的上部、斜角肌、头夹肌、头半棘肌、黄韧带,钩断黄韧带的1 / 3 (图12 一36 ) ,使紧张的肌纤维韧带部分断裂回缩,钩针达到横突下缘时,手法能够触及针感,钩提要彻底,钩提4 一6 次不等,有落空感即可,达到培元补肾、利颈椎、活血通络的作用,但一定注意其深度,不能到达横突后结节的前方(图] 2 一37 )。术毕用氢化泼尼松2 mL 、维生素B . : 1 mL 混合液针眼封注0 . 8 ml ,加压包扎,防止再粘连,观察巧min , 7d 后除去敷料,巧d 为1 个疗程,连续2 一3 个疗程,每次取1 一2 个穴位(双),可轮流取穴。
以患者的身体素质及病情、病症必须给予补肾、活血舒筋、通络的药物,如狗脊、
建户沁
鳃17 尹
二巨夭、鸡血藤、杜仲、川
于冬生、红花、乳香、千枢椎齿突二健遥地风、伸筋草、丝
几件等配成药丸,供患者术
彼毛:
S 颈椎病患者的运动
立5 亨夔霖丁, r 闷叨廿粤毛l 匡., ;幼弓、
椎间孔横突前结节
司版p 了」叭dp 突匀口横
…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蒸鬃薰一
椎体运动处方的目的:
几‘是神经根型颈椎病、脊
微型颈椎病,还是椎动脉型第7 颈椎骊喧病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二若习全身各部肌肉都可因
之经营养失调或废用等原因
― 唇缘户― 脊神经沟
怡横犷、
~椎体钩突后结节第7 颈椎棘突
图12 一37 颈椎侧面(横突后结节后方)
夏王明显的肌肉萎缩,并导致肌肉劳损、肌肉筋膜炎、颈椎周围的肌肉、关节囊、关,百带等组织也会由于炎性反应以及缺少运动而出现粘连,运动处方的目的首先是引导示毛患者进行有效和安全的活动以减少出现肌肉萎缩的可能性或降低萎缩的程度,同时行二各种炎性反应和组织粘连。具体而言,颈椎病患者的运动处方的主要目的有:① 提。”经系统功能,提高中枢神经的紧张性、兴奋性和反应性,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调二夏改善颈椎血液循环,改善颈椎椎间关节功能,增强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的紧张万.加强颈椎稳定性;③ 提高患者心肺功能;④ 提高药物疗效,运动处方可改善器官系厄班功能和新陈代谢,有助于药物的吸收,提高治疗效果;⑤ 矫正不良的身体姿势。2 )运动处方适应证与禁忌证:
A .运动处方的适应证:颈椎病患者的运动疗法和运动处方主要适用于康复期的患考.一般而言,运动疗法和运动处方主要适用于下列颈椎病:① 颈椎骨关节损伤及软组蛋劳损;② 颈椎的退行性变;③ 颈椎非化脓性炎症;④ 颈椎畸形和瘫痪。
B .运动处方的禁忌证:任何急性发作期内的颈椎病患者原则上都应该保持静止和含位休息,禁止任何形式的运动和锻炼,特别是发病的躯体部分更应该禁止运动,另, .下列病症患者也应该尽量避免或至少暂时避免运动:① 颈椎化脓性病变;② 颈椎结= :国恶性肿瘤等。
C .运动处方的控制:任何一种运动处方都必须保持一个安全界限和有效界限,以左善患者耐力水平为例,运动处方必须保证患者运动是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都达到改善心工管和呼吸功能的有效强度(靶心率)范围。但不能超过此范围,这就是安全界限;还到这个有最低效果的下限为有效界限。安全界限和有效界限之间是运动处方的安全而育效范围。颈椎病患者的运动处方也是如此,对高年龄颈椎病患者而言,无论是康复3 ‘弓之内,还是3 个月之外,只用散步和轻微的躯体体操是允许的,而对强壮的成年颈椎病患者而言,从跑步到其他运动都可以包括在运动处方内容之中。现代新兴运动处方二括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及力量性运动3 种,以保证患者取得最佳锻炼效果。a .处方控制强度:计算颈椎病患者运动处方控制强度的方法很多,上海瑞金医院口曰口口口臼.仆
提出了按年龄最大心率预计值的计算公式较符合中国人的特点:
男性HRreserve (次刃min ) = 220 一0 . 7x 年龄;女性IIRreseoe (次才min ) = 220 一0 . sx 年龄。
颈椎病患者康复期的运动适宜心率相当于最大心率(Hrmax )的60 %一85 % ,因此,40 岁左右的男性中年颈椎病患者在康复3 个月内、康复3 个月后以及完全康复后的适宜心率可近似的确定为:康复3 个月内HR = ( 220 一0 . 7 x 40 ) x60 % = 192 次/minx 60 % = 115 次/min ;康复3 个月后HR = ( 2 加一0 . 7x4 ( ) ) x75 = l 见次/而nx75 % = 137 次/而n ; 完全康复后HR = (姗一0 7 x40 ) x85 % = 192 次而n x85 % = I63 房而no
b .处方控制强度:有文章报道,当颈椎病患者处方控制频度(运动次数】 周)> 3h ,人体最大吸氧量的增加逐渐趋于平缓;> sh ,最大吸氧量的增加提高很小;而<3h ,最大吸氧量通常不引起改变。由此可见,颈椎病患者锻炼的处方控制适宜频度是3 一4 次/周。但是由于运动效应和运动蓄积作用,锻炼间隔不宜超过3d ,锻炼最低持续时间为巧min 。
c .处方控制运动种类:一般而言,康复3 个月内,特别是前两周的颈椎病患者应以伸展运动为主,尤其是以颈部伸展为主,有氧运动为辅;康复3 个月以后伸展运动和有氧运动结合为主,在保持伸展运动的同时,逐渐增加有氧运动的内容,以增强心血管功能,尤其是急性发作期卧床时间长的患者更应增加有氧运动内容,后期可做一些克服自身阻力的轻微力量性练习。安全康复后的患者应采取伸展、有氧和力量三管齐下的锻炼方式增强体质和抵抗疾病侵人的能力。
D .颈椎病患者的运动处方:
处方一:
颈椎患者床上练功操:① 取坐姿于床上或方凳上,挺胸、收腹,两脚平放于地,两手平放于两大腿上,两眼平视。头部缓缓前屈至下领触及前胸,然后向后伸展至极限,恢复正常位;头部缓缓向左侧屈至极限,然后向右侧之极限位,恢复正常位。重复4 次。② 取坐姿于床上或方凳上,挺胸、收腹,两脚平放于地,两手向前平伸,掌心朝下,闭眼。重复① 的动作,头部前屈时,两臂随之向下运动至与躯干平行;头部后伸时,两臂上伸至头后;向左侧屈时,左手手背紧贴背部,右手手心紧贴头后向左侧屈,向右侧屈时动作相反。③ 取坐姿于床上或方凳上,挺胸、收腹,两脚平放于地,两手置于体侧。左手向后上方从头后触摸至耳,同时右手屈肘向后,手背紧贴背部,然后还原。做动作时吸气,还原时呼气。右手从相反方向完成练习,重复10 次。站立起身,进行室内慢走3 一5 min 。此方适合于较长时间卧床患者的初期康复阶段。练习时要静心,定神。注意力集中,重复3 一4 组。练习后30 min 进餐。练习3 - 4d 后,颈椎若无不适感,可每天增加3 一4 次练习;若练习后颈部有不适感,应及时征求医生意见,停止或减少练习。一周练习后若无任何不适感,可进行处方二的练习。处方二:
颈椎病患者练功操:① 犀牛望月势:取站立位,两脚平行,与肩同宽,两手叉腰;头部缓缓向左转动,双眼随之向上注视,似望月一般,保持2 一35 ,慢慢还原。转动时慢慢吸气,还原时慢慢呼气。然后头部向右,动作、呼吸同前,方向相反。重复12 次。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 ,尸-- ? ? . . . . . . . . .
419
…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曹哪叱探海势: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头部前伸并慢慢转向左前方,双眼注视左前下方习Zm 处,似窥探海底之势,同时慢慢吸气,接着慢慢呼气还原。然后向右前方重复动诈,呼吸、动作同前,方向相反。重复12 次。③ 两手托天势: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肘弯曲,两手置脐旁,指尖相对,掌心向上。两手上抬至眼部时反掌上托,掌心习上,同时抬头看手背,两手缓缓上抬时慢慢吸气,然后还原,还原时慢慢呼气。重复卫次。上述练功操动作舒缓,无明显禁忌证,尤其适用于康复3 个月内的颈椎病患者和老年患者,一般早晚各练1 次,2 一3 次后可见较好效果。
慢步走、快步走升慢速跑(10 min )斗慢步走(2 一3 min )。此方适合于经过一周或一周以上处方一练习后的颈椎病患者。练功操练习时也要求静心、定神、注意力集中,着宽松、舒适的服装,尽量着运动鞋,同时要求尽可能在户外安静处进行。慢速跑约比例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但心率始终控制在100 次/min 以下。练习结束30 min 后方可进餐。
处方三:
a .适合于颈椎肥大患者的练功操:① 取侧卧位,头枕硬枕,四肢伸直,两臂紧贴生侧。头微微抬离硬枕,保持悬空静止55 ,恢复原位;休息片刻,重复上述动作。交换方向,重复动作,左右各3 次为一组,完成4 一6 组。② 取俯卧位,两腿并拢伸直,两手抱头。向上抬头3 一5 次,双手同时向头略施压力。③ 取仰卧位,头枕扁平软枕上,丙臂紧贴体侧,头颈用力向枕头按压5 一6 次,然后放松还原。每次练习4 一5 次。④ 取站立位,两腿并拢,上提稍前倾,双臂屈肘,左臂在下支撑右臂。两臂同时上下抬举4 一5 次,然后向左右两侧摇晃,重复4 一5 次。此练习有利于保持肩关节和上肢功能完善。⑤ 取仰卧位,两腿并拢。左臂置于床上,然后向上下领左右各移动4 一5 次,每次司隔5 一65 ,重复4 一5 次。左臂进行同样练习4 一5 次。⑥ 取仰卧位,两腿并拢,两臂沟前屈肘,两手掌握住对侧肘部,两臂同时缓慢向头部、腹部摆动3 一4 次,间歇6 一85 ,重复2 一3 次。⑦ 取仰卧位,两腿并拢,两手直臂握棒于胸前,与肩同宽,两手握棒向头上摆动,摆动幅度尽量加大,向上摆动时吸气,向下摆动时呼气,重复3 - ‘次。⑧ 取坐位于靠背椅上,左臂屈肘于桌子的方枕上,肘部与腋部位于同一水平上。安静正坐10 一巧min ,换右臂完成同样练习。
b .快步走。慢步跑(10 min )一快步走一慢走(2 一3 min )。
c .放松操:取站位于一安静处,闭眼,意守丹田,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少向内自然下垂。两手掌心向下缓慢向前上举至水平位,然后缓慢放回原处,手背上举对吸气,还原时呼气;两手掌心向下经两侧缓慢上举至侧平举位,然后缓慢放回原处,手背上举时吸气,还原时呼气。体位改变时,应注意动作缓慢,注意力集中,尤其是老年患者更应注意安全。慢跑心率保持在110 次/min 左右,老年人心率可保持在90 一100 火/min ,着装要求同处方二。
处方四:
a .适合于颈椎综合征的自我保健操。① 仰面低头,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上体保持不动,抬头仰面望天,低头俯首看地。抬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呼及自然缓慢并逐渐加深。上体保持不动。② 左盼右顾:预备姿势同① ,上体保持不动,


缓慢将头向左侧旋转,然后还原。向右边重复练习,再还原。头部侧向时吸气,还原时呼气,呼吸自然缓慢,与头部动作配合一致并逐渐加深。重复8 一10 次。③ 左转右旋:预备姿势同① ,上体保持不动。缓慢将头向左侧旋转,还原,向右侧旋转,再还原。头部转动时吸气,还原时呼气。重复8 一10 次。④ 回头望月:预备姿势同① ,拇指向前。扭头带动上体向健侧转动,双眼视上后方,恰似回首望明月。重复8 一10 次。⑤ 金狮摇头: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头部由前经左、后、右作环绕动作,略停片刻后再由前经右、后、左作同样练习。动作缓慢,幅度逐渐加大,重复8 一10 次。⑥ 拉弓射箭:健侧腿向前跨一步,呈弓步势,患侧手作持弓势,健侧手作拉弓势,头、颈、腰随拉弓手向健侧转动。反复进行4 一6 次。为防止患者头晕,动作易缓慢。
b .慢跑(巧min )、慢速走(2 一3 min )。可根据此方每天进行2 一3 次锻炼,但跑步每天仅进行一次,跑步心率保持在100 一lro 次/min ,老年人酌减。建议每天上午早餐后30min 以后进行保健操练习,下午进行保健操和跑步练习。练习后,晚餐前浸浴(最好浸浴)或沐浴。
处方五:
a .适合于非脊髓型、颈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发作的健颈健身操。① 前伸探海:两脚开立,双手叉腰,头颈前伸并侧转向左前下方,眼看左前下方。还原,向右侧作同样动作,再还原。左右各1 次为1 组,重复4 一6 组。② 双手举鼎: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屈肘,双手虚握拳与肩平,平放于胸前,拳心向前。两拳逐渐松开,掌心向上,两臂向上直举抬头向上看,停留2 一35 后,逐渐下降,掌也逐渐再变虚掌,低头看地。进行此练习时,双臂上举要用力,同时呼气,下降要放松,吸气,重复4 一6 次。③ 转腰推碑: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抱拳于腰部,先向左转体,右掌向前推出,左手仍握拳抽至左腰际抱肘。头向后转,眼随右掌推出,注视手掌动作。还原时缓慢吸气,然后向右侧完成同样动作。练习时,转动要缓慢,手掌推出时要用力,同时呼气,用力程度和转动幅度循序渐进,逐步加大,不能操之过急。④ 左右开弓: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掌放于眼前,掌心向前,拇指与四指分开,肘部斜向前方。动作开始时,两手掌同时向左右两侧分开,手掌逐渐变成虚掌,两前臂逐渐与地面垂直,胸部尽量向外挺出。然后两拳分开再变掌,还原。还原时含胸拔背。重复4 一6 次。两掌分开时吸气,还原时呼气,两臂拉开时不宜下垂,向后拉开时要挺胸,夹紧肩脚骨。⑤ 挥臂扣球: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左脚向前跨一步,同时重心前移,右脚跟抬起,左臂高举,自肩部后上方向前挥动,形似排球扣球。然后还原,右脚向前跨一步,左臂重复上述动作。左右各l 次为1 组,重复4 一6 组。⑥ 凤凰展翅:两脚开立比肩宽,两手下垂。上身前弯,两膝稍屈,左手向左上方撩起,头颈也随向左上方转动,眼看左手,右手虚按左膝。还原后向相反方向重复动作,左右各1 次为l 组,重复4 一6 组。
l 〕 .慢跑(15 min )、慢速走(2 一3 min )。
c .阻抗力练习:① 仰卧起坐:仰卧在干净的毯子或地板上,脚底着地,屈膝约90 。双手交叉握住于头后抱头。仰卧起坐过程中双手不能松开,头部需触及膝盖。② 船式运动:取俯卧位,两臂掌心向下置于两体侧。两腿后举,同时头部后仰带动上体抬起,两臂后举,形似小船。还原,重复4 一6 次。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评nU
… 一一一一一一… … ― 12

口口口口口


瓣421
、} J . ! 11 …
11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生取站位于一安静处,闭眼、深吸气,深呼气10 次。
已休息30 min ,后浸浴15 一20 min 。本方以颈部一躯干结合运动为主,并增加了气延力练习,慢跑心率控制在1 巧次/min ,进行本方练习时要求着运动服装和运动鞋。互.运动处方实施时的注意事项:
二防治颈椎病的诀窍是“固本”,即增强体质,增肌力,因此,颈椎病患者康复后三、、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着手,同时增强肌肉力量,从根本匕增强体质。
b .康复后2 周内的每次锻炼时间最好控制在ro 一巧min 内,以坐姿锻炼为主,辅二里内漫步走和室外短时散步。各种运动均应在医生同意和监督之下进行,锻炼后如有任气不适,应及时征求医生意见,同时停止或减少活动量;康复后3 个月内以伸展、有戴络习为主,只有在第3 个月的最后才能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一些轻微的、克服自身阻万药力量性的练习;3 个月以后的阻抗练习也必须在有关人员的监督之下循序渐进,并毛期俭查身体,评价处方效果,修改并制定下一阶段的处方内容。
c .通过自我心率检测方法,严格控制运动量、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适宜运动可更声、延眠良好,第2 天精力充沛,精神饱满。
d .运动前后必须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避免匆忙_L 阵和草率了事。准备活动二三括生理和心理以及着装等。运动中保持注意力充分集中,避免边谈天边运动。运动万支后应沐浴,进食至少在运动30 min 后进行。
e .颈椎病患者运动的同时,还应该控制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特别要注意:① 睡姿正确:正确的睡姿指不会影响或加重人体心肺负担,不会引起体型尤其是头颈的畸三、能使颈部肌肉放松,有利于休息的睡姿。正确的睡姿一般以仰卧、侧卧为宜。② 枕女合适:柔软和超过人体肩宽10 ? 20 cm 的宽度,压缩后略高于自己的拳头(! O - 三二)的圆枕为合适的枕头。枕头置于脖子后方,用以托住颈曲。③ 坐姿正确:工作花学习的正确坐姿是身体自然放松,躯干胸段前倾约15 。,头再从躯干前倾15 " ,腰部理重椅背,前臂放于桌上,但肘部不负担身体重量,仅起稳定作用。
了9 )家庭疗法:是一个综合性的疗法,集康复、医疗于一体,方法也较多。家庭行去的内容主要包括纠正和改善睡眠及工作中的不良体位,牵引及使用围领等。家庭疗三是正规治疗的基础,对颈椎病的预防和康复有重要作用。
1 )改善与调整睡眠:由于每人每天有将近1 / 3 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若睡眠姿势不当,容易引起和加剧颈椎病。睡眠状态应包括枕头的高低和软硬、睡眠体位及床铺打选择等三个方面。枕头是维持头颈正常位置的重要工具,在睡眠时应维持头颈段的本导的生理曲线。这种曲线不仅是颈椎外在肌群平衡的保证,而且对保持椎管内的生理解孔状态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枕头选择不当,也可造成积累性损伤。若头颈部过度艺乞,颈椎后方肌群与韧带易引起劳损,此时椎管内膜囊后壁被拉紧,并向前方移位而刃颈脊髓形成压力。在一般情况下可能并无症状,但如果椎体后缘有髓核突出或骨刺形或.特别是伴有椎管发育性狭窄者,很容易压迫脊髓或压迫脊髓前中央动脉而出现症代若枕头过低,头颈不过度后仰,致使前凸屈度加大,不仅椎体前方的肌肉与前纵韧苦易因张力过大而出现疲劳,甚至引起慢性损伤,椎管后方的黄韧带也可向前突人椎育这种过伸状态,因椎管缩短而容积变小,脊髓和神经根反而变短,以致椎管处于饱


和状态,易因各种病理因素(如髓核突出、骨刺形成)而出现症状。
以运动障碍为主的患者,若其椎管前方有髓核脱出或突出,或在X 线片上证实椎体后缘有骨性致压物,可能构成对脊髓前方的直接压迫。以四肢麻痛等感觉障碍为主者,常有椎管后方黄韧带肥厚、内陷,对脊髓后方形成压迫,其枕头可稍高,既可防止黄韧带内陷,又可增加椎管有效容积而改善症状。发育性椎管狭窄伴有椎体后缘骨刺形成者,表明椎管内容积无论是在椎管前方或后方均可达到饱和状态。故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以生理位为佳。此外,枕头的形状以中间低两端高为佳。此种形态可利用中间的凹陷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对头颈部可起到相对制动和固定作用,以减少在睡眠中头颈部的异常活动。
理想的睡眠体位应该是使整个脊柱处于自然曲度,髓、膝关节呈屈曲状,使全身肚肉放松。根据不同习惯,可采用仰卧和侧卧,但不宜俯卧。患者晨起的感觉是判断睡经状态的标准之一。若感觉晨起时颈腰部不适,应考虑睡眠质量,及时调整。当然除枕头和体位外,床铺的选择也影响睡眠,硬板床并垫以透气柔软的垫子比较合理。2 )纠正工作中的不良体位:屈颈状态下,颈椎间盘内所承受的压力,对颈背部砚纤维的应力较自然仰伸位高。若在此状态下增加活动度或增加负荷,则局部应力更灭.从而成为颈椎退变及纤维织炎等加剧的主要因素。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性不良体位有电二操作员、打字工、绣花工、会计等长时间低头工作,交警的转头动作、流水线装配工黔低头转颈动作等。有效的措施并不是消极的调换工作,而是定时的调换头颈部体位.定期远视,调整桌面或工作台的高度或倾斜度。工厂要有工间活动并形成制度,从事文二工作的人员应有定时工作的习惯。
第二节落枕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 概述】
落枕又称失枕,它是指由于睡眠时姿势不当,或露肩吹风受凉,引起颈部肌沃雾张、痉挛,醒后即自觉颈项部疼痛或酸痛,活动不利的病症。是临床常见病。本病多二于青壮年,常发生于一侧颈部,也可累及双侧。病情较轻者2 一3d 可自愈,严重矛迁延数周不愈。若反复落枕,往往是颈椎病的前期症状。在临床上以急性颈部砚万挛、颈项强直、酸胀、疼痛以致转动失灵为主要症状。轻者4 一sd 可以自愈.互落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学习。本病主要是在无准备的情况下,颈部肌肉突然收缩.于之纤维部分撕裂,或睡眠姿势不正确,枕头高、低、软、硬不合适,使颈部处于奎兰1 位,导致颈部肌肉长时间紧张而发生痉挛。
本病为单纯肌肉病变,好发于青壮年,以冬春季多见。成年人若经常发作.首三漪椎病的前驱症状。
【 病因病机】
(一)中医学认识
落枕是颈部软组织常见的疾患之一。古称失枕。f 素间· 骨空论少首次论述:


气三育丘横骨间,折使俞臂齐肘正,灸脊中。”指出了本病的发病病位及治疗方法。号· 举廷光《 伤科汇篆· 旋台骨》 载有:“有因挫闪及失枕而颈强痛者。”本病的病因有F ' . .立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竺睡姿不良,颈筋受挫:本病多因睡觉枕头过高、过低,或过硬或睡姿不良,笼砚二变偏转,使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一种过度牵拉状态而损伤。这种损伤往往较轻,注:二污疗会很快痊愈。
〕 风邪侵淫:颈肩裸露感受风寒致使颈筋气血凝滞、筋脉不疏,而发生颈肩疼若泛型有风邪偏盛与寒湿偏盛两种类型,应注意分辨。
3 )肝肾亏虚,复感外邪:平素肝肾亏虚之人,缺乏筋肉锻炼,身体衰弱,气血乏.循行不畅,舒缩活动失调,或有颈椎病,久伤不愈或筋骨萎弱、疲劳过度复感风李受袭.致经络不舒,肌肉气血凝滞而痹阻不通,僵凝疼痛而发生本病。
(二)西医学认识
妙、发病情况推测,本症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
l )本病多在晨起时发现,常与疲劳后睡眠时枕头不合适有关,枕头过高、过低获刃使受应力肌肉过度牵拉,造成损伤。
2 )睡沉时颈部失去肌肉张力的保护,使关节向一侧过屈,而过伸的一侧则关节侄受到牵拉。
13 )本症常与睡眠时受风寒有关,风寒使局部肌肉、血管痉挛,导致产生似肌筋复戈或肌筋膜痛相似的变化。
' 4 )本症常产生保护性肌痉挛,且晨起后可逐渐加重,将颈椎固定在某一特殊位皇.检查时可有剧痛,甚至放射痛,故认为原发于关节扭伤的机会多。
本病累及的肌肉多为胸锁乳突肌、颈部斜角肌、颈长肌、斜方肌以及提肩脚肌,导致该肌群的肌肉纤维受损,并引起局部的水肿、渗出,甚至肌纤维撕裂。若颈长肌受提.可出现刺激交感神经的现象。若为前屈损伤,可引起颈项后部韧带纤维的断裂,或影二问棘突间韧带。
【 临床表现及检查1
(一)辨病辨证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亦较早,如《 伤科汇篆》 中即有“失枕”一词。本病病位在颈郭患者往往睡觉起身,突然感觉颈部僵硬不适,转侧不灵,外观呈僵直状态;颈部有或无固定压痛点;肌肉痉挛,有时稍有肿胀。头转向健侧不受限制。
( 1 )睡姿不良,颈筋受挫:睡觉姿态不良或过度疲劳者,睡醒后突然颈部刺痛,砖侧不灵,稍有活动疼痛加剧;颈部有固定压痛点;舌紫或有淤斑、苔薄白,脉弦紧。( 2 )风寒侵淫:颈项疼痛重着,疼痛多向一侧放射,有时伴有颈肩上肢麻木;或半有恶寒发热、头痛、身体重着疼痛,有时有汗,有时无汗;舌淡白、苔薄白或稍黄,泳浮紧或缓。
( 3 )肝肾亏虚,复感外邪:身体衰弱或颈部疼痛久治未愈,颈肌麻木不仁,同时半有腰膝酸软无力,五心烦热,身体重着疼痛,畏寒肢冷,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颈部疼痛疾患


(二)临床表现
颈项强直、疼痛,转头、仰头和点头活动受限,呈斜颈外观,转动不方便,常需和躯干一同旋转,出现强迫性体位,颈部、肩部、背上部有板样牵拉感,有时伴有患侧肩脚内角处疼痛,手臂活动时疼痛加重,严重者可以引起疼痛、头胀。
(三)检查
一侧颈部肌肉僵硬,明显压痛,颈部活动受限;患侧肩脚内角处压痛明显,可触及一高起的、有压痛的条索。用双拇指触诊患椎棘突偏歪(多向患侧偏歪)、高隆,其上韧带钝厚,压痛明显,有时可窜向患臂,这说明患椎已经错缝。
在X 线侧位片上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颈曲变直或反向,脱位之两椎体可轻度向后或向前成角;有时也可发现患处关节突之排列及棘突间的宽度、排列略有改变。【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 l )从发病原因看,多有睡眠姿势不良、枕头高低软硬不适、露风受寒、颈部肌肉疲劳过度等因素。
誓(2 ) l }佑床表现以颈项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为主。
篮(3 )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肩脚骨周围有压痛,浅层肌肉如胸锁乳突肌等有聋条索状改变,颈部呈斜颈外观,即头颈部外向患侧· X 线拍片检查除生理曲度有改变髦外,一般无特殊所见·
孽(二)鉴别诊断
} L 炎症型颈肌痉挛临床仁常见有扁桃体炎、腮腺炎、淋巴结炎等,这些疾病!可引起颈部肌肉痉挛和疼痛,可有颈项强硬,活动受限或咽喉痛或不适等症状,并有局」部与全身炎症反应。
· 2 .斜颈头部倾斜,颈部旋转,下领转向健侧,枕部转向患侧,可有面部不对… 柏;,患。。脸较刁、,深部颈肌痉挛,睡”民症状减轻或,肖失。
} 3 .钩椎关节疾病本病发病缓慢,棘突匕或棘突一侧韧带肥厚,压痛明显,可… 。招现棘突偏歪,局。良于1 一2 个棘突上。x 线片示颈椎后关节两狈lJ 不又J , ;或关节间隙模· 糊,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 4 .颈椎病脊神经根型的颈椎病,常伴有颈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头颈背肩及患侧L 肢窜麻痛,呈放射性,咳嗽时加重,局部肌肉紧张或跳动。有些出现肌肉萎缩,脓‘二头肌或脓二头肌反射减退或消失。压头试验和牵拉试验阳性。x 线片示有较明显的改{变。
5 .颈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30 ? 40 岁患者,男多于女,多有明显的外伤史,或一慢性发病史,以C6 、7 、C56 间好发,一般为单侧。x 线可见相应椎间隙狭窄,椎体上下{缘不同程度骨质增生,颈椎曲度减少或消失。亦有压痛,CT 可见典型椎间盘突出影像,… 故不难鉴别。
‘【 治疗]
虽然本病多在数日之内可以自愈,但引起严重影响颈项部的功能活动,疼痛亦较明显,故仍需适当治疗,以尽早解除痛苦。而且,亦有病程迁延者,则更需采取治疗措
424


图12 一38 指推颈部
图,2 一39 攘推颈肩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图12 一40 掌擦颈肩图12 一41 指按压痛点
图12 一42 拿捏颈肩图12 一43 弹拨颈部肌肉
( 6 )弹拨颈部肌肉: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背后,以一手扶住患者肩部或头部.以另一手的拇指在颈部进行弹拨,弹拨要从痛点的上下端开始(图12 一43 )。( 7 )推按风池: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患者枕部的风他穴作按压动作,用力要从小到大(图12 一44 )。
( 8 )拨伸颈项: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用双手掌根部对称地挟按在患者苦脑枕部,徐徐上提,上提时,术者以掌根部逐渐用力,向上作拨伸动作(图12 一45 ) : ( 9 )旋扳颈项: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一侧,一手扶住患者后头部,另一手托三
426
口臼.. . . . . . . . . . . . . 甲‘












427
图,2 一44 推按风池图12 一45 拨伸颈项
丢者下领部,然后两手使头作被动旋转动作,并逐渐使面朝向一侧,乘其不备,迅速用万一扳,一般均可听到关节弹响声,如无,亦不必强求。再用双手使头部作相反方向的又转活动,使面朝向另一侧,用同样的方法再扳一次(图12 一46 )。注意要让患者放殆用力要均匀。
… 第十二章
图12 一46 旋扳颈项颈( 10 )后仰推按颈项:患者取坐位,并作后仰头状,医者立于一侧,一手扶住患者馨前额,一手用拇、食指推按颈后部天柱穴(图12 一47 )。蓬患
图12 一47 后仰推按颈项图,2 一48 按揉上肢输穴
(川按揉上肢输穴:患者取坐位,患者立于一侧,一手托住患侧肘部,另一手用拇指按揉曲池、手三里、合谷、中诸穴(图12 一48 )。
( 12 )拔拉上肢: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侧稍前方,一手扶住患者患侧肩部,一手握住患侧的手,然后向上被动屈起患侧上肢,并用力向后下方一拽(图12 一49 )。






( 13 )切击颈肩: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两手合十,五指分开,轻轻用小指或小鱼际处切击颈部、肩部、上背部肌肉,充分放松这些部位肌肉的紧张状态(图12 一50 ) :
图12 一49 拔拉上肢
图12 一50 切击颈肩
(二)物理治疗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落枕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单独应用即可收到良效。本法可镇痉止痛、活血消炎,即缓解肌肉痉挛、抑制疼痛反应,改善局部血液供应、促使局部受损颈椎关节及软组织的功能恢复。
方药配制及操作如下:川乌、草乌、木瓜各309 ,用50 %酒精300 mL 浸泡24h , 去渣存液备用。治疗时用药液浸透一块绒布垫,置于颈部疼痛不适处,接电疗机阳极、阴极置于疼痛一侧天宗穴处,开启电疗机开关,电量5 一巧mA ,每次20 min ,每日1 次,一般治疗5 一8 次。
(三)中药内治法
中药内治法治疗本病是一种辅助疗法,以配合推拿或针灸等外治法的治疗。尤其是对于原有局部退行性变、软组织劳损的病例,中药内治法的作用尤显重要。1 .颈筋受挫型
治则:活血化淤,理气止痛。
方药:和营止痛汤加味。
赤芍99 当归尾99 川芍69 苏木69 陈皮69 桃仁69 乌药99 乳香69 没药69 木通69 甘草69
若疼痛剧烈者,可加服三七粉69 (研末冲服)。
2 .风寒侵淫型
( l )风寒偏盛型:
治则: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方药:疏风定痛丸。
麻黄39 桂枝99 防风99 羌活99 独活99 当归129 赤芍99 川芍99 木瓜99 乳香69 没药69 葛根99 括楼129
( 2 )风湿偏盛型:
治则:祛风胜湿。
方药:祛风胜湿汤加味。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428
门.口., , . . .口月口口口口口门口口醉,
一~, . , ? . . .口口口口口卜件,1 气沙




枷.
巍29 狐
羌活99 独活99 真本69 防风69 甘草69 川芍99 蔓荆子69 ( 3 )肝‘肾亏虚型:
治则: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味。
独活129 寄生129 杜仲99 牛膝99 细辛69 秦芫99 获菩69 肉桂59 防风99 川芍99 人参69 甘草69 当归99 干地黄99
若寒邪偏胜者去干地黄、获菩,加附子69 ;若痹久不愈者加地龙129 、全虫99 研末冲服)。
(四)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落枕效果较为满意,如配合推拿治疗,则疗效更佳。本病的主要症状为颈邪疼痛,针灸施治应重视经络辨证。一般来说,疼痛集中在颈部,不能前屈后伸者,多与督脉和手、足太阳经有关;颈痛及肩、头颈强直弯曲向患侧偏斜者,多与督脉和手、之少阳经有关。因此,选穴时应根据症状表现特点而有所侧重,以局部取穴为主,配以技体远端穴位(图12 一51 )。
肩骼
风池大柱
之产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肩井
颈夹脊~大椎
秉风曲垣天宗
附分魄户
曲池手二甲
外关卜合谷
中诸
了/召l 、、l 、、.. . . - 1 . . 11
图,2 一51 落枕针刺穴位图
1 .针刺
( l )毫针:针灸治疗本病,当以疏风散寒、调和气血、通络止痛为法。1 )取穴:
A .主穴:风池、天柱、落枕穴、悬钟、后溪。
B .配穴:肩中俞、大椎、CZ _ 7 夹脊穴、人中、外关、阿是穴。
2 )方法:每次选3 一5 穴。先刺阿是穴,不留针,继刺落枕穴或悬钟穴,捻针时急者活动颈项,强痛多可缓解或消失,最后刺进诸穴。
3 )手法:均用泻法。悬钟穴直刺1 一1 . 5 寸,使局部及跺关节酸胀,若针感上传者更佳。落枕穴针尖向腕后深刺1 一1 . 5 寸,使酸胀重感向上臂放射。人中穴针尖向上斜刺3 一5 分,以眼泪流出为度。
( 2 )梅花针:
l )取穴:大椎、肩井、肩中俞、风池、颈夹脊穴、阿是穴。
2 )方法:自上而下、自内而外沿穴间连线叩刺。阿是穴重叩,使局部皮肤发红或微出血,叩后可拔火罐,每日2 次。
( 3 )耳针:
l )取穴:颈、颈椎、压痛点、胆、膀胧、神门。
2 )方法:选2 一3 穴,用强刺激,捻针时嘱患者徐徐活动颈项,持续捻针2 一3 min 后,留针30 min 。疼痛缓解后仍需针1 一2 次。
( 4 )腕踩针:
l )取穴:上6 。
2 )方法:取双侧穴,针体与皮肤呈300 角,快速进针,针体应在皮下浅表层,针尖朝上,针深一般为1 . 4 寸。一般无针感、不提插、不捻转,留针30 min 。( 5 )水针:
l )取穴:阿是穴。
2 )药物:25 %硫酸镁5 mL 加2 %盐酸普鲁卡因1 mLo
3 )方法:严格消毒,针刺得气后,缓慢将药液注人。注意勿注人血管及关节腔,掌握适当针刺深度。
( 6 )三棱针:
l )取穴:压痛点、天宗、大椎。
2 )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上述穴位处点刺3 一5 下,并用力两手拇指挤出紫血数滴,挤完后令患者活动颈部。如l 次不愈,隔日再进行1 次。( 7 )电针:
l )取穴:风池、天柱、肩骼、外关。
2 )方法:在上述穴位处消毒,根据不同穴位的针刺要求(参毫针)将毫针刺人穴内,然后将关闭的GS6805 一l 电针治疗仪每一输出线的夹子分别夹住上述穴位,其中风池和外关为一对,天柱和肩骼为一对,选择疏密波,拧开开关,将电流调至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30 ? 50 min 。如1 次不愈,第2 天再重复实施1 次。
( 8 )火针:
l )取穴:压痛点、大椎、天宗。
2 )方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在其后,穴位常规消毒后,医者一手持点燃的酒精灯,一手持挟有大头针的持针钳,在酒精灯上烧大头针,待针烧红后,迅速点刺所选穴位,每穴点3 一5 下,一般1 次可愈,点完后应嘱患者活动颈部。
2 .灸法
( l )艾条灸:取压痛点、肩井、天宗、风池。令患者取俯卧位,两手平放于身体两侧,点燃艾条,在所取的穴位处施灸,施灸距离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灸完后(皮肤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硕俪
黝卿
一砚潮红)令患者活动颈部,每日1 次,3 次为1 个疗程。
( 2 )触按灸:取压痛点,令患者取坐位,医者点燃3 一5 根艾条,然后拿取2 支,二:主纸包住燃火的一端,迅速向穴位进行按压,并迅速抬起,再按压,反复多次,如二圣灭后可再换备用艾条,依上法操作,直至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1 次不愈,可于第二天再行1 次,连续治疗3 次。
( 3 )隔姜灸:取压痛点,将刺孔后的薄姜片置于穴位上,然后医者点燃艾条,在委片上方施灸,一穴灸完再换另一穴,姜片亦要视情况不断换之,灸至穴处皮肤发红为夏,每日1 次,连灸3 次。
禁忌:高血压患者不宜重灸。
3 .刮疼取天柱、肩井、天宗、附分、魄户、秉风、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图12 一52 刮痞示意图
. 落枕穴
图12 一53 落枕全息穴位图
曲垣。令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面,一手扶住患者头顶或前额,一手持刮疹板从天柱刮至曲垣、秉风,从秉风刮至肩井,从附分沿肩脚内缘刮至魄户,再从秉风刮至天宗,刮至皮肤呈红色为度。为减轻患者痛苦,施术前可在上述施术线路涂以红花油。一次不愈者可隔日再治疗1 次(图12 一52 )。
4 .全息疗法握拳,取位于手背第2 、第3 掌骨间,掌指关节后半寸的落枕穴(图12 一53 ) ,常规消毒后,医者持】 .5 寸毫针,针尖朝向肢体的近端斜刺深入0 . 8 一1 . 2 寸,然后快速捻转,同时令患者活动头颈部,约持续l 一2 min , 留针20 ? 30 min ,留针期间,颈部仍需活动。一般1 次可愈,最多3 次。
(五)穴位注射
此法因药物可直接到达患处,效果甚佳。颈椎病、落枕的急性发作期、疼痛较重的患者,可用1 %普鲁卡因8 一12 mL 加醋酸强的松龙1 mL ,或用红茵香注射液在患侧痛点、穴位或神经根处注射治疗,每穴可用3 一5 ml ,每周1 次。(六)其他疗法
1 .运动锻炼本病的运动锻炼多易在经过一定的治疗后进行,通过适当的运动,可有力地促进本病的康复。常见的运动方式有:① 屈伸颈部:患者采取坐位或者站立位,
两臂平放于膝上或叉腰,主动将头低向下方,然后复位,再将头向后仰(图12 一54 )。② 左右侧转:患者取坐位或者站立位,两手叉腰,然后左右两侧转动颈部(图12 - 55 )。③ 前伸旋颈:患者取站位,两手叉腰,将头前伸,同时旋转颈部,幅度由小到大(图12 一56 )。④ 后仰旋颈:患者取站立位,两手叉腰,将头后仰,同时旋转颈部,幅度由小到大(图12 一57 )。
2 .落枕的足部按摩法
( l )落枕自疗保健法要按反射区:
图12 一54 屈伸颈部
图12 一55 左右侧转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图12 一56 前伸旋颈
图12 一57 后仰旋颈
l )颈椎、颈项、斜方肌、肩脚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泌尿系统。2 )手握住脚板固定,然后旋转脚大姆趾左右旋转(没交叉)。
3 )整个手臂伸直然后手臂拍打效果也不错。
( 2 )落枕自疗保健法加强按摩部位:颈椎与颈项(两点相交处为处理重点)、斜方肌、肩押骨、肩关节。
l )颈椎(反射区有交叉):位于双脚底内侧,在脚大姆趾骨头约45 ”下方。按摩C 。_5 要由下往上按摩,按摩C 。_7 时要从上往下按摩。
2 )颈项(反射区有交又):位于双脚大姆趾与脚掌相交处有条横纹下方的肉球就是颈项。按摩时方向要从外往内扣按。
3 )斜方肌:在双脚脚底脚趾头二三四五趾往下,脚掌四个关节上方即是斜方肌反射区。按摩时要扣住关节上方由外往内按摩。
4 )肩脚骨:在双脚脚背四五脚趾往下延伸凹陷处,要到脚背前1 / 3 处,往第四趾方向扣,用手扣按有颗粒凸起的现象,为肩脚骨反射区。按摩时按住凸起的地方后定点扣揉。
5 )肩关节:在双脚外侧靠小趾下方,按摩时要由下往上扣后左右滑动。6 )肘关节:在双脚外侧,肩关节下方有一小颗粒凸起的感觉,按摩时要按住后左右滑动。
432
刊.口口口口口吸.. . .卜勺户
433
… …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一互关节:在双脚外侧约中央处有一半圆骨头前端为腕关节,按摩时要扣住后左万呀之
:豪复、预后及预防l
‘一)康复治疗
落砚一般不存在康复治疗的问题,但对于反复发生落枕者,则是患者本身存在的颈干夕组织劳伤,外平衡失调,所以在微小的剪力作用下,即可发病。这部分患者在临床,玄若,一是应继续治疗软组织疾患,二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加强颈部肌肉的运动锻炼,刃六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方能真正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二)预防及预后
一般落枕的预防,主要是睡眠的枕头高低要适当,一般来讲,枕头的高度应符合个二犷唯的生理曲度,以中间低,两头高的枕头最好,枕芯应选择质地柔软,通气性能信万旗充物。同时养成良好的睡眠姿势,可平卧或侧卧位,平卧时,最好在腋下垫一适盆不叹头,使膝关节稍屈曲。要经常进行颈部的康复功能锻炼。落枕一般治疗1 一2 次聋全在3 一sd 内痊愈。
但经常落枕或治疗不及时,会形成习惯性落枕,导致颈椎病。因此,当患者本身患若预部软组织疾患而反复发作落枕的话,治愈软组织疾患是预防落枕的根本方法。(三)评价
I )落枕,古称“失枕”,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传统中医推拿、针灸疗法在一般噜兄下,多立见成效。近年来,中药离子导人治疗本病,疗效亦满意。
2 )传统中医推拿疗法是治疗本病的可靠的有效疗法。推拿手法治疗本病的疗效,二二为中西医界患者所共识,单在医界也流传一些错误的说法和做法:如在手法施术时二要听到“喀”的响声。其实这是一种对落枕一病很狭隘的理解。落枕的发生实际几弓在诸多复杂的病因,因而造成的病理变化也不尽一致,有的仅仅是颈部软组织的急性三伤,中医学称之为“筋跳槽”;有的仅是颈椎的小关节紊乱,使滑膜嵌人所致,中畏学称之为“骨错缝”;有的是颈部软组织的扭伤和颈椎的小关节紊乱及滑膜嵌顿同时反主软组织损伤、小关节紊乱及滑膜嵌顿的程度又各有轻重程度的不同。对于发生小砚节紊乱的患者,施术时有时可以听到“喀”的弹响声,表明了小关节的复位或及滑夏复位,但不是每一例小关节紊乱的患者皆可在施术时听到这种弹响声。当然,有经验刃推拿施术医生往往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定的手感。因此,在推拿施术中一味追求“喀”刃弹响声,以为无此弹响声就不能治愈,是一种片面的理解。笔者曾目睹一些初学者或夭经系统训练的推拿施术者,采用粗暴的手法,如突然猛击患者肩脚部,有的在旋转颈三时,猛力扭转头部。尽管这些做法,有时也可以奏效,但这类方法是很危险的和不可取的:一旦发生意外,危害较大。在本书中,我们多次强调,中医推拿的施力,是根据病情需要,在科学的力学原理指导下,以“四两拨千斤”的轻巧之力纠正筋骨的病理二置,使之复位。粗暴和不适当的重力为推拿疗法之禁忌。
( 3 )还应了解的是,并非每一侧落枕,皆可在一次治疗或短期内治愈。有的落枕息者的病情发生实际上是颈部一些长期病变,如颈部软组织劳损、韧带或颈椎的轻度退更等在一定的条件下诱发的。即使通过治疗,已使关节紊乱及滑膜嵌人得以复位,但颈
部软组织的充血、水肿、增厚等炎性病变也会继续造成颈部疼痛不适,而需要一个较长的治疗过程,有的需要2 周甚至1 个月以上的治疗、休息方能痊愈。
【 落枕的近代研究】
(一)病因病机的理论研究
许多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体质虚弱,尤其是颈部软组织劳伤,睡眠时枕头高低不适,或睡卧不当,或外受风寒,使颈部肌肉痉挛,气血凝滞,筋脉痹阻,功能受限。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是此意。
有学者认为,本病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气血郁滞型和风寒痹阻型。前者主要因睡觉姿势、枕头等原因所致,后者是颈部遭受风寒侵袭,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诸方受亦持此论,认为本病的发生一是睡眠时肌肉扭伤,二是风寒痹阻经络所致。
但伊智雄等则认为,本病反复发作者,则为劳伤筋骨,颈椎失稳所致,此类则肝肾不足,筋骨失养为本,不可完全作实邪看。
另有报道,颈肌痉挛、解剖变异、滑膜嵌人、肌肉筋膜的撕裂出血及颈椎病都可以是落枕发生的原因。
(二)中医药临床研究
1 .中药内治法本病的治疗很少使用中药内服法,一般多用于反复发作者配合使用。中药多用疏风祛寒,宣痹通络,一般选用葛根汤、桂枝汤加减。但有的学者认为,反复发作者有病本肝肾不足,筋骨失坚者,故应益肝肾、补气血与祛风湿之剂合用,初期可用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药方》)。
诸方受认为,本病的中药治疗应活血舒筋为主,佐以疏风通络,可服独活寄生丸(《 备急千金药方》 ),如低热恶风者,用疏风散寒之剂,如羌活胜湿汤(《 内外伤辨惑论》)、麻桂温经汤(《伤科补要》 )等。
郭艳丝认为,单纯睡眠扭伤者,当用桃红四物汤加葛根、白芷、羌活、姜黄各10 g ;风寒侵袭者,方用羌活胜湿汤加葛根、白芷、僵蚕各109 ,或葛根汤加威灵仙、钩藤、羌活各10 90
2 .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常作为推拿的辅助疗法。为方便起见可外贴伤湿止痛膏、赓香壮骨膏、祖师麻膏药、正红花油、跌打风湿膏等一些成品膏药。亦可用醋炒鼓子,装人布袋内热敷。
3 .推拿疗法推拿治疗落枕临床报道较多,手法多样,效果可靠,往往一次见效或症状大减,可作为首选。诸方受介绍了3 种手法:
( l )传统的理筋手法:使用点压、拿捏、按摩、点压肩中俞、肩井、风池、肺俞等穴,拿捏甚或弹拨痛处,最后按摩以收功。
( 2 )颈椎摇晃及旋扳法:上述理筋手法之后,可选用颈椎摇晃法或旋扳法,颈椎摇晃法:术者立于患者身后,一手扶住头部,另一手托住下领,左右缓慢摇摆,乘患者不备,突然作颈椎旋转扳法即可;颈椎旋转扳法是在颈椎拔伸的同时,作左右摇晃之法。
( 3 )牵引手法:术者一手托住患者下领,另一手托住其枕部,缓慢向上牵引拔伸1 一2 min ,可轻轻将头左右摆动并旋转,可重复3 一5 次,不作扳动手法。诸方受之二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434
435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下尘针庄床最普遍的手法,但一定要掌握适应证和手法要领,不可盲日和粗暴行‘二毛觉生意外。
不莽只主张本病用一指禅的推、拿、揉、按法。分别施术于阿是穴、合谷、外关、,弃车、下关、听会,重点是阿是穴。邵铭熙为四指推拿流派之传人,其推拿手法一;减卖丈,独树一帜。
真毛丝用按摩手法加膏摩“展筋丹”外揉。此法为平乐正骨流派之法,本法承袭二· 二膏拿用法,为其他流派所仰视。
扛龙亮介绍了压穴摆头法和双手端颈旋转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方法亦较实用。‘针灸疗法是临床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有确切的疗效。
孰艳丝主张用风池、大椎、风门、绝骨、列缺、落枕、阿是穴,使用泻法。于:.树椿等主张针刺落项(胸锁乳突肌后缘L 中1 / 3 交界处)、风池、大椎、天柱、合井合谷。但未述及补泻手法。
潘元侠使用耳穴与奇穴结合治疗31 例落枕患者,全部在第!次针后即感有效,他一勺该法“高效、速效”。蔡晓刚用独针八脉交会穴治疗167 例,总有效率达100 %。二宜生等针刺止痛穴,并指出该穴是临床经验穴,位于曲池下一寸,属于阳明经,故治二弃经络病症,“针感强烈,经络气血左右贯通,阴阳调和,局部血液循环改变,肌紧毛缓解,颈项痛止”。
从近代文献资料上看,针刺疗法治疗本病有较为理想的疗效,安全可靠、5 牵引疗法对于落枕后是否用牵引疗法,则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可以家颈椎病一样采用领枕托牵引,且重量可适当加重,常用重量为4 一7 kg ,牵引时间为,一30 min 。但也有人认为,落枕后牵引不仅无效,反而使疼痛加剧在与颈型颈椎病· :鉴别诊断时,若用两手稍用力将患者头颈部向仁牵引时,颈型颈椎病症状可消失或缓至.而落枕者则疼痛加剧。一般认为,因为落枕后肌肉处于痉挛状态,所以牵引时的重量大小尤其要讲究,过轻往往效果差,过重又易加重损伤。因此,可用其他方法进行治泞:当然,是否使用牵引疗法,也可以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探讨、研究。有些医院应用牵弓}疗法治疗落枕已积累了不少经验。根据实践,也可使用牵引疗法。
第三节寰枢关节脱位
【 概述】
寰枢关节由寰枢前弓与枢椎齿状突形成轴承关节,寰椎侧块下关节而与枢椎上关节面相对也形成关节,寰枢关节除周围具有坚强的韧带外,于寰椎中部尚有同样坚强的寰椎韧带连接于两侧块之间,并将前方的齿状突紧紧包绕,其约束寰椎向前滑动的作用图12 一58 )。在此状态下,如果横韧带断裂,则引起寰枢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寰枢关节脱位是上颈椎最常见的损伤。若未经及时治疗,其脱位程度常进行性加重,导致脊髓高位受压而危及生命。
寰枢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在临床诊断中并无十分严格的区分标准,多视脱位程度而口口口..一~
翼状韧带
译氛价二石认,拟
夕夙
”箫丽黔’韧’
枢· 杏狐呱岁
图12 一58 齿状突韧带
言。寰枢关节脱位与外力有一定关系,局部感染造成关节囊及周围组织松弛,可造成脱位的潜在内因,而非脱位的直接因素。在临床上常见的为外伤性寰枢关节脱位,此外还有先天性畸形脱位、自发性脱位(成人病例多继发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则多继发于颈部深在感染)以及病理性脱位(与继发性脱位的区别在于寰椎和枢椎的骨质破坏性病变)。
【 寰枢关节脱位的损伤机制】
(一)中医病因病机
1 .风邪外感,颈筋失养身体气虚或有颈部闪挫伤迁延不愈者,因风邪外感导致营卫失调,气血不畅,不能调养颈筋而发生痉挛、短缩,如果长期痉挛,局部气血更加淤滞,筋脉更加失养,以致形成恶性循环,而发本病。
2 .肝血不足,筋失充养中医学认为“肝主筋,其华在爪”, “肝气衰,筋不能动”,说明肝藏血主筋,肝血不足,筋脉失调,其功能就会出现异常,症见项强,筋拘挛缩等。
(二)西医学病理
头部运动的90 %发生于寰枢关节,它不但运动灵活,且周围有许多韧带连接枕骨、寰椎、枢椎及其他颈椎。当头颅部遭受突然屈曲作用时,头部的动能大部分集中在横韧带上,齿状突恰在其中央部,形成一种切割外力,可造成横韧带撕裂。横韧带附着于患椎两侧块前方,与前弓共同构成骨纤维结构,包绕并限制齿状突过度活动,保持寰枢椎稳定,当横韧带断裂时即可出现寰枢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
先天性枕颈部发育异常者、有炎症浸润或寰枢椎有骨质破坏性病变者,外伤后较常人更容易发生寰枢关节急性脱位。
寰枢椎间解剖功能比较复杂,小儿时期该关节的稳定几乎完全取决于该区的韧带结构,且有保护并保证关节广泛的活动功能,主要为旋转,而伸屈及侧方活动也少许存在。颈部旋转功能约有50 %发生在寰枢节段。寰枢椎管有的矢状径远较其他颈椎椎管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尹436 》
臀呱
并在旋转时或遭到某种外伤,造成轻度移位时,能够安全调节而不发生严重神经损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单纯外伤性横韧带断裂及寰枢半脱位比较少见,因为同样暴力更容易造成齿状突损· 万.如果两者都损伤,齿状突损伤容易发生在韧带损伤之前。
【 临床特点]
(一)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横韧带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寰椎前脱位程度,以及是否对脊髓造成压迫。局部表现主要是枕下和枕颈部疼痛,活动功能受限。如果合并脊髓损伤有三种清况发生:① 呼吸中枢受到波及时,于损伤现场致命;② 损伤后有一过性神经损伤,表又有短暂性肢体瘫痪或肢体无力,但能迅速好转乃至恢复;③ 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及导吸功能障碍,此为最严重者。如果未获得及时有效治疗,寰椎脱位则更严重,脊髓受三也随之加剧;④ 迟发性神经炎症状,损伤在当时和早期并不发生,随着头颈活动增加币逐渐出现。寰枢椎脱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头颈部倾斜。如果单侧向前移位时,头部离二患侧向健侧倾斜,双侧移位时向前倾斜,颈部疼痛和僵直,枕大神经痛等。脊髓压迫亡状和体征极少发生。有时微小的创伤就可以造成寰枢关节旋转移位,头在旋转位置上取代了寰椎在枢椎上面的运动,两者仅能有少许的活动。
(二)寰枢关节脱位的分类
1 .外伤性脱位
( l )合并齿状突骨折:即寰椎连带着齿状突骨折一并移位。从枢椎椎体后上角或骨折线后缘测量到寰椎后弓的前缘,此距离为脊髓可占有的有效空间,可据此估计缓冲间隙的狭窄及脊髓受压的情况。
( 2 )单纯的寰椎前脱位:不伴有齿状突骨折的寰椎关节脱位,必有寰枢之间韧带的广泛损伤。由于齿状突的广泛存在,脊髓被夹在齿状突和寰椎后弓之间,更易受伤。2 .先天性畸形脱位枕颈部有发育异常者,外伤后较正常人更易发生寰枢关节急性脱位。多数病例是在少年以后逐渐发生寰枢关节不稳定。常见的两种:① 分节障碍,表现为枕骨寰枢椎融合或CZ 、3 椎体融合;② 齿状突发育不全。
3 .自发性脱位成人病例多继发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则多继发于颈部深在感染。
寰枢椎旋转固定的实质是陈旧性脱位。Fielding ( 1977 )把自发出现或轻度外伤后出现的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状态称为寰枢椎旋转固定。在以后(1983 )他又称之为旋转性移位。Fielding 等将寰枢关节旋转脱位分为4 型(图12 一59 )。
I 型有旋转固定而无寰椎前脱位,即寰齿间距<3 mm ,无关节韧带损伤。11 型有旋转固定,且有3 一smnl 前脱位,伴有韧带损伤。
111 型寰齿间距>smm ,常伴有脊髓损伤。
W 型为后脱位。
天津医院将其分为双侧前脱位、单侧前脱位和单侧后脱位三种。因感染和肌痉挛常在一侧,故单侧前脱位多见。
周维江等在1990 年报道99 例小儿寰枢椎脱位,将其分为4 类:① 寰椎两侧块前
J 口口~-、
, .卜-… J L , : ‘产.
/
‘曰杏.- .
万.… ,. . . ' … 、:,
溥州
,嚷覃
' . ' . ’、气下
。又夕W 图12 一59 Fielding 寰枢椎旋转脱位分型
移;② 两侧块向后;③ 单侧块前移;④ 单侧块向后。病例中以① 及③ 型最常见,未见④ 型。
4 .病理性脱位也有缓慢发生的脱位,与自发性发生脱位的区别在于确有寰椎或枢椎的骨质破坏性病变。在我国以寰枢椎结核为多见,也偶见于寰枢椎肿瘤或骨髓炎。【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中医辨证
本病病位在颈_L 部。以疼痛,颈部活动明显受限为特点,并有不可复位斜颈存在。有时疼痛可波及枕部或半个颅脑区,面部也可疼痛,并伴有异样感觉。本病往往有外伤史,或与颈部处于不协调的姿势等活动有关。
1 .风邪外感,颈筋失调急性发作期或初期,颈部偏斜,固定不动,同时有恶风或恶寒,发热,汗出,颈项拘挛,咽痛,口渴,咳嗽等。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缓。
2 .肝血不足,筋失所养斜颈日久,难以复位。同时伴有颈筋挛缩强直,头屈伸不利,上肢麻木,五心烦热,口苦,舌红,苔黄稍腻,脉弦细数。
由于颈部疾患而引发出斜颈者居多,本病之斜颈表现为颈筋拘挛,而非患侧痉挛。同时斜颈不能复位。抓住这两点,本病不难诊断。
(二)西医诊断
明确的外伤史可以同炎症所致半脱位相鉴别。除外上颈椎其他部位损伤,必须借助X 线片。X 线片检查时张口位摄片主要表现为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两枚侧块间距不对称,但张口拍片时合作不好可使摄影位置偏斜,引起两者间隙异常,或不能满意显示该区解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碰438


? . .甘匕.. . . . . . . . . .
妞39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云要时可多拍几次,排除因投影位置不当造成误诊。侧卧位X 线片能清楚显二亏分突和寰枢椎弓之间距离变化,正常情况下在3 mm 以内,必要时CT 扫描,与寰, " :骨折及上颈椎畸形鉴别。应注意严重的陈旧性半脱位。表现为斜颈及运动受限,秀王亏幼时疼痛,可导致面部发育不对称。斜颈的出现可导致对侧胸锁乳突肌痉挛。其,奄哥带是软组织,在普通X 线不能显影,其损伤情况应以间接影像加以判断。寰”于绝节后缘中点至齿状突距离(ADI )比较有用。
一寰椎间距增大:侧位片可见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相对应点的距离,正常成.衬‘童于别为3 一5 mm ,常提示有横韧带撕裂。
二枕颈伸屈动力性侧位片:显示屈时寰椎前弓和齿状突呈“V ”形间隙,提示责奢苦下纤维以外的部分撕裂,使寰枢椎借助未断纤维束起支点作用,而显示寰枢间隙二夏廿分离成“V ”形。
3 )枕颈伸屈动力性侧位片,显示寰椎前后不稳征象,确诊为横韧带损伤。CT 及娜刃检查亦有助于此种损伤的诊断及对脊髓受累情况的判定。
〔 三)鉴别诊断
蓑枢推脱位应与落枕、肌性斜颈、颅底凹陷症等病相鉴别。
1 落枕落枕患者也有颈项强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和斜颈畸形。但落枕患圣萝邻仍可稍微活动,无神经根、椎动脉和脊髓受压症状,枕颈曲线正常。寰枢椎脱位丢考颈部活动完全受限,常有颈神经根、椎动脉或脊髓受压症状和体征,枕颈曲线变扁二X 线检查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2 .肌性斜颈肌性斜颈由于生产时或产前原因,使患儿胸锁乳突肌挛缩而致肌佗乡颈畸形。肌性斜颈与生俱来,颈部无疼痛,患侧胸锁乳突肌可触及挛缩、纤维化的
3 .颅底凹陷症颅底凹陷症常有特殊外貌,身体发育矮小,颈短,呈蹼状,后夏称低.舟状头,脊柱侧弯,胸廓畸形等。一般起病缓慢,呈进行性加重,也可因外伤行突然加重。
【 治疗】
寰枢关节脱位的治疗原则为早诊断、早治疗,以免造成神经血管刺激或压迫,引起粗立的一系列病损。本病的治疗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手法治疗
1 .方法一
( I )治则:舒筋活血、调和气血。
( 2 )取穴及部位:风池、天柱、哑门、大椎、风府、百会。
( 3 )手法:攘法、按法、揉法、捏拿法、弹拨。
( 4 )方解:天柱、风池、哑门、大椎(详见本章第一节)。对属于“筋骨痹”的寰枢关节半脱位之标实正虚的病因正相宜,可解除后枕部、颈肩背的酸胀僵硬疼痛,活丈受限:以卜四穴为主穴。风府位于项部通总督一身之阳气的督脉及主表之足太阳膀恍经,可助阳散寒。百会位于头顶,为五阳之会,有通调督脉,疏散风邪之效。风府、百会合用以疏解诸阳,活血通络,化解寰枢关节半脱位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 5 )操作:
l )患者取坐位,医者立其后侧,用轻柔的攘法、按法、揉法或一指禅推法,拿揉颈部两侧肌肉,手法开始要轻,逐渐加重,以舒筋活血、放松受损的肌肉韧带。2 )用拇指点揉法,点揉风池,天柱、哑门、颈夹脊,如有粘连之结节应加重点揉手法,用力点揉,必要时可用双手拇指进行用力点拨使之缓解舒展。
3 )再用拇指点揉法,点揉颈棘间韧带和项韧带。
4 )在患部做轻柔的按、揉、弹拨等理筋手法后,在颈部直擦以透热为度。2 .方法二经检查及X 线确定无骨折、脊髓受压、无神经损伤征者,手法复位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先在颈肩背部轻柔的按摩,用分筋、理筋、镇痛手法,使患者肌肉韧带解除痉挛性疼痛,达到软组织松弛的目的,接着进行颈椎旋转复位,以齿突左偏旋后为例,患者端坐,术者先用单拇指触摸清CZ 棘突偏向左侧,右手拇指挠侧面置于CZ 棘突左侧,其余四指扶持颈部,让患者头颈部前屈35 " ,左手将下领直上牵提和旋转头部向左使头颈沿矢状轴上旋45 。,左手拇指将CZ 棘突向右水平方向顶推,双手对向同时用力,可听到清脆的复位声,手法复位完毕。继施手法按摩两侧颈项软组织,并点按两侧风池、太阳、攒竹、头维、睛明、丝竹空等穴位。以颈托牵引按摩巩固疗效,嘱患者每3d 检查1 次,以防止再脱位。X 线检查对位正常,症状消失为止。对不稳定性的寰枢关节脱位,可做石膏围领等来固定。
(二)药物治疗
1 .中医治疗
( l )中药内治法:本病中药内治法不能使斜颈恢复,但对缓解颈部疼痛、痉挛有所帮助,是配合手术治疗的理想方法。前期以活血化淤,通经活络止痛为主;中后期根据不同证型可补益肝肾,滋阴清热;如肢体麻木,四肢瘫脊髓受压征,则需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l )风邪外感,颈脉失养:
治则: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加味。
桂枝99 白芍99 甘草69 生姜3 片大枣4 枚
风邪外感,郁而化热者,可加黄荃69 ,生地99 ,若颈背痛而不适者加葛根129 。2 )肝血不足,筋失充养:
治则:活血强筋。
方药:壮筋养血汤。
当归99 白芷99 川芍69 续断129 红花59 生地129 牛膝99 丹皮99 杜仲69
若久治不愈者,可加人虫类搜风之品如:全虫99 (研磨冲服)、地龙129 等;若肾虚损较重者,可加人山英肉、获荃各129 ,肉桂990
( 2 )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因直接作用于患处,故对快速缓解颈部软组织肿胀、肌肉痉挛及关节滑膜肿胀有很好的作用。一般多采用贴膏药和热熨两法。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0 … 一4 4
物下l - l - - - - - ― …
…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贴法:
呀签止痛膏(中成药):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者。
磨香跌打膏(中成药):适用于淤血阻遏经脉者。
二热熨法:
几熨风散:
毛活39 防风39 白芷39 当归39 细辛39 芫花39 白芍39 吴茱英:宫桂69 生赤皮葱2409 醋适量
月法:葱捣碎,各药共为细末,与葱和匀共为细末加醋炒热,用布包裹,热熨患几,梢冷即换。
B .热敷散:
刘寄奴129 独活129 防风129 秦芫129 花椒49 艾叶99 桑枝309 亏万159 白矾99 红花99 川乌99 草乌99 生姜309 大皂角99 桂枝于答五加皮巧g 葱3 根透骨草129 料江石3 个
用法:用食醋将药拌湿,用纱布包裹,蒸热后敷患处,每日2 次,每次30 min , 1 且药用Zdo
2 .西医治疗配合前述其他复位治疗措施,行对症治疗。凡有脊髓刺激或受压少戈者,均应予以脱水疗法。除限制钠盐及钾盐外,伤后即开始投予地塞米松每日10 - 二:1 mg ,分2 次静脉滴注,3d 后递减,6 一sd 后停止。同时可用50 %葡萄糖液40 一60 L 静脉推注每6 hl 次;2 次间隔切勿超过sh ,以防反弹而加剧脊髓水肿反应。静脉三封10 %葡萄糖液为佳。并注意限制含钾、钠高的饮食、水果及饮料。脊髓脱水治疗才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情况,防止因利尿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
(三)针灸治疗
本病多与足太阳膀胧经和督脉有关,选穴时应局部取穴为主,循经肢体远端取穴为浦:
1 .针刺
( l )毫针:
l )取穴:
A .主穴:风府、天柱、风池、后溪。
B .配穴:肩中俞、昆仑、阿是穴。
2 )方法:用中等刺激。风府穴针尖向下领方向缓慢刺入0 . 5 一0 . 8 寸,使局部出现张感,注意针尖不可朝上。
( 2 )梅花针:
l )取穴:颈部督脉线、颈夹脊穴、阿是穴周围。
2 )方法:自上而下,自内而外轻叩,以局部皮肤轻微发红为宜。
( 3 )耳针:
l )取穴:颈椎、枕、膀胧。
2 )方法:用中等强度刺激捻转数秒后,留针20 一30 min ,留针期间每隔10 min 捻转1 次,每日或隔日治疗1 次。
口口.. . .翻.一,侧目
( 4 )水针:
l )取穴:天柱、风池、天墉。
2 )药物:当归、丹参、红花、川芍等中药制剂,维生素B ,、维生素B 【 2 等西药注射剂
3 )方法:按药物不同用量准确注人穴位。注意勿注人血管内及关节腔,严格消毒,并掌握适当针刺深度。
2 .灸法
( 1 )取穴:天柱、风池、肩中俞、天墉。
( 2 )方法:常用艾条或艾灶灸。每日灸10 ~巧min ,每日1 次,Iod 为1 个疗程。( 3 )禁忌:高血压患者不宜重灸。
(四)神经阻滞
1 .第2 神经阻滞
( l )定位:在乳突尖下,后l . SCm 处(相当于下领角水平)为穿刺点。( 2 )操作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后,于穿刺点处垂直进针,针尖触及横突后或进针方向略偏向后,使针尖触及横突旁的椎板,回吸无血及脑脊液后,可注入1 %利多卡因4 mL 十地塞米松2 . 5m 步
( 3 )疗效:数分钟后可缓解疼痛。
( 4 )注意事项:注射时应观察患者呼吸神志变化,以防误人蛛网膜下隙及椎动脉。2 .枕大神经阻滞
( l )定位:在卜项线距枕后结节外侧2 . 5 cm 处作一标记。
( 2 )操作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后,于定位点处紧靠枕后动脉内侧,垂直进针,抵达骨质,同时多数患者可出现枕后部放射感,回吸无血后即可注人1 %利多卡因4 mIJ + 地塞米松2 . 5 mg 。
( 3 )疗效:阻滞后可松解局部肌肉紧张度,减轻受卡压的神经水肿,从而可消除颈后部的疼痛,颈肌痉挛,也有利于牵引治疗。
( 4 )注意事项:对该患者进行阻滞治疗时,颈部尽量不要搬动,动作要轻柔,对体位不要过多要求,一般穿刺并无太大困难,但对有脊髓损伤者应慎用。(五)颈推牵引
通常应用枕领带(; li 、ol1 牵引,取正中位牵引,从而减轻对椎管内容物的压迫,使椎管的形态复原或部分复原。牵引重量根据年龄及身体情况而定,成人用2 . 5 一3 kg , 儿童用1 . 5 一2 . 0 kg 即可。在牵引过程中拍片复查,并根据复位情况对牵引重量和方向作调整:一般2 一3d 即可复位,维持牵引2 周,并用头颈胸石膏固定或颈部支架。一般可间断牵引,严重失稳者可持续牵引。
(六)康复治疗
寰枢关节旋转性固定通过牵引、颈托保护等临床治愈后,大部分患者需要一定时间的康复治疗过程:这是因为本病之所以造成斜颈,实际上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形成的,寰枢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等外平衡系统已受到损伤,寰枢关节旋转性固定的临床治愈仅是关节系统本身的纠正,即内平衡系统部分恢复,要使寰枢关节内外平衡系统完
预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442
擎43
…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竺饭夏,需要一个较长的治疗过程。
寰枢关节旋转性固定的康复治疗应注意以下三点:
l )颈部的保护:包括生活、学习、运动等各方面的保护。青少年尤其注意学习二颈部体位,纠正过去不良姿势和体位,头部略前俯,不要过低,更不能歪斜;睡眠一尽量平卧,枕头高低适宜;运动时要注意保护颈部,不要损伤,若万一受到损伤后及于三疗。
2 )颈部的功能锻炼:通过颈部功能锻炼,畅通经络气血,使颈部肌肉、韧带功几俘以改善,从而达到治疗棘间韧带和项韧带损伤的目的。
这里介绍一种锻炼的方法“颈项功”,本功法具有舒筋活络,滑利关节的作用,可刃本病恢复治疗的一种辅助疗法。现将功法介绍如下:
预备:站位或坐位,颈部放松,自然呼吸,两目平视。疏导风池:以两手拇、食、二指捏挤,轻轻叩此穴30 次。推导天柱:头微低,呼气时用右手或左手食指、中指、毛名指、小指并拢。推导血浪:右手四指并拢,用指腹推导颈侧血浪部,呼气时,先在又部左侧推右侧。转颈导气:吸气时头颈从左前转至后,呼气时从后转至前,逆时针方二转,然后再反方向转,各8 次。两手与颈项争力,两手十指交叉,抱后颈部,吸气时育手用力向前拉。同时头微向后用力仰视,呼气时放松共9 息,在做上述锻炼时,每日络功l 一4 次,最好早晨要保证练功一次,练功时用力与动作密切配合。长期低头屈颈二作者当劳累时要选练本功法中几节,以舒筋活血,滑利关节,解除疲劳。练功后应避毛高枕。
目前,流行的许多功法对本病有效,如八段锦、太极拳等。
( 3 )药物、推拿与针灸:药物治疗主要应考虑本病临床治愈后,一是筋骨并未完全恢复,二是患者本身亦有先后天失养的不足,故治疗应全面顾及这两个方面,补益肝牙.调理筋骨,理气活血,祛邪通络。
有条件的话,进行一段时间的推拿治疗,以舒筋理筋之手法,活血通络,对于加速厂邹筋骨的恢复是一种极好的治疗方法。但应该注意不可随意使用扳法。
针灸的治疗要注意手法,以补为主,活血通络,近处取穴和远端取穴相结合,手法妥轻巧,忌用过重的手法。儿童尽量使用其他治疗方法。
【 预防】
根据造成寰枢关节旋转性固定的病因,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l )补益肝肾:本病的发生,尽管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根本的一条是患者本身先后天失养所致,筋骨失健,故在外邪的侵袭下或受外力的作用下而发生颈部的病变。讨于儿童和青少年,先天不足,加之后天失养,是本病的发生根本原因。所以对于发现有先后天不足的儿童和青少年,补益肝肾,调养气血,强壮筋骨是预防本病发生的根本猎施:
( 2 )防治外邪:部分儿童和青少年的斜颈的发生是因咽喉部的感染性疾患所致,预防外邪的侵袭以及发生外邪侵袭后,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时,及时治疗是必要的。( 3 )改善环境,纠正体位:本病的发生部分原因是因为某些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主活条件较差所造成的。所以改善学习、生活条件,给儿童和青少年创造较舒适的学习


和生活条件,使之在学习和生活中能保持一个正常的颈部生理体位,是预防本病发生的重要一环。
第四节颈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位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并富有弹性。颈椎间盘可以缓冲外力而保护头部,使头部免受震荡。当颈椎间盘发生了退行性病变,或在某种病因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外侧突出,刺激和压迫了颈脊神经根、脊髓等周围组织,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时,称为颈椎I 司盘突出症(cervical intel , ertebral disC Synd ,。me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约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 / l0 ,好发于青壮年,男性较多,多有颈部外伤史。约有95 %的颈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于CS 、。,其次为C6 、7 、C4 、5 。其原因为下颈部负重较大,活动最多,又与相对固定的胸椎相连,故最易发生劳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发生退行性变以后,其纤维首先变粗,继而发生玻璃样变性,最后断裂,亦可因之失去弹性,不能负担原来可以承担的压力。当受到头颅重力的作用,肌肉的牵拉以及外伤等因素的影响时,纤维环可因之向外膨出,而髓核亦可经由破裂的纤维环裂隙向外突出,突出的颈椎间盘压迫周围组织使之缺血,造成脊髓及神经根水肿。另外,下部颈椎的椎管正是颈膨大之所在,椎管内管腔的相对狭窄使颈髓无活动余地,一旦颈椎间盘突出,轻微的压迫即可出现症状。
t 病因及病理]
(一)中医学认识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十几年来才逐渐认识的一种颈部疾患。中医学没有本病的专门论述。但对其产生的症状还是有所认识。中医学认为:颈者,手足之阳经,任督脉所过,肝肾主之,一旦受损,诸变百出,常可发生头颈部和肩臂四肢症状,重者督脉受损,危及生命。
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应从以下三方面认识其病因病机。
( l )跌仆闪挫、气滞血淤:颈椎是人体活动最为频繁的部位,日常生活中经意或不经意的外力刺激,使颈部经常处于一种肌力不平衡状态,导致局部气血淤阻不通,进而影响骨关节结构发生异常变化,使颈部气血不通,不通则痛,由于气血淤阻的部位不同,有时在筋,有时在骨,有时筋骨俱伤,有时甚或损伤任督二脉,伤及髓海,产生下肢废用等症状。这也是本病症状多变的原因之一。
( 2 )劳伤肾气,风寒侵袭:先天不足,任督两脉空虚,或后天劳累过度伤及肾气,均可影响颈部筋骨的生长发育。肾主骨生髓,肾气不充,正气不足,卫外之气不固,风寒之邪乘虚凑之,痹阻经脉气血而发生颈部疼痛、四肢不用等症状。这里的劳力过度,主要指颈部频繁不正确的运动或长期处于一种固定的位置,当然也包括房劳过度,这里的风寒之邪是本病发生的一种诱因,尤其在急性发作期,其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3 )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肝血不足,颈筋不能得血濡养,则颈筋挛急,四肢麻木,屈伸不利。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肾不足,精不生血而发生气血虚弱,不能濡养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l … !! l 一l … l !
… … 诚
. .一
一一叫.,阅旧口口口曰曰军军
井万,生本病。这是本病慢性期的主要病机。
二)西医学认识
大难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与颈部损伤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有关。颈椎过伸伤时,司廷之侧椎体向后移位;屈曲性损伤可使双侧小关节脱位或者半脱位。椎间盘后方张力,二.引起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破裂,髓核突出。Rizzo10 报道,颈椎过伸性损伤后,有一班病例存在椎间盘突出。颈椎屈曲性损伤后,有35 %一40 %可发生椎间盘突出。酮至夏曲性损伤后,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随小关节的关节囊破裂程度增大而增加,在伴天节脱位的病例中,80 %存在椎间盘突出。此外,Boyd 认为,椎间盘是人体各组一=最早、最易随年龄而发生退行性改变的。由于年龄的增长,髓核失去一部分水分及二系有弹性,致使椎间盘发生退变。颈椎间盘变性和破裂是由于颈椎伸屈活动频繁引起刃景邵劳损和全身代谢与内分泌紊乱有关。由于齿状韧带的作用,颈髓较固定。当外力且玉可盘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破裂,髓核突出而引起颈髓受压。颈椎后外侧的纤维环和后乡百带较薄弱,颈部神经根在椎间盘水平呈横向走行进人椎间孔,即使突出的椎间盘很也可引起神经根受压。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机制是在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基础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后使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破裂,髓核突出而引起颈髓或神经根受
44 兮一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 临床特点]
本病可以急性起病,也可以慢性发病。初起可能起于轻微劳损,甚至睡醒时伸懒腰币支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赖于压迫的组织而定。临床上,本病可分为3 种类型,即侧万型、中央型和混合型(图12 一60 )。
(一)侧方型(或神经根型)颈惟间盘突出症
突出部位在后纵韧带外侧和钩椎关节内侧,由于突出的椎间盘压迫该处的颈脊神经板万产生根性压迫症状。
1 .症状
( l )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犹如“落枕”。一般均有定位点,并常影响休息布聋眠。可有间歇性颈部僵硬感,特别是晨起明显。患者有时可伴有椎旁肌或斜方肌的唇挛,疼痛可放射至肩脚内侧。
( 2 )颈部过伸时可产生剧烈疼痛,并可向肩押或枕部放射。
( 3 )一侧上肢有疼痛或麻木感,轻者为持续性胀痛,重者有沿脊神经节段走行方月的烧灼、刀割、针刺样疼痛,神经分布区皮肤过敏、麻木或感觉减退等。但很少两侧司时发生。
肩部的束带样疼痛可由颈长肌区的牵涉痛(肌束内)引起或由于C4 或CS 神经根受三引起。检查时,临床医师应了解整个颈推的形态、触诊疼痛区域以及诱发压痛点,应;二录颈椎的活动落周。
2 .体征
( 1 )颈部处于僵直位。
( 2 )病变节段椎旁压痛、叩痛,颈椎棘突间及肩脚内侧可有压痛。
( 3 )颈脊神经根牵拉试验和Spurhng 试验阳性。


侧方型
中央型
图12 一60 颈椎间盘突出类型
( 4 )压头试验或椎间孔压缩试验时,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为阳性。( 5 )受累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运动和反射改变。颈神经根仅受到刺激时,其支瓦区疼痛过敏,颈神经根受到压迫较重或者时间较久时,其支配区疼痛减退。支配肌肉亡_有萎缩及肌力减弱现象。
继发于颈椎间盘突出的神经根性压迫,视受累神经根的不同均有明确的皮肤分布区的感觉障碍和所支配肌肉的肌力改变,如CS 神经根受累可产生肩部及上肢近端外侧上:的疼痛或感觉改变,患者可能会主诉患肢抬举及外展受限,完成举臂过头的动作有区难。这些症状可与肩部本身的其他疾患混淆,或与肩部病变同时存在。但详细询问病反及体格检查配合适当的诊断性试验常可区分这两种病变,除神经分布区域感觉异常外.亦可有三角肌及肚二头肌无力。CS 神经根受压可出现肤二头肌健反射轻度减弱。C6 神纽根受压可产生从颈至舷二头肌以及沿前臂外侧到拇指的疼痛和感觉改变。患者可诉肚二头肌无力甚至腕部、手部无力。检查可发现肮二头肌及伸腕肌肌力减弱。另外,C6 神经根参与了脏二头肌及肪挠肌反射的反射弧,因而可出现肮二头肌及肪挠肌反射减弱或全失。C :神经根性受压时,患者可主诉自肩后部沿胧三头肌向前臂后外侧一直到中指区通的疼痛感觉异常,查体可发现中指感觉异常,此处为C7 神经根损伤最特异的感觉分几区,患者在伸肘时感觉肪三头肌无力,有时可有胸大肌的萎缩或无力;另外,亦可有住腕及手部无力。检查肌力时,可发现肮三头肌、伸腕肌及伸指肌无力。另外,C7 神经弓参与肪三头肌反射,因而可出现脓三头肌反射的改变。CS 神经根支配着诸多的手部肛万运动,有C :神经根受累的患者常主诉手部无力,尤其是握捏无力,检查时不难发砚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砂4 酝
. .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一-. , . . . ,目,口,.里勇.} '






爹》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攀别CS 神经根受累与尺神经病变常比较困难,但也有一些相应的具有诊断价值的试验。”经根一般不参与特异性反射的。
具体椎间盘节段和受累神经根水平及所产生的相应症状的对应关系见表12 一1 。表12 一1 神经根症状与受累椎间盘水平和神经根的关系推间盘神经根症状、体征
C23 C3 颈部疼痛和麻木、无上肢肌力和反射改变
C34 C4 后颈部疼痛和麻木,沿肩脚提肌放射、无上肢肌力和反射改变C 。、5 CS 疼痛自一侧颈部放射至肩上部,麻木超过三角肌中部,上臂和肩部外展力减弱,三角肌萎缩,肮二头肌、脓挠肌反射减退C56 C6 疼痛放射至上臂、前臂外侧,累及拇指、食指、前臂挠侧,拇指、食指麻木,胧二头肌肌力减弱,反射减弱或消失
C6 : C :疼痛放射前臂中部,可到中指,食指、中指麻木,肪三头肌肌力减弱,反射减弱或消失
C :一T . C :疼痛放射前臂中部,可到环指、小指,环指、小指麻木,肪三头肌肌力和手部肌肉握力减弱,有或无肚三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二)中央型(或称脊髓型)颈推间盘突出
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脊髓正前方,可压迫脊髓前面而产生脊髓压迫症状。1 .症状
( l )不同程度的四肢无力,下肢往往重于上肢,表现为行走不稳如无力,打软腿或易绊倒,或抬腿困难等。
( 2 )严重者出现四肢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瘫痪。
( 3 )大、小便功能障碍,表现为尿储留和排便困难。
2 .体征
( l )不同程度的四肢肌力下降。
( 2 )感觉异常,深浅感觉均可受累,依椎间盘突出节段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感之异常平面。
( 3 )四肢肌张力增高。
( 4 )腿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征阳性,如Hoffmann 征、Bahinski 征、openheim 征、殡阵挛征及躁阵挛征阳性。
(三)混合型(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
突出部位偏于一侧而介于颈脊神经根和脊髓之间,压迫单侧神经根和脊髓。除有侧亨型症状、体征外,尚有不同程度的单侧脊髓受压症状,表现为不典型的Brown - 、叫uard 综合征。此型常因剧烈的根性疼痛掩盖了脊髓压迫症状,而一旦表现脊髓压迫对.病情多较严重。
此外椎动脉受压可出现在巨大椎间盘突出伴或不伴骨赘时。椎动脉受压的主要症状为中枢性视物障碍性眩晕,从椎动脉进人脑血流占脑血流量的11 % ,每分钟通过椎动泳的血流量为45 mL ,主要供应枕叶视觉皮层,当血流量低于视区脑组织正常代谢的需


要时,就可造成中枢性视物障碍性眩晕,另外还可出现血管性头痛和一过性失明等。椎动脉血栓形成可累及大脑后下动脉,产生Wallenberg 综合征(其特征为:同侧面部、对侧肢体和躯干温度觉丧失,同时运动失调、吞咽困难、发音障碍和眼球震颤等)。【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1 .一般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初步诊断疾病,但也需借助一些特殊的检查和试验,进行进一步的确诊。
2 .特征性的临床试验
( I )压顶试验:患者坐位,颈部伸直,于头颈部,检查者双手重叠向下加压时,可诱发根性疼痛,即为阳性。在颈稚间盘突出症时反应明显,而在颈椎病时可以不明显,可雳此鉴别。
( 2 )屈颈试验(脊髓张力试验):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屈曲患者颈部,由于脊髓张力增加,突出的椎间盘对脊髓的压力增大,使得症状突然加重即为阳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时此试验表现较为典型。
( 3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一手扶住患者头部并转向健侧,另一只手将患侧上肢外展900 ,两手同时向相反的方向牵拉,此时若出现上肢的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则为阳性。颈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时此试验表现为阳性。
3 .辅助检查
( l ) x 线检查:颈椎X 线片可观察到:① 颈椎生理弧度减小或消失;② 年轻或急J 性外伤性突出者,椎间隙可无明显异常,但年龄较大者,受累椎间隙可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③ 椎前软组织阴影在急性过伸性损伤所致的椎间盘突出中可见增宽;④ 颈椎动力摄片上有时可显示受累节段失稳;⑤ 椎间隙变窄,椎间盘上、下缘骨质硬化和椎管内髓核及纤维环钙化,是由于椎间盘突出及退行性变所致,可视为椎间盘突出的直接征象。
( 2 )平扫CT 表现:
l )椎间盘膨出:为椎体后缘对称性、均匀一致的轻度向后膨出的软组织密度影.其CT 值高于脑脊液,边缘光滑,与脊神经之间存有一脂肪分界,相应神经根不受压二硬膜囊前缘平直,脊髓无明显受压、移位。部分退变椎间盘内可出现钙化。2 )椎间盘突出:为局部突出于椎体后缘的弧形软组织密度影,被正常硬膜外脂舫和脑脊液所包绕,突出的椎间盘常为不规则或分叶状,其CT 值较高,密度与相应的榷间盘密度一致。颈椎间盘突出以CS 、。、C6 、7 和C4 、5 水平多见,突出多位于硬膜囊前缘于前方正中或偏一侧。硬膜外脂肪受压、移位或消失。中央型突出压迫硬膜囊前缘使其蔺后移位,由于突出节段的CT 值与椎管内软组织(脊神经根)cT 值相差较小,有时难以分清两者的界限,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有助于诊断。
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可发生钙化呈骨性密度影,其椎间盘内有时可见低密度气体景形成所谓“真空现象”。
3 )髓核脱出:髓核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后进人椎管内形成游离碎块,其相应指间盘后缘可显示正常,游离的髓核可位于椎间孔附近或椎间盘水平的上、下方,极少套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 … ― . - }
448
} r
一j 不’l '


淤― … 一一一一巍
一!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万出现硬膜囊后方。表现为椎管内略高密度的软组织影,其密度高于神经鞘和硬膜囊,刃玉迫硬膜囊、脊髓和神经根及硬膜外脂肪。
4 )骨赘形成:椎间盘突出的相邻椎体前、后缘及钩椎关节可出现骨质增生,有临天意义的表现是在椎间隙水平从椎体后缘向椎管内突人的骨性高密度影,常合并椎间盘毛二骨赘可直接压迫硬膜囊和脊髓、神经根,造成硬膜囊变形,脊髓受压弯曲、移钩突增生可使侧隐窝变窄而直接压迫神经根。
5 )小关节退变:以颈椎中下段多见。表现为小关节突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关节只骨和软骨下骨质碎裂、致使关节面粗糙不平、关节间隙模糊不清、关节间隙变窄等。_关节突的骨质增生可导致侧隐窝变窄,造成神经根和外侧脊髓受压。
6 )黄韧带肥厚:椎间盘突出常合并黄韧带肥厚,表现为椎板腹侧梭形密度增高、凸人椎管内。长期退变黄韧带可出现钙化,并可累及小关节囊,导致后外侧脊髓受、椎管前后径变小。
7 )后纵韧带钙化、骨化:椎间盘突出常合并后纵韧带肥厚、钙化和骨化。可单独戈生于单一节段,也可发生于连续或不连续的多个节段。表现为椎管前壁椭圆形高密度若化、骨化影,边缘清楚,可压迫硬膜囊和脊髓,使颈椎管矢状径变小,造成椎管狭几由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和硬膜囊及脊髓的密度相差不大,颈段椎管内脂肪含量少,二之小关节突和肩部形成伪影,有时CT 诊断较困难,某些作者提出采用静脉增强扫描又提高诊断的敏感性,采用脊髓造影后CT ( CTM )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图12 一61 颈椎间盘突出的C 丁M
( 3 ) CTM 检查(图12 - 61 ) : CTM 的应用可以发现平扫CT 漏诊的较小椎间盘突出,尤以中央型突出显示满意。为提高椎间盘病变的诊断准确率,CTM 可直接观察突出椎间盘组织、骨赘及韧带增生对硬膜囊、神经根和脊髓压迫程度。椎间盘突出时,在间盘水平椎管的前方或前侧方可见软组织密度影,使高密度的蛛网膜下隙受压变形。有学者认为,CTM 对诊断侧方型椎间盘突出的价值要大于MRI 。从椎体终板增生的骨赘亦
可在椎管的前方及侧方广泛或局限地突向后纵韧带压迫硬膜囊,使后纵韧带的软组织密变线状影消失,硬膜囊变形或向后移位,由于骨赘呈高密度,容易与椎间盘突出的软组织密度影相区别。有时突出的间盘因稀疏散在而显示不满意,但硬膜囊出现受压或移泣,而在此水平或其上下无骨赘存在时,仍提示为椎间盘突出。
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硬膜囊外侧方小关节的退变和后外侧黄韧带的增厚造成的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在造影平片上可漏诊,而在CTM 上容易显示。CTM 可表现为在硬膜


囊前侧方、外方和后外方的软组织密度影。受压脊髓表现为高密度蛛网膜下隙环绕的咨髓轻度变细、前部正常圆形影消失或前后径明显变小。脊髓可因大的骨赘压迫导致旋转、向后或后外侧移位,且常可变小、变平,而受长期缓慢压迫而萎缩,或患者因颈三过伸,过屈损伤压迫脊髓而CT 检查时未恢复正常。脊髓与硬膜囊的矢状径比率对估于
预后有一定价值,Badami 等研究发现脊髓与硬膜囊矢状径比率大于50 %时,外科减压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较好,而比率小于50 %时,术后无明显的功能恢复二延迟cTM 扫描有时少部分病例脊髓内可有较小、局限的高密度病灶,常提示为退变所导致的脊髓囊状变性或软化区。当患者存在明显的颈椎骨质增生和脊髓受压改变时,应行延迟CTM 扫描以除外脊髓空洞症。
( 4 ) MRI 检查: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准确率明显高于CT 和脊髓造影。但MRI 对颈椎侧方型突出的准确率不如腰椎,这可能与颈椎椎间孔小,缺乏硬膜外脂肪及退行性变有关。在MRI 上可直接观察到椎间盘向后突人椎管内,椎间盘突人成分与残余髓核的信号异常(图12 一62 )。侧方型突出者,可见突出之椎间盘使颈髓侧方受压变形,信号强度改变,神经根部消失或向后移位。
图12 ? 62 MRI 矢状图像显矛CS 、6 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 5 )肌电图:用于确定神经根损害,肌电图能探索周围神经病变的位置,判矛二经肌肉的病变程度和预后,又可对上、下运动神经元疾患进行鉴别。多数颈椎间盘又症患者,由于颈椎间孔部位骨性或软组织性的异常改变,不同程度地对所经过的颈之:根产生刺激与压迫,引起神经根髓鞘和轴索变性,导致相应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飞潜伏期延长,诱发电位波幅降低。而对其所支配的相应节段的肌肉进行肌电图检测犷:出现异常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出现神经元损害的表现。如果犷:图正常则表示神经根功能尚可,预后良好。
( 6 )脑脊液检查:突出小及偏一侧者,压力及生化检查正常,当硬膜受压梗乏于-则可出现部分梗阻及蛋白上升。
( 7 )碘油脊髓造影:常可在突出的颈椎间盘节段有弧形的压迹,但其可以继二声连性蛛网膜炎,易发生过敏等意外死亡,在颈段已不采用此法。
( 8 )颈间盘造影术:在无CT 及MRI 技术之前,颈椎间盘造影术被认为是最砖诊断工具:在病变的椎间盘注入造影剂后,造影剂随突出的椎间盘外溢,并产生手部的放射性疼痛。而且疼痛反应的程度常提示是否存在3 个或3 个以上病变的椎:所以可以根据椎间盘造影术中疼痛的反应来确定治疗方案。
(二)鉴别诊断
1 .颈椎病不论任何类型的颈椎病,均发病缓慢,无明确外伤史,或在:即有颈椎病的症状,起病缓慢,症状、体征可与颈椎间盘突出症相似,影像学显于’45 〔 )


451
甸产决少舜热劲
舅像显示红突出压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置,判断神椎间盘突出过的颈神经矜速度减慢.图检测时可.如果肌电
乏压梗阻时.
可以继发粘
J 是最确切的仁产生手、臂变的椎间盘,
或在外伤前象学显示骨赘
和椎间盘共同构成致压物,且往往以前者为主(表12 一2 )。
表12 一2 颈椎间盘突出与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年龄40 岁多见40 ? 60 岁多见病程短,发展快发展慢.可有缓解期突出间隙!一2 个间隙3 个间隙多见X 线表现可有节段性不稳,发育性椎管可有节段性不稳,发育性椎管狭窄,狭窄,无椎间隙狭窄、骨赘椎间隙狭窄、骨赘等2 .颈椎肿瘤无外伤史,起病一般较缓慢,原发恶性颈椎骨肿瘤及转移癌,多先出现颈痛,逐步加重,亦可有神经根及脊髓损害之临床表现,但X 线片可见颈椎骨质破坏改变,断层片观察骨破坏更加清晰,也可见肿瘤软组织影。
3 .颈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发病缓慢,临床上为神经脊髓损害的表现呈进行性加重,除颈椎X 线片检查外,需行脊髓造影,腰穿取脑脊液蛋白定量检查。MRI 对诊断更有价值。
4 .颈椎结核可有结核病史,临床L 可表现出结核中毒病状,可有神经脊髓损害,X 线片所见骨质疏松、骨破坏、病变椎间隙狭窄、椎前软组织影增宽等。5 .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征主要与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肩周炎仅有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而无神经功能异常。胸廓出[: l 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酷似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但颈椎MRI 却未见椎间盘突出及神经根受压,胸片可显示胸腔上口狭窄或颈肋等。
【 治疗】
本病以非手术疗法为主。
侧方型或称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初期发病,应尽量及时地非手术治疗。如反复发作、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急性中央型(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受压症状明显者,应尽早手术治疗,以解除脊髓的压迫因素。
(一)手法治疗
推拿治疗有不少成功的报道,但推拿,特别是重手法推拿有可能加重椎间盘突出及脊髓、神经根损伤,严重者可在推拿瞬间发生截瘫,因此采用时)、石奎慎运用按摩与牵引相结合的手法,可松弛肌肉,缓解痉孪,使突出的椎问盘还纳,从而消除疼痛,达到治疗目的。
1 .方法一
( l )治则:舒筋通络、解痉止痛、滋养肝肾。
( 2 )取穴及部位:风池、哑门、天柱、大椎、颈夹脊、天宗、曲垣、肩中俞、天井、曲池、外关、合谷及颈后两侧、肩背部。
( 3 )手法:按揉、捏拿、推按。
( 4 )方解:风池、哑门、天柱、大椎(详见第一节)。对属于“筋骨痹”的颈椎间盘突出之标实正虚的病因正相宜,可解除后枕部、颈肩背的酸胀僵硬疼痛,活动受限。以土四穴为主穴。取颈夹脊、天宗、曲垣、肩中俞为辅穴,颈夹脊为病变局部,推
拿作用可疏调颈项部淤滞的气血,使颈部关节俯仰旋转滑利。天宗、曲垣、肩中俞为手太阳小肠经位于颈肩部的喻穴,“经脉所在,主治所及”,手法作用于太阳经脉,以疏通颈项部气血,通经活血,止痛;取天井、曲池、外关、合谷为佐使,以疏通阳经经脉气血,以活血止痛,通则不痛。
( 5 )操作:
l )按揉法:患者取坐位,放松颈部肌肉,医者站在患者身后,用拇指、中指同时按揉两侧风池、风府、哑门、天柱、大椎、肩贞及颈后两侧肌肉,肩背部的压痛点:按揉以酸胀感为佳。
2 )捏拿法:患者取坐位,放松头颈部肌肉,医者站在患者侧后方,用拇、食、中指或其他四指,在患者颈部两侧做捏拿,从枕部风池捏拿至大椎,从上往下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反复3 一5 次。再用双手拇指或掌侧小鱼际部置于颈后两侧,着力均匀,上下来回揉捏10 一20 次。
3 )推按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站在患者侧后方,用一手按扶患者头部,用另一只手的掌根按压在枕后患侧至肩部,由上而下,用力由轻而重,反复推按3 一5 次。4 )拿揉患侧卜肢肌肉,点按天井、曲池、外关、合谷等穴。
2 .方法二患者坐位,术者站于患者后面。先用拇指或拇、食指推揉压痛点,从周围至中心,由轻到重的刺激椎间盘突出一侧压痛部位。然后术者一手托住患者一侧下领,另一手扶住另一侧枕骨部,轻轻使颈部左右晃动几次,再将颈部向左旋至颈肌相当紧张时,乘患者不备之际,稍稍加快加重摇转手法,此时可听到响声。同样手法向反方向操作一遍。术毕,第一助手站于患者前面,用两手分别托住患者的枕部及下领;第二助手站于患者的后面,两手分别按压患者两肩,两助手作对抗牵引2 一3 min 。以椎间盘l 句左侧突出为例,术者站于患者左后侧,用左手环抱患者头部,在继续与第2 助手作向上向前牵引的同时,用右手拇指深压突出间隙的椎旁压痛点,逐渐使头颈部过伸。最后用双手提捏两肩部肌肉,并指压肩贞、曲池、内关、合谷等穴位。
3 .方法三
( l )颈部推拿放松手法:患者端坐,医者站立在患者背后,在颈部以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为中心的竖脊肌和斜方肌L 作揉法、点按法、拨筋法等推拿手法约20 min 。( 2 )端提法推拿手法:患者取端坐低位,坐在木凳土,头、颈及肩部肌肉放松,医者站立在患者背后,双手掌心向上托住患者的下领骨及枕骨向上提升患者的头颅,拉长患者的颈部,操作此方法时医者用力须由轻到重,忌用暴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提升一时阳』约305 ,可反复3 次。
( 3 )疗程:每天治疗1 次,ro 次为l 个疗程。
4 .方法四推拿并足部按摩法。
( l )推拿治疗机制:推拿手法能减轻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或椎动脉的压迫和刺激,改善椎间组织血液循环,消除水肿,扩大椎间隙或椎间孔,并达到缓解肌肉的痉挛,消除肿胀,分解粘连,增加局部l 自.液循环,促进病变组织的恢复。足部推拿首先促进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了重要脏器如心、脑、肝、肾以及脊柱的血流量,有效地消除了这些脏器的贫血状态及因局部压迫造成的血营养不足的状况。尤其是因椎间盘突出压迫神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 ! 452
453
= :脊髓或椎动脉引起的神经等功能异常的状态,有效地改善了组成椎间盘的三部分二月的血液循环。其次通过神经反射的作用将痛觉感受器的阑值提高,原来使感受器产{二冷奋的病理冲动,变成阑下值,并使之发生兴奋,将冲动传人中枢,中枢直接支配腺县五择放止痛物质(内啡肤),从而起到止痛作用。
, 2 )操作方法:一1 )推拿:采用托推法、按揉法、点按法、攘法等施于颈项背部及_。肢部,若有颈… 玉辣突偏歪可施于拔法,时间为巧min 左右。l 2 )足部按摩:应用按揉法,拇指推法,单食指扣拳法、搓法、摇法等,按照抗雄又编《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学习手册》规定的顺序按摩双足。重点加强颈椎、胸椎、大_、摘、斜方肌、三叉神经、肩脚骨、肝、肾及上下淋巴结等。然后重点拔伸颈椎反射二.具体操作:医者一手按患者足踢趾相对用力,由轻而重,持续3 , ni 。左右,最后运… 月摇法,此法相当于常用的颈椎牵引法。每日1 次,每次25 mi , 1 , , 0 次为1 个疗程,… 推拿后饮水300 mL 左右。
3 )牵引:采用坐式或卧式,颈椎牵引处于垂直每次20 ? 30 min , 1 od 为】 个疗程。l 在作手法前,要明确诊断,排除颈部其他疾病,如颈椎结核、寰枢椎半脱位、颈椎‘百士睦关节炎等。按摩时,要做到动作轻柔细心,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 一这些非手术治疗措施对于大多数患者是有效的,但目前尚无一个前瞻性的随机研究一未,lJ 断习卜手术治疗的总体疗效。保守治疗期问,若患者症状加重或神经损害加重,即终… 上治疗,并做进一步的诊断。这类患者有可能需行手术治疗。… (二)物理治疗草1 .中药离子导人疗法中药离子导入疗法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状态的作覃泪,以解除由于椎间盘突出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尤以针对本病所引起的局部及肩、上几颈_ ,一_? ~一.、‘, _ ,、,_ .一、,. , . _ _ ,立,、,、., , _ , _二_, . , , _ .、_.部伎部疼痛、麻木等有较好疗效,是中医综合治疗中的一种积极的辅助疗法。簿方药配制及操作如下:擅方法一:川乌、草乌、元胡各309 ,乳香、没药各巧g ,上药加水1 200 rnL ,浸泡患lh 后煮沸,文火煎30 min ,过滤后浓缩至400 mL 备用。治疗时取一小块白绒布用药液浸透置于颈部疼痛部位,其[置阳极铅板衬垫通过导线与阳极连接,辅助阴极置于患侧手背。电流量5 一巧mA ,治疗30 min ,每日!次,10 次为1 个疗程。
方法二:红花509 ,川乌、草乌、一支篙各1009 ,浸入50 %酒精2 000 n1L 中,浸泡巧d 后备用。阳极8 cm x 16 Cm ,取药液10 : 111 均匀洒在衬垫卜。置于颈部疼痛部位,阴极10 (、mxZI cm 置相应部位,电流密度0 . 05 一1 nlA ,每天l 次,每次治疗20 nlin , 10 次为l 个疗程。
上述两处方使用治疗时,如果需连续治疗,两疗程间一般需间隔5 一7 ( l 。2 .红外线照射、超声波、超短波疗法通过此疗法[lJ 以缓解疼痛,加速水肿的吸收和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消退
具体操作:将输出功率为250W ,频率为40 . 6 Hz 的连续超短波治疗机的中号电极两个放在患者的颈肩部,对置,间距3 Cm ,急性期患者用无热量治疗,亚急性、慢性期患者用微热量治疗,时间为每次12 一巧min ,每天l 次,10 次为l 个疗程。
~喇口曰口口口口口
(三)药物治疗
1 .中医治疗
( l )中药内治法:根据发病原因、症状与体征进行归纳分类,辨证分型,而后立法用药。
l )血淤型:患者有明显的外伤史,发病急,颈项痛有定处,强迫体位,活动受限,治宜活血祛淤,通络止痛。选用和营止痛汤加减。药物组成有当归、川芍、赤芍、桃仁、续断、牛膝、土鳖、乳香、没药、苏木、木通, 、田三七、熟地等,每日1 剂,水煎服。
2 )风寒型:起病缓慢,痛有定处,上肢麻木,冷痛,症状的轻重与气候有关。治宜温通经络,祛风散寒,选用麻桂温经汤加味。药物组成有麻黄、桂枝、红花、白芷、细辛、桃仁、赤芍、生姜、防风等,每日1 剂,水煎服。
3 )肝肾亏虚型:起病缓慢,并且反复发作,颈肩酸痛,_ [肢麻痹,稍劳则加剧,可有耳鸣、耳聋、多梦等。治宜滋补肝肾,宜用六味地黄汤加味。药物组成有熟地、淮山药、山英肉、构祀、泽泻、白芍、当归、续断、白术、获荃、鸡血藤等,每日1 剂,水煎服:
( 2 )中药外治法:可利用腰颈熏蒸散熏蒸患部,局部由于温度的刺激作用,可使患部的皮肤血管扩张,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增强皮肤吸收功能,疏通经络,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抑制无菌性炎症反应,消除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的炎性水肿,改善其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从而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使神经根受到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解,神经根与周围组织松解,而且还可直接软化萎缩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恢复脊柱的重量弯曲度,达到“松则不痛”和“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腰颈熏蒸散组成:伸筋草、川乌、草乌、透骨草、杜仲、三棱、获术各209 ,急性子359 ,黑豆、寄生各309 。
熏蒸方法:熏蒸治疗前,将腰颈熏蒸散倒人电饭锅(600 一750w )内,加水2 000 - 2 500 mIJ ,煮沸后利用其蒸汽直接熏蒸病变部位,并保持药液在沸点状态。每晚睡前熏蒸治疗1 次,每次120 , nin 。第一次熏蒸完后要保留锅内的药物,第二次熏蒸时适量加水,10d 为1 个疗程,一般患者2 一5 个疗程即可治愈。
注意事项:① 新鲜软组织损伤及皮肤裂伤、药物过敏者禁用;高血压、发热性疾病、孕妇、局部炎症、皮肤痰痒、阴虚湿热慎用或禁用;② 熏蒸时,患部与药液面距离要适中(一般80 cm ) ,过近会灼伤皮肤,过远则达不到应有疗效;③ 治疗3 一sd ,大部分患者的病灶有膨胀过程,会出现疼痛加重和憋胀现象,是预后较好的一个先兆,不必中断治疗,可l : I 服止痛药。个别患者熏蒸部位可有轻微的发痒反应,属正常情况:耍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患者对中药熏蒸治疗有顾虑且信心不足,尤其首次治疗疼痛不减荞反而加重者,对该疗法持怀疑态度,甚至自行终止治疗。因此,应用其科学原理做好鱿释工作,以取得患者合作,坚持治疗。
2 .西药治疗在非手术治疗中,改善受损伤区的组织血液供应,消除临床症伏及改善神经功能是治疗的关键。对疼痛剧烈者除可采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外,也可.加用奇曼丁等止痛药物。还可以使用镇静或肌松类药物.如妙纳或郝智.绥解肌污牙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454
,弓赶经妥乐平、弥可保等促进神经恢复药物。
二二索E ,每!J 100 ? 200 mg ,何次100 mg , 1 一3 个月为1 个疗程。可与维生素哭三索C 合用,能增强疗效。
二)针灸治疗
汁乏石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可减轻神经根水肿,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机体功能恢t 是二医学综合治疗中一种重要的辅助疗法。但对脊髓压迫症状明显的中央突出型,一二一灸台疗难以痊愈,需及时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三于颈椎间盘突出的方向不同,临床表现各异,针灸治疗应重视经络辨证一般来几了突出型症状多表现在手足太阳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循行部位,并与手三阴经有气苦根据症状表现的部位结合经脉循行详加辨证。中央突出型表现为四肢瘫痪时,与二经关系密切。旁中央突出型病变部位与前二型之经络分布均有关。选穴时,应局部:月循经远端取穴并重。
二毫针
l )取穴:
:、侧方突出型取穴:
气.主穴:风池、天柱、颈夹脊、合谷、后溪、曲池、外关、尺泽。
B .配穴:风府、大椎、天井、悬钟。
2 )旁中央突出型取穴:问中央突出型。
3 )中央突出型取穴:
A .仁肢瘫痪取穴:
a .主穴:风池、颈夹脊、天柱、肩骼、手三里、合谷、外关、后溪。b .配穴:肩骼、天井、曲池、阳池。
B .下肢瘫痪取穴:
a .主穴:风池、天柱、颈夹脊、环跳、牌关、承扶、阳陵泉、足三里、委中、解奥、昆仑。
b .配穴:秩边、殷门、伏兔、风市、悬钟、丘墟、申脉。
( 2 )方法:每次选3 一5 穴,急性期每日针治1 次,症状好转后,可隔日针1 次。( 3 )手法: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补法。风池穴向对侧眼球方向斜刺0 . 5 一l 寸,天柱穴直刺0 . 5 一1 寸,风府穴针尖向下领方向缓慢刺入0 . 5 一0 . 8 寸,注意针尖不可朝上,颈夹脊穴针尖向椎体方一向斜刺0 . 3 一0 . 5 寸,注意针尖不宜向外或过深,以免‘芍及椎动脉。
2 .梅花针
( l )取穴:颈夹脊、颈部督脉及感觉障碍循经部位。
( 2 )方法:自上而下叩刺,以局部皮肤红晕而无出血为宜。
3 .耳针
( l )取穴:颈、颈椎、压痛点、膀胧、胆。
( 2 )方法:每次选2 一3 穴,用中强度刺激数秒后,留针20 一30 , llin 。留针期问,每隔5 一10 min 捻转行针l 次,每日或隔日治疗l 次。
… ’
自曰甲-,
l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口口口口臼..一们
4 .头皮针
( l )取穴:
l )侧方突出型取穴:对侧感觉区上1 巧的下段,对侧上肢感觉区。2 )旁中央突出型和中央突出型取穴:运动区、足运感区、感觉区。( 2 )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每日或隔日l 次,10d 为1 个疗程。( 3 )手法:快速进针,持续捻转2 一3 min ,留针5 一10 min ,反复操作2 一3 次后起针,留针期间可活动患肢。
5 .腕躁针
( l )取穴:上4 、上5 、下4 。
( 2 )方法:取患侧穴,针体与皮肤呈300 角,快速进针,针体应在皮下浅表层,针尖方向朝上,针深为1 . 4 寸。一般无针感、不提插、不捻转,留针30 min ,隔日1 次.IOd 为1 个疗程。
6 .电针
( l )取穴:同毫针。
( 2 )方法:每次选2 一3 对穴,用疏密波、通电10 ~巧min ,每日治疗1 次。(五)颈推硬膜外封闭疗法
患者取患侧卧位,颈部屈曲,充分暴露C6 一TI 棘突间隙,常规消毒,局麻后,选择C :一T ,棘突间刺人针头,针尾向髓侧适当倾斜,当针头有黄韧带突破感后,拔出针芯,回吸无脑脊液,注气无阻力,将导管向颈上段送人硬膜外腔3 一4 cm ,上肢有异感则止,退针留管,经导管注入封闭液2 mL ,观察5 min ,无脊髓麻醉征象时,将余药推完后拔管,观察巧min ,无任何不适反应可允许患者离开。封闭液为康宁克通1 mL 力〔 l %利多卡因5 mL ,封闭疗法一般只在首次治疗时施行,若疗效不佳则7d 后再行1 次即止。
(六)颈推牵引疗法
经牵引恢复其椎间盘高度,部分突出物有望还纳。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神经损害者效果显著,因而是常用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1 .颈椎牵引的作用通过牵引力,达到解除颈部肌肉紧张和痉挛,同时使水井的神经根得到充分的制动、休息,促进水肿吸收,改善和恢复神经根的位置,使椎贾孔、椎间隙增大,减轻对神经根及椎动脉、静脉的压迫和刺激,缓冲椎间盘组织和骨赘向周缘外突所产生的压迫,并使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外突髓核还纳复位。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椎内外平衡,从而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功能。
2 .牵引方法
( l )可采取坐位或卧位,用四头带(Glisson 带)牵引。重量开始不宜太大,一般用2 . 0 一3 . 0 kg ,以后逐渐增至4 . 0 一5 . 0 kg ,牵引时间为】一Zh ,每日2 次,2 周为二个疗程。
( 2 )用枕领布托牵引,牵引重量3 一8 kg ,牵引角度C3 _ 5 前屈10 " ? 200 , cs _一前吞200 ? 300 ,每天牵引2 次,每次30 min , 7 次为1 个疗程。在牵引过程中如有不良或‘适反应,应暂停牵引。牵引只适用于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对中央型颈椎间盘突二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456
457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万轰会加重病情,应慎重。
升‘、,还有一种综合康复治疗程序― 卧位调整生理曲度牵引法:患者仰卧位,将、考咬夏凸型枕(长宽20 cln x 10 cm )放置于椎间盘突出的椎体棘突下方,枕的高度行毛4 一11 〔 二范围内调整,以患者自觉症状减轻为宜。然后带好下领牵引带,重量从二。=始,按0 . 5 kg 标准逐渐增加至患者可忍受的重量(一般不超过10 kg )。拉力方了三词整,初加负荷时,拉力线与水平面成夹角+200 ,然后用手逐渐下降拉力线绳,是畏角缩小,通过水平面时,夹角又逐渐增大,到一20 。时停止。在此范围(合计40 " ) 布选择出患者自觉症状最轻的角度,确定为“最佳牵引角度”。对于症状变化不明显者盯置拉力线绳在一100 一200 范围。上述枕的高度(椎弓深度)、牵引重量、牵引方向闷或了颈部牵引的“三要素”,另因人而异,可在X 线下确定颈椎牵引时“三要素”施丁约效果。
(七)其他治疗
1 .神经阻滞疗法神经阻滞疗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约有80 %以上的息者可缓解疼痛症状,甚至得以痊愈。
2 .颈部围领及颈托制动主要作用是限制颈部活动和增加颈部的支撑作用,减轻椎间盘内压力,减少神经的磨损,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有利于组织水肿的消退和巩固疗效的作用。一般可采用简易围颈保护,对严重病例伴有明显颈椎失稳者可采用石膏围颈固定。对牵引后症状缓解者制动有利于病情恢复。症状减轻后,要及时除去,且需加强项背肌的锻炼,以防止项背肌萎缩。
3 .臣卜床休息可以减轻颈椎负重及其周围组织的张力,减少颈部活动,减轻由于疼痛而引起的颈背肌肉痉挛和头部重量等对椎间盘的压力,从而减轻对神经根和脊髓的压迫,使其症状缓解消除。
(八)手术疗法
拟行外科手术治疗者,应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资料及其他的诊断资料,明确诊断并至少经6 周以上的非手术治疗无效者;严重的神经性损害(脊髓型、神经根型)以及进行性或无明显好转的神经性病变者应手术治疗。手术以颈前路减压、摘除突出椎间盘,并作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为首选。对多节段受累伴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骨化者,可选择颈后路减压术。
近几年来,一种高功率激光阵列技术兼容光导纤维和激光参量计算机精密控制技术― 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PLDD ) ,已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所导致的神经根受压和椎动脉供血不全及交感神经受激惹所致的一些临床综合征,其优点是侵袭最轻微,操作最简便,手术及康复时间最短,住院天数最少,并发症最少,恢复正常生活最快的新方法。术后椎管周围无瘫痕形成,无刀疤,可重复多次介人,亦为再次手术患者提供了一个较安全、无痛苦的新途径。
颈椎间盘突出症PLDD 的禁忌证:① 以脊髓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间盘突出者;② 游离髓核块已庙人后纵韧带下或椎管内者;③ 椎间盘退变伴明显的椎体后缘骨赘形成者;④ 副神经损伤引发的颈部痉挛性抽搐者;⑤ 伴有椎问盘突出的后纵韧带骨化者。
口口..勺,. ,
,一一曰.. . . . . . . . . . . .也
尽管l > l 」DD 临床疗效令人满意,操作简便易掌握,但确切的远期疗效仍需长期大样本的随访总结,以防止不应出现的技术过失和不应有的并发症和副损伤。
第五节顶椎管狭窄症
【 概述】
国内将颈椎管狭窄作为一个独立的诊断名称只有14 年的时间。]992 年在青岛举行的第二届颈椎病座谈会上,经过辩论,大家一致认为应将颈椎管狭窄这种具有独立病因、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的综合征从颈椎病的病因中独立出来,列为一个新的独立的疾病― 颈椎管狭窄症。
构成颈椎椎管各解剖结构因发育或退变因素造成骨性或纤维性退变引起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导致脊髓血液循环障碍、脊髓及神经根受压迫症状者为颈椎管狭窄症。Alnol ( l 于1976 年将椎管狭窄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椎管狭窄系患者出生前或出生后椎弓发育障碍造成的椎管狭窄,以仅限于椎弓发育障碍的发育性椎管狭窄最为常见,亦称特发性椎管狭窄。后天性椎管狭窄的主要病因是脊柱退行性改变。根据病因将颈椎管狭窄分为四类:①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② 退变性颈椎管狭窄;③ 医源性颈椎管狭窄;④ 其他病变和创伤所致的颈椎管狭窄,如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结核、肿瘤和创伤等所致的颈椎管狭窄,但上述各疾患均属不同颈椎疾患类别。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诊断技术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颈椎管狭窄症将会逐渐增多。Mayfield 指出颈椎管狭窄是颈髓受压的前置因素。cramtlau 在一组椎板切除术时同时测量颈椎管矢状径后发现,存在脊髓压迫症者,其矢状径平均只有8 一9 mm 。Rafel 等强调先天性颈椎管狭窄在引起脊髓压迫症中的作用颈椎管狭窄症是以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为其解剖特点、以颈髓受压迫症为临床表现的颈椎疾患。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并非一定属于临床L 的颈椎管狭窄症。退行性变和损伤等因素是导致临床仁发病的主要诱因。因此,有些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同时伴有腰椎管狭窄症,个别病例伴有胸椎管狭窄症。
【 病因及病理】
(一)西医学认识
造成颈椎管狭窄的因素主要有:发育性因素、退变性因素、医源性因素、其他病变和创伤性因素。根据其发病因素,临床上一般将颈椎管狭窄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在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椎弓发育过短,导致椎管矢状径小于正常的长度。在幼年时无症状,但随着发育过程和其内容物逐渐不相适应时,则出现狭窄症状。
颈椎管狭窄症是以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为其解剖特点,以颈脊髓压迫症为临床表现的颈椎疾患在早期和未受到外来因素的情况下,可不出现症状,但随着脊柱的退行性改变(如骨刺、突出的椎间盘、节段不稳等);或是头颈部的一次外伤后均可使椎管进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458
葫5 彝
… … 第十二章
一乡狭窄,引起脊髓受压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由于椎管狭窄时,其储备间隙减少或消气.脊髓在椎管内更加贴近椎管前后壁,这样即使在正常的颈椎伸屈活动中,亦能有刺食挤压而致脊髓病损。当遇某些继发性因素,如外伤、节段不稳、髓核突出或脱出琴.特别是头颈部受到突然的外力时可能引起椎间关节较大的移位,椎间盘突出或破裂.黄韧带向椎管内皱褶以及脊髓矢径的变化。这些瞬间的变化必然导致椎管矢状径的友又,发育性椎管狭窄症的椎管储备间隙本来就极少,脊髓或神经根不能耐受这种微小三内径变化而引起损伤。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认为发育性椎管狭窄是颈椎病性脊髓病班重要发病因素。临床资料表明,脊髓型颈椎病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占60 %一70 %。2 .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症Nathan
自御』 昌哪
亏赘
内突之黄韧带
颈部疼痛疾患
图12 一63 在椎管狭窄基础上,如椎管前方有骨刺或髓核突出,则脊髓更易受累,尤以仰伸时为甚
与Israel 通过对346 例脊柱标本的观察,发现在20 岁即有骨赘发生。虽然骨赘的发生在腰椎及胸椎较颈椎早,但在50 岁时,颈椎退变加速,骨赘的发生也加快,从而在70 岁时颈椎的骨赘发生率与腰椎、胸椎相同。即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如同腰椎一样,通过各种机制,产生椎体上的骨赘。在颈椎以C6 的骨赘的发生率最高,但骨赘最易波及的椎体为CS 下缘。在40 ? 49 岁组,骨赘发生率在74 % ,但l 度以上的骨赘基本没有,颈椎骨赘的发生多在椎体的后缘,在骨赘较大时,即可对脊髓构成危害。由于退变、颈椎不稳,从而导致颈椎管容积明显减少,从而造成对脊髓的压迫。尤其是在颈椎背伸时,黄韧带皱
褶突人椎管,而此处也是椎间盘所在,从而对脊髓造成嵌压而发病(图12 一63 )。Adms 认为,由于退变的椎间盘稳定性差,当颈部屈伸时,髓外硬膜直接与椎体后缘骨赘摩擦,即可导致脊髓损害而产生症状。骨赘若与硬膜粘连,则脊髓损伤更为严重。她还认为,脊髓损伤多由血管因素所造成,即血流循环障碍。由此可见,此型引起轻度椎管狭窄即可发病。
3 .医源性颈椎管狭窄该症是因手术而引起。主要因素:① 手术创伤及出血,瘫痕组织形成,与硬膜囊粘连并造成脊髓压迫;② 椎板切除过多或范围过大,未行植骨性融合,导致颈椎不稳,引起继发性创伤和纤维结构增生性改变;③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后,骨块突人椎管内;④ 椎管成型术失败,如铰链断裂等。
4 .其他病变和创伤所致的继发性颈椎管狭窄如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后纵韧带固化症、颈椎肿瘤、结核、创伤等均可引起颈椎管狭窄。但这类疾病是独立性疾病,颈椎管狭窄只是病理表现的一部分,故不宜诊断为颈椎管狭窄症。
(二)中医学认识
1 .原发病因本病的发病,主要和以下因素导致肾精亏虚有关,肾主骨生髓功能受损导致颈椎管发育不良颈椎间关节、韧带广泛退化而成。
( l )正气衰弱:造成正气衰弱而致本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l )先天察赋不足:肾乃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精亏虚,化生滋养骨骼的功能下降,骨髓不充,骨骼不坚,则骨发育不良可导致椎管先天性发育狭窄。2 )劳倦内伤: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由于姿势不当,长期使颈部处于不良的位置状态下,如伏案工作的人,颈部长期处于屈曲位,在这种状态下,颈部组织乃产生劳损,如颈部肌肉的痉挛,韧带钙化,椎间关节的退行性变。这种慢性的退行性改变可使椎管的形态发生改变,容积缩小而脊髓受压导致本病。
3 )久病伤肾:久病则耗气伤血,元气受损,‘肾精亏虚,濡养或化生骨髓的功能渐衰,则骨关节退变,韧带钙化导致本病。
( 2 )跌仆损伤:跌仆损伤是颈椎管狭窄症发病的一重要诱因,在原有颈椎管狭窄的病理基础上,有可能轻微的跌仆损伤即可颈椎失稳,椎管形态发生改变压迫脊髓或,养骨髓的血管而发生本病。
( 3 )外邪侵袭:当身体虚弱,滕理空疏,气血衰少的情况下,风、寒、湿等外不极易侵袭机体,致使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功能失调,肌肉、骨骼、关节失于气血濡养。在颈部、颈部骨节、韧带失养则发生退变,关节失稳,骨骼变形,而成本病。2 .继发病因
( l )痰浊:由于人到中年之后,各个脏腑功能都在减退,脾胃失调,肾气化失常.肝疏泄失调,肺通调水道功能均可产生痰浊水饮。这些病理产物阻滞气血,筋肉、骨影失于气血濡养则发生退变,四肢感觉麻木、乏力。阻遏阳明经脉,化热伤肺致四肢疾表无用,上逆则蒙蔽神窍而发头痛、头晕。
( 2 )淤血:形成淤血原因有四:气虚、气滞、血寒、跌仆损伤,淤血产生后阻汀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去正常的气血濡养,导致颈椎退变,关节变形而发病:【临床表现及检查]
颈椎管狭窄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部位为下颈椎,以C4 _ 6 节段为最多见,发并缓慢。因男性椎管稍窄于女性,故发病率以男性较多,统计男女之比为5 : 2 ,根据有无诱发原因,可分为急性发病和慢性发病两种。
(一)临床表现
1 .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过敏或疼痛。大多数患者具有上述症状-且为始发症状。主要是脊髓丘脑束受累所致。四肢可同时发病,也可一侧肢体先出现七状,但大多数患者感觉障碍先从上肢开始,尤以手臂部多发。躯干部症状有第二肋或万四肋以下感觉障碍,胸、腹或骨盆区发紧,谓之“束带感”,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2 .运动障碍多在感觉障碍之后出现,表现为锥体束症,为四肢无力、僵硬,灵活,大多数从下肢无力、沉重、脚落地似踩棉花感开始。重者站立行走不稳,易霆地,需扶墙或双拐行走,随着症状的逐渐加重出现四肢瘫痪。
3 .大小便障碍一般出现较晚,早期为大小便无力,以尿频、尿急以及便气毛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砂60 夕
461
晚期可出现尿储留、大小便失禁。
· 互征颈部症状不多,颈椎活动受限不明显,颈棘突或其旁肌肉可有轻压痛,哥一及因技常有感觉障碍,但不很规律,躯干可以两侧不在一个平面,也可能有一段区一苏觉减退,而腰以下正常。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肇反射多减弱或消失。深感觉如二振动觉仍存在。肛门反射常存在,健反射多明显活跃或亢进,Hoffmann 单侧、中.石性,这是C6 以上脊髓受压的重要体征。下肢肌肉痉挛侧可出现Bahinski 征阳吮簇、躁阵挛阳性。四肢肌肉萎缩、肌力减退,肌张力增高肌萎缩出现较早、且范全软广泛,尤其是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患者,因病变基础为多节段之故,因而颈脊髓一受累,往往为多节段。但其平面一般不会超过颈椎管狭窄最高节段的神经支配区。多数患者呈痉挛步态,行走缓慢不稳。颈椎多无压痛。
5 .植物神经症状以胃肠及心血管症状为多,约占全部病例的30 % (多从术后互得证实)。
6 .颈部防卫征此类患者常使颈部保持自然仰伸位(功能位),怕仰伸,亦怕前屈。(二)影像学检查
1 . X 线平片检查在x 线平片上,分别测量椎体和椎管的矢状径,对判断是否育颈椎管狭窄具有重要价值(图12 一64 )。
( l )体矢状径测量:自椎体前缘中点至椎体后缘连线。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纠尸愁
/椎管矢状径
椎体矢状径
推板连线
凡了戈
图12 一64 颈椎管狭窄症标准侧位X 线征象,棘突基底与关节突线重叠
图12 一65 颈椎椎体和椎管矢状径测量及其比值
( 2 )管矢状径测量:为椎体后缘中点到椎板连线的中点的距离(图12 一65 )。口口口口.. .一


( 3 )计算二者比值:
颈椎管矢状径颈椎椎体矢状径
于0 . 75 者则为颈椎管狭窄(图12 一65 )。
二椎管比值,二者之比值应在0 . 75 以上,低在正常成人的颈椎X 线侧位片L ,椎管内径
平均值,c ,为20 一24 rn . n , CZ 为18 一21 olm , C3 为12 一14 . sn , , n , C6 一7 为11 一13 . sm , n 。Nigala 曾比较正常成人和颈椎病的颈椎管矢状径,发现正常人C .平均值20 mm ( 18 一23m , n ) , C4 为17 , 11nl ( 12 一22 , 1lln ) , C7 为16 1111 , l ( 11 一18 m . n ) ,提示由上而卜矢状径逐渐减小,最狭窄处为CS 、6 ,平均为巧mm 。根据国内统计,在X 线侧位片L , 中国人颈椎矢状径以13 mm 为临界值,大于13 , nm 为正常,小于13 mm 为椎管狭窄。由于椎体后缘不平直,椎体上下缘有凸起,故测量的位置不同可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其测量数值仅只能作为参考。
除椎管测量外,x 线平片还可观察到以下改变:① 颈椎生理前屈减小或消失;② 椎间隙变窄,提示椎间盘病变,系引起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的重要因素;③ 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可以呈广泛性,也可为l 一2 个节段;④ 椎弓根短而厚及内聚。这些X 线表现对颈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均有一定意义。
2 . CT 扫描CT 影像直观率高,可直接测量颈椎管的各种径线,并显示其横断面形态,为诊断颈椎管狭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诊断依据。还可以直接观察椎管内情况,观察脊髓的大小,排除其他各种疾病,从而得出比较准确的诊断。但CT 很难与椎管绝对垂直,CTM 则更有利于颈椎疾病的鉴别诊断。
3 .椎管造影颈椎管造影术对确定颈椎管狭窄的部位和范围及手术方案制订具有重要意义二颈椎管造影可采取两个途径:腰椎穿刺椎管造影和小脑延髓池穿刺造影。前者为上行性后者为下行性。常用的椎管造影剂为Arnipa ( lue 和Qnlnipaque 。椎管造影可出现两种主要表现:① 完全性梗阻:较少见,正位上可见碘柱呈毛刷状,侧位片卜呈鸟嘴状,碘柱前方或后方有明显压迹;② 不完全性梗阻:可见碘柱呈节段性充盈缺损,外观呈串珠状。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图12 一66 椎管造影呈串珠状,提示椎管前后方均有压迫
此种改变较常见,提示椎管前方及后方均有压迫存在(图12 一66 )。
4 .磁共振检查MRI 检查可显示颈椎的三维结构,对了解颈椎管内外的解剖情况、确定椎管的矢状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l 旬盘退变程度及局部脊髓受压情况等.可提供准确的依据。但其不能清晰显示椎体、椎板骨皮质及骨化的韧带。本病的主姜MRI 改变为:① 椎管均匀性狭窄,构成椎管结构除退变性变化外,几乎无脊髓局限性受压存在。这种变化在MRI 上无法显示狭窄椎管与脊髓病变的关系;② 黄韧带退变增厚.形成皱褶并突人椎管,在多节段受累时,可见搓板样影像;③ 椎问盘突出伴骨赘形成.单一节段受累者呈半月状,多节段受累时为花边状影像;④ 黄韧带皱褶和椎间盘突出二462


463
导致狭窄的椎管在某节段形成前后嵌夹或狭窄,呈现蜂腰状或串珠样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才断三鉴别诊断】
一诊断
‘吸音狭窄与颈椎管狭窄症是不同的,前者是在解音lJ 学和影像学上的概念,而后者连三万不基础仁,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时,方可诊断为颈椎管狭窄症。妙气衣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之所以出现临床症状,通常的原因是合并有颈椎。之诬乏颈椎管狭窄症可合并各种颈椎伤病,故颈椎管狭窄症无沦是发育性还是退变‘尸艺汀能是与一种或几种颈椎伤病共存的病理变化。当具有这种病理解剖基础的患, :砚眨未症状时,常由某一其他病因所诱发。如果病因是颈椎间盘退变和继发性椎间二之万压迫颈脊髓或神经根出现临床症状,则为颈椎病。也即颈椎病是同退变性颈二一砚任和(或)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共存的。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都可能同慢一荞:三;盘突出症共存。
_三毛确:骨,性或纤维性增生引起一个或多个平面的管腔狭窄可确定为颈椎管狭窄;一:失窄的颈椎管腔与其内容物不相适应、并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时,方可诊断为叫‘笼育侠窄症;椎间孔狭窄亦属于椎管狭窄的范畴,临床表现以根性症状为主;颈椎管‘一丁称颈椎病并存时诊断[应同时列出。对颈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查: ‘羲;像学检查,通常不难。
二去芍的诊断一般不困难。其主要依据包括:① 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无明显诱因,逐于二现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脊髓受压症状,呈慢性进行性加重;② 查体见患者蔺痉挛步态,行走缓慢,四肢及躯干感觉减退或消失,肌力减退,肌张力增加,四肢腿反会充进,Hoffl 刀ann 征阳性,严重者存在跺阵挛及Bahinski 征阳性;③ X 线平片和CT 获石片可见颈椎管矢状径小于13 mm ,椎管与椎体的比值小于0 . 75 。椎弓根变短,关万突增生、肥大突人椎管内;④ 椎管造影示完全或不完全梗阻。不完全梗阻者呈节段性_砚窄改变;⑤ MRI 检查可见椎管矢状径变窄,脊髓呈蜂腰状或串珠状改变。限据以上依据,诊断多无困难。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依据前三项即可作出明确诊若col 耐all 及Baiz ( forf 统计一组颈椎病性脊髓病的病例,将临床表现按发生的多少列一结合我们的观察总结,见表12 一3 。
表12 一3 颈椎管狭窄症症状、体征出现率
症状、体征发生率(% ) ’发生率(% ) ' ' 毛几张力增高98 100
毛几力减弱65 90
脊丘束障碍5891
后束障碍53 56
l 、肌肉萎缩53
小肌束局部收缩48
括约肌障碍44
颈部局部疼痛424
祥画己甲
口口口.. ,卜
续表
症状、体征
发生率(% ) '
发生率(% ) ' .
n 石U 7 气j
n 叼月呼(2 61 八‘弓,2 11
放射性痛麻痹性痛Lhernlltte 皮肤感觉障碍节段性感觉丧失
* Crandall 及Batzdorf ; * *青岛医学院。
表中我们的数值与GrandaU 及Batszdorf 的结果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国度不同,就诊时机也不同的缘故,因为国人是在症状非常明显的时候方才就诊,我们统计的病例,有很多是在外伤后出现截瘫时才来就医,从而症状及体征多较明显,也较重。(二)鉴别诊断
1 .脊髓型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赘一起的脊髓压迫症状,多发生于40 ? 60 岁二下肢先开始发麻、沉重、随之行走困难,可出现痉挛性瘫。颈部僵硬,颈部后伸易引起四肢麻木键反射亢进,Hoffmaflll 征、Bal , inski 征阳性。感觉常有障碍,多不规则:浅反射多减弱或消失,深感觉存在。重者大小便失禁。正位X 线片颈椎变直或向后成角;多个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尤以椎体后缘骨刺更多见;颈椎侧位过屈过伸片,可有颈椎不稳表现。CT 及MRI 可观察到颈椎管狭窄及颈脊髓受压、病损表现。
2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病病程缓慢,颈部僵硬,活动受限,临床表现同颈椎病有许多相似处,仅以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确诊,必须借助影像学检查。x 线片80 铸患者可确诊,表现为颈椎管前壁呈条状或云片状骨化阴影,必要时加摄断层片多可确诊.并可观察和测量骨化物形态、分布及其同颈脊髓的关系。对本病的诊断MRI 从影像学角度上其图像不如CT 扫描。
3 .椎管内肿瘤临床上往往鉴别有困难。X 线平片可有椎弓根变薄、距离增宽椎间孔增大等椎管内占位像;造影片可见杯口状改变,脑脊液蛋白含量增加。CT 或M 川检查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4 .多发性硬化症系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与自身免疫有关,可出现类二于脊髓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临床症状和体征因受损部位而异,常见的是一个部位受累三症状最突出,但是其有明显的脊髓以外的病灶,免疫功能多异常而且其特点为病程中多次的缓解与复发。椎管造影、CT 及CTM 、MRI 等检查可帮助排除。
5 .脊髓空洞症好发于青年人,起病隐袭,病程进展缓慢,早期出现节段性感觉异常、分离性感觉障碍、肌无力及肌萎缩。皮肤、关节营养障碍为本病的诊断依据成年发病,可有脊柱后凸或侧凸。椎管造影可见脊髓受压或增宽,CT 、CTM 、M Rr 共可予以确诊。
6 .脊髓侧索硬化症病变主要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锥体束。常先累及颈膨大获前角细胞,逐渐侵及皮质脊髓束,上肢出现明显的对称性的手肌萎缩,并逐渐向土飞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锄464 纂
465
… 第-- J - - }一章呱娜疼痛疾患
之二打臂、上臂和肩部,上肢有明显的对称性的手肌萎缩及肌束震颤。由于锥体束二万二有上运动元性损害症状,后期则侵及延脑、脑桥和脑运动神经核,出现发音肠轰通爵无力、吞咽困难、呛咳,病情发展迅速,1 一3 年内可因呼吸肌麻痹或继发愉玉感灸而死亡。
一颈推间盘突出症颈椎位于头颅和活动度较小的胸椎之间,活动度较大,尤二:与C6 、7 间盘活动最大,易慢性劳损、退变而突出压迫脊髓及神经根并产生症状。通孟可见间盘水平硬膜囊压迹,CT 、CTM 、MRI 可显示突出椎间盘的部位及大小,X 线二又C 丁测量无骨性椎管狭窄。
【 治疗】
对于轻型病例以及手术疗法前后可采用理疗及对症治疗等非手术疗法。它包括药物一乡理疗、按摩、牵引、支架等。非手术疗法的目的是缓解软组织的劳损、肌筋膜嗦.货脊髓暂时性脱水,可缓解部分症状。在非手术疗法过程中,应以颈部保护为主,感,j 药物及一般对症措施。
全引疗法适用于伴有颈椎间盘突出及颈椎节段性不稳之病例,对那些有黄韧带增厚不悉者可暂时缓解压迫,起到一定的作用。支架通过稳定颈椎而改善患者症状,可用于三妻的颈椎管狭窄的患者,但其疗效不长久。
锐水、激素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对有急性发作的颈椎管狭窄的患者及轻型患者有飞常用的方法有:20 %甘露醇250 mL 十氟美松5 mg 静脉滴注,每日2 次,用4 一6d 。三可同时应用维生素B .、维生素B6 、维生素B . 2 。胞二磷胆碱500 mg 等神经营养药及一于200 mg ,加人液体内静脉滴注,每日1 次。
(一)手法治疗
叭夭焦急皂曦丈农戮护暮琳l 龟年决· 嗽_、畴娇天堰妇飞必勺成饮气孤玄漱、惫欲嘀飞嗽缺止黄久叭霍必讥匀怂.因为手法适用不当或手法粗暴,致使本已狭窄的椎管容积进一步减少,出现更广泛_三迫症状甚至截瘫的病例并不少见,故许多学者把其列人手法治疗的禁忌证。我们认万推拿疗法时主要用于脊髓轻微受压时和出现四肢感觉麻木运动不利时,施手法于肩部于几吱,疏通四肢的气血筋脉,作为一种辅助疗法配合其他疗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病清轻者,颈部可用轻柔手法;病情重者,对于颈部一般禁止施术,以防万一。主要运用二下几种常用方法。
1 .方法一
( l )治则:疏风散寒,调和气血,通络止痛。
( 2 )取穴及部位:风池、哑门、天柱、大椎、颈夹脊穴、阿是穴、肩中俞、曲池、外关:
( 3 )手法:提捏法、点按法、拨筋法、捻散法、顺法。
( 4 )方解:风池、哑门、天柱、大椎(详见本章第一节)。对属于“筋骨痹”的勇唯管狭窄之标实正虚的病因正相宜,可解除后枕部、颈肩背、患侧上下肢的酸胀僵硬落痛,活动受限。以上4 穴为主穴,以颈夹脊穴、阿是穴为辅穴,两者均位于病变部.颈夹脊穴可疏通督脉和上肢之阳气,阿是穴多为气滞血淤所在,手法作用于病所,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消减局部软组织水肿,使淤消络通而痛止。两者
合用以疏通病所和L 肢经气,通经络而止疼痛。肩中俞、曲池、外关为佐使,疏通阳经之风寒湿邪,激发阳经经气、振奋阳气,使气血畅行无阻而痛止。
( 5 )操作:
l )提捏法:拇指、食指拿揉僵硬的肌肉,向上提捏,以放松颈肩部肌肉。2 )点穴开筋法:点风池、哑门、天柱、大椎、颈夹脊穴、阿是穴、肩井、肩中俞。
3 )拨筋法:一手托肘,弹拨上肢内外侧肌肉,以使患者舒适为度。4 )捻散法:用大鱼际按压肩部肌肉。
5 )顺法:一手拿住腕部,一手由肩部沿仁肢外侧向下顺,直到手指,再由内侧自下向上顺之到达肩部。并点按曲池、外关、合谷穴。
2 .方法二
( l )拿法:医者用手指提起颈部、_L 肢或下肢肌肉丰厚的部位,如上臂内侧,小腿后侧,提拿时方向与肌束垂直,拿起后维持片刻,让肌肉松开复原,以患者不感明显疼痛为度。
( 2 )抨顺法:患者端坐,医者用手掌由肢体的近端向远端推摩,再由肢体的远端向近端推,多作用于肢体外侧
( 3 )深度按摩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手指、掌根或全掌进行按摩,也可双手重叠在一起操作,按摩力量较大,要求用力达深部软组织,用于大腿和小腿肌肉丰富处。( 4 )拨络法:患者卧位或医者根据施术部位变换患者体位,用拇指加大劲力用强而快的手法于经络循行方向横向揉动,或拇指不动,其他四指取与肌束、肌键、韧带等直方向、单向或反复揉拨,类似拨琴弦拨动四指筋络和筋肉。
( 5 )擦法:患者取卧位,医者用手掌、大小鱼际、掌根或手指在皮肤上摩擦,用力均匀,颈部、上下肢均可运用,以皮肤微红为度。
( 6 )搓法:患者端坐,医生双手掌面夹紧患肢快速搓动,由肩部向腕部移动,连续三遍。
(二)中药离子导入法
本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状态,消除神经根和脊髓的水肿,从而有效缓解颈椎管狭窄的一系列症状。
方药:
伸筋草109 透骨草309 乳香rog 没药109 牛膝109 杜仲拍g 羌活209 川芍209 秦芫209 骨碎补209 草乌1 09
仁药加水1 000 mL ,浸泡4h 后水煎,沸后40 mil ,用纱布过滤出药液,第二煎加水800 mL ,沸后25 min 滤出药液,两煎混合,装瓶放人冰箱备用,用时加温至40 ℃ ,用药液浸泡10 。mx 巧Cm 大小的药垫,取出将其置于病变部位,其上放阳极,把阴极置于上肢麻痛部位,电流控制在5 一10 mA ,通电20 ? 25 min ,每日!次,10 次为l 个疗程。
(三)药物治疗
1 .中医治疗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46 矿
翩..曰口曰口口口口口口.. . ,
薄瓢
… l …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l 、中药内治法:
实证的治疗:
、.外邪侵袭:
忿则:散寒除湿、补肝益肾。
亨药:独活寄生汤化裁。
毛活99 秦芫129 川芍99 葛根159 杜仲129 桂枝129 桑寄生巧g 云39 防风99 赤芍99 熟地189 党参99 获菩99 炙甘草69 若患者寒湿痹阻经脉、气血失畅而生淤,舌见淤点、淤斑,加桃仁、制乳没各69 , 之下地龙69 ,鸡血藤、伸筋草各1590
若风邪偏盛,治以祛风通络。
方药:防风汤加减。
防风99 葛根巧g 当归99 秦芫99 肉桂39 杏仁99 羌活99 黄芬, !川芍99 威灵仙15 一309 甘草69 生姜3 片大枣3 枚
若寒邪偏盛,治当温经通络。
方药:乌头汤化裁。
制川乌49 生麻黄39 乌药99 黄茂209 细辛39 杜仲129 木瓜109 若湿邪偏盛,治当除湿通络。
方药:肾着汤化裁。
生白术159 获荃巧g 惹改仁159 苍术巧g 木瓜巧g 桑枝109 防风:羌活109 独活109
B .气滞血淤:
治则:行气活血祛淤。
方药:血府逐淤汤加减。
柴胡99 积壳69 红花69 当归99 赤芍99 川芍99 葛根159 牛膝' !炙甘草69 羌活99 桃仁69 桂枝69
若为跌仆损伤初期,疼痛症状较重,舌质可见淤点或紫暗,脉弦或紧,加柴胡、乳至各109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69 ,或以桃核承气汤化裁。
桃仁巧g 桂枝69 大黄129 甘草69 芒硝69
若为损伤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时发时止,舌质紫暗,或是淤点、淤斑,脉沉细数可在上方基础_L 加补肾强筋药:狗脊、杜仲、五加皮各129 。
C .湿热浸淫:
治则:清热利湿。
方药:加味二妙散加减。
黄柏69 苍术rog 牛膝109 防己109 草薛109 木瓜109 木通69 落成仁巧g 龟甲69
D .风痰阻络:
治则:燥湿化痰,平肝熄风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竿夏99 天麻109 禧改109 在岑709 甘蔚49 宫藤万君制唐星69 川芍69
2 )虚症的治疗:
A .气血亏虚:
治则:补气生血。
方药:归脾汤化裁。
人参69 黄茂209 炒白术109 获神69 远志109 木香69 酸枣仁巧g 龙朋肉109 熟地209 陈皮69
若中气不足,证有滑泄不禁,内脏下垂者,用补中益气汤化裁:
柴胡59 党参巧g 升麻59 陈皮59 白术109 当归109 炙甘草69 黄蔑209
B .肝肾亏虚:
a .肝肾阴虚:
治则:滋水涵木,填精生髓。
方药:左归丸化裁。
怀熟地209 山药129 拘祀129 山茱英129 冤丝子129 龟甲胶129 b .肝肾阴虚、阴损及阳:
治则:补益肝肾,温肾益精。
方药:右归丸化裁。
山药129 拘祀129 熟地209 山茱英129 冤丝子129 杜仲129 当归99 鹿角胶129 制附子69
c .肺热津伤:
治则:清解肺热,养阴生津。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冬桑叶99 石膏7 . 59 人参39 甘草39 胡麻仁39 阿胶39 麦门冬49 杏仁29 批把叶39
d .脾胃气虚:
治则:补气健脾和胃。
方药:六君子汤化裁。
陈皮99 半夏129 人参109 获荃109 甘草69 白术109 豆翘69 2 .中药外治法颈椎管狭窄症除中药内服治疗外,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适当使用中药外治疗法配合其他疗法,以求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主要介绍以下几种中药外治方法:
( l )熨敷法:二草熨敷方。
伸筋草309 透骨草309 附子309 麻黄309 千年健309 威灵仙309 独活309 羌活309 桂枝309 红花309 秦芫309 荆芥309 防风309 路路通309
以上药共研细末,分装两个长巧cm ,宽10 cm 的布袋内,用时加水20 一30 min ,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擎6 杏
Q 了‘6 『 111 - les - I !…
!… l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捞出稍凉后置于患部热敷,每次30 min ,每日2 次,20 次为1 个疗程。
本方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之功。用于风寒侵袭者。
( 2 )敷法:
l )三七乳没方:
三七109 川芍巧g 制乳没各巧g 血竭巧g 姜黄159 白芷巧g 杜仲巧g 天麻巧g 察香29 白酒巧g
上药10 味共研细末,放人白酒中微煎或糊状(或用米醋适量调成糊状),摊在消毒纱布上,并将雳香末撒在药糊上,敷于患处,于后可重新调成糊状再用,每剂适用3 一5 次,连用巧次为1 个疗程。
本方有温经活络,通络止痛之功。用于本病疼痛较重者。
2 )乌蛇皂刺散:
乌蛇109 细辛109 白花蛇l 条皂角刺巧g 稀签草巧g 透骨草巧g 鳖甲巧g 生乳香巧g 生没药巧g 杜仲巧g 威灵仙巧g 仙灵脾巧g 五灵脂209 生川乌99 生草乌99
上药共碾为细末,置瓷碗内,用陈醋或米醋调成糊状,以杏核大小药膏置胶布中央,贴于颈部及相应穴位上,隔日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
本方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用于风寒侵袭,气血痹阻,久病人络者。( 3 )洗法:
l )葛根丹参洗方:
葛根409 丹参309 威灵仙309 防风309 荆芥309 桑枝309 桂枝309 当归309 五加皮309 伸筋草209
上药用水煎后,用毛巾蘸药液趁热洗敷颈肩部和感觉运动障碍的肢体,每天洗2 次,每次30 min ,每剂可用2 一3d ,麻木患者加细辛巧g 、川椒309 ,对疼痛患者加乳香巧g 、白芍209 , 10 次为1 个疗程。
本方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之功。用于筋脉痹阻,肢体运动障碍者。2 )伸筋路路通洗方:
伸筋草129 路路通99 川乌99 桂枝99 桑枝99 骨碎补99 土元99 红花99 当归129 秦芫99 制乳没各129 五加皮129
上药加水400 mL ,煮沸20 min ,去渣备用,用毛巾蘸洗患部,每日l 一2 次,每次30 min , 7d 为l 个疗程。
本方有温经活血,通络止痛之功。用于筋脉淤阻,肢体疼痛,运动障碍者。(四)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本病,也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治疗方法,本病因颈椎管狭窄压迫颈髓出现上、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和手、足三阳经及手三阴经均有关系,主要表现为经络受阻,气血郁滞,或气血亏虚,血不荣经等证。治则当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活血疏筋。1 .针刺
( l )毫针:
l )上肢症状取穴:
脚肠n 自翻脚~
A .主穴:颈夹脊、风池、肩井、手三里、后溪、合谷、外关、曲池。B .配穴:少海、天井、肩骼、肩糯、天柱。
2 )下肢症状取穴:
A .主穴:颈夹脊、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委中、申脉。B .配穴:秩边、伏兔、风市、悬钟、丘墟。
3 )方法:每次5 一7 穴,每日l 次。
4 )手法:依据患者临床证候施补泻手法,实证泻为主,虚证补为主。( 2 )梅花针:根据经络的理论,皮部是卜二经脉的皮肤分区,是十二经脉功能反应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脉之气的散布所在。用梅花针叩刺体表的一定部位、穴位或阳性反应区,便可通过皮部孙络、络脉、经脉,起到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通经活络的治疗作用。
l )取穴:后颈部皮肤区、疼痛及感觉障碍区。
2 )方法:自上而下叩刺,以局部皮肤红晕而无出血为宜。
3 )注意事项:治疗前做好对针具及医生手指、治疗部位消毒。治疗时刺激强度适中,观察患者表情,询问感觉,看有无不良反应,一旦发觉有异常现象,立即停止治疗,采取措施。对有皮肤破损或溃疡者,不宜用本法。
( 3 )耳针:
l )取穴:对耳轮体部的颈、颈椎,耳舟部的肩、肘,有下肢症状者对耳轮上脚部的跺、膝,对耳轮下脚部臀、坐骨。
2 )方法:每次选2 一3 次,强刺激数秒钟后,留针20 一30 min 。留针期间,每隔5 一10 min 捻转1 次。每日1 次或隔日l 次。
( 4 )头皮针:
l )取穴:对侧运动区,对侧感觉区及双足运感区。
2 )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急性期每日针1 次,缓解期,可隔日针1 次。快速进针,刺人一定深度后快速捻转,不提插。持续捻转2 一3 min ,留针5 一10 min 后重复!次,反复2 一3 次后起针,10 次为l 个疗程。
( 5 )腕躁针:
l )取穴:上5 、土6 、下5 、下6
2 )方法:左手用提捏或舒张押手,右手用执手式持针法,使针体与皮肤呈30 。角快速刺人皮肤,进皮后将针体放平,与皮肤约呈10 “角贴近皮肤表面,沿皮下组织浅刺一定深度,针刺时宜缓、松弛、针下有松软感。
( 6 )水针一:
1 )取穴:颈夹脊、阿是穴。
2 )药物:当归、丹参、川芍等中药制成的注射液,5 %或10 %葡萄糖注射液及维生素B ,及维生素B12 注射液。
3 )方法: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取l %的盐酸普鲁卡因加强的松龙混悬液,每次l 一2 ml ,麻木为主要症状的取维生素B , 50 ? 100 mg ,维生素B : : 0 . 1 mg 注射液。4 )庄意雾师:刀澎酋普鲁丸鱿戴应难贫对,溯沙岁老逆习,严桩才廖李庆笋方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甲只夕
471
…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刺入深度,以免人血管或关节腔。
2 .灸法
( 1 )取穴:同毫针。
( 2 )灸法:临床上可选用艾条灸、艾灶灸、温针灸、温灸器灸。每次选3 一5 个穴位,灸10 ? 20 min 或5 一7 壮,每日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间隔2 一3d 行第2 个疗程。
(五)康复治疗
1 .心理疗法掌握心理疗法,重视心理疗法的作用,合理运用心理疗法,是颈推管狭窄症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 l )劝导释疑: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尤其这些对疼痛敏感的患者,往往对该病可能致残致瘫看得相当严重,忧心忡忡,到处寻医觅药,当服药效果不佳时,则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因此,医生要以诚相待,做患者的知己朋友,取得患者的信任,这样,可使他把心中的疑虑讲出来,然后耐心解释,消除其疑虑,配以相应的康复措施。另外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其悲伤的心理状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地配合各种康复措施,就能使患者的心情舒畅,精神开朗,气血畅通,有利于康复。( 2 )调畅情志:当颈椎管狭窄症出现腰体麻木、瘫软、活动障碍或二便失禁时,常有情绪改变。或忧虑,或悲观,致使心情抑郁,影响了病症的康复。此时医生要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不要让他们整日考虑自己的病情,而应开拓其思路,使其思想焦点转移到他处。常用的方法有栽花、养鸟、绘画等各种有益的文娱活动,每人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选用。以调畅情志,行气活血,振奋精神。
2 .饮食疗法中医在疾病康复过程中应用食物来进行“食疗”或“食养”的历史十分悠久。本病为慢性病,病程长,缠绵难愈,中医认为“久病必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根据中医“虚则补之”、“损则益之”的理论及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选择不同的性质的食物进补,对本病的康复治疗也十分有利。常用的药膳方有:① 法制黑豆:黑豆5009 泡发备用,其他诸药(熟地、山英、获荃、补骨脂、冤丝子、旱莲草、黑芝麻、当归、桑套、五味子、地骨皮)各109 ,煮熟,每小时取汁1 次,共取煎汁4 次,并煎液,加入黑豆及盐1009 ,小火偎炖至药液涸于,停火,将黑豆暴晒至干。装瓶备用,每次10 ~巧g ,日服2 ? 3 次。② 构祀羊肾粥:鲜构祀叶5009 洗净,切碎,羊肾1 对洗净、去筋膜操腺,切碎,大米2509 ,加水适量。以文火偎烂成粥,分顿食用,食前可调加葱、姜、辛味调料。以上两药膳方均有强筋健骨,增强体力的作用,长期服用可以取效。
3 .自我保健法
( 1 )功能锻炼:
1 )头颈部患者坐位,背靠椅背,双目闭合,头部先屈后伸,左右侧屈侧旋,再旋转头部,逆、顺时针各1 圈,反复3 一5 次,动作要稳、慢、轻。
2 )肩背部患者站位,双肩上提,头部后仰回缩,上下同时发力,以颈部有酸楚感为度,一般4 一6 次,双上肢再作轮旋转式及大鹏展翅式,各4 一6 下,每天3 一4 次。( 2 )自我按摩:患者五指并拢,从上到下按理颈后10 ? 20 次。捏拉耳垂10 ? 20
次。双手擦面部8 一10 次。点按风池穴10 ? 20 次。拿按肩井、肩骼各10 ? 20 次夭碑双侧曲池、足三里、外关及合谷穴各10 ? 20 次。擦双上肢各10 ? 20 次,自我按擎母2 一3 次。
(六)中医治疗方法的选择与组合
从上述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中可以看出,中医对颈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于_各种方法的治疗机制不尽相同,作用部位、给药途径也各异。本病的特点之一是一程较长的慢性病,在治疗上更要发挥多种治疗方法组合优势,运用中医学辨证施搭三_维、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在临床上针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和症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叮方法。由于各种治疗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优化组合可以发挥各种疗法的长处一补短处,最大的提高疗效,以求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主要可以考虑以下方案第一组:中药外治法和中药内治法组合。
中药外治法用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药力可直达病所。中药内治法则是通过-的加减,全面改变和纠正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的失调二可选用卜述的任选l 一2 种外治法配合中药内治法中选方,多能见效而取得较好盯疗效。
第二组:针灸、推拿加中药外治法。
针灸对治疗本病发展过程中出现手指发麻、下肢酸软无力等神经症状有较好式‘推拿同样可以疏通经脉气血、缓解局部肌肉的痉挛,改善循环,缓解症状,再配合=: - 外治法,三者的配合作用可有增强治疗的作用,也是一种较好的组合。对于疼痛症状较甚者,中药离子导人法对缓解疼痛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作为一七,助疗法优先选用。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第六节颈推后纵韧带骨化症
【 概述】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 oPLL 一种原因未明的病理现象,其在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后纵韧带的异常增厚及骨组乡二成,在放射学影像上则表现为位于椎体后或椎间隙后方的条索状或斑块状高密度区:还种改变发生于颈椎者最多见,胸椎和腰椎虽也有发生,但相对较少,且具不同的病理趁临床特点。
OPLL 受累者并非全都出现临床症状,其中多数可能终身未被发现或于体检中橇‘发现,然而有少数患者,OPLL 确实可引起严重的脊髓病和神经根病。虽然早在1 83 ‘三Key 就报道过由OPLL 造成的压迫性颈脊髓病,但人类对OPLL 比较系统和深人的于气实际上开始于20 世纪50 年代末及60 年代初。1960 年Tsukimoto 根据尸体解剖所见衬OPLL 进行了描述,Suzuki ( 1960 )、Koizum ( 1962 )、Yokoi ( 1963 )、Kambara ( 19 仁onji ( 1967 )等人相继对OPLL 进行报道和发表临床病例总结。随后,有关论著不断增多。在我国,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院骨科于1980 年发表国人OPLL 的临床报道,义巴
乓勺石- - - - - - - - ― 击7 截4 澎害飞
473
… ― 一…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国内陆续有少量报道。
OPLL 是一个老年性疾病,好发于50 一60 岁,在60 岁以上患者中,发病率可高达20 % ,在一般成人门诊患者中,一般占1 %一3 %。虽国家和地区的不同,OPLL 的发生率差异很大,因其在日本发生甚多,故曾有‘旧本人病”之称有关资料显示,OPLL 在日本及部分东亚地区的发生率为2 %一3 %。一般认为此病主要见于黄种人。但董方春对中国人3 694 例颈椎病X 线片进行观察,只发现20 例OPI 上,占0 . 54 % ,男女之比为4 : l ,而其他人种相对少见。Yataka 从1 800 例颈椎病的X 线片中却发现此病占1 . 7 % ,其中夏威夷人占0 . 6 % ,美国Mayo Clinic 统计的发生率也只有0 . 2 %。有人对意大利一骨科研究所1 258 份X 线进行复查后宣称,其中1 . 83 %发现OPLL :另外,不同年龄组OPLL 的发生率也相差较大,40 岁以下发生较少,而50 岁以上发生率明显增高。须指出,OPLL 的发生率并不等同于发病率,前者远远高于后者。例如在日本,60 % - 70 %的人群中,在影像学显示有OPLL 者有11 % ,而其中出现症状者为数不多,故应将oPLL 与oPLL 症要加以区别,前者仅为放射学所见,可存在于正常人群,不需任何治疗,故有人称此为“哑型oPLL " ,而后者则已构成脊髓或神经根的病损,需要相应治疗。
【 发病因素】
后纵韧带骨化的病因众说纷纭,至今尚不很清楚,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创伤因素
椎间盘因外伤而突出,或因颈椎失稳后的反复椎间微动使其覆盖于表面的椎内静脉及后纵韧带本身损伤,而发生微小出血,在此基础上钙化或骨化。这与后纵韧带、椎体后缘血管丛的解剖分布有关。颈椎的血供主要由椎动脉发出的椎间动脉供给,椎间动脉沿脊神经的腹侧进入椎管,在椎间孔内分为背侧支、中间支和腹侧支,其中腹侧支构成和前椎内静脉丛相伴的动脉血管网。该动脉网到椎体后面的中部,穿过后纵韧带,再进人椎体。与其相伴行的前椎体内静脉丛是椎内静脉丛的一部分,在椎管内密布于硬膜与椎体骨膜之间,也穿过后纵韧带并在后纵韧带深面构成丛状结构。韧带与椎体后缘被椎体中央静脉分割,收集椎骨和脊髓的静脉血,汇人位于椎间孔内的椎间静脉,在颈部再人椎静脉。所以动脉网和静脉丛均在后纵韧带深面,并穿经该韧带,当颈椎反复损伤可致出血。所以Terayama 根据后纵韧带与椎体静脉丛的这种解剖关系,提出后纵韧带骨化的原因是由于椎间盘后侧突出等因素,使覆盖其表面的静脉及穿过后纵韧带内的静脉均遭到轻微反复创伤而出血,因而导致后纵韧带钙化、骨化。
(二)感染因素
咽喉部炎症或上呼吸道感染,可通过周围静脉系统血行感染,影响到椎管前壁的组织,其中包括后纵韧带的炎性反应而导致骨化。
(三)内分泌因素
韧带骨化与糖代谢有一定关系,国外报道12 . 4 %后纵韧带骨化伴有糖尿病。335 例做糖耐量试验,152 例为糖尿症,说明韧带骨化与糖代谢关系密切相关。全身内分泌紊乱尤其是性激素失衡,使后纵韧带变薄弱及颈椎的其他韧带也弱化,从而造成颈椎节段性不稳,由这种不稳定所引起的后纵韧带附着部位应力增加是后纵韧带骨化的原因。
(四)种族因素
后纵韧带骨化黄种人比其他种族人发病率高。这可能是由于黄种人椎管矢状径比白种人小.在此基础L 后纵韧带骨化时,椎管矢状径更易变小而压迫脊髓的缘故。(五)遗传因素
Set 。发现强直性肥大性骨病(DISH )患者家族中脊柱韧带(包括后纵韧带)骨化明显增多,虽然有人认为DISH 与OPLL 可能是同一种疾病在不同部位的表现,但也能反映此类病的遗传因素。
[病理生理]
正常的后纵韧带,在椎管内紧贴椎体后面,自CZ 椎体向下延伸至骸骨。韧带呈上部宽下部窄,在椎体上下缘之间的椎间盘后部接触紧密,而在椎体后部中央为静脉丛仍分隔。后纵韧带较前纵韧带更坚韧致密。该韧带可分为浅深两层,浅层连续分布在3 - 4 个椎节,深层位于相邻两椎体之间。后纵韧带发生骨化时,骨化块在沿着纵轴方向生长的同时,在水平方向上也同时扩大,形成椎管内的占位性病变,使椎管容积变小、椎管狭窄,造成脊髓、神经根受压,脊髓被挤压呈月牙形状,并被推向椎管后壁,骨化块的后壁呈波浪状改变。
骨化块主要由板层骨构成,由椎体后缘至板层骨之间依次为纤维组织、纤维软骨、钙化软骨,骨化灶与硬脊膜粘连,随着受压程度的增加,硬脊膜变薄或者消失,有时硬脊膜也发生骨化。
由于骨化块不断增大,脊髓受压发生严重变形,神经组织充血水肿,脊髓前角细胞数量减少,形态缩小。脊髓白质有广泛的脱髓鞘变。OPLL 造成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可能是通过以下三种形式:
1 .挤压异常增厚的后纵韧带骨块无疑会对脊髓或神经根构成威胁,但在OPLL 患者,椎管被侵占50 %一60 %而未出现症状者临床上并不少见,可见脊髓对于缓慢发展的外部压迫具有很好的耐受性。然而,在严重OPLL 的患者,骨化块的挤压已使脊髓的耐受力接近极限,同时也使脊髓处于显著缺血状态,任何微小的颈部外伤都可造成脊髓的明显损伤。常与OPLL 合并存在的颈椎间盘突出,往往也是造成脊髓损伤的重要因素。2 .折顶在骨化区邻界处的椎间关节处于不稳定状态下,当颈椎作前屈运动时,两骨化带尖端向后方成角,可能撞击向前移动的脊髓,使其受伤。
3 .挫磨骨化后纵韧带的表面粗糙并呈凹凸不平状。随颈椎屈伸活动,硬膜及脊髓与骨化块表面不断碰撞挫磨,势必会产生组织结构的损害。
【 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一)临床表现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发生及发展均较缓慢,早期患者并不出现临床症状。当骨化块增宽增厚到一定程度引起颈椎管狭窄时,或后纵韧带骨化并不严重,但原有发育性椎管狭窄,均可造成脊髓或脊髓血管的压迫,因而患者多在中年以后出现症状。在北医三院观察的患者中,62 . 8 %的患者在50 一59 岁间出现症状,23 . 85 %的患者在40 一49 岁时发病,在40 岁以前发病者仅占1 . 7 % ,平均发病年龄为52 . 6 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4 : 1 。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474
475
…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颈部无或仅有轻度酸痛不适;颈椎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常以后伸时受限明显;被戈活动超出其正常活动范围时即可引起颈痛。表现为单纯神经根损害者较少见。多数患考在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时才到医院就诊。脊髓压迫症状的特征是不同程度的慢性进行性痉挛胜四肢瘫痪,往往先从下肢开始出现症状,一个月至数月后出现上肢症状;也可首先出现上肢症状,或四肢同时发病。上肢症状有双上肢酸、麻、胀、沉、无力,手的灵后性减退,严重者不能拿笔、持筷或捏取细小物品,握力减退、肌肉呈中度或轻度萎缩.有痛觉障碍,霍夫曼征阳性。下肢症状有双下肢麻木、无力、痉挛、抬举困难,拖地而行或步态颤抖不稳,有踩棉花感。内收肌痉挛明显者,行路呈剪式步态:严重者则不能自行起坐及翻身,完全瘫于床上。下肢肌张力增高,折刀感阳性,肌力减弱。键反封活跃或亢进,骸躁阵挛阳性,病理反射阳性,可有深感觉、浅感觉减退。括约肌功能可有障碍,患者表现为排尿困难或小便失禁,排便功能低下,每3 一5 dl 次,常有腹张二胸腹部常有束带感。可查出患者的感觉障碍平面,腹壁反射及提攀反射减弱或消夫;颈脊髓损伤程度可用颈脊髓病评分法表示。日本骨科学会制订的颈脊髓病的评估方去(称JoA17 分法),对于oPLL 症病情的判断、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疗效评价等均有一定价值,JOA 评分小于7 分者为严重脊髓病;8 一12 分为中度脊髓病;13 分以上为轻度脊髓病。JOA17 分法具有简捷、便于记忆的长处,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嫌精确不足。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参考JOA17 分法并结合国内临床的实际状况制订并发表了颈脊髓病功能评定的40 分法,此方法将四肢功能按上、下肢及左、右侧分别评分,三按每10 分一个等级将肢体功能分为四级,与残疾标准的划分相平行,在国内似更具与床实用价值,已在颈椎病第二次座谈会上通过应用。具体JOA17 分法与40 分法见表: 2 一4 、表12 一5 。
表12 一4 颈脊髓病功能评估JOA 17 分法
1 .上肢运动功能
O 分:不能用筷子或勺子吃饭
1 分:能用勺子但不能用筷子吃饭
2 分:能不完全地用筷子吃饭
3 分:能用筷子吃饭,但笨拙
4 分:正常
n .下肢运动功能
0 分:不能行走
1 分:走平地需用拐杖或搀扶
2 分:仅上下楼梯时需要拐杖或搀扶
3 分:能不扶拐杖行走,但缓慢
4 分:正常
111 感觉
A .上肢
0 分:明显感觉丧失
l 分:轻微感觉丧失
2 分:正常
续表
B .下肢:同上肢标准C .躯干:同上肢标准W .膀肤功能o 分:完全性尿储留1 分:严重排尿障碍( l )膀胧排空不充分( 2 )排尿费力( 3 )排尿淋漓不尽2 分:轻度排尿障碍( l )尿频
( 2 )排尿踌躇3 分:正常
表,2 一5 颈脊髓功能评估40 分法
1 .上肢运动功能(左右各8 分)
0 分:无使用功能
2 分:勉强握食品进餐,不能系扣、写字
4 分:能持勺进餐,勉强系扣,写字扭曲
6 分:能持筷、系扣,但不灵活
8 分:正常
n .下肢运动功能(左右不分,共12 分)
O 分:不能端坐、站立
2 分:能端坐,不能站立
4 分:能站立,不能行走
6 分:扶双拐或需人费力搀扶勉强行走
8 分:扶单拐或扶梯上、下楼
10 分:能独立行走,但无力或跋行
12 分:正常
111 .感觉(上、下肢及躯干各2 分,共6 分)
O 分:有麻木、痛、紧、沉等异常感觉,躯干束带感或痛觉减退2 分:正常
W .括约肌功能(共6 分)
0 分:大小便失禁或尿储留
3 分:大小便困难或其他障碍
6 分:正常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累及数个颈椎节段时,骨化区的颈椎节段稳定不活动,非骨化区的颈椎节段代偿性增强,从而加速了退行性变的发生和发展,并可产生神经根或脊髓受压症状,即发生颈椎病。因此,当发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有脊髓受压症状时,其症476
甲― - lwe -
工可由骨化区的椎管狭窄所致,也能由非骨化区的骨质增生所致,或二者兼有,临床医三要认真加以鉴别,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方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颈部受外伤时,由于数节颈椎的后纵韧带已发生骨化而稳定不动,外力集中作用于户数未骨化的颈椎节段;另一方面,非骨化区往往已有明显退行性改变,存在有骨质增三、节段性不稳或椎管狭窄。因之,非骨化区容易发生严重的脊髓损伤。对于这种类型刃损伤还没受到普遍认识,往往被认为是脊髓休克,或“一过性脱位”,已“自动”复/币不做进一步检查,也不进行积极治疗,等待其自然恢复。脊髓造影、CT 扫描及磁共振检查均有助于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常可收到较好效果。
(二)影像学表现
l . X 线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在颈椎侧位线片上表现为椎体及椎间隙后方的高密度共索状或斑块状影像(图12 一67 )。这种变化在早期有时难以察觉,故颈椎侧位X 线片刃诊断率仅为78 . 5 % ,需借助X 线断层或CT 扫描技术以提高显像率。根据骨化灶在颈毛测位X 线片上的形态和范围,可将其分为四型(图12 一68 )。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夏12 一67 从普通X 线片上看到的严重的后纵韧带骨化
( l )连续型:骨化阴影呈跨越数个椎体的条索状,在椎间盘部位阴影前方略凹陷,后方稍隆突,此型好发于上颈段。
( 2 )间断型:亦称节段型,骨化阴影不连贯,在椎间盘部呈中断现象。
( 3 )混合型:阴影呈间断型和连续型两种表现。继续交界部椎间盘呈节段性不稳和代偿性活动增加,是导致该部位椎间盘突出引起脊髓受压的重要原因。
( 4 )孤立型:亦称限局型,此型少见,以下颈段相当于椎间盘部位的局限性骨化为特点。此型骨化韧带多向后隆突,故容易造成脊髓受压。
在看片时应注意后纵韧带骨化与关节面骨
。宇0 』 白岛召g 只移。孕。。包
刀日公衫
。乡。。臼臼
月灯口风诊
。护。00 岛
勿衬淤日珍
连续型
节段型
孤立型
混合型
图12 一680 尸LL 分型图示
或相鉴别:在X 线侧位片或CT 矢状位重建图像中,后纵韧带骨化与矢状面平行,


而骨赘与横断面平行在CT 片匕骨化的后纵韧带与椎体后缘之间存有缝隙,或仅有小部分与椎体后缘骨晴相连,而什赘则’J 椎体关竹面相连〕
2 . cT 扫描}:述X 线片简而易行,但短而扁的骨化带往往被椎体后缘等遮盖而不显或显示不清,而CT 能清楚显示竹性椎管、硬膜囊与骨化的关系以及骨化物的大小和形态:所以CT 扫描是诊断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重要方法,可以在横断面上观察和测量骨化物的形态分布及其与脊髓的关系。在CT 扫描像L ,可见椎体后缘有高密度骨化块突向椎管,使椎管狭窄、容积变小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移位变形。可用椎管断面狭窄率( OP [』 IJ 骨化组织最大厚度/椎管矢状径x 100 % )来表示椎管狭窄程度,如果对横面进行三维立体的计算机处理,则可清晰地看到椎体后缘的骨化物在椎管纵向、横向及矢状面的发展情况,从而对后纵韧带骨化的范围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CT 扫描上观察,绝大多数患者的骨化灶位置居中,偏于一侧甚至与椎骨侧壁融合的较为少见。有人根据CT 横断面[骨化的形态将OPI 工分为四型:平板型、尊伞型、山丘型和花束型。
( l )平板型:其骨化块的游离缘平滑,骨化厚薄基本均匀一致,呈平板状。( 2 )覃伞型:其骨化块的游离缘宽且平整,而紧贴椎管壁的基部较窄似一短蒂,整个外形呈草状:
( 3 )山丘型:其骨化块的基底部宽,而游离缘表面起伏不平,似如山丘。( 4 )花束型:少见,骨化块之基底部较游离缘窄,游离缘凸凹不平,呈花瓣分叶状。
3 . MIH 检查可根据脊柱韧带的形态和信号改变判断韧带正常或异常情况,在MRI 的T .加权像、T :加权像L 骨化的后纵韧带常呈低信号凸人椎管,并可见硬膜囊外脂肪减少及硬膜囊受压。在相应横断面l 几,可见椎体后缘呈低信号的后纵韧带骨化影从椎管前方压迫脊髓及神经。尽管MRI 诊断后纵韧带骨化不及CT 扫描和X 线断层片,但其能在直接勾画出骨化灶的同时反映出脊髓受压后的信号变化,对判断手术预后具有一定意义:并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脊髓压迫症
4 .脊髓造影及CTM 采用水溶性非离子性对比剂进行脊髓造影,能显示严重OPll 造成的椎管梗阻或部分梗阻,对于合并存在的椎间盘突出,也能显示其对硬膜囊压迫所形成的切迹。CTM 与CT 平扫相比除同样显示OPLL 在椎管水平断面的形态与大小外,还能清晰显示骨化块对硬膜囊压迫的程度及脊髓受压变扁的形态。鉴于脊髓造影后数小时残存于蛛网膜下隙的对比剂仍能在CT 扫描中显影,故易将脊髓造影与CTM 安排在同一次检查中分先后完成。此两项放射影像技术的结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5 .电生理检查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的监测方法,如诱发电位等,尚对诊断oPI - L 所致脊髓病的诊断起实际作用,但近年来已有人进行探讨与研究。也有人采用诱发电技术在手术中对OPI 上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监测,获得初步成果。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有区别的。前者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而后者的诊断除影像学外,还应结合临床表现,有临床症状者,才能诊断后纵韧带骨化症。因为在临床中,并非所有的OPI 上都出现症状,而且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骨化块的大小也并非成正比关系。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l 478
479
… ―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Kenji 指出,只有当OPLL 骨化块大于椎管前后径的40 %时,才有可能产生颈脊髓受压迫症状,如骨化块小于椎管前后径40 % ,就可能无症状,此类无症状者称为“亚型OPLI ”。若OPLIJ 骨化块小于椎管矢状径40 % ,临床上由于神经症状,除考虑OPLL 症的诊断外,更应重视寻找其他可能引起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原因,如颈椎管狭窄,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间盘突出),或OPI 习l 和其他原因同时存在。这对选择治疗方法,尤其手术减压的部位和范围有指导意义。
6 .腰椎穿刺脑脊液动力试验可以正常,不分梗阻或完全性梗阻脑脊液内蛋白质含量多数正常,但也有增高者,其他生理指标均正常。
7 .实验室检查常规化验如血常规、血清蛋白、钙磷和碱性磷酸酶、C 一反应蛋白、血沉和类风湿因子等均属正常范围。部分患者可能有血糖升高。奎根式试验可表现为部分或完全梗阻,脑液蛋白含量增加。
【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诊断,根据临床征象和X 线片即可确定X 线侧位片正确率为78 %一85 % ,尚有一部分骨化物较小或较隐匿者被疏漏。如应用侧位断层摄片,其诊断率为!00 %如果能获得清晰的侧位断层片,显示骨化物形态、厚度和节段分布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CT 扫描可从颈椎管横断层面观察和测量骨化物形态分布及其与脊髓关系;MRI 能认矢状、冠状和横切层面判断颈椎内骨化物的状况。骨化物在MRI 仁表现为低信号强变,与中等信号强度相比可加以分辨,从影像角度上其图像不如CT 容易区分。(二)鉴别诊断
1 .颈椎管狭窄症颈椎OPI 上往往可以合并有其他颈椎疾患,其中颈椎管狭窄症是很多见的。椎管狭窄病理基础如椎板增厚、关节突内聚、椎弓根过短、黄韧带肥厚等OPIL 合并颈椎管狭窄症对脊髓成复合性损害,这类患者较单纯OPLL 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重,一旦遭到外伤,后果也严重得多。
2 .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退变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重,其病理改变包括有椎间全变性、突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钩突肥大、变尖,颈椎松动不稳等。颐淮退行性改变与OPLI 有一定的联系,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为因果)骨化组织限制了准节的活动,同时导致临近关节承受超负荷活动,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另一方而,们Pl 上病因尚未明确,但颈椎退行性变是引起OPlt 的原因之一,这点已为大家所公认。3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病(D15H )此病又称Forestief 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惑.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仁发现与高血糖有关。大多数患者症状并不严重,或者没有症次Re 泪Ik 认为D15H 的x 线特点为: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致密,;手可形成骨桥;前乡‘韧带、后纵韧带骨化,但受累区域椎问隙正常。DISH 多见于下胸段和腰段,也叮见于下颈段。如颈椎椎体前缘骨质增生严重,可刺激、压迫食道产生吞咽困难症状。. PLL 在DISH 中仅为该病弥漫性骨化的一部分,但并非DISH 中一定存在OPLI 。DISH 二:之厄围广,骨化灶较厚,对脊髓也可产生较严币的损伤。
4 .其他椎管内占位病变、脊髓空洞、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等均可造成与OPI !症
相类似的脊髓病损症状,但认真分析这些疾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适当的影像学检查,一般并不难加以区分。
l 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轻型患者(即JoA 评分超过13 分者),这类患者一般仅有颈部疼痛或轻微神经根或脊髓受损症状,某些症状较重(JOA 评分低于12 分),但因手术禁忌证不能耐受手术者也可划入非手术治疗之列。
非手术治疗旨在保护和固定颈椎,使骨化区以外出现不稳定的椎间关节变为逐渐稳定,从而消除椎间不稳而产生的局部运动刺激因素。可选用的方法包括:① 卧床休息或轻重量颈领带牵引;② 颈椎围领或颈椎托架保护;③ Hal 。头胸支架固定(适用于其他制动方式不能奏效或因禁忌证不能耐受手术的较重症患者)。但是认为手法按摩不宜用做OPLL 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临床L 因按摩手法不当所致OPLL 患者症状加重的例子已每每遇到,按摩造成高位截瘫甚至死亡的病例也非属罕见。鉴于此种情况,手法按摩应视为OPLL 症治疗的禁忌证。对于此病的非手术治疗,可选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一)手法治疗
主要为推拿手法,推拿疗法对本病的早期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
1 .治则舒筋通络、通经止痛、滋补肝肾。
2 .取穴及部位风池、哑门、天柱、大椎、巨骨、肩骼、曲池、手三里、合谷、牌关、伏兔、阴市、梁丘、足三里、解溪、五枢、居愕、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丘墟、承扶、委中、承山、昆仑及颈肩腰骼部、上下肢肌肉。
3 .手法按法、揉法、捏拿法、推按法、攘法、挤法。
4 .方解后纵韧带钙化属于中医“痹证”范畴。肾主骨、藏精、生髓,肾亏则骨萎;肝主筋,筋附骨,肝血不足则筋失所养,风寒湿邪乘虚而人,留滞经脉,致使气滞血淤,不通则痛,气血不和致麻木不仁,故出现以痛、麻、无力为主证的一系列症状。风池、哑门、天柱、大椎(详见第一节)。对属于“筋骨痹”的后纵韧带钙化之标实正虚的病因正相宜,可解除后枕部、颈肩背的酸胀僵硬疼痛,活动受限。以上四穴为主穴。上下肢无力、麻木取多气多血之手足阳明经穴巨骨、肩骼、曲池、手三里、合谷;牌关、伏兔、阴市、梁丘、足三里、解溪;阳明经主润宗筋,主束骨,利机关,且大肠于肺相表里,肺朝百脉,主治节,以调节全身气机,调节气血运行。胃与脾相表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诸穴共用以疏通经络气血的阻滞,使营卫调和则风寒湿邪无所依附而痹痛遂解。五枢、居骼、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丘墟为胆经喻穴,以疏通少阳经气,祛足少阳经脉之邪气,疏通宣泄,搜风祛湿,舒筋活血,以治大小腿外侧痹痛,配承扶、委中、承山、昆仑,以疏风散寒,散太阳经、少阴经之邪气,以治大小腿后侧痹痛。诸穴配合,共奏祛风寒,除痹痛,利筋节之功。诸穴合用以舒筋和脉,宣痹通络,松解止痛,强筋健骨,解除局部肌痉挛和紧张,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使机体快速恢复健康。
5 .操作
( l )按揉风池、天柱: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一手扶住患者头部,一手的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 .土缈
巍谬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拇指和食指分别按住两侧的风池或天柱,稍稍用力,作按揉动作。
( 2 )按揉痛点: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一侧,一手扶住患者头部,用另一手的拇指指腹在压痛点上作按揉动作。先让患者颈部侧弯,从上往下反复多次按揉,然后在痛点部位作旋转按揉。
( 3 )推按大椎: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一侧,用双手拇指指腹向前上推按颈部的大椎穴。
( 4 )归挤颈后肌肉: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用双手拇指从枕后开始,一起用力,向棘突方向归挤肌肉,直至大椎穴两侧,反复数次。
( 5 )攘揉肩部: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侧,一手托住患者肘部,一手用小鱼际及手掌尺背侧从下往上施以攘法。
(二)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较有效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可适当选用电疗、蜡疗、热疗、醋疗、超声疗法、磁疗、红外线疗法、药物离子导人法或自然疗法等。均有消除病变部位水肿,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力等作用。
1 .拔罐
( l )刺络拔罐:取颈夹脊、大椎、曲池。其中颈夹脊、大椎穴位消毒后,均用三棱针点刺3 一5 下,而曲池穴则以28 号0 . 5 寸毫针向四下斜刺,然后出针,刺完后迅速将大小适中的玻璃罐以闪火法拔于穴上,留罐巧min ,拔出紫血数滴。隔日1 次,5 次为1 个疗程。
( 2 )走罐:取颈夹脊穴、大椎。先将小号玻璃罐以闪火法拔在一侧颈部上端夹脊穴,然后一手扶罐,一手压平下端皮肤,扶罐下行,至大椎穴旁,横过大椎,再沿对侧夹脊穴,扶罐上行,至上端跨过颈椎,回归原位,反复数次,隔日1 次,5 次为l 个疗程。走罐时可涂以红花油。
2 .刮疹取颈夹脊、颈正中线、大椎。医者手持刮疹板,在涂有红花油或按摩乳的穴上轮刮,直至皮肤出现皮下渗血为度,每周2 次,5 次为l 个疗程。3 .药敷取颈夹脊、颈正中线、大椎。将药物用醋调,敷在上述穴位上,然后用纱布覆盖,固定24h 后换l 次,ro 次为1 个疗程。药物组成如下:荆芥、细辛、防风、川芍、红花、乳香、没药、桂枝、白芷各99 ,研末备用。
(三)药物治疗
1 .中医治疗
( 1 )中医内治法:由于本病的发病因素为钙盐沉着骨化及均有静脉回流障碍,故此符合中医学淤血的概念,又韧带属筋,筋属肝,退变的原因中医认为属于肾阴阳两衰,故认为本病的内因是肝肾不足,根据临床本病的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脊髓的变性与受压后血液循环不良有关,故此采用中医药可分为以下两个证型辨别施治。l )肝肾不足型:表现发病年龄较高,体质差,上肢或四肢功能障碍,甚至大小便失控,腿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缓无力,治疗以滋肝肾壮筋骨,选方加减补筋丸。药物:熟地、白芍、陈皮各609 ,当归、红花、乳香、云等、骨碎补各309 ,丁香巧g ,没药99 ,作成蜜丸,每丸rog ,每日2 次,口服:
2 )淤血阻滞型:表现颈部疼痛,肢体麻木,束带感或临床无明显症状者,身体素质较好,脉沉涩或无明显异常,舌质有淤斑或无明显改变。治以活血祛淤,开滞通痹选方:活血祛淤汤,药物组成:当归、骨碎补各巧g ,土元、自然铜、狗脊、桃仁各99 ,红花、没药、乳香、路路通各69 ,三七39 ,水煎服,每日1 剂,30 剂为1 个疗程其他药物可服用复方丹参、康德灵。
( 2 )中药外治法:应用中草药外治,同样收到很好的效果。常用的有药物外擦、外贴、热敷、热熨、药灸、熏蒸疗法。
(四)针灸治疗
1 .针刺
( I )毫针:取颈夹脊、风池、天柱、大椎、曲池、列缺(图12 一69 )、后溪、绝骨、昆仑(图12 一70 )。其中颈夹脊直刺0 . 8 一1 . 2 寸;风池向对侧眼眶斜刺0 . 8 一1 . 2 寸;天柱直刺0 . 8 一1 . 2 寸;大椎直刺0 . 5 一0 . 8 寸;曲池直刺0 . 8 寸;列缺向上斜刺0 . 8 寸;后溪向掌心直刺0 . 8 寸;绝骨向_L 斜刺0 . 8 一1 . 2 寸;昆仑直刺0 . 5 寸。每次选取5 一7 穴,留针30 min ,每日l 次,10 次为I 个疗程。
尺泽子t 最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太渊
一列缺
列缺
少商几
图12 一69 上肢穴位图
( 2 )三棱针:取颈夹脊、大椎、曲池、列缺、后溪。穴位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上述穴位处点刺3 一5 下,然后挤出紫血数滴。隔日1 次,10 次为l 个疗程。( 3 )梅花针:取颈夹脊、大椎、阿是穴、列缺。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医者手特梅花针在上述穴位处叩刺,以皮肤潮红为度,隔日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 4 )小宽针:取颈灵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将针迅速刺人穴位,然后左手捏拿钊一处皮肤,右手继续将针向前推进,同时左手做一捏一松动作,进针至1 . 5 一2 . 0 . :二处,迅速出针。隔日1 次,5 次为1 个疗程。
( 5 )耳针:取颈、颈椎、交感、神门、三焦(图12 一71 )。穴位常规消毒后,医者一手的拇指和食、中二指托住耳轮,另一手持0 . 5 寸毫针对准穴位刺人0 . 2 一0 . 3 。nl 二并迅速捻针,留针15 min ,每日l 次,10 次为l 个疗程。也可取L 述穴中的2 一3 个,482
臀lesesesesl : es
乡丫长箱声
.身体素干滞通痹、桃仁各l 为1 个疗
风池天柱
颈灵
一颈夹脊、\大椎
告物外擦、
后;奚、绝0 . 8 ? 1 . 2 {向上斜刺犷二每次选
/
… 第十二章
一曲池
匕阳陵泉一足三里
外关
阳溪
颈部疼痛疾患
后溪一
合谷
叙图12 一70 人体穴图
悬钟(绝骨)~一昆仑
用三棱针程:
全.医者手持
然后左手捏气一2 . 0 cm
让消毒后,医〕 .2 一0 . 3 cm 和的2 一3 个.
月欲钉式皮内针埋针或王不留行压籽,每日按揉3 一5 次,每次约2 min ,隔3d 换l 次针和穴位,5 次为1 个疗程。
2 .灸法
( l )温针灸:取风池、天柱、颈夹脊、大椎、曲池、列缺、阳溪、足三里、绝骨、昆仑(图12 一69 、图12 一70 )。每次取3 一5 穴,穴位常规消毒后,先按不同愉穴的针剑要求,将毫针刺人穴内,然后医者手持点燃的艾条,灸针处穴位,灸至皮肤红润为变,每日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
( 2 )隔蝎子灸:取颈夹脊、大椎、曲池、阳溪、昆仑(图12 一69 、图12 一70 )。毛将用黄酒浸泡的蝎子放在穴位上,然后医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在蝎子上方施灸,灸至局邻皮肤红润为度,每日或隔日1 次,10 次为l 个疗程。
( 3 )触按灸:取颈夹脊、阿是穴、大椎、风池、天柱、阳溪、外关、合谷、昆仑、
绝骨、阳陵泉(图12 一69 、图12 一70 )。每次取5 一7 穴,点燃4 一5 支艾条,医者取2 一3 支艾条,用卫生纸包住燃火的一端,迅速向所选输穴处触按,再拿起,再触按,反复数次,至局部皮肤红润为度,火灭换备用者继续施术,每日1 次,ro 次为1 个疗程。
(五)穴位注射疗法
循经取穴,常用的穴位有风池、肩井、曲池、合谷、少海、中府、天宗、阿是穴,每穴各点揉按半分钟及压放缺盆穴后,应用穴位注射维生素E 治
”一箭劫三焦一巴卜一产泣上犯/
一神门
颈椎颈
图12 一71 耳穴图
疗,每穴注射醋酸维生素E 50mg ( 1 mL ) ,左右侧共两穴,每周注射2 次,10 次为1 个疗程。合并根型效果好。
(六)小针刀治疗
循经取穴,常用穴位有风池、曲池、合谷、绝谷、后溪、大抒、天柱、天井、风府穴。对于后纵韧带骨化引起的斜颈可辨证适当选用小针刀治疗。
(七)牵引治疗
颈椎骨关节错位或颈项部肌肉痉挛疼痛,可适当选择端坐枕领布兜颈椎牵引或仰卧药颈枕牵引治疗等。
(八)综合治疗
1 .颈部功能锻炼及气功治疗可促进颈部血液循环和功能恢复。如颈肩操、自体点穴功能康复等。
2 .运动锻炼的具体方法
( l )屈伸颈部:患者取站立位,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先做深吸气,吸气时尽量使颈部前屈,下领贴近胸口,然后呼气;再吸气时,头颈部后伸,最后还原(图12 一72 )。
( 2 )左右侧屈颈部:姿势同前,吸气时颈部向左侧屈,
/二蔺、\/一一~\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呼气时还原;再吸气时颈部向右侧屈,呼气时还原(图12 -
73 )。图12 一72 屈伸颈部( 3 )前下伸展颈部:姿势同前,深吸气时颈部伸向左前下方,双目注视左前下方.呼气时头颈还原;然后深吸气时,头颈伸向右前下方,双目注视右前下方,呼气时还原(图12 一74 )。
( 4 )后上伸展颈部:姿势同前,深吸气时颈部向左后方尽量旋转,双目注视左后上方,呼气时还原;然后深吸气时,再使头颅转向右后上方,双目注视右后上方,呼气时还原(图12 一75 )。
( 5 )旋转颈部:姿势同前,头颈先向左环绕1 周,再向右环绕1 周,幅度由小致大(图12 一76 )。
484
485
图,2 一73 左右侧屈颈部
图12 一74 前下伸展颈部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图12 一75 后上伸展颈部
图12 一76 旋转颈部
第七节项韧带钙化症
二概述}
顶氛夸钙化系指颈后筋肉(主要指项韧带)由于外伤、劳损使韧带撕裂,广泛出皿三“、韧带变性、钙化,而出现颈项痛,表现出类似颈椎病的症状。它是颈肩疼痛的t 见百玉之一,多见于成年人。
令椎各棘突后端以棘上韧带相连,自上而下纵行,上起于枕外隆突,下终止于骸中.戈钉苦在颈项部特别发达,增粗增厚,由枕外隆突至c7 棘突,成为项韧带。项韧亨全了参与维持脊柱的稳定之外,头由屈变伸需要项韧带的牵拉。此病可在项韧带慢性布匕不基础上形成,也多是由于急性外伤以后未经积极治疗,而转为慢性,钙盐逐渐沉二病三及病理l
一巾医病因病机
一刃病因,主要是由于颈项部积累性劳损,韧带发生变性、钙化,也就是韧带钙
化发生退行性变所致。人体若“肾气平均,筋骨强劲”, “肌肉满壮”,气血疏通,精气充盛,筋骨强壮,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精血不足,肝肾素亏,“肾气衰”则筋肉失养,凄弱。若颈部活动过度,易致筋肉和脊柱劳损,引起筋脉不舒,气血凝滞致痛过劳则气伤,气伤则虚,加肝肾不足,精血虚弱或筋肉反复损伤,局部淤血,粘连成块,筋脉不舒。
上述病因病机中,以肝肾不足为本病的内因,也是关键因素。因此,除了因年龄导致肾气渐衰,肝肾功能不足的生理性退变的原因外,人体内外致病因素可以加剧这一生理性肝肾衰亏的退变过程。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正气虚衰,精血亏损先天不足,肾气本虚,肾精衰不能滋养肝血,使肝血亏,从而筋骨失去正常精血的濡养,发育不良。如颈椎的发育先天性不良,造成颈椎失稳,增加项韧带的负荷和受伤机会也可发生钙化或骨· 化。
久病气血亏损,精血衰亏,使筋脉失去后天气血的充养和培育,从而加剧筋肉的退行性变化。若久病气血虚弱,肌肤失养,卫阳不固,揍理不密,易为风寒湿邪侵袭,而致发本病。
2 .外邪侵袭外邪系由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络,气血不畅,而产生筋内痹痛、麻木、重着、活动不利。外邪的侵袭,主要是因正气不足,内因是发生外邪侵袭的基础。由于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气候剧变,冷热交错等原因。若人体肝肾素亏,久病气血虚弱,正气不足,致使风寒邪乘虚侵袭人体,行于筋脉留于颈项,气血痹阻。同时气血痹阻一方面加剧了颈椎韧带的退变,一方面进一步影响了颈椎的稳定平衡而诱发本病。
由于感受风寒湿邪偏盛之不同,临床表现有行痹、痛痹之分,其中尤以寒湿之邪最为常见。
3 .跌仆损伤交通事故,运动损伤,生活或工作中的意外事故,或由于医源性的不正确推拿手法以及不得当牵引方法造成项韧带损伤。若肾气本虚,项韧带有退行性变,更易因外伤造成项韧带损伤。项韧带受伤后,因失治、误治,使淤血留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日久粘连成块,再次或反复多次地损伤后使淤血加重,粘连加重,而发生项韧带钙化。此时气血淤阻和肾虚并存,淤血为标,‘肾虚为本。项韧带钙化的产生为患者积累性损伤或急性外伤迁延不愈而导致的。
(二)西医病理
头的过度前屈,长时间枕高枕头,仰卧或持续低头工作,易使项韧带疲劳而产生积累性损伤。韧带在被牵拉状态下,其附着点处是应力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其附着点处就容易被牵拉伤,韧带少量轻微撕裂、断裂、出血,在不断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韧带本身,韧带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粘连、结疤。人体颈项部在不断劳损的状况下,为了加强韧带以及韧带和附着点的力度、强度,在病理变化中,应将大量的钙质、磷质输送到这来,钙盐不断沉积,形成项韧带钙化。因此,在下位颈椎的附着点处,枕骨粗隆下缘附着点处,或在项韧带两侧的肌肉的附丽处,持续反复的牵拉性损伤,常使这几个地方出现韧带变性、变硬,甚至钙化,拇指触诊常有弹响声。
项韧带受到外伤所引起的急性损伤,项韧带受到撕裂或断裂损伤,导致广泛出血、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486
沪黔
… …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二肿,韧带弹性纤维变性、粘连,最易发生钙化。
若患者有颈椎病,在颈椎间盘及颈椎关节退行性病变后,颈椎失稳,增加项韧带的气荷和受伤机会而发生钙化或骨化。
【 临床表现及诊断】
患者有项韧带钙化时,可以毫无症状,往往在常规X 线片上做体格检查时才被发理二一般患者都有颈部疼痛,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颈项屈伸时疼痛加剧,抬头或颈项云伸时减轻,酸胀不适,有项韧带纤维结节形成。于项韧带分布区可触及项韧带有条索多或有弹响音。局部常有压痛存在,多局限为一个颈椎棘突尖。还有一部分患者平时表砚为颈项痛,程度不一,有的主要表现为颈椎病类似症状,并有椎体退行性变化,其变飞节段常与项韧带钙化在同一水平。由于外伤所引起者,有明确外伤、肿胀、淤血等病泛.呈现颈项部慢性钝痛。出现骨化时,有时好像棘突尖撕脱下来的骨折所致,其区别找在于项韧带钙化或骨化,多位于棘突游离缘之外,其排列方向与棘突所指方向相垂直多数“挥鞭”性损伤为颈椎屈曲性,但也可出现后伸加速度损伤中。后伸时,枕三间后可撞击至后背,这种大幅度后伸已超出正常功能范围,故损伤程度也与屈曲性挥轰伤相似,两种挥鞭伤伤势都较重,但损伤的部位则不同。后伸性损伤者,在急性期可反主颈前软组织严重损伤,如食管损伤、咽后壁血肿,晚期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毛.累及交感神经时,出现瞳孔缩小、视力模糊、椎动脉痉挛、眩晕、耳鸣等症状。如厂初带钙化又伴有上述现象时,可能在受伤时遭受两种暴力,不过这种现象比较少见而_ N 线摄片:侧位片可明显见有软组织密度增高之影像。
【 鉴别诊断】
(一)颈惟病
因为有些项韧带钙化症患者主要表现类似颈椎病的症状。由急性外伤引起者,往往是现颈部慢性钝痛。所以诊断时应与颈椎病相鉴别。
颈椎病患者无明显外伤史,慢性起病,呈慢性病程。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头部叩击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等阳性是其特征之一。可伴有其他神经功能障碍,如上肢麻木、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或头痛、头晕或拌倒等急性脑供血不足的表砚\线片侧位可见生理前凸消失,骨赘形成,椎间隙变窄等。
其鉴别主要靠影像学检查:颈椎病者,MRI 检查可清晰地显示髓核后突的部位、形荟及深度,X 线平片显示椎体后缘有骨赘形成,或正位上显示钩椎增生明显,斜位片除骨贡增生外,椎间孔矢径与上、下径均减少。而本病无颈椎骨关节的影像学改变。(二)颈棘间韧带和项韧带损伤
』 于颈部受到前屈位损伤,使棘间韧带和项韧带损伤,颈部不稳而发生颈后疼痛和一:育二其鉴别要点如下:
1 )颈棘间韧带和项韧带损伤有颈屈位受伤史,特别是颈部“挥鞭”样损伤,颈舀疼痛剧烈而持久,颈项常固定某一位置,颈后常有固定压痛点。
2 )影像学检查:颈棘间韧带和项韧带损伤临床上可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为直畏摹加戈间接暴力,超过负荷时发生断裂,伤时可为闭合或开放,可合并棘突、椎骨的井慢比损伤主要为慢叶牵拉、劳榻.普揭伤卞要表现为很今及小的纤维破坏及断日口门,,
裂。
本病是一个慢性发病过程,X 线可见颈后的项韧带钙化点。这是与棘间韧带和项韧带损伤的主要鉴别。
【 治疗】
(一)手法治疗
1 .方法一
( l )治则:行气活血,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舒筋止痛。
( 2 )取穴及部位:天柱、风池、哑门、大椎、阿是穴、颈夹脊穴、肩中俞、肩井、项部两侧肌肉、棘间韧带和项韧带部。
( 3 )手法:一指禅推法、攘法、按法、揉法、拿法、弹拨法、捏拿法。( 4 )方解:项韧带钙化属传统中医的“筋痹”范畴。痹者,痹阻不通也,由于感受风寒湿邪气,而使局部经络气血受阻,而通过推拿可以调整阴阳,行气活血,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舒筋止痛,使局部气血通畅,有利于钙化组织的吸收和恢复。风池、哑「J 、天柱、大椎(详见本章第一节)。对属于“筋骨痹”的项韧带钙化之标实正虚的病因正相宜,可解除后项部的酸胀僵硬疼痛,活动受限。以上四穴为主穴。颈夹脊、阿是穴为辅穴,痛者“以痛为输”,故取颈夹脊、阿是穴疏通局部经络,理气活血止痛。配颈肩部穴肩井、肩中俞为使穴,以疏通颈项部气血,通经活血,止痛。合用诸穴及项部两侧肌肉,通过推拿施治可使局部组织气血通畅,钙化的韧带得以缓解。( 5 )操作:
l )一指禅推颈项部:患者坐位,医生立于患者侧后方,一手扶持患者头项部,另一手食、中、无名指、小拇指自然弯曲,大拇指指端着力附于患者头颈部做一指禅推法。自头项部交界处后侧、后外侧开始沿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恍经从上到下,往返移动,重点在颈椎下段,时间5 一10 min 。
2 )攘颈项肩背部:患者正坐,医生站立于患者侧后方,一手扶患者头项部,另一手用攘法在颈项肩背部操作5 一6 min ,然后,在一手做攘法的同时,另一手配合做颈椎的被动屈伸,侧屈,旋转活动。
3 )轻揉颈项部:患者正坐,医生站立于患者侧后方,以一手拇指指腹轻揉患者颈项部,重点在项韧带钙化区。
4 )拿颈项部:患者正坐,医生站立于其侧后方,一手扶患者头项部,一手虎口张开,五指伸直,用指腹内收用力夹捏颈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然后腕关节背伸,提起所夹捏组织,大拇指和其余四指松开,让所夹捏组织逐渐从手指间滑出,由上而下,从风池穴开始而下,动作绵延不断,力量由轻到重,一直到颈肩交界处共3 遍。5 )弹拨按揉项韧带钙化区:患者端坐,医生站立于其背后,以一手大拇指指腹着力于颈椎一侧,虎口张开,像拨琴弦样自外向内弹拨按揉项韧带钙化区,重点在钙化点区,约2 min 。手法要深沉缓和,力量透达深层,以患者有较强烈的酸胀痛感为佳。6 )擦法于项韧带钙化区:患者正坐,医生站立于其侧后方,在患者项韧带钙化区涂适量的润滑油或软膏,医生用掌尺侧在钙化区进行直线来回摩擦,约2 min ,以患者感觉透热力度。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488
489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2 .方法二本病治疗以活血祛淤,温经通络为原则。
( l )推拿手法及操作:
l )用轻柔的按揉、一指禅推法、振法在颈项及肩部治疗5 nlin ,配合轻缓的头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使局部组织放松。
2 )用较重的按压、一指禅推法、弹拨等手法在颈部,重点在项韧带及钙化区域治疗约5 min 。然后用揉捏、点按、攘等轻柔手法在颈项及肩部施术3 min 。3 )最后用擦法在项部治疗,重点在项韧带钙化区,以透热为度。可涂适量的润滑白或配制药膏,通过药物渗透加强疗效。
( 2 )自我按摩:以手掌在颈部自上而下反复拭擦5 min ,按压痛点并揉拨1 min , 握虚拳轻叩击30 次。
( 3 )注意事项:推拿治疗本病有很好的疗效,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l )推拿治疗本病可配合理疗、体疗及封闭等疗法辅助治疗。
2 )本病同时伴有其他疾病如颈椎病者,应以治疗其他病为主。
3 )推拿手法一定要轻柔,符合手法基本要求,切忌暴力。
4 )颈项部注意保暖。
5 )睡眠时枕头高度适中,不宜高枕。
6 )不宜做长期弯腰低头的工作,防止颈项部劳损。
(二)物理治疗
1 .中药离子导人疗法本法对于项韧带钙化伴有疼痛症状时具有明确的止痛效果:
( l )方药配制:川乌、草乌各1 0009 ,丹参609 ,以50 %酒精1 000 mL 浸泡7d 亏去渣存液备用。
( 2 )操作:将1 块白绒布置于药液中浸透后稍拧干,放于颈部疼痛部位,其上放置铅板电极及衬垫,通过导线连接电疗机输出端阳极,然后将阴极铅板衬垫置于一侧天宗穴处。开启电疗机,电流量10 ~巧mA 。时间20 min ,每日1 次,一般治疗10 ~巧次
2 .经皮电热神经刺激疗法(TEHNS )为李仲廉研制的一种既能选用多种脉冲反型、频率和输出方式,又同时输出热能,即热电同步的仪器,称为经皮电热神经刺激汉该仪器具有三个特点。
( l )刺激参数优选:
l )脉冲波选用正弧形负尖形波和矩形对称双相波两种波形:经动物实验证实前者炭使兔甩头时间延长1 . 5 倍,后者能使大鼠体内内源性吗啡样物含量明显增高、释放增多.两种波形可单独或交替输出,即可有明显镇痛效应又可避免产生耐受性。2 )刺激频率:临床研究证实不同频率刺激对机体产生的效应也不相同,韩济生证买低频可使中枢神经系统中内啡肤(END )、脑啡肤(ENK )含量增高、释放增多,高" IlJ 能使脊髓中强啡肤(DYN )含量增高、释放增多。李仲廉观察到低频对缓解肌肉、二管痉挛效果明显,而高频刺激病痛附近时则镇痛效果明显,为此该机选择频率幅度较范,自2 一looH :至1 kHz ,每10 Hz 为1 挡,便于临床需要调节。
3 )由于该机可同步释放热能,从而保证了输出电流不受皮肤电阻抗的衰减,使电流保持恒定,电压、电流输人量以每2 mA 为1 挡,可调范围为。一50 mA 。4 )设有不同的输出周波,疏波能缓解肌肉血管痉挛性疼痛,密波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疏波、密波、疏密交替、间断可任选,每巧s 定时切换。( 2 )热能输出:该机可同步释放热能使温度恒定,温度可调为每档2 ℃ ,范围38 ? 50 ℃ ,通过加热电热板,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促进血流量增加、改善新陈代谢、粘连松解、消炎、消肿。
( 3 )治疗:安全、无痛苦、简便、易于掌握,本机治疗范围广泛,尤其对软组织疼痛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将电极板置于疼痛部位,调节电流量至患者能忍受为合适,温度调至38 ? 42 ℃ ,每次治疗20 min , 10 次为1 个疗程。
3 .超激光照射治疗选用70 %一100 %功率,采用C 型镜头,与照射部位保持一定的距离,照射55 ,停2 一55 共8 min 照射,10 次为1 个疗程,对慢性顽固性疼痛有明显的缓解效果,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如配合神经阻滞治疗效果更佳。(三)药物治疗
1 .中药内治中药内治法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肝肾不足为本病之关键内因,调补肝肾当列为首要。疼痛项强为本病的主要外在表现,行气化淤法也应贯彻其治疗中。
( 1 )肝肾不足型:
治则:滋补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补肾壮筋汤加味。
熟地巧g 白芍99 当归129 吴茱英129 获荃99 川断99 杜仲巧g 牛膝99 五加皮巧g 青皮99
若久病不愈者,可加人虫类药如全虫99 (研末冲服)、地龙129 ,以疏风通络止痛。
( 2 )风寒湿邪型:
治则:养血舒筋,补肾壮骨,祛除风湿。
方药:壮筋补血汤。
白人参309 首乌309 羌活209 独活309 黄茂459 续断459 木瓜609 熟地609 杜仲609 三七609 五加皮609 构祀909 当归909 沉香巧g 红花99 高粱酒5 kg
上药浸酒中泡,密封2 周后备用,每次服209 ,每日早、晚各1 次。( 3 )痹痛型:
治则:壮筋活血。
方药:壮筋养血汤加味。
白芍99 当归129 川芍99 续断巧g 红花99 生地99 牛膝99 丹反129 杜仲129
若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99 ,化淤止痛;化热者加郁金、赤芍各129 ,凉血化淤:2 .中药外治法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490
硝靴
…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 l )敷法:
l )舒筋活络膏:
海风藤609 木瓜309 松节609 稀签草609 钩藤609 当归609 五加皮刃g 蚕砂309 蓖麻仁609 鳖甲909
A .用法:以上10 味粗药与净茶油7509 、桐油509 同人锅内熬炼,滤去药渣,再1 上以下6 味细料:炒黄丹5009 ,乳香、没药、地龙各309 ,康香39 ,蝉蜕159 。膏成于摊布上,温贴患处。
B .功效:祛风活络,行血止痛。
C .主治:颈伤后期筋肉酸痛,兼风湿者。
2 )温经通络膏:
乳香2509 没药2509 麻黄2509 马钱子2509
人.用法:共为细末,怡糖或蜂蜜调敷。
B .主治:本方适用于颈椎及颈经络损伤,兼有风寒外邪者,或寒湿伤筋,或陈伤若损者。
3 )活络油膏:
红花609 没药609 白芷609 当归2409 白附子309 钩藤1 209 紫药印g 桅子609 黄药子309 甘草609 刘寄奴609 丹皮609 梅片609 生地二扣g 制乳香609 露蜂房609 大黄1209 仙药子1309
A .用法:上药置大铁锅内,放人麻油4 5009 ,用文火将药炸透,过滤去渣,再人裸内武火烧熬,放黄蜡1 5009 ,梅片609 。用手指蘸药擦患处。
B .功效:温经通络,祛风寒湿。
C .主治:颈后软组织结块,钙化者。
( 2 )热熨法:
l )熨风散:
羌活39 防风39 白芷39 当归39 细辛39 芫花39 白芍39 吴茱英39 官桂69 生赤皮葱2409 醋适量
A .用法:葱捣烂,各药共为细末,与葱和匀共为细末加醋炒热,用布包裹,热熨弓处,稍冷即换。
B .功效:温经通络,祛风寒湿,消肿止痛。
C .主治:颈筋损伤血淤气滞,风寒湿邪外侵。
2 )八仙逍遥散:
防风39 荆芥39 川芍39 甘草39 当归69 黄柏69 苍术99 丹皮99 泊99 苦参巧g
A .用法:共合一处,装袋内,扎口,水熬热熨患处。
B .功效:祛风胜湿,活络舒筋。
C .主治:颈后肿硬疼痛,及感风湿,筋骨血肉酸痛诸症。
' 3 )熏洗法:
l )五加皮汤:
当归99 没药99 五加皮99 皮硝99 青皮99 川椒99 香附99 丁香39 察香0 . 39 青葱39 地骨皮39 丹皮69
A .用法:水煎滚,熏洗患处。煎水外洗,可去廖香,以白芷代之。B .功效:舒筋和血,消淤止痛。
C .主治:颈伤后期,淤阻作痛,筋骨肌肉疼痛者。
2 )舒筋活血洗方:
伸筋草99 海桐皮99 秦芫99 当归99 钩藤99 乳香69 没药69 川红花69
A .用法:水煎,温洗颈项。
B .功效:舒筋活血止痛。
C .主治:损伤后筋络挛缩疼痛。
(四)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项韧带钙化,可缓解或消除疼痛症状,但难以痊愈,尤其伴有颈椎病者,需配合推拿等方法治疗原发病。
瞥项韧带钙化所表现的症状,多与督脉和足太阳膀肤经有关。因此,选穴时应以督脉肩2 、阴’' , F 子’目厅‘卜、,.曰砂~“、’一,? ' ' , ”一‘、”' ? ' " “一”' ' ~一一’‘一‘- -一一’藻和足太阳经穴位为主。
便针灸治疗本病,当以舒筋活络止痛为主。
昙1 .针刺
谊(1 )毫针:
学、一,? ,二
} 1 )取穴:
一A .主穴:天柱、cZ _ ,夹脊穴、大椎、后溪。
… B .配穴:风池、肩中俞、昆仑、阿是穴。
} 2 )方法:每次选2 一4 穴,每日或隔日针治1 次。
一3 )手法:大椎穴用补法,其他穴位用中等刺激。颈夹脊穴,针尖向椎体方向斜刺一0 . 3 一0 . 5 寸,注意针尖不宜向外或过深,以免伤及椎动脉,风池穴向对钡l 眼睛方向斜… 刺0 . 5 一’寸,使局部酸胀并向头颈、颗部、前额眼睛扩散,大椎穴针头向上斜刺0 . 5 一1 寸。酸胀沿督脉向上或向下扩散,肩中俞穴,针尖朝上斜刺0 . 3 一0 . 6 寸。( 2 )梅花针:
l )取穴:CZ _ 7 夹脊穴,颈部督脉线,阿是穴周围。
2 )方法:自上而下,自内而外叩刺,以局部皮肤红晕而无出血为宜。3 )注意事项:操作前应注意检查针具,凡针尖有钩毛或缺损,针尖参差不齐者,一应及时修理,注意严格消毒,以防感染。局部皮肤有破损或溃疡者,不宜用本法。} ( 3 )耳针:
一l )取穴:颈椎、颈、神门、肾、内分泌、枕小神经点、膀胧、相应部位。一2 )方法:每次选2 一3 个穴以强刺激捻转数秒钟后,留针20 ? 30 而n ,留针期间,I 每5 一10 min 捻转1 次,每日或隔日治疗l 次。
13 )注意事项:耳针治疗疼痛即时效果较好,远期疗效尚不肯定。因刺激强,应防l 卜晕针现象出现严格消毒规程,防止耳郭皮肤感染和软骨炎的出现,耳部有显著皮肤492
493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病不宜针刺。
( 4 )腕踩针:
l )取穴:上6 ,上5 。
2 )方法:取双侧穴,针体与皮肤呈300 角,快速进针,针体应在皮肤下浅表层,针尖朝上。针深一般为1 . 4 寸,一般无针感,不提插,不捻转,留针30 min ,隔日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嘱患者可以活动头颈部。
3 )注意事项:腕躁针进针时应以不痛为度,若患者出现酸、麻、胀、沉、痛等感觉,说明针人筋膜下层,需退回皮下浅表层,调整针尖方向再进针
( 5 )水针:
l )取穴:CZ _ 7 夹脊穴、阿是穴。
2 )药物:当归、红花、丹参、川芍等中药制剂,5 %一10 %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Bl 、维生素B12 注射液。
3 )方法:按各药不同用量准确注人穴位。
4 )注意事项:某些中药制剂可能有反应,不宜在神经根上注射,如针尖触及神经根,患者有触电感,要稍退针,然后注人药物,以免损伤神经。注意严格消毒,勿注人血管内及关节腔,掌握适当针刺深度。
( 6 )电针:
l )取穴:同毫针。
2 )方法:选取1 一3 对穴,一般用疏波、疏密波,调节电位应从小到大,颈部穴位电流输人量宜小,每日治疗1 次,每次10 一巧min 。
3 )注意事项:每次治疗前应检查电针器输出器是否正常,电针刺激度应从小到大,不可突然加强,电流强度亦不可太强,以免波及脊髓。治疗后须将输出调节全部退至零位,随后关闭电源,撤出导线。
2 .灸法
( l )取穴:同毫针。
( 2 )方法:一般皆可应用。临床常用艾条灸、艾住、温针灸、温灸器灸:每次选3 一5 穴,灸10 ? 20 min ,每日1 次,10d 为1 个疗程,间隔2 一3d 可行第2 个疗程。( 3 )禁忌:高血压患者不宜重灸。
(五)封闭疗法
将药物注射于钙化组织周围及钙化组织内。常用1 %普鲁卡因5 一8 mL ,加强的松龙25 mg ,痛处局部注射封闭,5 一7d 为1 次,3 次为1 个疗程二
(六)小针刀疗法
1 .小针刀疗法的治疗机制项韧带起于所有颈椎的棘突,止于枕外隆凸和枕外叭,为三角形的弹力纤维膜。两侧有头夹肌、颈夹肌等多块肌肉附在其上,对维持颈部姿势,协助颈部后伸,对抗颈部过度屈曲有很大作用,但头的左右旋转、后伸,由于其吧叭肉的作用,使项韧带被牵拉,所以极易劳损。
小针刀疗法正是根据前述之理论,利用小针刀特殊的结构设计和治疗方法,剥离、三通韧带和肌肉及其他组织间的粘连,切碎钙化块,使韧带得以松解、修复,减轻或解
除活动受限症状,使韧带、肌肉可以根据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需要而随意运动。研究证实通过小针刀的剥离与疏通作用,一方面使局部血液循环得以改善,或重新恢复。降低局部致痛物质的浓度,另一方面由于小针刀刺激穴位产生的刺激量比针灸大,疏通经络作用强,而达到舒筋活络止痛的目的。
2 .操作及方法令患者俯卧,颈稍作前屈,选压痛点最敏感的部位为进针点,严格无菌操作下,针刀刀口线和颈椎棘突顶线平行一致,和颈部平面呈垂直角度刺人达病灶,可做切开法剥离数刀,然后再横行铲剥两下,但剥离时应尽量将骨化周围剥离彻底:针刀的作用除可促进骨化组织吸收外,更主要的是恢复项韧带的应力平衡,使附着于项韧带的各组肌肉之间应力协调,以减轻疼痛。一般针刀每周治疗2 次,间隔3 一4d 。
3 .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 l )禁忌证:
l )颈部结核、肿瘤所造成的颈部症状。
2 )颈部的风湿、类风湿性疾病的急性期。
3 )施术局部皮肤有感染或者深度脓肿者。
4 )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急性期,伴有血象异常或发热者。
5 )血友病或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瘫患者。
6 )糖尿病患者血糖未控制者。
7 )年老体弱和高血压患者要慎用。
( 2 )注意事项:
l )小针刀是准手术,属于侵入性治疗,且颈部生理位置重要血管、神经极为丰富,施术者应熟悉颈部解剖及各种刀法的实施要领,操作手法要轻柔、快捷、准确、不要用力过猛或强力旋转针体,以免进针过深或针刀折断体内。操作要熟练,掌握好剥离的深度和层次,不可过多广泛的剥离。
2 )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
3 )要求诊断明确,正确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对项韧带钙化治疗次数不宜太多太频,二次间隔时间至少1 周或2 周以上
(七)其他疗法
1 .神经阻滞疗法俯卧或坐位,头稍前屈。因项韧带位于颈后正中线,自枕外隆突,枕外岭至c7 之间的各颈椎棘突,它相当于其他椎体的棘上韧带,但更坚强。常用注射部位选择CS 、6 水平处。X 线照片显示钙化部,也是常选用的注射进针处,针刺人后,徐徐深人可至棘突上缘,进行注射,间时亦可分次向两侧的筋膜层浸润,必要时也可浸润到椎板浅层。上下范围可根据病情而定。一般可包括C 。_7 注射药液配制为2 %利多卡因5 。IL 十维生素Bl : 500 一1 000 林g ,注射用水加至20 mL ,对症状较重者可适当加人地塞米松5 一10 .飞。对激素的应用原则应掌握不主张一律使用,只对急性痛或顽固性疼痛可以适当应用,但应掌握短期并控制剂量使用。
注射时应注意进针不要过深,注药前更要注意回吸,无血、无脑脊液时方可注药另外早期注射治疗较晚期治疗效果好,因为在病变还没有发展至结构性改变前,组织修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494
495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又权1 犬。
2 .运动疗法
( l )往后观瞧:头颈向右后转,眼看右后方,还原,再头颈向左后转,眼看左后方,还原,如此反复12 ? 36 次。
( 2 )颈项侧弯:头颈向左侧弯,还原。再头颈向右侧弯,还原,如此往复12 ? 36 次:
( 3 )前伸探海:头颈前伸并转侧向右下前方,眼看前下方,似向海底探针一样,还原。再将头颈向左前下方尽力转,眼看左前下方,如此重复12 ? 36 次。( 4 )回头望月:头颈向右后上方尽力转,眼看右后上方,似向天空望月亮一样,还原。再将头颈向左后上方尽力转,眼看左后L 方,如此重复12 一36 次。( 5 )颈椎转环:头颈向左右各转一圈,如此12 ? 36 次。
3 .康复预防此病由多因素引起,尤以枕高枕为重要因素。下面重点介绍合理用枕。
枕头是颈椎的保护工具,如果长期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使颈椎屈曲过度,就会将封带、关节囊牵长并损伤,而造成颈椎失稳,发生关节错位,进而发展成颈部的慢性劳员
合理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枕头不宜过高,亦不宜过三大部分人以自己的领肩线(下领角至肩峰的距离)或手掌横径,作为侧卧或仰卧刃高度,此高度适合绝大多数人;少数人需适当高枕,如棘突发育畸形、吻棘,枕头过三刊可使症状加重。枕头应有适当的弹性或可塑性,不要过硬,以木棉或谷物皮壳较万.应用后可以形成马鞍形。
(八)中医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组合
根据本病的病理特点,可以考虑如下几个组合方案。
第一组:小针刀疗法,中药内治法。
小针刀疗法可以剥离,切碎项韧带钙化区,使韧带得以松解,并逐渐修复,进而减转或消除颈项部活动、感觉异常等症状。通过内服中药法可以全面地改善和纠正人体在· 二一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的失调。随机采用补肾养肝,活血通络,几不浸袭,祛除外邪或扶正祛邪之法。两种方法的组合可以相得益彰,有效地去除病:一松解粘连,改善或消除症状。本组疗法适用于项韧带钙化、粘连明显者。第二组:推拿加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有类似中药内治法的作用,尤其是疏通经络,活血镇痉止痛方面有独特作三项韧带钙化病中,对疼痛的环节,颈项部的运动功能受限状态的改善有明显的疗:会一灸可以明显地改善本病的症状。本组疗法适用于疼痛较重者。
耳二组:推拿加中药内治法的组合。
范拿疗法以本身特有的手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项韧带钙化,解除项韧带及其组二犯注.改善局部的循环功能状态,有效地减轻或消除症状。推拿这一传统疗法治疗本
" :行效是肯定的。本组疗法适用于虽有钙化,但粘连不重,故疼痛症状不严重者。在经上述组合方案治疗后,尚存在以下症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以下疗法作为
配合治疗加以组合。
项韧带钙化患者,颈项部无明显条索状和结节时,疼痛较重,有新的损伤的情况下,通过中药离子和直流电的作用,消除软组织炎症,减轻粘连,缓解肿痛,促进局部软组织损伤的修复。
中药外治法由于种类较多,其作用不一。一般来说,在症状较轻时,可以使用敷贴、擦洗等外治法,在症状较重者,可以使用热敷等疗法,在各期都可以使用热敷浴疗法,可以作为长期治疗的一种辅助方法。
第八节后颈部肌筋膜炎
【 概述】
后颈部肌筋膜炎又名颈部肌筋膜综合征(myofascial syndrome of the Posterior 。eck )、颈肌凝结症(chronic cervical muscle spasm )、颈肌纤维组织炎、颈肌风湿、颈肌疼痛综誓合征,它是颈肌筋膜的一种非特异性的无菌性炎症,通常是指颈项部的筋膜· 肌肉· 肌覆健和韧带等软组织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后颈部肌肉慢性痉挛· 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澳症状。本病好发于东北及华北寒冷地区和严寒气候潮湿地区,尤其是长期野外作业的各零类人员· 是临床医师诊断颈肩部疼痛疾患中最常见的一种· 以中青年较多见,男多于女· 摹【 病因及病理】
} (一)病因
一后颈部肌筋膜炎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了。甚至有人怀疑本证是否成立。颈部的l 肌肉因经常承受体位性的负荷而极度紧张,尤其是从事长时间头颈部固定姿势(体位)一和劳动强度较长的人,易患该症,通过临床观察认为轻微外伤、劳累、受凉等因素与本· 病有密切关系。
1 .西医学认识
( l )颈项部的急性损伤:使肌筋膜组织逐渐纤维化、瘫痕形成,血液运行不畅,产生软组织中过敏性病变而发生本病。长期的慢性积累损伤,虽然损伤轻微,病变部位小,但在肌肉筋膜组织中产生纤维小节,引起较广泛的疼痛。
( 2 )寒冷:为诸原因中最为多见的。患者曾于寒冷地面、风口等处睡眠后,或是在某一寒冷地区停留较久,而又无足够防寒衣物后发病。尤以深秋、冬季及早春为多见:由于寒冷,特别是在睡眠时,如果颈肩部长时间暴露在外,或受寒风吹袭,则首先引起颈背部血液循环改变,包括血管收缩、缺血、淤血及水肿等,以致局部纤维渗出形l 成纤维织炎:因这种原因发病者,其对气候改变十分敏感,尤以季节变换时。一(3 )潮湿:为本病的另一多见原因,尤其与前者并存, 时则更易发病。在空气潮湿一的环境中,不仅精神情绪受到影响,且由于皮肤代谢功能失调(尤其是排汗功能),以一致皮下及筋膜处血液循环易因血流减缓而引起微血管充血、淤血、渗出增加,并形成纤… 维织炎的又一转机:当然与大气压的高低亦有关系。
: ( 4 )慢性损伤及不良体位:除各种较严重的损伤引起的颈背部筋膜、肌肉等纤维
496
法憋锰
― 〕 ,r ,厂
鑫羹羹羹奎霍
于摹羹羹鬓羹攀-一羹羹鑫摹羹爵李一
r 、二卜阅分
嫉十、l 秘导希嵘嫣驾锄
。坦,耘拌于救姚叫.疑题队申闪姚祠碳卿念划。:复岛血咬婆摇!鸭糠代仲.田俱新薪鑫加眨名杖娜只半长卜狱恻啤雇叨.留田阿耀鹦摇迷禅叫城权.卿田置鄙仲蔺回棘.廿口宜名英辉娜午织翅戳姗亥曰扭担。球、侧樱豁田划锻竖闻禅同愉份口神卜粼彬侧讯111 鸳国护仁月l 姆华。胃姗解『 顺璞名鉴瑕即嘿敏划绷坎将髦味。目国平酬念霉供豁匀险铆甲:' 新驯绷斯司皿小扭卜于城崭切粼侧众期念名"勺田训咪口耘。类宾翅华划固长招织护仁担杯。鉴侧『 队睽― 州恢粼叼划叫律卜深屏g 酬惫擎长越『 任汁.仃量征眯侧拓国目疽萄岭斌.琐俱令划恻惫盆任新驯娜希飘麟十姆拓叫叫经袜二招收· }名于召昌喇醚堤小坦禽圳。哪篡积伟叹西圈扣杖娜于斌.拼扼洲君‘勺异将欲每咧橄.州口
矍喇鳃哥豁石瑞亥切扭名于新弱瀚织斌}刽澎划习脚倒尝于吹"昌伙睡圳仁新绷仁容刚溅
堤希枷腻岭叫西甘『 以卜锁乞侧― 代划邪俱抓掣卜侧澎寡华暇甘叫朴徽艘担那衅俱祷
酬鸳(日)
。郭柯申侧书二因仁雳作州
叫霭嵋颐哥咬刻。酬习耸哩封鲤、戴铸杖馒恃.叫姚宋郡塑锗夔姗一以西卜任霉俱国俱州州
。俱雇纷期握一决小洲.一阶甲。
仅二爵成硕叫.睿岭铿匕仲胃犷.泪祷匕切夹.泰阵拍鲤、.刹写州平次"捉犷匕仲斗咬(价}
。滁水霍昌.侧
公瓣吕.哥米攀恻国辉侧颤璧俗卜冒暴圈仁月"袋冲婆目咖训影照.物书学叫芬.川
翅霉问犷工』 颤戳卜俱嵋犷颐二呱积侧划将.彩喇犷戳.华水郁书.霭侧红璧(巴
。俱州健稀缝米米星昌.仁恻创犷夔期压曰.邵迩侣伴丫
刊卿撇国.峭侧默巡.四田比毗织.零涛匿叫郑嘿铃夔撅或二幕阵昌犷长搬(「
}签酬厄长令川城侧酬俱因俱域.渊仲默硕侧州愉娜藕卿国"联谈毕
瞩却嘛枷叹}鹤坦}创壬怜鳃概侧岭称郑"织俱侧划"夔摊国喇敛十洲嘴征.留祷因鹭物流
。禽窿掣洲碧幂划洲吸仲俱恃叔城玺!球、冀g 职俐雾回.毓写噢新驯娜疑暴卑彩
。坡酬樱岭钊鉴嵘蹄叹阵以且卜
祷髻"鸳饮粥田饵俱哗。钧彰名:堪期:仲喇卜一翎鲤澳"婆堤名的崔『 粗篷迷.:摇啊
监幽于。臼勺众巾御11 卖姚肇!俗.尽娜吸渊g 霍昌却握烈。链霉阿长川名"器"叫川
玺!曰俱孟壤姿钾鸳昌:。卿撇十攀.壤盛口砰卜嘿的当鑫.当盛禅俱:}口以:曰咕旧
口如.卑西甘岭.鸳姐桃堤.摄担俱。}国《 积拼属平· fo . l 麟》 书城外幽于.门
。麟举绷侧自
令池仲担补国俱名菊― 划侧。徽鉴渊以到、擅杖冒田雇督碱搬国念饰喇甘鹦堤飘局赛昭甘
.汁咨漩盆鹦堤粗局禽侧侧徽例岔俱卿匡.深硕名种俱#l1 帐华切}般国早狱(哟
。即吠日新姗洲.
日举戮绷书追"以袱令点袱澎段.扣举日名划叨侣酬希飘局十叫蟋.杖娜研积创雨仰甲
军禽划。鉴假豁书雇图车喇期忿擎长喇枷昌薪叩名器叹恻榭.叹学鳃拭}g 哭四域枷卿。
.镜瓢洲新驯壮戮亥国鉴教曙:攀军担、囊仗。念烟。攀罕壮鄙氧足"勺纂豁书雇每.徽丫曰
半褪名新瑞撰希粗腻裂一阶甘叫.褪六图长置宜擎裂一阶攀祷二(澎褪华切)岔坦局脚喇川
袄卜搬因掣罕翔划壑禽冲十扭叫名叫蟋叫姆粤.」氦葵俱卿召国平喇酬念擎兴坦械阳洲,


在一般情况卜,肌肉形态字多无明显改变,但在后期,在臼色纤维粘连、结节密集部位下方的肌肉于显微镜下观,可出现横纹消失征。附近的小血管支多显示管壁增厚或厚薄不均等特点。
除颈背部外,纤维织炎可见于全身各个部位,腰背部亦多发;并可引起附近神经干的卡压症候群而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 临床表现】
主要在颈下部背侧肌肉及其软组织处发生疼痛,有时可传导至单侧或双侧肩及肩脚骨之间,其临床表现甚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l )多发于中年以上,长期坐站不良吐体位工作,且肌肉缺乏锻炼者,较为多见。( 2 )弥漫性疼痛:患者多主诉颈背部(有时包括胸背部)弥漫性疼痛,以双肩内侧及颈胸交界处为明显,其特点是晨起时剧痛,活动数分钟及半小时后即缓解,但至傍晚时似乎因活动过度疼痛又复现。休息后缓解,此与肥大性脊柱炎相似。( 3 )诱发因素:患者发病多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其疼痛多与天气变化及空气湿度、温度的升降有一定的关系,如冷热风湿的刺激,有时甚至热疗时,疼痛更加严重。( 4 )压痛及皮下结节患者多能用手指明确指出痛点(一点或数点);压之除局部疼痛外,尚可沿该痛点处所分布的神经纤维末梢传导,反射地出现该处邻近部位痛感,皮肤轻薄者,尚可在痛点处深部触及结节样硬块,大小多在5 mmxsmm 以下,有时亦可触及直径1 Cm 左右的“脂肪瘤”样结节(多伴有放射痛)。颈后部有时可摸到皮下结节、条索肿块。痛点的好发部位在肌、肌筋膜附着处,如斜方肌、下部颈后椎旁肌。一般的规律,痛点位于肌肉时,传导距离可以很远,位于结缔组织时则否,这可能是由于肌肉受到刺激后,十分敏感,发生强烈肌肉痉挛及收缩冲动的反应所致,但其确认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组织学的改变为一般性的脂肪浸润、粘连、肌纤维核细胞数增加,而无特有的病理组织结构。
( 5 )双上肢活动受牵感:由于筋膜纤维织炎致使深部的肌肉舒缩活动亦受限制,当向前或向后抬举上肢时,患者有受牵拉之僵硬感,尤以寒冷季节为明显。( 6 )疼痛的性质与发生时间变化不一致,有时为非持续性钝痛,也可为突然性锐痛。发生的时间长短不一,一般来说,疼痛越敏感,其疼痛传导区域也就越大,但并不符合周围神经或神经根的解剖分布。
( 7 )疼痛的好发部位:疼痛可发生于任何肌肉或结缔组织,颈后及肩部为最常见的好发部位,也可见于颈前部,如胸锁乳突肌、咽喉部肌筋膜等。
( 8 )疼痛的同时,可伴有植物神经系统变化,尤其是血管收缩反应,如肢体发凉,皮肤竖毛肌反应,甚至影响血压增高。
( 9 )一般无皮肤障碍,肌腿反射正常。症状十分明显,但体征却很少,X 线片检查无特殊发现,并不能解释或符合临床症状。
( 10 )长期发作性肌痉挛,失去外周平衡,晚期导致的肌挛缩,可使关节处于失衡状态而影响关节功能。
( 11 )在疼痛非常剧烈,患者十分痛苦时,若在该“痛点”局部作l %普鲁卡因封闭或氯乙烷喷射时,该疼痛立即消失,有时效果可以维持很久,甚至是长期的。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498


499
…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l )病史及上述临床症状特点。
2 )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也因受凉或头颈长期处于不协调或强迫姿势后而发病。
3 )压痛部位位置较深,靠近关节部,压迫时可引起传导或放射疼痛,但不如软组织那么敏感或传导得那么远,其引发的疼痛区并无压痛。
, 4 )检查一般无皮肤感觉障碍,肌腿反射正常,症状十分明显,但体征却很少。{ 5 )压痛点用1 %普鲁卡因5 一8 mL 封闭后,疼痛可减轻或消失;而亦有人认为,月封闭、氯乙烷喷射治疗疼痛,效果不大。
( 6 ) X 线检查无明显异常,仅表现颈椎生理弧度改变,化验多在正常范围内,血二或抗“0 ”稍增高。
( 7 )若来自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的神经根压迫时,除有典型的放射痛外,且其又射区域与神经根分布一致。同时咳嗽及颅、胸内压力增高时,可再次出现类似的放射(二)鉴别诊断
临床上常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现列举如下:
( l )颈椎病:即因颈椎骨关节增生造成的颈僵硬,活动障碍和肩臂痛。其症状亦J 以颈肩某处痛为主,甚至可延及上肢,但无固定压痛点或压痛点深在、x 线片有相应增生改变,颈牵引可缓解疼痛。
( 2 )颈项部扭伤:有明显的颈项部外伤史,病程短。颈项部无结节,按摩治疗疗友较好。
( 3 )颈椎失稳:颈后痛是颈椎失稳的主要症状之一,甚至因颈项肌痉挛,亦有相立的痛点,按摩或局封可缓解疼痛。但颈椎的主要病因在失稳、低头、劳累后重。颈椎\线片示有相应的颈椎节段水平位移和角度位移,改变体位及休息可减轻症状。( 4 )粘连性肩周炎:肩痛在晚上重,向臂部放射,肩关节活动受限,常在肪骨关有沟或肩峰找到压痛点,肩外展或后伸常诱发疼痛而导致活动明显受限
( 5 )前斜角肌综合征:多为女性,脉搏与上肢体位改变有明显的关系,有神经根受损症状,甚至肌肉营养改变,但无结节。
' 6 )落枕:急性起病,病程短,休息1 一Zd 即rl ]自愈。严重者经推拿、按摩、热敷等,l 周以内多能痊愈。多与不良的睡眠姿势有关。
( 7 )颈椎骨关节病:其特征是颈部活动可引起较广范围的疼痛,压痛可能在颈椎辣突上,封闭后无效,活动时仍疼痛。X 线片、CT 显示骨关节病变化。
( 8 )颈部其他急性炎症、重感冒、风湿热及其他发热病可以引起颈部肌肉广泛疼有或僵硬,但原发病治愈后,肌肉症状也随之消失。
【 治疗】
对于本病的临床治疗,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尤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在:手术疗法中,中医的推拿、针灸及运动锻炼疗法对本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大多数


患者经治疗后可解除或缓解病痛。具体如下:
(一)手法治疗
推拿疗法的机制:本病属传统中医“肌筋痹”范畴。痹者,闭阻不通也,由于感受风寒湿邪气,而使局部经络气血流通受阻。推拿可以调整阴阳,行气活血,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舒筋止痛,补虚镯痹,从而使局部组织气血通畅,颈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得以解除。
本病的推拿疗法,重在温经散寒、舒筋活络。
1 .方法一
( l )治则:活血祛淤,温经通络。
( 2 )取穴及部位:风池、天柱、哑门、大椎、肩中俞、颈夹脊、秉风、肩井、阿是穴、颈项部两侧肌肉。
( 3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捏拿法、擦法。
( 4 )方解:风池、哑门、天柱、大椎(详见本章第一节)。对属于“筋骨痹”白七项部肌筋膜炎之标实正虚的病因正相宜,可解除后项部的酸胀僵硬疼痛,活动受限。比上四穴为主穴。颈夹脊、阿是穴为辅穴,痛者“以痛为喻”,故取颈夹脊、阿是穴疏通局部经络,理气活血止痛。配颈肩部穴肩井、秉风为使穴,以疏通颈项部气血,通经活血,止痛。合用诸穴及项部两侧肌肉,以调整阴阳,行气活血,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舒筋止痛,通过推拿施治可使局部组织气血通畅,损伤的韧带得以恢复。( 5 )操作:
l )用轻柔的按揉、一指禅推法、攘法在颈项及肩部治疗5 min ,配合轻缓地头篆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使局部组织放松。
2 )用较重的按压、弹拨等手法在颈部,重点在棘间韧带和项韧带治疗约5 mi : 然后用揉捏、攘等轻柔手法在颈项部及肩部施术3 Inin 。
3 )患者正坐,医生站立于患者侧后方,一手大拇指点按风池、天柱、大椎、肩二俞、风池、CZ _ 7 夹脊穴、秉风、肩井、阿是穴。每穴按压1 一2 min 。按压时患者疼瘩亥胀喜按为佳。
4 )最后用擦法在项部治疗,以透热为度。可涂适量的润滑油或配制药膏,通过药物的渗透加强疗效。
2 .方法二
( l )推拿手法及操作:
l )攘颈背部: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一侧稍靠下处,一手放在患者的大腿或臀部,用另一手在患者颈背部从下向上攘动。一手累后,可换手操作,此时休息的手可了在患者的肩上(图12 一77 )。
2 )推按颈背部: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一侧,用两手掌根部从上向下推按又杳部肌肉(图12 一75 )。
3 )按揉痛点: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患者一侧,其中颈肩部的压痛点用拇指指腹用力按揉,背部压痛点则用掌根部用力按揉(图12 一79 )。
4 )弹拨颈肩背部: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一侧,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中指烤
500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 ,照,一,. . . .口口口口口口,. . . . !一




、501
图12 一77 糠颈背部
图12 一78 推按颈背部
协。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图12 一79 按揉痛点
端分别着力于两肩的肌肉处进行弹拨,待肩部弹拨完后,再用两手弹拨颈部肌肉,然后用一只手弹拨背部肌肉(图12 一80 )。如可触及结节,可重点弹拨结节处。
5 )叩击颈肩部: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患者一侧,双手虚握空拳,交替叩击颈肩部(图12 一81 )。
6 )松解双肩: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方,用双手拇指按压肩部的肩井穴,并作缓慢的点揉,先顺时针方向,后逆时针方向继而用掌后鱼际部位作按揉动作(图12 一82 )。
7 )点按颈前穴位: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前方,用双手拇指点按颈前穴位(图12 一83 )。8 )拿捏肩内侧: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前方,一手扶住患者肩关节,另一手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拿捏住肩内侧肌肉,拿起再放下,反复多次(图12 一84 )。
图12 一80 弹拨颈肩背部
图12 一81 叩击颈肩部








图12 一82 松解双肩
图12 一83 点按颈前穴位
9 )拿腋下大筋: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一侧,一手握住患者上肢,另一手拿捏腋下大筋(图12 一85 ) ,注意此法不可过多重复。
图12 一84 拿捏肩内侧
图12 一85 拿腋下大筋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自曰日日、lselllwell -
图12 一86 点按上肢穴位
曲池手三里
养老l 至日池
后溪
图12 一87 上肢穴位图
10 )点按上肢穴位: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一侧,一手握住患者上肢,一手用拇指点按上肢的曲池、手三里、养老、阳池、后溪穴(图12 一86 、图12 一87 )。点完一侧.再点另一侧。
( 2 )注意事项:推拿治疗本病有良好的疗效,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l )适当休息,注意体位调节及改变工作不良习惯。注意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如做一些体疗、气功、太极拳等强身方法,对此病十分有益。
2 )在做推拿治疗期间,可配合针灸、理疗、封闭等其他疗法,往往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3 )对于症状极为严重的经保守治疗后效果不大、肌庆本身及附着处已形成挛缩和变性者可施行软组织松解术二4 )推拿手法一定要轻柔,符合手法基本要求,切忌暴力。
5 )颈项部注意保暖。
(二)物理疗法
可选用蜡疗、红外线照射、热敷、中药离子导人或起声波疗法。
1 .中药离子导人法中药离子导人选用活血通络.
502
? . ? , . . .口口口口口口1






503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教寒止痛之品,与直流电结合可以抑制肌筋膜炎症反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共奏消炎、活血、镇痛之效。
方药配制及操作如下:
草乌159 威灵仙309 羌活209 川芍209 当归209 透骨草309 地龙209 细辛109 汉防己409 乳香109 没药109
上药加水1 600 ml ,浸泡Zh 后,文火煎30 min ,滤出药液约800 mL ,第2 煎加水1 100 , nL ,沸后文火煎ZOmin ,滤出药液约600mL ,两煎合液备用治疗时用8 层白纱布,外包1 层白绒布,做成scm xlZ cm 的布垫,将其置于40 一50 ℃ 的药液中浸透后稍拧干,放置于颈部压痛点,通过铅板电极连接电疗机阳极,而阴极则置于一侧天宗穴或疼痛传导所致的部位。电流量2 一10 mA ,时间20 ? 30 min ,每日1 次,12 次为1 个疗程,2 个疗程间休息3 一sd 。
禁忌证:高热、恶病质、心力衰竭、湿疹及对直流电不能耐受者。
2 .红外线疗法红外线疗法是用波长760nm 一400 林m 的辐射线照射人体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红外线主要是热辐射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机体代谢、促进局部渗出物的吸收、解痉、降低肌紧张,从而发挥消炎、镇痛的作用。
( l )方法:采用红外线灯照射后颈部及压痛点处。照射距离为30 一60 cm ,每次照射时间巧一30 min ,以皮肤颜色维红出现红斑而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 2 )疗程:每日1 次,10 ? 20 次为l 个疗程。
( 3 )注意事项:
l )防止烫伤,对有皮肤知觉迟钝、瘫痕、植皮区的患者,应密切观察。2 )在治疗中若出现头晕、心慌等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治疗。
3 )应避免照射眼部,可用纱布遮盖。
4 )禁忌证:对有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出血倾向、高热患者、重症心血管疾患者禁用红外线治疗。
3 .超声治疗超声可使周围神经的兴奋性降低,传导速度减慢,产生镇静止痛的作用。
1 )方法:0 . 5 一1 . sw / cl 矿,照射3 一巧min 。
2 )疗程:每日1 次或隔日1 次,10 ~巧次为l 个疗程。
3 )禁忌证:对患有肿瘤、高热、出血倾向、孕妇、心衰和佩戴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用。
4 .拔罐
( l )针罐:取阿是穴、肩前、肩井、定喘、大杆、曲池、阳陵泉(图12 一88 、图12 一89 )。每次取3 一5 穴,常规消毒后,医者将毫针刺人,行针得气,然后根据穴位选取适合的玻璃罐,用闪火法迅速将罐拔在针处,留针巧min ,每日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
( 2 )刺络拔罐:取压痛点或阳性结节、定喘、曲池、养老、肩前、大抒。穴位常规消毒后,压痛点或阳性结节用三棱针点刺3 一5 下,然后迅速将玻璃罐拔匕其余喻穴用28 号0 . 5 寸毫针刺人后,将针向四周刺儿下,然后出针,将玻璃罐拔上,留罐


颈夹脊
肩前
薄育天宗
{
云门
天鼎水突
图12 一88 颈肩背部穴位图
阳陵泉
悬钟L 已仑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图12 一89 下肢穴位图
巧min 。隔日l 次,6 次为l 个疗程。' (三)药物治疗
1 .中医治疗
( l )中药内治法:l )风寒湿淫型:
委中治则:散风散寒,除湿通络。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99 独活99 莫本69 防风69 甘草69 川芍69 蔓荆子39
若寒较重者,可加川乌69 、桂枝99 ,以散寒通络止痛;若湿邪偏重者,麻木不仁,身重如裹者去防风、蔓荆子,加寄生129 、秦芫990 2 )脾肾虚弱型:
治则:温补脾肾,生肌壮骨。
方药:四神丸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肉豆寇69 补骨脂129 吴茱英69 当归129 桂枝99 细辛39 通草,; 甘草39
若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者可加地龙129 、全虫99 ,以加强通络之功。3 )肝郁气滞型: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陈皮129 柴胡129 川芍99 香附99 积壳99 白芍99 甘草39 情志不畅者加郁金、桔梗、桅子各99 ,久病不愈者加当归、桂枝各99 ,鸡血孚209 ,全身关节疼痛者,亦可与身痛逐淤汤化裁。
( 2 )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是治疗本病的辅助治法。应根据情况适当应用:云
504




飞.口匀0 丫-- - we 一5
』 梁一二童
颈部疼痛疾会。
勺本病急性发作期,有可能遇热或寒冷而疼痛,所以外敷、熨法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否叱有可能加重病情。
l )贴法:若局部有明显压痛点或肿胀者可选用祛风除湿,活血化淤的膏药外贴。,甘阅:
l )风湿止痛膏(中成药)。
2 )察香壮骨膏(中成药)。
3 )万灵膏:羌活、防风、秦芜、苍术、独活、白芷、草薛、天麻、川乌、草乌、二姜、当归、木瓜、川芍、牛膝、防己、稀签草、海风藤、半夏、前胡、构祀、南星、日茄根、麻黄、苍耳子、黄良姜、晚蚕砂、威灵仙、五加皮、延胡索、川续断、红花、姚仁、苏木、积壳、丹皮、骨碎补、乌药等各等量,闹羊花、棉花子各倍用二用法:麻油熬,炒车丹收起,冷加细料香药:五灵脂、鸦片、血竭、木香、乳香、没药、冰片、察香。用时,先以生姜擦过贴,贴后以炒热艾或炒鼓皮熨之主治:跌损闪扭及风寒湿痹。本方有温通经络,消淤散结,活血止痛之功:4 )化坚膏:白芥子、甘遂、地龙各2 份,威灵仙、急性子、透骨草各25 份,麻黄很、细辛各3 份,乌梅肉、鳖甲各4 份,血余、江子、全蝎、防风、生草乌各l 份,紫咽砂1 / 2 份(后人),清油80 份,车丹40 份。
用法:将香油熬药至枯,去滓,炼油滴水成珠时下车丹,将烟搅尽后再下姻砂外敷患处。
主治:治疗损伤后日久不愈,或有软组织粘连或硬化。有祛风化淤之功( 2 )搽擦法:病情较轻,疼痛不剧者,也可选用简便的方法,如外擦正红花油中成药)。
( 3 )热熨法:此法多用于本病慢性期,反复发作,疼痛一般,颈项疲劳不适者.叮用熨药方:荆芥、防风各巧g ,桂枝、海桐皮、川械、桑枝、防己、透骨草各99 , 羌活、独活各690
用法:上药共为末,装在布袋内,扎紧袋口,煎热,烫熨损伤局部,以达到活血舒筋之功效,注意勿使烫伤。
2 .西药治疗以痛为主者可用强痛定等非成瘾性镇痛药;风寒为主者应用抗炎药物,如奈普生、布洛芬、芬必得等;以肌肉痉挛者为主者,可选用强的松、舒筋灵等;安定药物可在睡前用。
一般可配合服用镇痛、镇静、肌肉弛缓剂如芬必得每次300 mg ,药效可持续12h , 每日2 次。水杨酸制剂0 . 5 一19 ,安定5 mg ,曲马多50 mg ,每日3 次,强筋松0 . 2 - 0 . 49 和维生素Bl 20 mg 等,均每日3 次,但对症状严重者单靠药物治疗则难以奏效或上述疗法不佳者应尽早采用神经阻滞法。
(四)针灸治疗
1 .针刺
( 1 )体针:
l )毫针:取阿是穴、肩前、天鼎、大抒、风门、肺俞、曲池、合谷(图12 一8 歇图12 一89 )。其中阿是穴是根据病位确定针刺浅深和方向;肩前直刺0 . 8 寸;天鼎直刺


0 . 5 一0 . 8 寸;大抒、风门、肺俞斜刺0 . 8 一1 . 2 寸;曲池立拳屈肘,直刺0 . 8 寸;合谷直刺0 . 5 一0 . 8 寸。[述偷穴均为双侧,每次取5 一7 穴,留针30 min ,每日l 次,10 次为!个疗程
2 )梅花针:取阿是穴、水突、定喘、肩前、附分、大抒、魄户、肺俞、风门(图12 一88 ) :侮次取4 一6 穴,用梅花针在上述穴位处叩刺,以皮肤微有出血为止。每日l 次,10 次为l 个疗程。
3 )三棱针:取阿是穴、曲垣、定喘、大抒、肩井(图12 一88 )。悬钟、昆仑、委中(图12 一89 )。每次取3 一4 穴用三棱针在所取穴位上点刺3 一5 次,并挤出紫血数滴亦可用0 . 5 寸毫针刺人穴位后,向四下平刺,然后出针,立刻挤出紫血,挤至血叹出为止。隔日!次,10 次为l 个疗程。
4 )芒针:取阿是穴,曲垣透定喘,附分透魄户、膏育,云门透肩前,阳池透交沟。其中压痛点可取相邻又在同一平面的儿处透刺;曲垣透定喘由曲垣进针,平刺朝贬定喘穴;附分透魄户、膏育则由附分刺人后,平刺向下,透魄户、膏育;云门透肩前万云门刺人,斜向外下平刺至肩前;阳池透支沟,针由阳池刺人后,将针朝向支沟平束每次选取3 一4 对,留针30 min ,每日!次,10 次为l 个疗程。
5 )火针:取阿是穴,做好标记。然后医者一手持燃着的酒精灯,一手持夹有大头针的持针一钳,在灯上烧针,待针红,对准压痛点迅速刺人0 . 2 一0 . 3 寸,并迅速已’手-隔日l 次,5 次为1 个疗程。
6 )穴位注射:取阿是穴,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医者持含有药物(l %普鲁-因10 mL 加氢化考的松0 . 5 . nL )的注射器(5 号针头)刺人压痛点后将针轻轻上共然后将药物注入。每周l 次,4 次为1 个疗程。
7 )皮内针:取阿是穴、肩前、定喘、附分、天鼎(图12 一88 ) ,常规消毒后.0 . 5 寸毫针刺人上述穴位,行针得气后,将针轻提,沿皮平刺,然后用胶布固定丁于选3 一4 穴,3 ( l 一换愉穴,5 次为】 个疗程。注意避免出汗或淋水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交感胸推
预椎
耳穴图
8 )耳穴疗法:取颈、胸、肩、胸椎、颈椎、”交感(图12 一90 )。穴位常规消毒后,医者一手用拇指“神门*. , . _ , _ _ _ _ . _、二卜~_、.、__ . 食、中指将耳郭展开,充分暴露穴位,另手持0 . 5 丁二肩快速刺人0 . 2 一O · 3 cm ,并迅速捻转,留针巧min - 胸选4 一5 穴,每日】 次,10 次为l 个疗程。亦可用上乏位压籽,每天按压3 一5 次,每次1 min ,每3d 一荞次为1 个疗程。
9 )挑刺:取压痛点或阳性反应结节,消毒后受2 %的普鲁长因浸润麻醉,医生手持三棱针,以慢任乏当针穿破皮肤后,将针尖翘高一点,提高针体将麦二
断,挑开口后可挑出一些皮内纤维,直把针口周围的纤维挑完拔出为止,最后爹二口。注意每次挑刺的部位以2 一3 点为宜。间隔sd 再操作。
2 .灸法
( l )温针灸:取肩前、曲垣、水突、风门、附分、天宗、肩井、阿是六二
506
翻口侧日口
气、


507
· 左泉图12 一88 、图12 一89 )。每次取3 一5 穴,常规消毒后,医者根据不同输穴的:失浅和方向,将针刺人,行针得气,然后将2 Cm 的艾条段挂于针柄,点燃施灸,二一二壮.每日1 次,10 次为l 个疗程。
2 隔附子灸:取阿是穴、曲垣、肩前、肩井、天宗、大抒。每次取3 一5 穴,穴言砚消毒后,将约1 mm 的薄附片放在穴位上,然后将枣核大小的艾灶放在上面,点~侍六尽再换l 壮,每穴7 一8 壮,每日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
(五)封闭治疗
利用普鲁卡因浸润激痛点,以阻断疼痛的刺激,缓解肌肉痉挛,打一张血管,冲洗和若亏炎性代谢产物(图12 一91 )。
缪彝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图12 一91 封闭疗法示意图(Travell ) A 、B .固定激痛点C 激痛点浸润D 、E 激痛点周围浸润
l )药物:常用0 . 5 %普鲁卡因或0 . 25 %利多卡因,按病变范围抽5 一10 川L ,可加仪强的松龙25 mg 或用确炎舒松,以促进炎症消散。透明质酸酶可帮助缓解粘连二2 )方法:先选用注射点及估计激痛点深度,在选定激痛点时,应每一点一点地仔细检查,找到压痛点,做记号,再找一遍,准确无误,估计深度,严格消毒,向预计激痛点处直接进针一,刺中时患者会有特殊感觉,即出现疼痛和放射痛,回吸无血,即可逐渐注人药液,然后再在其周围浸润,最后边浸润边退出。以无菌纱布覆盖并按摩注射点,使药物散开。术后再如术前同样按压,不出现痛为局封有效单纯用普鲁卡因者,每3dl 次,加用强的松龙者,每7 dl 次,共2 一3 次。如2 一3 次无效,应进一步检查,重新考虑诊断。
3 )注意:任何注射应严格消毒,感染区不能注射,不能误人血管或其他腔隙,用强的松龙者,术后ld 有时疼痛加重,但隔日即明显减轻,应事先与患者说清楚。(六)小针刀疗法
对皮下出现硬结,压痛限局之病例在触发点或痛点处施行小针刀治疗,可收到明显的疗效。小针刀疗法是兼有刺激穴位和手术剥离松解粘连组织的作用,以恢复局部血液






。i 、、
循环,降低局部致痛物质(如缓激肤、5 一经色胺)的浓度,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1 )定位:寻找局部最明显的压痛点或触发结节、皮下硬结,做好标记。2 )操作方法:用4 号针刀在标记点快速的刺人,纵形提插数次后沿肌纤维走行纵形疏通剥离数次。然后覆盖无菌的敷料。
3 )注意事项:
A .局部皮肤破损感染者禁用。
B .有出血倾向及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
C .有严重心血管器质性病变者禁用。
D .精神紧张者应给予镇静剂。
(七)其他疗法
1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国内常用的电刺激疗法有韩氏经皮穴位及神经刺激疗法(Han ' 5 acupoint and nerve stimulator , HANS )。它是根据在低频率电脉冲刺激旷( ZHz )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日一内啡肤(End )和脑啡肤(Enk )的含量增高,释放增多;而高频率刺激时(100 Hz )则使脊髓中强啡肤(Dyn )的含量增高,释放增多.它们分别作用于协、吕、K 三型阿片受体而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而研制成的一种高性能的电刺激仪。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可获得较强的镇痛、解痉作用。
( l )放置电极:将一电极放置于局部最明显的痛点处;另一电极放置于天柱穴或合谷穴。
( 2 )方法:可采用D 一D 疏密波,疏波(2 Hz )或密波(在巧一100 Hz 选用)交替输出,每种波形持续35 ,每个周期为65 。接通电源后并逐渐增强电流,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 3 )疗程:每日或隔日l 次,每次30 min ,巧次为1 个疗程。
( 4 )疗效:HANs 方法可明显缓解肌肉的痉挛,患者可顿感症状减轻,局部轻殆.僵硬感消失。
( 5 )禁忌证:
l )佩戴心脏起搏器者。
2 )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不全者慎用或禁用。
3 )颈前区及颈两侧不宜放置电极。
4 )对电极有皮肤红肿等过敏反应者。
5 )孕妇及不合作者。
white 等人观察了62 例无颈部放射性疼痛的患者进行经皮电刺激的神经调节疗去取得满意疗效。他们采用了局部定位的电刺激器进行治疗,每次30 min ,每周3 次.共个疗程3 周。其结论为在慢性颈部疼痛的患者采用与局部病变部位相对应的经皮电万二可以产生较明确的短期的改善疼痛的作用,可以改善机体的活动及睡眠的质量。2 .经皮电热神经刺激疗法(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hot 。erve Stimulation , TEH 、、TEHNs 是在TENs 、SSP 的基础上优选刺激参数(脉冲波、频率、电压、电流二出周波)并同时具有热能输出功能的一种换代新型经皮神经刺激仪,1994 年由李,二晨等研制并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疼痛(和某些非疼痛疾病)收到良好的效果,尤其对软绝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 ' . . .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二
509
… …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织痛症疗效显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绝对的适应证。
该刺激仪的各项参数与处方编人菜单,操作简单,只需触摸即可开机选用各种处方和参数、温度,并自检时间到时自动停机报警。
其治疗机制除闸门控制理论、神经递质(内啡肤)理论之外,并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促使局部血流量增加、改善组织新陈代谢、缓解血管肌肉痉挛及消炎、消肿的作月。
操作方法:将电极板置于疼痛局部、相关穴位或支配病灶的神经支(干、节),调节电流量至患者能耐受为宜,热量38 一42 ℃ 可调。每次20 min , 10 次为1 个疗程。曾观察一组软组织痛57 例,治愈51 例(89 . 5 % ) ,显效6 例(10 . 5 % )。3 .生物全息疗法强按第二掌骨侧全息穴的颈椎穴,同时令患者活动头部。4 .风湿治疗仪每日1 一2 次,每次15 ? 20 min 。正极置斜方肌部,负极置前臂外侧。
5 .牵伸与喷雾在缓慢牵引下,可选用“好得快”气雾剂治疗,喷雾方向顺肌纤维方向,角度与皮肤呈300 角,连续移动数次,继之按摩皮肤、牵拉肌肉使之舒展。此法机制为借助寒冷刺激抑制后角细胞,同时也抑制了激痛点的向心传人行动,从而抑制了传出纤维产生的痉挛作用。第一次喷雾抑制疼痛不明显时,可在皮肤升温后作第二次喷雾。颈肩部喷雾,以他人治疗为主,以免不适当地引起局部皮肤损伤。常用于急性损伤后的肌筋膜痛,治疗后应注意重复活动,以巩固疗效。
6 .运动锻炼适当的体育运动对本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但应注意不宜过度。常用的运动方式,可在参考颈椎运动方式的基础上,再做以下活动:
( l )旋动双肩:患者取站立位,两前臂屈起,两手放在锁骨下,同时以肩关节为轴心向前旋动两上肢,然后再向后旋动上肢(图12 一92 )。
( 2 )伸展上肢:患者取站立位,两足平行,与两肩同宽,一手叉侧腰为支撑点,上身向叉腰的一侧弯曲,同时另一上肢上举向同一方向摆动,然后再按同样的方式向另一侧摆动(图12 一93 )。
( 3 )交叉摸肩:患者取站立位,两足平行,与肩同宽,两手交替摸向对侧肩峰部位(图12 一94 )。
( 4 )双手举鼎:患者取站立位,两足平行,与肩同宽,两手上举,向后仰,然后向前弯腰,两手尽量触脚(图12 一95 )。
( 5 )扩展双臂:患者取站立位,两足平行,与肩同宽,双前臂屈起,或水平位置于胸前,然后两上肢先屈曲向外扩展,再伸展开向外扩展(图12 一96 )。
7 .泉浴疗法有条件时可以进行矿泉浴。矿泉浴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淤,舒筋强骨,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是肌筋膜炎康复治疗的很好的手段。温泉浴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水温:应在37 ? 42 ℃ 为最好。若超过42 ℃ 水温,体力消耗大,心脏负担加重,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慎用。
( 2 )沐浴方法:可以采用全身浴。一般沐浴巧一20 min 。少则疗效不佳,长则消耗较大,容易疲倦。


鱿尸
图12 一92 旋动双肩
图12 一93 伸展上肢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图12 一94 交叉摸肩
图12 一95 双手举鼎
图12 一96 扩展双臂
( 3 )疗程:20 ? 30 次为1 个疗程。每天1 次,6d 后休三次,2 次疗程中间应有1 一2 周的间隔。
( 4 )注意事项:一是防止发生意外,身体虚弱者、老年.高血压或低血压者等要注意发生脑缺血、虚脱、脑血管意外里因此沐浴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高。其次,沐浴后注意避受凉。
(八)中医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组合
本病的治疗以中药内治法和推拿手法为主。根据本病的贡灭特点,可以考虑如下几个组合方案:
第一组:中药内治法加推拿疗法的组合。
推拿疗法用其特有的手法松解肌筋膜炎症所导致的粘连.
510


511
l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万叭纤维走向,达到舒筋活络,温通经脉的作用,是本病的首选疗法之一。中药内治法可以全面改善和纠正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阴阳气血及脏腑功能的失调。其与推拿的共同组合,可以弥补推拿在全面纠正人体功能方面的不足。温补脾肾,祛除外邪,疏肝理气,活血化淤等方面进行辨证施治皆有着积极的治疗意义。
第二组:推拿加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有类似中药内治法的基本作用,尤其是在疏通气血,活血止痛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与推拿疗法组合对症状的缓解或消除,有较好的效果。
上述组合方案中,还可以考虑使用以下疗法配合治疗加以组合。
颈项部存在不适或疼痛,炎症疼痛明显,可以使用中药离子导人疗法,通过直流电和中药离子的作用消除软组织炎症,缓解痉挛,改善病变局部的血供和营养,达到疏通气血,活血止痛的作用。
中药外治法,在症状较轻缓解期时,可以使用敷贴、搽擦等外治法,在症状较重发作期时,可以使用熏洗、热敷等方法。
【 预防及预后】
( l )深秋、冬及早春季节注意保暖御寒。
( 2 )避免居处潮湿。
( 3 )野外作业注意多穿衣物。
( 4 )夜间睡眠、避免受凉。
( 5 )夏日勿贪凉,尤其注意勿大汗后立即冲冷水浴。
( 6 )长期固定体位工作的人员,应注意活动颈、肩、背部。
( 7 )一旦发病,积极治疗,以免造成更大的痛苦。
本病的预后较良好,但应注意避免反复。疑末梢神经卡压、局部脂肪脱垂,上述治疗效果不显者,可考虑局部手术治疗。
第九节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
【 概述】
颈神经后支走行于颈后部肌肉、韧带以及骨、纤维筋膜之间,并通过颈神经后支内侧支的关节支传人冲动,以协调颈部肌肉张力来维持颈椎关节的稳定。APl ' ill 和Bogduk ( 1992 )报道128 例慢性颈痛患者中有82 例(64 % )通过阻滞颈神经后支可以缓解疼痛,而行关节突关节造影可诱发疼痛。2000 年,王金武对17 具尸体颈神经后支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诊治24 例患者,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期又对颈神经后支通过过氧化物酶(HRP )逆行追踪研究,阐明了部分颈神经后支卡压患者伴有头面部症状的机制,并提出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cervical dorsal rami syndrome )的概念。由于颈椎关节的频繁屈伸、旋转等活动,可使走行于颈后部的颈神经后支在关节、肌肉、韧带等走行转折处或骨纤维管内受到长期的慢性刺激,导致该神经支产生慢性水肿,纤维化及华勒变性等病理改变。
临床上出现枕项部酸胀、疼痛、头颈旋转活动受限及神经支配区的感觉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称为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本病临床并不少见,既可急性发作,也可转为慢性。
【 病因及病理l
不少学者认为颈部椎孔外神经卡压系由颈神经支配的组织紊乱产生。颈神经后支走行于颈后部肌肉、韧带以及骨纤维筋膜之间,并通过颈神经后支内侧支的关节支传人;二动以协调颈部肌肉张力来维持颈椎关节的稳定。由于颈椎关节的频繁屈伸、旋转等活动,可使走行于颈后部的颈神经后支在关节、肌肉、韧带等走行转折处或骨纤维管内受到长期的慢性刺激,导致该神经支产生慢性水肿,纤维化及华勒变性等病理改变。并通过轴浆流的改变引起末梢效应器和中枢神经元的病理损伤;同时,颈神经后支的长期漫性损伤可导致所支配的颈部肌群的持续性痉挛和纤维化,痉挛的颈部肌群可使颈神经灯及臂丛神经部分或全部受到卡压,从而引起相应支配区的疼痛和感觉障碍减退。产生lf2 床上的颈神经后支、臂丛和颈丛等各种类型的颈部椎孔外神经卡压综合征。同时颈部肛群的持续性痉挛以及患者为缓解疼痛而被迫长期采取强迫体位,晚期往往出现颈椎及其周围支持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因此,慢性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常常合并颈丛、臂丛祥经的卡压以及颈椎病,颈神经后支支配的颈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极可能是颈部椎间孔外样经卡压综合征和颈椎病产生的启动因素之一。
最近对于周围神经和脊神经根损伤实验模型的神经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提示,感觉神经轴突的异常电活动和临床症状存在明显平行关系,颈椎关节囊及周围疏松结缔组纤内的各种末梢感受器脱髓鞘产生的后放电,可能是颈神经卡压患者颈肩痛产生的病理字基础。
【 临床体征]
(一)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患者群多为女性,其年龄多在30 一50 岁。常常表现为枕二二部酸胀、疼痛、头颈旋转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项部不适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冬季加重。劳累后可能加重。颈部旋转、头过伸活动时疼痛加剧,有扳紧感,枕项部醉胀,疼痛常致不能人睡,站立时以转身动作代偿头颈旋转活动,疼痛可向头部和上臂贡射。头部疼痛局限于一侧枕部、颖部、前额和眼部,伴耳鸣、头晕、眼胀和咽部异物杏等症状。疼痛可急性发作,也可转为慢性,难以缓解,有的较为剧烈,以致影响患者三常生活和工作。
慢性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常常合并有颈丛、臂丛神经的卡压以及颈椎病,因此.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
(二)体征及检查
1 .感觉枕部和项部皮肤刺痛减退,伴颈丛卡压患者可有颈前区皮肤刺痛减退2 .疼痛范围(图12 一97 )
( 1 ) CI 、2 :颈后外侧上部。
( 2 ) C3 :枕部及颈后的上侧部。
( 3 ) C 。:颈后的中部及下部,肩脚上部。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 ! lwees 娇
气口臼加.. ? 翔『
513
{璧
T } 勺、产丫
勺)甲甘,曰》 甘协甘勺
图12 一97 颈神经后支卡压疼痛分布区
( 4 ) cs :颈后的下部。
( 5 ) C6 :肩月甲上角部。一( 6 ) C ; :肩脚中部和肩脚下角。
3 .运动肩部活动正常,上肢诸肌肌力均无显著异常,头部旋转受限。4 .颈部压痛点颈部均有明显压痛,疼痛可向枕部、肩部放射,压痛点位置:cl / cZ 至c7 / TI 关节突关节处均可存在压痛。草5 .肌萎缩项部骸棘肌可有萎缩。鬓6 .特殊试验单纯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叩顶试验呈阴性,Wrisht 试验(肩外颈展外旋,深吸气时挠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阴性,腿反射正常,Hoffinall 征均呈阴性。馨7 .肌电图检查部分患者骸棘肌有纤颤电位和正相尖波出现,部分患者运动电蓬位时限延迟,也可无明显异常,并非特征性。患8 .影像学检查颈椎X 线片检查,椎体可有明显骨质增生,部分患者C7 横突过长,可有颈肋和颈椎生理弧度消失或变直。MRI 检查,可伴有椎间盘轻度突出。颈椎CT 检查,可伴有颈椎退行性变或无明显异常。
【 诊断及鉴别诊断】
颈神经后支卡压源性颈肩痛患者缺乏神经病理阳性体征和神经根刺激征(Jackson and Spurling test )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x 线平片或CT 、MRI 检查常无阳性发现。至多发现一些非特征性的关节突关节退行性改变,肌电图检查大多为正常的肌电图,因此诊断较为困难,要耐心询问病史,并作全面细致的双侧枕项部、颈部及上肢感觉检查,仔细检查头颈部活动及项部压痛点的情况,并与影像学检查对照,如超过2 一3 个神经根支配的枕项部感觉改变与影像学检查不一致或单纯在神经后支支配区的感觉障碍均应想到椎间孔外神经后支卡压的可能性,出现下列情况的应高度怀疑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① 椎间盘造影诱发颈痛为阴性反应的患者;② 前路颈椎融合术后仍有长期颈痛的患者;③ 检查发现有颈肩痛体征的患者;④ 其他原因无法解释的颈肩痛或头痛患者。






(一)颈神经后支卡压的诊断标准
( 1 )枕项部酸胀、疼痛。
( 2 )枕部和项部皮肤刺痛减退。
( 3 )头颈旋转活动受限。
( 4 )关节突关节处局限性压痛。
( 5 )项部骸棘肌可有萎缩。
( 6 )肩部活动正常,上肢诸肌肌力均无显著异常。
( 7 ) X 线平片、CT 、MRI 检查正常无阳性发现,或者枕项部感觉改变与影像学检查不一致。
( 8 ) wrisht 试验(肩外展外旋,深吸气时挠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阴性,腿反射正常,Hoffman 征均呈阴性。
( 9 )确定性的诊断方法是颈神经后支阻滞。在荧光屏监视下将穿刺针穿至颈椎关节突的腰部相当于颈神经后支处,注人局麻药3 一4 mL ,若能够解决颈肩部疼痛即可证实与颈神经后支有关。也可先行关节突关节内造影剂注射,若可诱发类似疼痛,也可明确诊断(图12 一95 )。
(二)鉴别诊断
价前支碳潺黯
( l )颈椎病:表现为周围神经损伤,以叭后支臂挠侧麻痛、无力为主,颈部活动与上臂疼
横突前支
椎间盘」C ,前支椎动脉
痛有关,叩顶试验、Hoffman 征阳性、键反套亢进、颈肩牵拉试验阳性,颈部X 线片、犷部MRI 有利于鉴别诊断。
( 2 )肩周炎:多见于50 岁左右的中兰人,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的酸痛,活动受限被动活动亦受限,肩前即肪二头肌腿鞘处气痛明显。
( 3 ) C ,神经根卡压:疼痛性质与颈神经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 !l
后支卡压很相似,但常常腋神经同时受票图12 一98 颈神经后支诊断性阻滞_、。”? ~、。,, ? ~、一J 、。一~、一一" -一~‘甲~" ~睽叼’' ~川‘三角肌萎缩,肩外侧感觉减退,压痛点主事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 4 )胸廓出口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酸痛、不适、无力、怕冷、手部麻,体检时可表现为患肢肌力稍差,手尺侧,特别是前臂内侧针刺痛觉明显改变,同时还能存在大小鱼际萎缩。
( 5 )肩关节撞击症:肩关节疼痛有800 一120 。的疼痛弧,压痛主要在肩峰下【治疗]
对本病治疗多采用休息、推拿、牵引、理疗等传统疗法,以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一轻后支穿经骨纤维管及腿性交叉纤维处的水肿及炎性刺激,大部分患者症状可得萝_解。因此,则可采用侵人性方法治疗。
514
脚,必


515
一一一J … !一― 第十二章
(一)手法治疗
1 .治则舒筋通络,松解压迫。
2 .取穴及部位风池、天柱、哑门、大椎、肩中俞、颈夹脊、肩井、颈项部两.机肉。
3 .手法按法、揉法、弹拨法、擦法。
4 .方解风池、哑门、天柱、大椎(详见本章第一节)二对属于“筋骨痹”的一部肌筋膜炎之标实正虚的病因正相宜,可解除后项部的酸胀僵硬疼痛,活动受限。以4 穴为主穴。肩中俞为手太阳小肠经瑜穴,“经脉所在,主治听及”,手法作用于太月经脉,以疏通颈项部气血,通经活血,以止痛。颈夹脊穴位于病变部位,手法作用于可直达病所,又可疏通督脉经气,上穴共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消减局部软组织水肿,使淤消络通而痛止,是为辅穴。肩井为足少阳经穴,位于缺盆,具有疏周诸阳经经脉之功,是为佐使;诸穴共用解除颈部小关节紊乱,消除神经长压以化解肌肉痉挛,恢复颈枕部正常生理功能。
5 .操作
( l )患者取坐位,医者立其后侧,用轻柔的按法、揉法,按揉颈部两侧肌肉,手法开始要轻,逐渐加重,以舒筋活血、放松受损的肌肉韧带
( 2 )用拇指点揉法,点揉风池,天柱、哑门、颈夹脊,如有粘连之结节应加重点揉手法,用力点揉,必要时可用双手拇指进行用力点拨使之缓解舒展
( 3 )再用拇指点揉法,点揉枕后部及上项线,以疏理痉挛的肌肉
( 4 )在颈部做轻柔的按、揉、弹拨等理筋手法后,直擦以透热为度
颈部疼痛疾患
(二)项部理疗
在项部压痛明显部位及其上下的项部肌肉处行远红外线或激光照射,每天1 . 5 一Zh ,连续2 一3 周。
(三)药物治疗(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I 10 : , 19 、维生素B 。10 mg 、地巴哇10 mg ,弥可保500 林g 口服,每日3 次。(四)颈部痛点局部阻滞
用利美达松1 mg + 0 . 5 %布比卡因2 ml 」的混合液,对准痛点及相应的关节突关节并与矢状面呈30 。斜位进针,抵达骨性组织后回吸无血时缓缓推人药物,注射时注意患者神志变化,注射完成后,即令患者起立,每隔2 一3 (五)颈推牵引
脊神经后支
行11 .气脊膜支
9
了矛神经I }方支一横突]几全占)公
图,2 一99 颈神经后支局部阻滞周局部阻滞1 次,连续3 一4 次(图12 一99 )。
牵引重量3 一5 kg ,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每天30 mill ,连续l 个月。


(六)经皮穿刺射频电灼去神经法
经皮穿刺射频电灼去神经法,即在荧光屏监视下经皮穿刺插人针电极,选择性烧灼颈神经后支或后根神经节。颈神经后支在穿骨纤维孔处紧贴颈椎关节突关节腰部,位置相对固定,可以利用荧光屏监视下定位。若以颈神经后支主于作为靶位点,则可根据颈神经后支骨纤维孔的位置定位,若以颈神经后支内侧支作为靶位点,则可将针电极置于骨纤维管的中央点处。
第十节颈源性头痛
【 概述l
1983 年sjaastad 首次提出“颈源性头痛”的理论,未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1988 年国际头痛学会提出了头痛的分类及命名却未见“颈源性头痛”, 1990 年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首次被提出来,并被国际头痛研究会承认,随后得到多学科专家的重着视。国内对这一头痛存在不规范· 不统一的命名,如颈性偏头痛、脑颈综合征、肌收缩篮性头痛、枕神经痛、颈性颈椎病等,以致缺乏正确的诊断依据,治疗效果参差不一,难复免出现误诊,误治。近年来,“寸颈源性头痛的神经解剖学研究,以及对颈椎间盘退行性雾变弓}发神经根炎机制的探讨取得很大进展,也不断力11 深了对颈源性头痛发生机制的认攀识,并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结合实践认为“颈源性头痛”即由颈枕部或(及)肩部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致的以同侧头痛为主的一组综合征。
… 【 病因及病理】
(一)解剖学基础
Bogduk 对颈神经后支的解音U 做了研究,C !神经后支由C ,神经从寰枢椎后弓上方发‘出,支配头后直肌、头上、下斜肌。cZ 神经后支山cZ 神经背侧发出,并分内侧支、外侧支、!:下交通支和头下斜肌支。内侧支与来自C3 神经的纤维共同组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这些神经是传导颈源性头痛的主要神经。外侧支分布到头最长肌头夹肌和头半棘肌。上交通支与C .神经后支形成交通撑,下交通支向下进人CZ 、3 关节突关节,C , _ 3 神经后支之间的深交通撑合称为Cruveilhiel .后颈神经丛。C3 神经出椎间孔宁背侧发出内、外侧支和交通支,其内侧支支配多裂肌,外侧支支配头最长肌、头夹肌i {头半棘肌:于几述这些神经的分支靠近椎动脉经枕骨大孔进人颅腔前的成角处,容易受豆{椎骨突起及肌肉在附着处的刺激及损伤。压迫和刺激这些神经时在头皮上可出现感觉五{退、过敏或感觉缺失。
一St 二e1 ’研究证实,来自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三叉神经传人纤维的终王乏}与C , _、神经后根传人纤维在C . ,后角内相联系。因此颈神经根卡压的患者可产生头释l 耳鸣、眼胀以及嗅觉和味觉的改变。
' (二)颈椎及间盘退行性变
颈椎椎体、钩椎关节或上关节突骨刺形成,或因椎体半脱位引起卜关节突向前芍产嚼516 、
一一一劝户呀,门口口口口口口日{
阅户
517
申·
兰弓植月孔变形。颈椎间盘突出时,无论在静态或动态下,都可影响相邻椎骨各部分二‘式粗互关系.并改变椎间孔的大小和形状。此时,通过椎间孔的神经、血管,均可丁二一里牵拉、成角和炎症的刺激,造成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并可致椎动脉痉挛、一冬.造成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头痛为其常见表现。三二矶肉痉挛
灭萝性头痛也可源于颈部肌肉组织。颈神经后支走行于颈后部肌肉、韧带以及骨、笼于复之间,并通过颈神经后支内侧支的关节支传人冲动以协调颈部肌肉张力来维持训越关节的稳定。由于颈椎关节频繁的伸屈和旋转等活动,可使走行转折处或骨纤维管二轰旦长期的慢性刺激,久之可产生无菌性炎症,使支配区域产生麻木疼痛,而疼痛又了便策获矶肉更加紧张,血运不良,促使疼痛加重。因果交替使疼痛不易缓解(图二一二的、图12 一101 )。
让tchell 的研究结果表明,项韧带积累脊膜支一受灸、矛、湘司孔
代硬亏可能与颈源性头痛有关。长期从事低,一荞工作容易引起项韧带疲劳,颈部肌肉芝忿霎叹缩,使肌肉组织供血不足,继发肌痉,二资韧带、肌筋膜易发生损伤。
二四5 年Bogduk 在其研究中也称颈椎退性夏或肌肉痉挛等造成的颈神经后支受压_万军性头痛的直接原因,并认为颈源性头丁可称为颈神经后支源性头痛。
颈神经\、厂
前根
夕介’中经前支骨纤维孔仔神经)。了支
骨‘, " :管岁狱’卜’”支内侧支一Z 厂、入
侧口叫口哪砂倒.瓜胭日下口居r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图,2 一100 骨纤维孔、管和脊神经后支走行模式图
颈神经后支1 肾纤维管-内侧支一
间韧带一经前支
节突副韧带
图12 一101 颈神经后支通过骨纤维孔、管走行图
(四)其他
长期精神或情绪紧张是颈源性头痛不容忽视的另一病因,Sjaastad 曾描述,无论是=六痛还是全头痛患者,除存在相应器质性致痛因素外,情绪紧张也不失为重要病因,二可能会产生头痛的双向效应。
【 临床表现及检查]
(一)临床表现
须源性头痛好发于30 一50 岁,女性多见,其患病率约占头痛人群17 . 8 %




颈源性头痛患者早期表现为原因不明的一侧颈肩部、枕部、耳后部、耳下部酸痛不适,并可向头部和上臂部放射,以后逐渐转为慢性疼痛,难以缓解。疼痛叮扩展到前额、颗部、顶部、颈部。随病程进展,疼痛逐渐加重,有的较剧烈,可导致患者生活和工作质量明显降低。部分患者疼痛时伴有耳鸣、耳胀、眼胀、颈部侃硬感。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颈源性头痛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认为患者一般没有创伤或阳性的神经病理体征,体格检查可发现匕部颈椎旁、乳突下后方及头部压痛明显,病程长者可有颈后部、颖部、顶部、枕部压痛点。疼痛发作时,喜欢用手持续压痛点以求缓解。多数患者枕部、颈后部、肩脚部、头面部和上臂部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患侧嗅觉、味觉和舌颊部感觉减退。颈椎关节突区多有压痛,颈部僵硬,并在某个方向内活动受限,但这些均非特征性体征。X 线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有的司见颈椎间孔狭窄,椎体前后缘增生,或棘突增宽增厚,棘J :韧带钙化CT 、Allu 检查无阳性发现,肌电图检查多数为正常肌电图。
突出的表现是头痛。以头痛的规律性分为频度最高的阵发性头痛,其次是间断性头痛,持续性头痛的频度最低;按头痛性质和频度高低为序,分别有头胀痛、跳痛(搏动性痛)、刺痛、电击痛、窜痛、放射性痛、闷痛、沉痛、昏痛、灼痛、紧痛、破裂性痛、隐痛等。少数患者扭头时痛或夏季见太阳痛;其头痛部位有枕、颖、额、顶、眶部、鼻根、全头或不定处痛;76 . 2 %分别伴有头晕、眩晕、颈痛、背痛、手麻、足麻、全身痛、记忆力减退、上身痛、手颤、下肢灼痛、失眠、多梦、耳鸣、耳聋、四肢无力、半身痛、手活动不灵、胸痛、恶心、呕吐、全身麻、心烦、枕部热感、视物不清、心慌或手凉等。一组332 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别为:类似椎一基底动脉型偏头痛者占26 . 3 % ,类似枕一三叉综合征者占16 . 5 % ,类似无先兆偏头痛者占7 . 2 % ,类似枕神经痛者占6 . 7 % ,典型偏头痛者占3 . 4 % ,类似丛集性偏头痛者占】 .5 % ,类似良比劳累头痛者占1 . 5 % ,即63 . 1 %的颈源性头痛患者的头痛特征与_L 述7 种疾病相似,不可混淆(二)检查
凡遇头痛患者应常规进行眼底检查和神经系统的其他检查以及颈椎、枕大神经、臂丛3 部5 处11 点压痛试验。凡此3 部5 处11 点有2 处或2 点以上压痛者均拍摄颈椎正位、侧位、双斜位和张口位5 位片,对胸、背痛严重者可加照胸部及胸椎片以排除脸肺与胸椎病变;对近期连续呕吐或眼底有视乳头水肿改变者,应检查头颅Crl ’或\1 RI 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头痛。
川3 部5 处11 点压痛试验:颈椎有压痛者占75 . 2 % ,其中C ,压痛者占71 . 8 广C :、C3 、C4 、CS 、C 。、C 了压痛者分别为59 . 7 %、30 . 5 %、17 . 2 %、9 . 6 %、7 . 3c 6 . 0 % :单纯寰枢椎单相或双相半脱位压痛点在Cl 、CZ ,若波及C3 或C 。、C ,以下玉挂者,均合并有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顺列不良及椎间孔缩小等;有螺旋性移位的椎,' 棘突均有压痛;枕神经压痛占74 . 4 % ,其中双侧压痛62 . 2 % ,左侧压痛占7 . 7 % ,右令压痛占4 . 6 铸.内有39 . 9 %压痛分别向枕、顶、额、颖、眉间或面部投射与扩散;臂、压痛占61 . 3 铸.其中双侧压痛50 . 0 % ,左侧压痛6 . 7 %、右侧压痛4 . 6 % ,内有39 · 压痛分别向仁肢、手、枕、胸、背或下肢投射,向[肢及手部投射频度最高;此3 二三处11 点有2 处或2 点以上压痛者为100 % ,巧岁以下少年患者压痛多在CI 或C : .三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一― 一一
. leses - - - - - - - ― 滋
518
日盛. ' .曰..目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519
早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 :和枕大神经压痛,臂丛多无压痛,而中年以后多合并有臂丛压痛。
2 )颈椎拍片:为不漏诊,应常规拍摄颈椎正位、侧位、双斜位、张口位5 位片,丈育齿突后脱位或颅底凹陷者可加照颅颈交界侧位片,颈椎顺列不良加照过伸、过屈位二证实有无椎体滑脱。张口位显示齿突有偏移者占%. 3 % ;正位片异常率为59 . 0 % , 宾中棘突偏移52 . 0 % ,钩突增生4 . 0 % ,椎体变扁2 . 0 % ,颈裂1 . 0 % ;斜位片显示椎蔓孔缩小者占74 . 5 % ;侧位片异常率为47 . 9 % ,其中骨质增生24 . 0 % ,椎间隙变窄一17 % .顺列不良4 . 0 % ,项韧带钙化4 . 0 % ,椎体楔形变2 . 0 % ,寰枕融合1 . 0 % ,颅获』 陷1 . 0 % ,椎体分割不全1 . 0 % , C :、C3 棘突融合1 . 0 %
可见传统的做法只拍颈椎正、侧位片欠妥当,实践证明,棘突偏移及椎体螺旋性滑三齿突偏移与椎间孔缩小、椎间隙变窄都是异常表现,不注意这一点很易使多数患者互漏诊。
( 3 ) p 一EP :正常值为(200 士50 ) n 扩L ,颈源性头痛患者中89 . 2 % ,日一EP 降低,几项检查在科研及了解其发病机制上有帮助,由于其费用较贵,在临床诊断上不必采用:( 4 ) TCD 检查:98 . 8 %的患者有异常,其中椎一基底动脉血管痉挛占77 . 1 % (其尸26 . 5 %伴双侧颈内动脉痉挛,8 . 1 %伴有一侧颈内动脉痉挛,8 . 4 %伴双侧颈内动脉皿流缓慢,1 . 2 %一侧血流缓慢),单纯双侧血流缓慢者为12 . 0 % ,一侧缓慢者为1 . 2 %。以上说明该检查对诊断颈性头痛无明显特异性,故除个别需观察血管形态有无异常外,不必检查,以减少患者负担。
( 5 ) CT 及MRI 检查:此为选择性,不可作为常规检查。如患者头痛、呕吐频繁.眼底视乳头水肿,应作头颅CT 检查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椎间隙变窄患者经济条件许可时,做颈椎MRI 检查,若同时神经系统检查有长束征者,必须进行颈椎MRI 检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X 线片显示椎间隙变窄是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征象,有长束征者说明脊髓已受损,MRI 证实后早期手术效果较好。
【 诊断】
Sjaastad 1998 年修订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为:
(一)颈部症状和体征
( l )颈部活动和(或)头部维持不适当体位时,在患侧的上颈段或枕部压迫时,头痛症状加重。可明确头痛的部位,即枕大神经走行乳突后沿胸锁乳突肌上段以及枕小神经的分布区域。
( 2 )颈部活动受限。
( 3 )患侧的颈、肩或上肢呈非根性疼痛,或偶有上臂的根性痛症状。诊断颈源性头痛时一定要有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症状。若患者的症状符合(l )即可确诊,而仅有( 2 )或(3 )则不足以确诊。l 司时出现(2 )和(3 )则可明确诊断。若(l )、(2 )、( 3 )三点同时出现,则可确诊无疑。
(二)诊断性麻醉阻滞可明确诊断
麻醉阻滞的效果可视为颈源性头痛常规诊断标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怀疑传递或引发头痛的神经或组织结构进行麻醉阻滞,如阻滞枕大神经、枕小神经、C :神经根、第二枕神经、颈椎小关节以及病变侧的交感神经分支等以消除疼痛。由于要确定真
正的病变部位,所以每次只能阻滞一条神经或神经根。如果麻醉一条神经或神经根,而头痛仍不能缓解时,应尝试多根神经阻滞方法。为了避免麻醉邻近的组织结构,掩盖治疗效果,需选用小剂量麻醉药物(0 . 5 一1 mL )进行阻滞。与阻滞前相比,头痛症状应减轻一半左右。
(三)偏头痛发生于单侧不转移
典型的颈源性头痛,表现为单侧的头痛,但在剧烈发作时,头痛通常会牵涉至对侧,但仍以患侧疼痛最为剧烈。
(四)头痛的特点
( l )头痛程度为中等,无跳痛及撕裂性疼痛,通常起源于预部,随后扩散至病变侧的眼、额、颖区。在疼痛发作剧烈时,额、颖部疼痛最重,超过了颈、枕部疼痛,并且.伴随同侧面部疼痛,呈非丛集性头痛发作类型。
( 2 )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不等,通常持续几天到几周,有时仅为1 一Zh ,但大部分都比普通偏头痛时间要长,持续时间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 3 )或呈持续性头痛,或呈波动性。早期疼痛呈典型性发作,逐渐发展至后来的持续性头痛。
(五)一些重要特点
如应用消炎痛、麦角胺等药物治疗无效;女性多发;头痛频繁发作或有严重的颈部间接创伤史。
(四)和(五)为非必需诊断标准。
(六)其他特点
各种与颈源性头痛发作有关的症状,偶尔表现也较为严重,如恶心、恐声、恐光、眩晕、病变侧视力模糊、吞咽困难、病变侧水肿(多见于眼睑)。
颈源性头痛临床表现为单侧头痛或双侧头痛(双侧交替发作的单侧头痛)症状发作或加重的时间不一,从数小时到数周。发病初期,头痛偶尔发作,以后则变为慢性波动性头痛。其与颈部相关的症状和体征非常重要,如颈部活动受限,以及颈椎的力学结构受病变的影响而严重受损等。而另外一些偏头痛症状,如恶心、恐慌等通常不明显注射准确时,麻醉阻滞疗法有显效。X 线片上可无明显异常。
(七)颈源性头痛易受刺激部位
CZ 前支在C . , 2 。关节囊前方横行至CZ 上关节突水平,固定在头下斜肌筋膜上,当寰枕及寰枢关节损伤或病变时,常引起头痛。
C 。.2 前支吻合成的环状总撑,包绕中斜角肌和肩)Jrp 提肌,二肌附着CZ 参与颈椎屈主和上肢抬高,强烈运动时,头下斜肌也参与,有可能牵拉附着于中斜角肌和肩脚提肌表面的神经撵,造成颈源性头痛,一般骨性结构很少压迫C ! 2 神经。
挥鞭伤是慢性颈源性头痛最常见的原因,头颈部的过伸、过屈和(或)旋转,' - 寰枕及寰枢关节之间的C .、2 神经根产生压迫或牵拉,均可造成慢性颈性头痛。【 鉴别诊断】
(一)偏头痛
偏头痛分为无先兆性偏头痛和有先兆性偏头痛。无先兆性偏头痛最为常见,占偏决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520


521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铸.去、发病率的80 %以上,发作前没有诱因,呈自发性而无先兆症状,疼痛多位于一侧,性贡为搏动性,程度为中度或重度,疼痛可因类似上下楼梯的日常体力活动而加重。如天治疗,每次发作时疼痛可持续4 一72 11 。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出汗和(或)畏光或怕声。反复发作至少5 次力一可作出诊断二,有先兆性偏头痛,本型偏头痛特征与无先兆二偏头痛相同,但在头痛前有先兆症状相继出现,通常持续10 一20 min 后消失,最长不超过60 min 。这些先兆症状有视觉先兆― 为常见的先兆症状,如视觉缺损、偏盲、毫光、异彩等,感觉障碍在时间顺序上可稍后于视觉先兆,也可单独发生。较多见的症次是好像针刺从一点开始缓慢地移动,累及一侧躯体和面部,麻木随后发生。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偏头痛,卜分少见,同时伴有相应的疾病,鉴别诊断也容易。(二)紧张性头痛
头痛位于双侧、累及整个头部,性质为钝痛,呈典型的紧束样或压迫感,程度为轻变或中度,不因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而加重。根据疼痛的时间特征和伴随症状又分为发作性紧张型头痛和慢性紧张型头痛。前者头痛呈反复性发作,每次持续30 min 一7d , 每月发作少于15d ,全年发作时间少于6 个月。不伴恶心、呕吐,但可有畏光或怕声。至少反复发作10 次以上方可诊断。后者头痛也反复发作,每月发作时间超过巧d ,全年多于6 个月,可有恶心、畏光或怕声三种伴随症状之一,但无呕吐。根据以上头痛的特征,相符合者即可诊断为此型头痛。
(三)丛集性头痛
头痛部位位于一侧眶部、眶L 部和(或)额部,程度为重度,疼痛发作可呈规律性,也可被酒精、组胺、硝酸甘油等诱发,发作频率为隔日1 次,也可达每日8 次,连续发作持续数周到数月,周期从数周到数年不等,每次发作持续15 1llin 一3h ,伴随症状有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前额和面部出汗、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和眼睑水肿等,约有20 %出现Hornres 综合征。根据发作时间特征,分为以下两型:① 发作性丛集性头痛:至少有2 次发作的丛集性头痛持续7d 一1 年,两个丛集期之间的间歇期大于14d 。② 慢性丛集性头痛:丛集期达1 年以上间歇期少于14d 或无间歇期。符合以上特征的头痛发作在5 次以卜者,排除其他器质性疾患后,即可作出诊断。
(四)外伤后头痛
外伤后头痛可局限于头皮受损呈局限性,也可由于肌肉紧张而呈固定压迫性头痛,严重者头颈部可呈某一保护性体位;也有的患者呈发作性跳痛。头痛可因情感反应而加重,可有头昏、失眠,惊恐、情绪不稳和记忆力减退等,疼痛程度与伤势常呈负相关。外伤后头痛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有头部外伤史,符合以上疼痛特征者可诊断为本病。
[治疗】
(一)手法治疗
1 .方法一
( l )治则:疏经通络、解痉止痛。
( 2 )取穴及部位:风池、风府、大椎、浮白、丝竹空、率谷、太阳、肩中俞、曲池、合谷及颈肩部肌肉、患侧L 肢内外侧肌肉。
( 3 )手法:拿法、揉法、点法、按法。
( 4 )方解:中医学认为“头为清阳之府,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气,都聚于此”。因此不论是外感诸邪,或七情内伤,皆令诸阳不得舒展,发生头痛。就治病因素而言,以“风邪”最易引起头部病症。又因该病为颈部疾患引起,故以风池、风府、大椎、浮白为治疗头痛的主穴。风池、浮白均为足少阳经穴,均有疏风清热、通经活络止痛之功,可治疗头颈部疼痛,风府、大椎均为督脉要穴,两穴既能疏通气血,祛风定痛,又可培补真阳、补髓益脑。四穴共用可疏解颈项部诸阳经之经气,祛风散寒、醒脑开窍止痛。以丝竹空、率谷、太阳为辅穴,丝竹空、率谷是治疗头痛的有效穴,两穴属手足少阳经,且靠近病所,取其能疏通局部经络气血。太阳穴虽属经外奇穴,但其位属少阳胆经循行所过,有清头泻火,醒脑开窍之功。肩中俞、曲池、合谷位居多气多血之经,手法作用可通络止痛、益气养血,使气血充沛,髓海得以濡养而头痛镯。( 5 )操作:患者取坐位。
l )用大拇指、食指拿、点、揉颈部两侧项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2 )点揉大椎、肩中俞相互交替操作,先使气血通畅,肩颈部肌肉放松,也可使患者对手法治疗得到适应。
3 )用大鱼际接揉患者颈、肩、背三角区域(相当于肩中俞穴位的周围),一般按揉10 次左右,两侧均操作。
4 )侧屈颈椎,医者一手按住患者头部,并尽量侧屈,另一手用大拇指沿项肌及胸锁乳突肌[: 1 仁而下推,当推到颈根部时再点揉3 一5 次,左右均须操作。5 )点揉风府、风池、浮白、丝竹空、率谷、太阳、合谷等穴位。
6 )拿、揉患侧匕肢外侧肌肉以加强手三阳经的气血循环。
2 .方法二根据不同类型的病理改变,采取不同复位手法。现将较常用的两种方法简介如下。
( l )拔伸钳式复位:主要适应证为没有旋转的单纯侧移位及多相移位,为第一步手法治疗。首先用触诊法并结合X 线所见,确定棘突(与横突同步,故亦可触横突移位的方向、医者站在棘突偏歪同侧,一手与胸部挟抱患者头部,用另一手的拇指直对准偏歪的棘突,其他四指置于反方向,对颈椎形成钳式挟压,拔伸患者头部,当达椎阵_隙充分张开的瞬间,形成钳式的手迅速巧妙地猛然对压,此时拇指能感到棘突向对侧活动,有时患者可听到响声(但绝不追求必有响声)施术完毕,再复查患者偏歪的棘突是否矫正。如已矫正可继作肌肉松解手法。例如患者CZ 向左偏,医者站在患者左后便.左手臂与左胸挟抱患者头部,右手拇指置于CZ 棘突左侧,另四指置于CZ 以下的右饭:如患者CZ 向右偏,则医者站在患者右后侧,只是左手用力方向相反。
( 2 )旋转钳式复位:主要应用于旋转移位及复杂多相移位。基本方法同拔伸钳式复位,只是在椎间隙充分张开时,医者牵动患者头颈迅速准确地做同向旋转。例如患考CZ 向左偏,医者站在患者左后侧操作,当拔伸至椎间隙充分张开时,在极短的瞬间二者双手同步做高度协调的,方向完全相反的快速动作:左手臂牵动患者头向左旋转.时右手拇指推压CZ 棘突右滑动。医者拇指能感觉到患者棘突向对侧滑动,可闻及呕(不追求必有响声);如患者CZ 向右偏,则医者站于患者的右后侧。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522
. J 皿
‘曰.. . . . . . . . . .口口..
523
万成整脊法:先点穴按摩,选头部百会、印堂、上星、风池、黯风;_ L 肢曲外关、合谷、中诸、后溪;下肢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等。配合按二元宗穴。然后运用分筋理筋手法,对患椎附丽的筋膜、关节囊及颈肩部软组_二衬.‘枕下三角”区的内外直肌、上下斜肌挛缩痛点,要进行理筋松解手法,:三宾炎性症状。再用整脊手法整复其移位关节(以仰头摇正法矫正寰枕、寰枢关二_:以低头旋转复位法矫正CZ _ 7 错位),使微错位关节得到纠正,痉挛的肌肉瞬间一几二.双侧叽张力可得以平衡。
丁云复位注意事项:① 定位定性准确。② 手法轻柔,严防用力过猛,切忌追求颈响丈转度数适中,应根据患者颈椎旋转移位的程度确定。④ 医者要高度重视。正确r 手三绝对安全并可产生神效,有时能立即解除患者的痛苦,尤其得病初期多可一次治犷班乞必须清醒认识到,手法不当亦可发生意外:轻者给患者增加痛苦,重者可致弃至致命。国内外此类教训屡见不鲜。我们体会,关键在于医者对病因病机的认二汽熟悉正常的解剖学结构和该患者的病理改变。⑤ 坐位疗效好,仅对体弱者取卧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二)物理治疗
:热疗物理治疗以热疗为主,如短波、超短波、红外线及中西药物导人。二超激光疼痛治疗仪
l 星状神经节:用SG 型星状神经节专用探头,取星状神经节的中心部及其上下冬二:m 处共3 点,向sG 方向照射。即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头轻微后仰,照射点为胸遨天节向上2 . 5 cm ,正中线旁开1 . 5 Cm 处。手持照射功率70 %一80 % ,连续照射主诉灰感苦移动,反复2 一3 次。固定照射功率60 % ,照射(ON ) 25 ,停止(OFF ) 35 , 三里侧10 min ,双侧各8 而n 。亦可将镜头按压在星状神经节体表投影部位,使之更接二星状神经节。每日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
2 ) CZ 椎旁照射:患者坐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距乳突尖下1 . scm 处进行照射。毛B 型探头,照射功率90 %一100 % ,照射(ON ) 25 ,停止(OFF ) 35 ,每穴照射,一10 : llin ,每日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
3 )枕大神经和(或)枕小神经穴位照射:选用A 型探头,于前述枕大神经或枕_· 之经的穿刺点处,相当于风池穴、髦明穴进行照射。照射功率60 %一80 % ,照射. _ .、、25 ,停止(oFF ) 35 ,每穴照射5 , 11in ,每日l 次,次数视病情而定。4 )注意事项:
l )孔最高输出功率达1 800 mw 光能,点状聚集照射同一部位时间过长易引起局王艾红、烧(烫)伤,连续或间断照射均不可超过规定时间。
2 )同一部位连续照射时,每次应间隔1 min 。
3 )一次治疗最长不超过30 min 。
4 )避免用黑色标记照射部位,且标记应环绕照射部位并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与照衬部位重叠。
(三)药物治疗
性)脱水剂应用:脱水剂对颈源性头痛亦有较好疗效。主要适应于病程较长、病
情较重者。首选甘露醇,亦可用速尿。一般用药1 一3d ,如果3d 仍不见效,可能诊断有问题。
( 2 )口服药物:主要用于慢性患者,中药用以舒筋、活血、行气通络,如合并脑供血不足、头晕、心律失常等,则应适当服用改善心、脑功能药物,如西比灵、维脑路通、脑复康、脑复新、,一氨酪酸。消炎痛对颈源性头痛无效。
(四)针灸治疗
取穴:风池、风府、天柱、肩中俞、肩井、角孙、头维、阳白、阿是穴。方法:每次5 一7 穴,每日l 次,2 周为1 个疗程。
(五)封闭及注射疗法
1 .封闭颈、枕部或肩部注射0 . 25 %普鲁卡因针剂4 mL 与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25 mg 的混合液5 mL ,每周1 次,4 次为1 个疗程。
2 .注射疗法在相应的病灶区注射消炎镇痛药物,既有明显的诊断作用,同时又可起到止痛、缓解局部肌肉痉挛等治疗性作用。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慢性期,注射治疗都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手段。这既是有效的诊断手段,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同时更是一种疗效颇佳的治疗方法,该法对神经阻滞试验阳性者均适用。
由于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卡分复杂,每个患者的病灶部位不同,注射治疗要坚持个体化原则。经治医生在进行注射治疗前,要仔细分析该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地确认每个患者的具体病灶部位,有针对性地为其制订注射治疗方案,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估和验证。当初次或开始的2 次注射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再次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医生将注射治疗方案形式化,用固定的方案去治疗每一位患者,会影响疗效。所以,在注射治疗时,坚持个体化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 l )颈椎旁病灶注射:在CZ 横突穿刺注射消炎镇痛药物,对多数颈源性头痛患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药液在横突间沟扩散可流到c ,、c3 神经及周围软组织内,发挥消炎、镇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由于药液直接注人病灶区域,疗效较好。由于CZ 横突的体表标志在较肥胖者不易触及,也可在X 光引导下进行穿刺注射治疗。操作方法:患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C :横突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距乳突下端1 一2 cm ,坐位时相当于下领角水平。先确认穿刺点做好标记,皮肤常规消毒,在穿刺点垂直进针,对于椎旁压痛明显者,每进针0 . 5 一1 cm 注射2 mL 药液,针尖触及横突后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流出,分次注射药液,并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意识改变。注药盯患者常有向头部放散感,数分钟内疼痛减轻或消失,并觉患侧头部“轻松”。有枕部及头部压痛者,应同时进行压痛点注射治疗。
药物:2 %利多卡因2 . 5 mL +强的松龙15 一25 mg (或康宁克痛10 mg 或得宝松1 mL ) +来比林4501 刀g 十生理盐水至巧一20 mL 。对有头颈部麻木感者,可加胞二磷胆碱250 mg 二每6 一7d 治疗1 次。有效者应3 一6 次治愈。如果不缓解,需查原因,行其他治疗:
注意事项:CZ 横突的定位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且邻近有许多重要神经、血管,应色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治疗椎动脉在CZ 向外侧转折后上行,椎动脉孔向外侧开口,进针时易刺人。在进针时要分段多次回吸,严防药物误人椎动脉,注药时应先注人少量试验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 l - . - es - l 纬考
525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盆.观察无不良反应后再分次缓慢注射。注射过程中要反复询问患者的感受,以及时发砚不良反应。有时药物向前流至颈仁交感神经节出现一过性Hol , 1e :综合征,可增强疗二操作中应严防药物误人蛛网膜下隙。
( 2 )颈椎关节突关节注射:患者取侧卧位,疼痛侧在上方。多以患侧压痛点结合透视下看到的关节定位,即选择相当于在X 线透视下关节面后缘的体表皮肤处为穿刺氛。取患侧朝上的侧卧位,使后方正中线与X 线透视台平行。由于CZ 、3 关节稍呈叠瓦代,将X 线的管球透视装置稍倾向尾侧。C3 、4 关节以下两侧关节面在透视下成为一线。经穿刺点行皮肤、皮下局麻后,用25 GsmL 长的穿刺针经穿刺点对着关节面刺入,触及上关节突上缘,然后,朝着前、上力一向刺人关节腔内,注射造影剂0 . 5 : nL 确认无误舌,注入0 . 25 %一0 . 5 %利多卡因1 mL ,内含小量糖皮质激素和赖氨酸阿司匹林,对颈推间关节源性头痛的患者效果较好。
为防止穿刺部位感染,可口服抗生素预防或治疗。多个椎间关节阻滞,必须避免局森药过量而致中毒。误将针尖向关节前方刺人可引起神经根损伤,应当注意。防止穿刺针刺人过深,而误人硬膜外腔和蛛网膜下隙或关节囊破损,药液浸渍到硬膜外腔。( 3 )寰枢椎间关节注射:寰椎无椎体结构,枢椎的棘突较为宽大,在X 线侧位片上容易识别颈椎的序次排列。自枢椎至C6 各棘突,均呈分叉状。C .与CZ 间为寰枢关节,同时还有‘枢椎齿状突与寰椎所组成之关节。寰枢关节便于摇头活动。寰枢关节主要行旋转运动,亦可行轻微的俯仰和侧屈运动。表面标志为C : (寰椎)外侧的侧块可用手指摸到,即在乳突下前方沿乳突与下领角连线之间,可触到骨性突起即是。
寰枕关节是整个脊椎关节活动幅度最大的关节,其与枢椎一起集合活动的范围更为增大,为全脊椎关节之最。枢椎棘突甚大,但不易摸到,只有用手指自枕外隆凸沿中线向下压移,凹陷处触及骨突起,即为枢椎棘突与寰椎后弓结节相连之处。
C ,无椎体,因承托头颅,又名寰椎。分前弓、后弓和两个侧块。前弓短,前方有小隆起称前结节(Tuberculuol anterius ) ,后面有圆形的齿突关节面,又称齿凹(Fovea dentis ) ,与枢椎齿突相关节;后弓长,后面正中有后结节(Tuheroulum posterius ) ,后弓与侧块连接处的上面有深沟,名椎动脉沟(Sulcus arteriae vertebralis ) ,沟内有椎动脉和枕下神经通过,此沟有时为一弓形骨片覆盖成孔或短管;侧块为寰椎两侧的肥厚部分,上面有肾形的上关节面,与枕骨裸形成寰枕关节,下面有圆形的下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面相关节,侧块内面有一粗糙的结节,为齿突横韧带附着处。横突短小,根部有横突孔,末端不分叉。
CZ 椎体上面有齿突(Dens ) ,寰椎绕齿突作旋转运动,又称枢椎。一般齿突分尖和根两部,长约1 . 5 Cm 。枢椎齿突与椎体间,在少年时有软骨板,随年龄增长而骨化,至青壮年时呈软骨岛形式存在,至老年则完全骨化。因此,齿突可分三部,其游离端膨大为头,头下方较细部为颈,位于枢椎体和两侧上关节突之间的部分为基部。一般所称根部骨折实为颈部骨折。齿突头部两侧发育有个体差异。故在X 线平片测寰齿间隙时,应注意。CZ 棘突特别发达,可作为检查颈椎序数的标志。
寰枢关节注射的操作规程在文献中介绍较少,是因为存在刺破椎动脉和颈内动脉及误人硬膜外腔和蛛网膜下隙的危险,在穿刺过程中应十分注意。为避免造成上述危险,
一‘曰口曰.
石.. .一加..自.. . . . . . . . ' . . '
应尽可能在X 线透视下施行穿刺。
虽然寰枢椎间关节阻滞的方一法有后方穿刺法和侧方穿刺法两种,由于椎动脉在此处向侧面开口的原因,后方穿刺法比侧方穿刺法更安全。在此仅就后方穿刺法作一介绍。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枕头。多以患侧压痛点结合透视下看到的关节选定穿刺点。将X 线的透视管球正对颈椎后正中线,与透视平台垂直。X 线从后部射人,就能很好地透视看到寰枢椎间关节的关节腔。皮肤、皮下经局麻后,用25G 4 Cm 穿刺针向关节腔穿刺。如果下领骨或牙齿使X 线从后部射人受阻碍,可调节头部位置。从枕后侧稍向颈前方一进针过程中,应十分细心,关节侧方有椎动脉,关节前方即可到达硬膜外腔和蛛网膜下隙。在关节腔的中央有CZ 神经节,穿刺针要稍向外侧。穿刺针到达关节后面,先细心透视观看针尖位置,从此点向前向内移动穿刺针直到进人关节腔内。小范围内移动穿刺针可避免反复地试穿刺。刺人关节腔内后,从侧位方向透视观看,可见穿刺针尖已位于关节腔内。用造影剂0 . 5 mL 行关节腔造影,证实穿刺针在关节腔内后注人阻滞药液1 mL ,为0 . 25 %一0 . 5 %利多卡因1 mL ,内含小量糖皮质激素和赖氨酸阿司匹林。寰枢关节注射主要用于治疗寰枢椎间关节源性头痛。
誓(4 )寰枕关节注射:寰枕关节为寰椎L 关节窝与枕骨裸构成的一对关节,即C .、2 装(即寰椎与枢椎)与颅骨组成的关节为寰枕关节。关节囊松弛,关节囊的后部和外侧部愿肥厚,内侧部很薄。关节的前方有寰枕前膜(Memhrana at , anto 一occipitalis anterior ) ,后男方有寰枕后膜(Menlbrana atlanto 一occipitalis posterior ) ,外侧有寰枕外侧韧带限制头部的诊/, ' J ? ’厂“曰’刀、、一趁l ' , , ' - , - ,一,, - 道运动。寰枕后膜的外侧与寰椎后弓的椎动脉沟之间,围成一管,椎动脉与枕下神经从其学一7 “口~' ? ’曰’~曰“' ’、," ,、”一’? ’一‘’一’一’' " ’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中通过。寰枕关节便于点头活动。
}寰枕椎间关节阻滞的操作规程在文献中也较少,同样是因为存在刺破椎动脉和颈内… 动脉的危险,在穿刺过程中应十分注意。为避免刺破动脉或刺人部位过深误人硬膜外腔1 和蛛网膜下隙,寰枕椎间关节阻滞的操作比寰枢椎间关节阻滞的操作更困难。原则上说… 应在x 线透视下施行。寰枕椎间关节阻滞有侧方和后方两种穿刺法。
!患者取侧卧位,疼痛侧在上方。多以患侧压痛点结合x 线透视下看到的关节选定一守市fl 占_
} l )侧方穿刺法: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体位,垫上与肩高度相同的枕头,使颈椎后方… 正中线与x 线透视台平行,调整透视角度,透视下可清楚看到cZ 。。从侧方透视下寰枕}椎间关节更开放,同时,与下领骨对准,能较好地看到关节面。皮肤、皮下局麻后,以1 25G4Cm 长的穿刺针从压痛点刺人,对准枢椎影像的中央。针尖朝枕部刺到寰枕椎间l 关节的前1 / 3 与后2 / 3 交界处,可避免刺破椎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危险。参考关节面的前一面和上面,可确定针尖位置,进人关节腔内后,可在前后位x 线透视下确定针尖位置,}然后,注人造影剂0 . 5 mL 确认关节腔后,注人局麻药液1 mL ,内含0 . 25 %一0 . 5 %利}多卡因和小量糖皮质激素共1 mLo
{ 2 )后方穿刺法:将胸部、前额部垫上枕头,取俯卧位,在X 线透视下,张开口一腔,能看到寰枕椎间关节,调整头的位置和x 线透视角度,穿刺点取枕骨下部与关节{面(斜内侧方)的稍下方位。皮肤、皮下局麻后,将穿刺针对着关节面刺人,可透视确定针尖位置,进人关节腔内后,可在前后位透视下确定针尖位置。然后,注人造影剂
526
, . . . . .曰困祖口口口厅
~两.. . .一~- . . .口口口口勺日口r
公二』 卜杏)“阴.. . . . . . . . . . . . . .
527
牙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一5 。lL 确认关节腔后,注人阻滞药液1 ml 」,内含0 . 25 %一0 . 5 %利多卡因和小量糖皮看激素共1 mL 。这与后方穿刺法两侧可同时进行。
寰枕关节注射主要用于治疗寰枕关节源性头痛。
( 5 )颈部硬膜外腔注射:经颈椎旁及头部压痛点注射治疗效果不佳者,多系病变_于椎管内,以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椎间盘源性神经根炎多见,椎旁注射的药液无法到达厌变部位。可选用颈部硬膜外腔注药法。对于单侧疼痛者,可在C :、C3 棘突间隙穿刺,咚针口斜面转向患侧置管,也可在CS 、C6 棘突间隙穿刺,向头侧置管注药治疗。患者一牛院治疗,硬膜外腔置人的导管要妥善固定,防止感染。
(六)小针刀治疗
患者两腿分开,反坐于靠背椅,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选择枕骨粗隆二方两侧硬结处为进刀点,局部常规消毒,盖小洞巾,左手拇指固定痛点,右手持针万,与骨面垂直进针直达骨膜,先纵行切割2 一4 刀,然后调转刀锋再横行切割2 一3 万,出针,用棉球压迫针孔1 一2 mill ,无出血后,用创可贴包扎刀口。
(七)牵引治疗
( l )单纯齿突侧方半脱位应保持前倾15 。牵引治疗。
( 2 )齿突后脱位及椎间盘突出应取后仰15 。牵引治疗。
( 3 )传统的颈椎病和(或)( 1 )十(2 )者取水平位牵引治疗。
(八)其他疗法
! .神经阻滞疗法
( l )枕大神经和(或)枕小神经阻滞:颈源性头痛累及的神经主要是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偶有耳大神经。一般认为枕大神经和(或)枕小神经阻滞后,可缓解一部分颈源性头痛。
l )枕大神经阻滞术:
A .解剖:枕大神经是由CZ 神经后支纤维钩成的混合性神经,为脊神经中最粗大的后支神经,主要为感觉纤维,只一小部分为运动纤维。通过C .、2 椎间隙并紧靠寰枢关节的后外侧出椎管,绕过头下斜肌外缘,向上穿过半棘肌和斜方肌及其键膜达皮下,最后分布于枕后和颅顶的皮肤。
B .定位:枕大神经在枕后结节的外侧2 . 5 Cm 处,沿着枕动脉的内侧上行。枕神经痛患者在乳突与枕骨粗隆连线的内1 / 3 处,相当于风池穴,此处常有明显压痛点,相当于枕大神经由深层组织穿至皮下处(图12 一102 )。C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头端正微前
眼神经
下领神经
上领神经
叮大神经
枕大神经
枕小神经
神经后支
图12 一102 枕大、枕小神经分布图
屈:穿刺在上项线上,距枕后结节外侧2 . 5 Cm 处,紧靠枕后动脉内侧垂直进针抵骨,有时可出现枕后部放射痛,回吸无血后注药(图12 一103 )。


枕后动脉
冰、、,。一月厅
叼l -。1 卜‘以
枕大神经忱小神经
二一二退万汀牡丫义旅厂
上项线枕外隆凸
川以城户
牵友
介视佗花
图12 一,03 枕后神经阻滞
D .药物:A 方:l %利多卡因Zlnl 十氢化泼尼松1 mL ,每周1 一2 次;B 方:2 % 利多卡因2 mL ; C 方:1 %利多卡因l . ZmL +美蓝注射液2 一3 mL 。每周1 次,3 次为1 个疗程。
E .疗效:阻滞后可松解局部神经肌肉紧张度,减轻神经水肿,营养神经细胞,恢复神经功能,从而消除神经痛症状。F .注意事项:头皮部血管丰富易出血,拔针后压迫2 min 。如刺伤动脉可局部压迫5 min 。有少数患者刺及枕骨时,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骨膜反射症状。2 )枕小神经阻滞术:
A .解剖:枕小神经纤维来自CZ 、3 神经的前支构成的感觉神经。CZ 神经前支于C ,、2 椎弓间发出,绕CZ 上关节突,在C ,、2 横突
中服呱.N
之间、横突间肌的前面,由椎动脉的后面转到椎动脉的外侧,行于头长肌和肩脚提肌之间。偶尔分为升、降两支,升支与C ,神经结合成撑;降支与C3 神经升支结合成颈丛的第二颈撑,自此撵发出枕小神经。枕小神经由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至皮下,继而上升并分布于枕外侧乳突及耳郭后侧面的上部分皮肤。
B .定位:枕小神经在枕后结节外侧约5 cm 处上升,位于枕大神经和耳大神经之间。
C .操作方法:枕小神经的定点位于乳突后方的胸锁乳突肌附着点后缘处,或枕大神经刺人点外侧2 . 5 cm 处,相当于黔明穴,触到压痛点进针,即或触不到放射痛,只要针尖抵骨,回吸无血注药。
D .药物、疗效及注意事项:同枕大神经。
( 2 ) CZ 神经根阻滞:倪家嚷采用CZ 椎旁病灶注射法,即在CZ 横突穿刺注射消炎镇痛药物,药液在横突间沟扩散可流到C ,、C3 神经及周围软组织内,使注人药液更接近神经根受损部位。有报道CZ 神经阻滞最有效,症状完全缓解者达50 %。l )定位:患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CZ 横突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距乳突尖下外1 . 0 cm 处,坐位时相当于下领角水平。于穿刺点处做好标记。
2 )操作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在穿刺点垂直进针,对于椎旁压痛明显者,每进针0 . 5 一1 cm 注射2 mL 药液,针尖触及横突后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分次注射药液,并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意识改变。注药时患者常有向头部放射感,数分钟内疼痛减轻或消失,并觉患侧头部“轻松”。有枕部及头部压痛者,应同时进行压痛点注射治疗。3 )药物:2 %利多卡因2 . 5 mL +泼尼松龙15 一25 mg 十来比林450 mg +生理盐水20 mL 。对有头颈部麻木感者,可加胞二磷胆碱250 一500 mg 。每6 一7d 治疗l 次。4 )注意事项:椎动脉在CZ 向外侧转折后上行,椎动脉孔向外侧开口,进针时要注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
528
一~. . . . .口口,? ? . .口口祠叮‘' ' .翎目打曰
529
… l … ― l 第十二章
_二万止刺破椎动脉(图12 一104 ) ,在进针时要寸段多次回吸,严防药物误人椎动脉,注药时应毛三人少量试验量,观察无不良反应后再分次缓漫注射。有时药物向前流至颈交感神经节出现一二几Hol ' ner 征,可增强疗效。进针过深时,可毯穿刺针经横突间隙进人椎管内,在治疗中应引迄高度注意。操作中应严防药物误人蛛网膜下京患者取坐位时,因少量药物进人椎动脉或蛛刁膜下隙而出现的不适症状易被及时发现。注射过程中要反复询问患者的感受,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 3 )星状神经节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是向颈部含星状神经节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注人局麻药,从而阻滞了支配头、面、颈、上肢及上胸部交感神经的方法。
l )解剖:颈部的交感神经有上、中、下三个神经节,下颈神经节呈不正四角形。星状神经
寰椎前结}、
枢椎休第2 颈神经
横突一1iiJ ’结{, J 下关}, J 突
横突后结}肠
掣黔上关”突
' ,、一二万古沪,,
含苏‘是多扔二
椎动脉第7 颈神经
图12 一104 椎动脉走行图
颈部疼痛疾患
节是由下颈交感神经与T .交感神经融合而成的哑铃状神经节,成年人的星状神经节长度为1 . 5 cm ,厚o . 3cm ,分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星状神经节位于C7 横突与第1 肋骨颈部之间,常在C7 椎体的前外侧面,相当于喉头环状软骨的平面,其分支有灰色交通支、心脏下神经支以及引向头部及上肢血管去的交感神经。灰交通支通往C7 、C :神经。心脏下神经支经锁骨下静脉后侧与心脏神经丛相连。到血管的分支形成神经丛,分布于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到椎动脉的神经丛则沿基底动脉、后脑动脉、小脑动脉分布于颅内。星状神经节的解音」毗邻前侧为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喉返神经及颈静脉鞘,后内侧为颈长肌,后外侧为臂丛神经,前外侧为前斜角肌及疏松结缔组织,下部为胸膜顶(图12 一105 )。
2 )生理: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使受该交感神经支配的头、面、颈、肩、_L 肢、气管、心、肺、上胸部等的组织器官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循环障碍、痛觉过敏、异常出汗等改变而得到纠正。星状神经节阻滞后明显的变化是支配区域内痉挛的血管扩张,阻滞后巧min 颈总动脉血流量增加75 % ,血流速度增加58 % ,从而改善头颈部及[肢的血供。还可对无菌性炎症有抗炎作用,消退血管壁的水肿。
3 )操作方法:常用气管旁人路。患者平卧,肩下垫一小枕,取颈部极度后仰位,头转向所拟阻滞侧的对侧45 " ,局部消毒铺巾,于环状软骨水平,用食指和中指将胸锁乳突肌拨至外侧,将颈动脉压向后方,在环状软骨外侧垂直刺人长22 G 4 cm 穿刺针,推进2 . 5 一4 cm ,直至碰到骨质,退针0 . 5 cm ,回吸无血后注药。阻滞成功的标志为注药侧出现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llle )表现为眼球凹陷、上睑下垂、缩瞳、颈面部无汗,并伴有同侧眼球结膜充血、面部潮红、皮温上升。
4 )药物:A 方:1 %利多卡因8 一10 mL ; B 方:2 %利多卡因5 mL ,发挥作用快,. , .曰川口口口口.. . . . . .
甲状二募
)艺已· 颈1 . 111 ,经钓
颈中神经竹
预LI - J 神经}5
11 栋三}角肌中斜角肌名
椎动脉丁早状神经协
丁第l 肋骨颈
曰lJ 一经肌神角状斜星后
(从第I 肋隔,,经礴
卜声左颈总动脉一二=胸膜项
胸什干内
、~一州― 卜正面图12 一105 星状神经节的位置
持续时间长;C 方:0 . 25 %一0 . 5 %布比卡因5 一10 mLo
5 )疗程:每周治疗2 一3 次,5 次为l 个疗程。全头痛患者两侧交替治疗。6 )并发症: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产生下述并发症,应注意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A .喉返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是出现最多的并发症,约占星状神经节阻滞者的20 % ,针尖过深、过浅或过于向内时都可发生。
B .臂丛神经阻滞:针尖偏向外侧,可能出现上肢运动麻痹,其发生率约占4 % 于C6 横突前结节部注药可能阻滞颈神经浅丛。
C .月高神经阻滞:可出现该侧隔肌麻痹。
D .局麻药误人血管:不仅于注药前回吸,注药中也应回吸有无血液回流。如果局麻药误人血管,患者可出现神志消失、惊厥、呼吸抑制,需立即给氧、人工呼吸、静脉注人地西伴处理。
E .硬膜外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注入的药液在神经节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内,上下扩散的同时,还由交通支周围向后方扩散,到达椎间孔后进人硬膜外隙。星状神经节阻滞出现的硬膜外阻滞甚少,日本若杉文吉调查10 058 例中只发生1 例。F .蛛网膜下隙阻滞:局麻药液注入蛛网膜下隙阻滞,造成全脊髓麻醉。G .气胸:穿刺时针尖偏向尾侧过深可能刺破胸膜顶而产生气胸。
H .局部硬结:因多次治疗、局部出血所致。出现硬结后影响药物的扩散,降低疗效,故以预防为主
L .血肿:有报道血肿可向颅底部弥散,深至舌骨,故注药后应嘱患者用手指局舒加压5 一10n , in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530


531
…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合疗后需令患者卧床休息10 min ,除观察疗效及反应外,也可避免因过早起床而引一二玉波动。
一禁忌证:① 出凝血时间延长、易出血患者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者。② 高度恐惧全作者:③ 局部炎症肿瘤、气管造口者。④ 连续、强力咳嗽不止者。
4 )枕大神经一CZ 神经根联合阻滞:文献报道同时阻滞枕大神经和CZ 神经根,症一屯全缓解者达80 %以上。
月药:2 %利多卡因1 mL ,用注射水稀释至10mL +维生素B . 22o00 林g +曲安奈德二二g ,每点注射5 一6 mL 。每周l 次,3 次为l 个疗程。
5 )颈部硬膜外隙阻滞:当病变位于椎管内,椎旁注射的药液无法到达病变部位,万C , 6 椎间隙行颈部硬膜外间隙穿刺,并向头侧置管注药,但此法应注意安全,不推二J 诊实施。
2 .健康教育对于病程较短,疼痛较轻的患者,可采取休息、头颈部针灸、牵一理疗同时配合口服非街体抗炎药。一部分患者的病情可好转。
急性发作加重期治疗以休息、热疗及镇痛为主。局部按摩、针刺、口服非幽体抗炎几.均能奏效。卧硬板床休息,起床时用颈围保护。急性期后,可适当开始体疗及自我毛拿操作,使颈肌得以锻炼。适度的运动,不仅可防止相对软骨面牢固地及连续地受挤几.又可使关节软骨从滑液中得到营养,因此宜注意动静结合。对顽固性疼痛,保守治一毛效、发作频繁、影响工作和生活时,应考虑注射疗法及手术疗法。
在颈源性头痛的治疗过程中,休息很重要,可减轻患者的工作压力和精神紧张,改手清绪:颈椎间关节的退行性变多由于颈部外伤或长期劳损引起,但许多病例并不适于二长治疗,因此患者的康复治疗显得非常重要。医务人员应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_颈椎间关节退行性变的一个重要临床特征是慢性颈痛,而疼痛是一种主观症状,乙丢者心理影响较大。因此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对于治疗和康复都极为重要。应消除患者于观心理,用科学态度向患者作这方面的宣传和解释,减轻患者的负担,明确只要治一俘当就可以缓解症状;还要注意消除急躁情绪,要让患者认识到疾病的康复是一个长攀刀过程,争取患者积极配合各种治疗。
其次,应当利用各种现有条件,采用对患者最有益的康复治疗措施。使j } J 可将头颈绝待于合适体位的机械。红外线、热敷等对改善症状可能有所帮助。自然因子中海水、犷泉水也可能有益,应加以利用。同时还应教会患者自我康复的手段,让患者掌握自我,一手疗法、工间操和职业体育疗法,治疗性体育锻炼对患者可能更有益处。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以下儿点:' l )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体位和工作体位:人每天6 一gh 是在睡眠中度过,因此二索部放在合适的位置对于预防因劳损引起的颈椎间关节疾病有较重要意义,一般认为一更部保持直立。
2 )注意自我保护、预防头颈部外伤:在生活、工作中,特别是乘车、乘芍机时毛毛安全带可减少头颈部创伤程度,延缓头颈部疾病的发展。
3 )急性损伤应及时治疗:在急性损伤期,应保持卧床休息,用颈托支具等进行获剖动保护,必要时还可口服非街体抗炎药物以消炎止痛。尽量使受伤颈椎间关节的
创伤反应减弱全最小程度。
(九)手术治疗
对于物理或药物治疗无效的颈源性头痛患者,可行颈椎管减压术,以解除cZ 神经根压迫。
第十一节颈肋综合征
颈肋综合征是人类退化不完全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约占0 . 5 % ,多发生在第7 颈椎。但有颈肋的人并非都出现症状。一般认为是Willshare 于1 860 年最早报道并提出了颈肋综合征的概念,随后coote 于第二年施行了颈肋切除手术。1 927 年Adson 和Caffey 在其关于颈肋的论文中首次强调了前斜角肌的病因学意义。至20 世纪30 年代,自Naffziger 和GI ' and 提出前斜角肌的概念后,前斜角肌切断术得到较为广一泛的开展。接着Falcone , ( 1 943 )和wright ( 1945 )相继采用了肋锁综合征和过度外展综合征的提法:直到1956 年,Peet 认为上述各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均大同小异,反映了一组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静脉在进人上肢之前一段部位的病变而形成的卡压症状,故将其综合描述统称为胸廓出口症候群。临床多见在40 岁左右才出现症状。因其引起的症状较复杂,故又称颈肋综合征(Cervical ribsyndrone )。某些著作根据病因学分类,将该症与前斜角肌综合征、肋骨一锁骨综合征、胸小肌综合征和Paget 一Shrother 综合征,统称为胸上口(出口)综合征。
【 病因病机】
(一)中医学认识
本病的中医学认识,大致同前斜角肌综合征。先天察赋不足、颈椎发育畸形是本病发生的先决条件。加之平素肝肾虚弱、筋肉萎缩无力等内在原因,成年后终发为本病二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应从以下两方面认识。
1 .淤血痹阻先天有颈肋之人,由于颈肩部筋肉劳损,或长期劳动,可导致局部筋脉气血淤滞,筋肉失养而发为痹痛。
2 .肝肾亏虚先天不足而发颈肋之人,平素肝肾脏腑功能不足,从而导致肝肾虚弱、筋骨萎缩,此类患者大多易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使症状加重。(二)西医学认识
颈肋是来自C :的畸形肋骨,可为双侧性,其远端由纤维带与第1 肋骨相连。颈肚的存在将使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顶起,缩小胸廓出口,增加血管神经的牵张而发生临床症状。若同时有肩脚带下垂、高位胸肋、第l 肋高位症状更为明显。有颈肋者并非都有症状。本症很少发生于30 岁以下的人。
[病理]
随着人类的进化,颈椎上的肋骨早已退化不复存在,但也有千分之二的正常人中于C7 上仍有颈肋存在,其中大多数人无任何临床症状,仅在体检中发现。颈椎的形态各异,从病理解剖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532
533
(一)完整型颈肋
完整型颈肋指具有较典型的肋骨形态,一二于C , ,罕有发生于C6 或CS 者(图12 (二)半完整型颈肋
与前者相似,唯其前方以软骨关节面若笔l 肋骨相连。
(三)不完全型颈肋
其形态与肋骨相似,唯发育较短小,_亨以纤维性束带与第1 肋骨相连接。(四)残留型颈肋
残留型颈肋指于第7 颈肋横突外方仅。:1 . 0 Cm 左右长短之残留肋骨。其尖端砚以纤维束带附着于第1 肋骨上。
除上述四型外,某些病例表现为C7 横毛过长,同样构成了胸腔出口狭窄的病理延刽因素之一。这种先天性畸形并不在生合早期发病,一般多于20 岁前后,尤其是女性,由于人体的生长与发育,致使双万‘肩脚带逐渐下垂,加之劳动负荷的递
前方以肋软骨与胸骨或第l 肋骨相连接。一106 )。
一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图12 一106 完整型颈肋示意图
增:而使前斜角肌张应力增加,胸腔出口处内压升高,最后引起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受压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 临床表现]
该症状好发于40 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1 : ( 2 一3 )。右侧多于左侧。即吏是双侧颈肋,也是右侧容易出现症状。发病多在紧张劳动或外伤之后引起。主要的症状是疼痛、不舒适感和颈部僵硬,头部常偏向患侧,以求减少血管、神经约张力而使疼痛缓解。疼痛部位以肩部为主,并可放射至肘关节、前臂尺侧及4 、5 手指:疼痛为昼间严重,休息或夜间人睡后疼痛则减轻。有时可伴有上肢或手部感觉异常,如针刺感或麻木,但当抬起上肢时疼痛则消失或减轻,如向F 牵拉上肢即可使疼痛加剧。手部握力差,不能操作精微细小的动作,如缝衣、绣花、拾起小针等。手部感觉漳碍分布符合臂丛干受压的部位,时间长久后,可使手部内在肌萎缩。
血管受累的症状,根据压迫程度,患侧肢体可有各种不同表现,表现为手指出现反复的肿胀、冷凉、肤色苍白或发给和麻刺痛。极严重的病例可发生手指末端坏疽,挠动泳搏动变弱或消失。部分患者同时患有交感神经的症状。
【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外观可见患者头部常向患侧倾斜,颈椎活动受限。颈基底部有明显压痛,在颈肋部位加压能引出局部压痛及放射痛。于锁骨上区偶尔可见较对侧饱满并能触及搏动,在锁骨下动脉处可闻及杂音。令患肢后伸时,可在锁骨上区触到一压痛性硬物。患侧上肢运


动开小觉限,1 且俩浦产夏首叫出现上顺川L 刀撅钧、)] jL 冈委绷和+司5 内在肌冈的颤动,有时肚二头肌、脓三头肌腿反射减低。Adson 试验为阳性。
1 .检查方法现将常用的几种检查方法列举如下。
( 1 ) Morley 试验:即压迫斜角肌三角区出现局部压痛及放射痛,其阳性率为60 %一70 %。
( 2 ) Adson 试验:患者取坐位,两手置于膝上,颈部过伸并转向患侧,深吸气后屏气数秒,若患侧挠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为阳性,提示前斜角肌紧张使锁骨下动脉受压。其阳性率为巧%一30 % ,但在正常人亦有一定阳性率。
( 3 ) Wrisht 试验:患者取坐位,检查者立于其背后,双上肢上举,肘关节屈曲90 " ,肩关节外展外旋,如挠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本试验阳性率可达80 % 以上,但在正常人中阳性率亦较高。
( 4 ) Eden 试验:患者取坐位,双肘伸直将双上肢向下牵拉令双肩下垂后伸使肋锁间隙变小,如挠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其阳性率在40 %一50 % ,但在正常人中阳性率亦与患者相近。
( 5 ) RooS 试验:患者取坐位,双上肢仁举外旋,肘关节屈曲900 反复快速屈伸各手指,如3 min 可诱发上肢疲劳、疼痛则为阳性,其阳性率为72 % ,而在正常人中仅为0 . 5 %。
2 .影像学检查
( l ) X 线平片:应常规摄胸部、颈椎及肩部X 线片,在胸片上可观察是否有右肺上部肿瘤,颈椎片主要检查有无颈肋、C7 横突过长、锁骨和第l 肋骨畸形以及其他颈椎异常。但不应过分强调X 线片的诊断价值。因有时虽有颈肋存在,但症状却系有由其他疾病引起或完全无症状,而有时X 线检查并无阳性发现,但却可存在纤维肌肉束带引起的压迫症状。
( 2 )血管造影:包括动脉造影与静脉造影,不宜常规采用。可显示血管受压的部位以及血管内的改变,其中以动脉造影更为常用。
( 3 )臂丛造影:可显示斜角肌三角,肋锁间隙处的臂丛受压情况。
3 .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肌电图、诱发电位等检查,当臂丛受压时,神经传导速度将明显减慢。Urschel 等提出尺神经传导速度小于601 可s 时应选择手术治疗。(二)鉴别诊断
本症的诊断较为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缺少特异性的检查方法,故应根据患者临床上的以及仁述各种试验结果综合判断。同时还须注意与下列疾患鉴别。
1 .颈椎疾患颈椎病、颈椎椎管内肿瘤、颈椎结核等也可导致上肢疼痛、麻木及功能障碍。但这些疾患所引起的症状多表现为明显的脊髓和神经根受压,且多与上肢外展无关,而颈肋引起的神经受压多限于臂丛下干。X 线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必要时可行颈椎脊髓造影和脑脊液检查。
2 .周围神经疾患臂丛神经损伤均有明确的外伤史,而肘部伤病所致尺神经损害和腕管综合征等症状局限于肢端,如为全身因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则有相应的全身性改变。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534
535
3 .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 : ne )为锁骨下动脉近端至椎一行、起始部之间的管腔部分或全部闭塞,使对侧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的血流经同侧锁骨二动脉逆流至远端(图12 一107 )。引起脑部和上肢供血不足的症状,如眩晕、恶心、… 泛· 互麻木等症状。
基底动
左椎动脉
右椎动脉
右颈总动脉
左颈总动脉
… … 第十二章
右锁骨下动脉一刁仑
洲崛两左锁”’脉
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闭塞
图12 一107 锁骨下动脉闭塞后血流方向变化
颈部疼痛疾患
4 .前斜角肌综合征系因前斜角肌本身肥大、挛缩而将第1 肋骨上提,以至引起臂丛及锁骨下动脉受压。两者临床表现基本一致,但本病时锁骨上窝外观基本正常,且于X 线平片上无颈肋畸形可见。因两者治疗原则基本一致,无需一定鉴别。5 .根型颈椎病尤其是下位颈椎骨刺增生,使C7 、CS 神经受累时,可以引起与颈肋畸形可见,但两者之体征及X 线平片所见截然不同,易于鉴别。
6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虽可引起手部神经症状,但其发病较急,颈部症状明显,无锁骨上窝症状及X 线平片无颈肋可见,易于鉴别。个别困难者,可行MRI 检查。7 .风湿症可因上肢关节症状而使颈肋畸形常误诊断为风湿症,尤其是在偏远和农村地区。实际上根据两者各有的特点,易于鉴别。
8 .其他主要应与引起臂丛及锁骨下动脉受压症状的各种疾患相鉴别。包括各种血管疾患、肩周炎、上肺沟肿瘤、腕管综合征、酒精中毒及糖尿病等。
【 治疗】
(一)手法治疗
本病治疗以舒筋活血、理筋整复为原则。通过对患部的推拿,使局部周围诸肌的力量增加,神经、血管压迫症状得以解除。
1 .方法一
( 1 )治则:舒筋活血、理筋整复。
( 2 )取穴及部位:天鼎、大椎、颈夹脊穴、缺盆、中府、肩中俞、肩井、小海、


后溪。
( 3 )手法:点揉法、点按法、弹拨法、拿揉法。
( 4 )方解:天鼎为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颈侧的脑穴,为病变局部穴位,有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大椎属于督脉经穴,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又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内可通行督脉,外可流走三阳,为调整全身机能要穴,有振奋阳气,疏散风寒,驱邪外出之作用。二穴共用促进病患部气血通畅,祛淤活血、肌筋复原,是为主穴。颈夹脊穴位居患部,有通经活络,调节督脉的功效。缺盆穴为足阳明胃经位于颈侧的瑜穴,可养筋通络,益气生血。肩中俞、小海、后溪为手阳明小肠经穴位,可疏通痹阻经脉,通经止痛。中府为手太阴肺经位居患部的瑜穴,可温通经脉、行血散淤,上穴共用,通调诸经经气,活血化淤,是为辅穴。肩井为足少阳经穴,位于缺盆部,具有疏调诸阳经经脉之功,是为佐使;诸穴共用振奋阳气,疏散风寒,气血通畅,局部周围诸肌的力量增加,神经、血管压迫症状得以解除。
( 5 )操作:
l )患者坐位,术者拇指点揉患侧斜角肌下部及锁骨上、下窝,以舒筋解挛,缓解血管神经受压的作用。
2 )患者坐位,术者弹拨患侧锁骨上窝部痛点或肥厚处及腋窝的血管神经束数分钟。
3 )患者坐位,术者依次点按患侧天鼎、大椎、颈夹脊穴、缺盆、中府、肩中俞、肩井、小海、后溪等穴位。
4 )患者坐位,术者拿揉患侧肩部及上肢内外侧,结束治疗。
2 .方法二
( l )攘颈法:以掌指关节着力,在患侧斜角肌下部作攘法,治疗2 一3 min ,有舒筋解挛,缓解血管神经受压的作用。
( 2 )攘中府、肩中俞:双手分别在患侧中府、肩中俞处作攘法,治疗2 一3 min , 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减轻手麻的作用。
( 3 )揉颈:揉颈侧,揉锁骨上、下窝,同肋骨一锁骨综合征。
( 4 )分筋:以叠指在患侧锁骨上窝部痛点或肥厚处作分筋1 一2 min ,有疏通经络,消散筋节的作用。
( 5 )弹筋:提弹或弹拨患侧腋窝的血管神经束3 一4 次,有疏通经络,缓解患侧上肢疼痛、麻木的作用。
( 6 )点穴:依次点按患侧天鼎、缺盆、中府、小海、腕骨、后溪穴,有疏通经络、行气止痛的作用。用于患肢疼痛,麻木的治疗。
( 7 )拿法:
l )拿中府:拿患侧中府穴1 一2 min ,有活血通络作用。用于患手肿胀、发冷、皮色苍白的治疗。
2 )拿大肠、小肠经:同肋骨一锁骨综合征。
3 .注意事项推拿治疗本病有一定的疗效,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 l )推拿治疗本病应与中药内治法配合使用,尤其是久病肝肾亏虚者,当以中药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536
钙37
… l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下治法以治其本。
( 2 )本病症状较轻者,可通过推拿疗法,配合体疗练习,如耸肩运动、扩肩运动,资提举肩脚部、诸肌的力量增加,有时还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二)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中药离子导人对颈肋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同时可调节受压迫的二管机能,并可防止肌肉萎缩。
方药配制及操作如下:
川乌209 草乌209 羌活309 丹参309 葛根309 川芍309 上药加水1 500 mL 浸泡Zh 后煮沸,文火煎30 min ,滤出药液并浓缩成500 mL 。治疗时浸泡药液后与电疗机阳极相连置于颈部疼痛处,阴极衬垫置于病侧前臂远端,通电以患者感觉局部有针刺样烧灼感为宜,每次30 min ,每日l 次,连续10 次为1 个疗程,休息sd 再做第2 个疗程。
(三)中药治疗
1 .中药内治法是本病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中医内治法常需与推拿、针灸等外治法综合运用疗效显著。根据中医辨证,本病可分为两型:
( 1 )痹阻型:
治则:活血化淤,益气通痹。
方药:桃红饮加味。
桃仁129 红花99 川芍129 归尾129 威灵仙巧g 川乌69 麻黄69 白芍129 桑枝159 桂枝99 黄茂209 甘草69
若淤血严重、疼痛剧烈者、去威灵仙,加草乌69 、地龙129 、三七粉39 (冲服)。( 2 )肝‘肾亏虚型:
治则:补肝肾,强筋骨,益气血,祛风湿。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味。
独活99 寄生69 杜仲69 牛膝69 细辛, 69 秦芫69 肉桂69 获菩69 防风69 当归69 白芍69 干地黄69 地龙129 全虫99 (研末冲服)2 .中药外治法本病症状多表现在一侧颈、肩部疼痛、不适、强硬,有时可放射至臂、肘及4 一5 指。外用药的使用应在颈部(C7 两侧),即颈肋发生的部位或循经穴位敷。
中药外治法是中医综合治疗中的辅助疗法,但本法对于气血痹阻型或肝肾亏虚型中邪重痛甚者,有活血通络、祛邪止痛之功。
消肿散:
制乳香609 制没药609 木瓜609 桅子309 大黄1509 蒲公英609 土元309
用法:研磨混合,用适量凡士林调盐煮成膏,外敷患侧缺盆穴处。
功效:消肿逐淤止痛。
主治:气滞血淤型痹痛,手指发青,青筋暴露者。
(四)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颈肋属一种辅助疗法,对消除疼痛及前臂异样感觉有一定效果。本病表现的症状多与手太阳经和督脉有关。选穴时,应近部取穴与循经远端取穴相结合,并注意选取前臂其他有关经脉的瑜穴。
针灸治疗本病,当以活血通络为法。
1 .毫针
( 1 )取穴:
l )主穴:大椎、大抒、肩中俞、少海、后溪。
2 )配穴:肩井、内关、外关、C6 、7 夹脊穴。
( 2 )方法:每次选3 一5 穴,每日或隔日针治1 次。
( 3 )手法:大椎用外补法,其他穴位用中等刺激。大椎针尖向上斜刺0 . 5 一1 寸,使局部或两肩酸胀。肩井穴直刺0 . 5 一0 . 8 寸,使局部酸胀,但不可深刺。2 .梅花针
( l )取穴:大椎、C6 、7 夹脊穴、阿是穴周围、疼痛循经部位。
( 2 )方法:重叩阿是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或微出血,叩后可拔火罐。其他部位叩刺,以局部有红晕为度。
3 .耳针
( 1 )取穴:颈椎、阿是穴、肩关节、神门、指、肾。
( 2 )方法:每次选2 一3 穴,用中等刺激捻转数秒后,留针20 一30 min 。留针期间每隔5 一10 mill 捻转1 次,每日或隔日治疗l 次。
4 .头皮针
( l )取穴:对侧上肢感觉区。
( 2 )方法:患者取坐位,每日或隔日l 次,10 次为1 个疗程。
( 3 )手法:快速进针,刺人一定深度后快速捻转,不提插,持续捻针2 一3 min . 留针5 一10 min 后重复捻转。反复捻针2 一3 次即可起针。
5 .腕踩针
( l )取穴:上6 。
( 2 )方法:取患侧穴(两侧发生取双侧穴),针一尖与皮肤呈300 角,快速进针,针体应在皮下浅表层,针尖朝上,针深一般为1 . 4 寸。一般无针感、不提插、不捻转,留针30 Inin ,隔日l 次,10 次为l 个疗程。
6 .水针
( l )取穴:阿是穴、大椎、肩中俞。
( 2 )药物:当归、丹参等中药制剂,维生素B 【 、维生素B , 2 等西药注射剂。( 3 )方法:按各药不同用量准确注人穴位。注意严格消毒,勿注人血管内及关节腔,掌握适当针刺深度。
7 .电针
( l )取穴:同毫针
( 2 )方法:取患肢穴l 一2 对,一般用疏密波,调节电流由小到大,每日治疗二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538
539
、几.每次10 一15 min 。
(五)其他治疗
轻者以锻炼肩脚部肌肉为主,如耸肩、扩肩等,并避免手提重物和肩下垂,经治疗尤效的严重者可切除前斜角肌及异常颈肋,同时松解局部纤维等。
第十二节颈腰综合征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 概述】
早在1954 年Huh 即报道瑞典人中颈、腰椎并发的骨关节炎,并命名为颈及腰椎综合征。1964 年Teng 报道4 例,1955 年Walter 报道28 例。1988 年国内赵定麟在《 颈椎病》 中描述了本症的临床特点,1990 年JacobS 报道了200 例颈腰椎并存的椎间盘病cervibal and lumbal disc disease )。1992 年在第二次全国颈椎病座谈会上张佐伦介绍了颈腰段并发的椎管狭窄症,1992 一1998 年作者已处理此类疾病40 余例,占同期颈椎病的10 % ,占自1989 年以来的同类患者的20 %。可见注意此病后,临床并不少见。所谓颈腰综合征是指颈椎腰椎椎管同时狭窄,并出现椎管内神经受压的症状特征,发病人群多在成年,或中年以后,当脊椎退变已经开始并发展至一定程度时才发病,因此,根据其病理解剖特点而将这一部分病例称为颈椎与腰椎椎管狭窄及退变综合征。从对临床上数千例涉及颈腰椎椎管手术治疗的病例中发现,颈腰综合征的发生率约占因颈椎病及颈椎管狭窄症施术患者的巧%左右。临床诊疗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常合并有腰椎管发育性狭窄。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颈腰段皆有后纵韧带骨化,和颈、腰椎同患骨关节者并不少见,因其病象较一处发病者复杂,以致造成误诊、漏诊者时有所见,治疗上也有其特点。
这类病症称之为颈腰段并发狭窄(图12 一108 ) ,颈腰段并发椎间盘病,都不能概括其内容,本文将从广义的角度上将颈、腰椎皆有发育性狭窄,退变性狭窄,椎间盘突出及后纵韧带固化、黄韧带钙化,出现颈及腰脊髓、神经受压症状者,总称之为颈腰椎综合征(cervibcal and lumbal spine syndrome )。随着认识的提高,其发现率日益提高,应该给予重视。
【 病因病机]
(一)中医学病因病机
1 .原发病因
( 1 )肾精亏虚:素体享赋不足,或老年精血亏虚,或年久体虚,耗伤阴气,致肾阴或肾阳不足,不能充实温养经脉,故而颈腰痛。如《 症因脉治· 腰痛》:“先天不足,真阳亏损,则为阳虚腰痛;真水不足,复损阴精,则肾虚火旺而腰痛。”由于腰为肾之外府,外邪所伤必先肾虚,故肾虚是腰痛的发病中最重要的因素。如《证治准绳· 杂病· 腰胯痛》 云:腰痛“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淤血,有气滞,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
( 2 )外邪侵袭:外邪系由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颈
cT 示c 。、C 礴,、贾』。椎间盘突出4lllm ,椎管中矢径为7 mm
CT 示C 、J 、C 。,椎间盘突出snlm ,推管中矢径为7mm
颈椎前路减压术后2 年零9 个月,( : T 示植骨愈合,椎体右后方减压不够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图12 一,08 男,55 岁,颈腰椎管狭窄症。先行颈椎前路减压术,17 个月后行腰椎间盘摘除术,疗效分别为良、优
腰部肌肉,筋骨发生酸痛、麻木、重着、活动不利。外邪的侵袭,主要是正气不足,内因是发生外邪侵袭的基础。(素问· 评热病论》 中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灵枢· 百病始生》 中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只有肾气亏虚,正气不足时,外邪才容易侵袭人体。
( 3 )跌仆损伤:外伤的原因有运动损伤,生活或工作中的意外事故等,致使头颈部腰部都受到过度的前屈,后伸或侧弯等损伤,造成椎体周围肌肉韧带损伤,颈椎、腰椎不稳并加重椎体的退变,致使发生颈腰综合征。造成颈腰综合征发生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肾气亏虚,颈椎和腰椎都有严重的退行性改变,在跌仆损伤的作用下,致使瑟椎和腰椎内外平衡遭受破坏,如肌肉、筋膜、韧带、关节等进一步损伤而致使骨刺增生、韧带钙化肥厚而发本病。二是曾有颈腰部损伤,因失治、误治、淤血留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肌肉、筋骨失于濡养,加剧了颈腰椎的退变和内外稳定的失衡而发生云病。
2 .继发病因
( l )淤血:淤血形成的原因有三:一是正气亏虚,气虚运血无力,血脉淤阻;是肝气郁结,气滞血淤,或肝火内郁,灼伤津液,血液钻稠,滞而不畅,而为血淤;540




541
… l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是妖仆损伤,淤血留滞经络,筋骨失于正常气血的濡养,加剧了颈腰椎的退变。( 2 )痰湿:中年以后肾气渐虚,精血亏虚,气化无力,水不得气化,停蓄而成痰下: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积体内而为痰湿;肝失疏泄,津液代谢气化失常,停聚体习而化生痰湿。痰湿形成后,阻滞经络气血,筋骨失于濡养致颈、腰退变;痰湿留滞肌庵、筋骨间,则四肢、颈、腰部麻木、强直、沉重乏力。
3 .主要病症的病因病机
( l )疼痛:疼痛的病因是因经脉气血受阻所致,按病因的角度分,造成经脉气血受阻的原因有虚实之分。虚证可因气血不足,经脉失养,血运受阻;或气虚,元气虚衰,血运无力而受阻;或因肝肾不足,经脉骨髓失于温煦、滋养,气血受阻;或寒湿化热,湿热阻滞气机,气血运行受阻;或跌仆损伤,气血阻滞经络;或肝失疏泄,气滞血淤;或痰湿内生,遏阻气机,痹阻经络;或痰淤相结,气血受阻。从部位上分,上肢为手三阴、三阳经循行之处,下肢为足三阴、三阳经循行之处,颈腰背为督脉和足太阳膀扰经循行之处。四肢与颈腰背部疼痛与这些经络的分布区域有直接的关系。无论外邪侵袭,痹阻经络;或痰湿流注四肢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或跌仆损伤,气滞血淤;或气血不足,肝肾亏损,筋骨失养等,皆可致使颈腰背部及四肢的部位发生疼痛。( 2 )疹证:疹证的病因病机如下:
l )湿热浸淫:外感寒湿之邪,营卫运行受阻、郁遏生热,久则气血运行不利,筋肉经脉失却濡养,驰纵不收而发为疹证。湿热内郁,遏阻脾胃,运化失职,筋脉肌肉失养,阳明湿热不清,亦可灼伤肺气,加重疾证;湿热困脾,久则伤及中气,脾虚湿热,虚实互见;或湿热流注于下,伤及肾阴,筋骨失养而发为痪证。
2 )肝肾亏损:肝阴素虚,或房劳过度,或久病及肾,精血亏虚,水亏火旺,筋脉失养,或精血不足,虚火上亢,灼伤肺金,肺失治节不能通调水道以溉五脏、肢体而为屡。
3 )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虚弱,加之久病成虚,中气受损,则受纳、运化、输布的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无以濡养五脏运行气血,以致筋骨失养,关节不利,肌肉瘦削,肢体疾废不用。
(二)西医学病因病理
西医学认为本病发病机制较一般单纯颈椎管狭窄症或单纯腰椎管狭窄症复杂,不仅因其解剖节段长,且其病程一般也较久,但其基本特征相似,现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1 .发育性椎管狭窄发育性椎管狭窄是本病的基本特点,一个宽敞的椎管,不仅为椎管内的脊髓和脊神经根等组织在正常状态下的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有效间隙;而且一旦发生外伤,只要是暴力所引起的损害不过于剧烈仍可使椎管内的神经组织具有缓冲和躲避的作用。相反一个狭小的椎管在使椎管内容积减少的同时椎管内的有效间隙亦随之下降,其中椎管严重狭窄者几乎到达零。因此,对突然而来的暴力无法承受,即使是生理性的改变,增生及位移亦难以适应。也就是说,处于临界饱和状态下的脊髓及脊神经根,在椎管内稍遇占位性及椎节动力性改变等即可引起症状,并与椎管狭窄的程度,退变性组织的体积及椎节位移的大小等成正比(图12 一109 )。
2 .椎管狭窄的继发性改变在椎管狭窄的状态下,除椎管内有效间隙变小或消
白二二协日
义__ _ ,夕
恤日__夙
图12 一109 椎管状态示意图
A 正常椎管B 原发性椎管狭窄C .继发性椎管狭窄
失即使脊髓与脊神经根的直接压迫作用外,尚可引起以下继发性改变:( l )血液回流受阻:任何管道一旦发生狭窄,首先影响局部的静脉,以致回流受阻,一方面引起供血区神经组织的缺氧,并引起缺氧性神经炎改变(此是本病最早出现肢体或躯干麻木、疼痛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加剧了椎管狭窄的程度,并随着椎管内压力的升高,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波及动脉系统,并从淤血性神经炎转变成缺血性神经根炎。
( 2 )粘连的形成:椎管内组织长时间处于受压状态时,则易引起局部的纤维蛋白渗出,尤其是根袖处最早发生,渐而延及蛛网膜下隙而形成典型的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其程度与硬膜囊受压时间长短成正比,一旦引起此种改变,不仅可加重病情,而且成为治疗(手术减压等)后恢复不良的主要因素。因此,一旦确诊此病应及早治疗( 3 )椎节退变及骨质增生:此种改变实质是任何正常人所共有的老化过程,但对于一个椎管已经狭窄的患者来说,其后果更为严重。甚至轻微的髓核突出、黄韧带松弛、小骨刺形成或椎节松动等即可诱发症状。两种以上因素更易发病(图12 一110 )。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日比J 日日州日日日日州曰日日曰别妇日月日日日训fl .、I 1 l . we . . . . . . ' . . . . . . L . . . . ' , . … ‘. . . .胜.. ' . ,卫.刁l ' 门l 喇翻例日川
芯五续
图12 一110 在椎管矢径较宽畅的情况下,一般髓核突出并不一定引起硬膜囊受压症状
( 4 )神经组织退变:椎管的神经组织长期受压,必然引起退行性改变.尽管这一过程一卜分缓慢。但后果严重:如果脊髓实质出现变性,即使手术彻底减压,也难以获得有效的恢复,且手术的危险性较之一般病例增加数倍以上。
(三)病程的分期一般将其分为早、中、晚三期.实质上,三者为一相延续的过程,临床上常常遇到介于两期之间的病例1 .早期主要是椎管伴有轻度
的退变,此时所产生的症状是通过椎管内的窦椎神经反射所引起的,也就是说,当椎管狭窄或椎节退变所引起的椎管内容积减小及压力升高,首先是刺激遍及椎管内表面的窦椎神经末梢,并反射的表现出节段以感觉障碍为主的症状。此种症状的特点是变化灭542


543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三于各种增加椎管内压的因素而出现,也可因减压因素而消失,此期是非手术疗法发芝‘住月的最佳时机。
2 .中期在前者基础上,退变加剧,症状反而明显,此期主要是血管动力性因看通作用,即在椎管内有效间隙更加减少的情况下,首先使推管内的细小静脉支受压,二致出现淤血性(缺氧性)神经根炎,渐而发展至椎管内的动脉亦受压,从而加剧根性缺血及缺氧这一病理生理进程。
3 .晚期此期以神经组织受压为其主要病理改变,因此,其所产生的症状是直提采源于脊髓神经根受压的结果。与前支相延续,又互为因果,如不及早消除对神经致长园素,势必由于恶性循环作用而进一步加剧脊髓及脊神经根的变性,最后呈现难以逆转约结局。此期病理解剖的特征是脊髓变性,蛛网膜炎形成及椎管壁伴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包括骨质增生、骨刺形成及髓核突出等。
(四)颈腰推管狭窄同时并存的机制
颈椎与腰椎两者椎管同时狭窄时,何者先发病呢?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大多先从颈段开始,因为颈椎间小关节与脊神经根尤为接近,其退变增生后挤压或损害性刺激的机全较多。另外颈椎更有钩椎关节的退行性变的参与,而增加了狭窄的机会。颈椎的活动受限,腰椎代偿活动增加,加速了腰椎管及其附属结构的退行性变化。至于症状的表现下是颈段在先。此主要是由于颈髓较粗大,尤以颈膨大处,因其受齿状韧带及脊神经根习牵制而少有退缩余地,下腰椎段硬膜囊内的马尾活动度较之颈髓为大,且富有伸缩性及原有的保留间隙较大,因此,当后天生长发育过程中稍遇某种退变因素,如髓核突土、椎节松动、黄韧带肥厚等即可发病。
【 临床特点]
本病主要特点是在其有颈髓受压症状的同时伴有腰椎管狭窄症状,两者可一前一后多见),亦可同时存在(少见),或在颈部手术后发现腰部症状,也可因腰部症状就诊、检查时发现颈髓受压更严重。
(一)颈部症状特点
主要表现为脊髓本身受压为主的症状,而根性受累机会较小,临床上本病常与颈椎病两者相混淆,事实上两者常并存,尤其是在本病的中后期,因为颈椎病的发病绝大多数是建立在椎管狭窄的基础上的,而椎间盘突出、脱出及骨赘形成,又是椎管狭窄症各种症状的诱发因素。对于临床医师来说,关键是要分清何者在先,何者为后,不仅明确诊断,而且对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通过大量病例观察,我们发现本病具有以下特点:
1 .感觉障碍至少95 %以上的病例具有此组症状,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过敏或感觉分离等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脊髓丘脑束及其他感觉神经纤维受累所致。其特点是:
( l )最早出现:此点与脊髓型颈椎病者明显不同。
( 2 )多从上肢开始:90 %以上的病例其感觉障碍先从上肢开始,以手及前臂部尤为多发,亦可能先从肩部开始。
( 3 )麻痛为主:患者多诉本病初发时自觉手臂疼痛及麻木感,尤以刺痛为多见


( 4 )呈持续性:即感觉障碍出现后多呈持续性,但可有阵发性加剧,此多与各种诱发因素有关。
2 .运动障碍常在感觉障碍之后数周或数月出现,主要表现为锥体束征,多从步态沉重、下肢无力、抬步困难、易跪倒及束带感等开始。随着病程的发展症状日益加重,以致完全瘫痪。
3 .肌肉萎缩较之脊髓型颈椎病出现要早,且多较明显,范围亦较广泛。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发育性椎管狭窄系多节段之故,因而脊髓一旦受累,往往是数节段同时出现。但其平面一般不会超过椎管狭窄最高节段的神经支配区,此与脊髓侧索硬化症时的肌肉萎缩平面常高至CZ 水平以上明显不同。
4 .反射障碍生理反射多呈亢进状,且范围亦广泛,从上肢的脓二头肌、肪三头肌及挠反射至下肢的跟腿反射多呈明显活跃或亢进,且多伴有Hoffmann 征及掌领反射阳性,腹壁反射及提聚反射呈减弱或消失。踩阵挛及骸阵挛出现较脊髓型颈椎病为早,且易伴有Bahinski 征。
5 .其他
( l )大小便障碍:多在中后期出现,以尿频、尿急及便秘为多见,后期则可引起尿储留,甚至大小便失禁。
( 2 )植物神经症状:亦多伴有胃肠及心血管症状,占全部病例的30 %左右(多从术后获得证实)。
( 3 )颈部防卫征:此类患者常使颈部保持自然仰伸位(功能位),怕仰伸,亦怕前屈。
各种影像学检查均呈示椎节发育性狭窄;其此值小于l : 0 . 75 ,绝对值小于12 mm , 其中不少病例在10 mm 以下。椎间隙后缘病变可轻可重,椎管周围组织的继发性改变与发病时间的早晚关系更为密切。
(二)腰部症状
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以下三大症状。
1 .间歇性跋行即当患者步行数十米或数百米后,出现一侧或双侧腰酸、腿痛、舫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跋行,稍蹲下或坐下休息数分钟,又可继续步行;如此可连续行走,因有间歇期,故名间歇性跋行。此主要是由于下肢肌肉的舒缩使椎管内相应脊节的神经根部血管生理性充血。在椎管及椎管狭窄情况下,则渐而形成静脉淤血,以致微循环受阻而出现缺血性神经炎;加之神经根受牵拉而出现一系列症状。但当稍许蹲下或坐、卧床休息后,能消除因肌肉活动所造成的刺激源,从而使椎管恢复到正常的宽度.症状也随之减轻或消失。
2 .主诉与客观检查的矛盾尤以本病的早期,由于椎管狭窄使马尾及神经根在椎管内的容积处于正常范围的最低点。因此当患者长距离的步行或处于各种增加椎管内压的被迫体位时,则主诉甚多,甚至可有典型的坐骨神经痛。但在就诊时,由于临诊前的短暂休息而使椎管内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此检查常为阴性。这种主诉与体检的不统一性,易被误为“夸大主诉”或“诈病”。本病后期,或是由于多种附加因素,如合并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下腰椎失稳、骨质增生和椎管内继发蛛网膜粘连等,并构成椎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544
对即几味‘泊‘.曰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545
… !!… ― … 第十二章
颈部疼痛疾患
一叮行续性占位病变时,则可有阳性体征出现,并具有动力性加剧这一特征。3 .腰部后伸受限及疼痛由于管腔内有效间隙减少或消失,当腰椎由中立位到乞三位时,除使椎管后方的小关节囊及黄韧带挤向椎管和神经根外,椎管长度亦缩短二二二m ,椎间孔变窄,椎间孔突向椎管以及脊髓与神经根的横断面增粗。如此则使管腔一:三急骤增高,患者后伸受限,并由此出现多种症状。但将腰部恢复到伸直位或略向前一则由于椎管也恢复到原来的宽度,症状也立即消除或缓解。因而这类患者虽不能步.却能骑车(即体位型者)。但如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时,则腰部不能继续前屈,甚至=三也出现腰痛与坐骨神经痛症状。
以上三大症状几乎每例患者都可出现,其阳性率较高,故可依此作出临床诊断,仅一钊病例需作进一步影像学检查。
4 .其他症状视病程长短、病变程度等差异尚可伴有其他症状。由于本病患者石有椎管狭窄,因此髓核的稍许的突出(或脱出),即可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而引起椎阅盘突出症时的根性放射痛及腰部前屈活动受限等症状。老年患者尚可伴有肥大性脊柱乏、小关节增生及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等引起的临床症候,应全面加以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1 .颈椎管狭窄无论是x 线平片或临床检查,均显示颈椎管狭窄矢状径值小于J . 75 ,或绝对值小于12 mm ,同时伴有颈髓受压临床症状及体征。
2 .腰椎管狭窄主要根据三大临床症状特点及其他相应改变,X 线平片显示椎管矢状径明显狭窄,绝对值多小于巧mm ,甚至小于12 nlm 。
3 .易激惹发病由于椎管均有发育性狭窄,因此一旦出现某些占位性改变,例丁推节的松动,髓核的膨隆、突出,黄韧带松弛或肥厚等一般性病变因素即可诱发各种脊髓或根性症状。
4 .影像学特点照颈、腰椎侧位X 线平片,测量骨性矢状径,观察椎体边缘增三情况。在对40 例病例的37 张侧位测量,仅一例椎管矢状径为12 mm ,其余为3 一10 ? .合并OI 〕 LLZ 者7 例;33 例腰椎片,只有2 例矢状径为13 ? 14 mm , 16 例为7 一12 二:,平均10 . 58 mm 。除常规颈腰部X 线正侧位片外,尚可参考一般的CT 或CTM ,必要对亦可采用MRI 检查,脊髓造影术既往是作为判定椎管狭窄的主要依据,但此种侵人性检查副作用较大,已被前两者所代替。
(二)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锥体束受累的某些疾患及其他与颈椎病等相似的疾患相鉴别。1 .脊髓侧索硬化症较为常见,因其同时引起上下肢肌力减弱或瘫痪易与本病柜混淆,但本病的全过程中不伴有感觉障碍,且无腰椎管狭窄症所特有的三大临床症伏二
2 .脊髓空洞症亦易与本病相混淆,因其多伴有感觉分离及营养性障碍,无腰玉管狭窄症三大临床症状,易区别。个别困难者可行MRI 检查。
3 .周围神经炎多见于中毒与感染后的末梢神经炎性改变,主要表现为双侧对称佗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障碍,且无脊髓性受压及腰部三大症状,一般易于鉴别:


4 .其他包括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拼及粘连性蛛网膜炎(可伴发)等均应与之鉴别。
【 治疗」
(一)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也分为保守及手术,或一处保守,另一处手术。治疗原则为解决突出矛盾。患者的突出症状为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和根性疼痛,除非根性疼痛十分严重,否则应重点改善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而颈脊髓和腰脊髓马尾功能障碍相似时,应先解除颈脊髓压迫,改善颈髓功能,术后过一段时间,再解决腰部病变。如:
( l )颈腰段都有椎间盘突出时,应判断何者的症状为主,颈椎间盘突出虽多,但颈椎间盘突出症少,且多为中央或中间型,压迫脊髓者多,因此颈腰段都有突出,都有症状,只要疼痛不太重,解除脊髓压迫就比较重要,则先切除突出的颈椎间盘组织,解除脊髓压迫,待颈部病情稳定后,再作突出的腰椎间盘摘除。
( 2 )颈腰段都有狭窄,如下肢有锥体束征,说明以颈段症状为主,应先作颈椎管扩大术,术后稳定2 一3 个月后,再作腰椎管减压。
( 3 )颈腰段都有狭窄或突出时,但下肢肌肉张力低,跟键反射减弱或消失,膝腿反射不亢进,说明以腰段狭窄为主,可先解除腰段压迫,以后根据病情需要,用保守或手术治疗颈段疾病。
(二)治疗方法
目前,国内外治疗颈腰综合征的方法很多,首选应为保守疗法。主要方法有传统手法治疗、牵引治疗、麻醉下手法治疗、牵引加手法治疗、药物疗法、物理疗法、针灸疗法。手术治疗应为次要考虑。现将其总结如下:
1 .手法治疗
( l )方法一:
l )治则:舒筋活络,温通血脉。
2 )取穴及部位:风池、大椎、颈腰夹脊穴、肩井、肩骼、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肝俞、‘肾俞、命门、腰阳关、志室、居骼、环跳、承扶、委中、承山及颈背部腰髓部、患侧上下肢肌肉。
3 )手法:按揉法、点按法、攘法、提捏法。
4 )方解:风池为足少阳、阳维脉交汇穴,位于枕骨两侧,具有疏风清热、通经于络止痛作用。大椎、命门、腰阳关为督脉颈腰部要穴,可通调督脉,培补真阳,祛风育寒。肝俞、‘肾俞为足太阳膀胧经愉穴,亦为肝肾的背俞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足万筋骨强。五穴共用以疏通阳经、滋补肾阳、祛除风寒邪气。肩井、肩骼为颈部阳经亨穴,可理气疏筋通经止痛。志室为膀胧经愉穴,有补肾壮腰,治疗腰疾之效。颈腰夹令穴为颈腰部奇穴,手法作用可疏通督脉、足太阳膀胧经经气。居谬、环跳为胆经在嘎唇部愉穴,可通利关节、疏筋解痉止痛。“腰背委中求”委中为治疗腰部疾患的经验右穴,能疏通膀胧经气血通畅。取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承扶、承山诸穴疏解手乏三阳经经气,以宣通气血,血和脉通。诸穴相互为用,共解颈腰痹痛。5 )操作: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546


547
l 第十二章颈部疼痛疾患
A .颈项及双上肢。
a .在患侧风池、大椎、肩井、颈夹脊、肩骼、曲池、谷合穴行点拨以放松肌肉。b .用拇指揉法行颈项部及患上肢按揉,手法宜轻巧,流畅。
c .用攘法在颈肩部肌肉操作。
d .攘患侧上肢;沿患侧上肢三阴、三阳经循经弹拨、拿揉:
B .腰及双下肢:
a .按揉法:患者俯卧,医者用掌根或拇指自患者上背部沿脊柱两侧足太阳膀恍经循行路线,自[而下进行按摩,下至臀部。
b .点压法:术者用掌根按压棘突,自上向下,再以拇指点按肝俞、肾俞、命门、要阳关、志室、居臀、环跳、承扶、委中等穴。
c .攘法:术者于足太阳膀胧经及督脉上行攘法。
d .推揉腰能部,提捏、拿揉患侧下肢肌肉。
( 2 )方法二:治疗本病以舒筋活络,温通血脉,通过推拿可使局部气血通畅,改善因椎管狭窄而致周围神经及软组织的被刺激症状。
l )腰及双下肢:如患者有棘突歪斜,用旋转复位手法;患者俯卧床仁,用双拇指重叠法按揉腰突间及腰髓部两侧肌肉,并在患肢三阴、三阳经循经按揉;用攘法沿上述路线攘动;用弹拨法弹拨腰髓部两侧;肘部点按腰部压痛点、’肾俞、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足三里;双手重叠,掌根震颤腰部患处;侧位斜扳及下肢后伸扳法;患者腰部垫适当大小软物仰卧5 min 。
2 )颈项及双上肢:先在患侧风池、肩井、天宗、曲池、合谷穴行点按术以放松肌肉;用拇指揉法行颈项部及患上肢按揉,手法宜轻巧、流畅;用核法在颈项部及患仁肢攘动;沿患上肢三阴、三阳经循经弹拨;用嵌法嵌双手指;拿揉肩井;复式放松手法;用颈托固定颈部。
2 .中药离子导人疗法此法可以改善椎管狭窄病变局部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供,减轻疼痛等症状,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 l )处方:
防己159 牛膝159 白芷159 乳香209 杜仲209 草乌209 川芍209 桃仁209 羌活209 秦芫巧g 没药109 红花109 干姜309
取上药加水适量浸泡3h 后文火煎煮,浓煎取汁过滤后装瓶备用。治疗时将用药浸泡的7 层纱布两块置于患处并将治疗机的正、负极板放在纱布上,通电每次30 min ,每天治疗2 次,巧d 为1 个疗程,每个疗程中间休息ld ,再进行第2 个疗程治疗。( 2 )处方:
补骨脂209 淫羊霍309 川杜仲209 桑寄生309 透骨草309 地龙209 细辛109 汉防己409 葛根309
上药加水1 600 mL 浸6h ,煮沸后文火煎30 min ,再用四层纱布过滤药液,滤出药汁约SOn 飞L ;第二煎加水约1 100 mL ,煎沸20 min ,滤出药汁600 mL ,两煎合液备用二治疗时用8 层白纱布垫,外包绒布,做成8 Cnl x 12 Cm 的布垫,使用时将其置于40 - 50 ℃ 的药液中浸透后稍拧干,放置于腰部阿是穴处,通过电极板连接电疗极阴极,辅




助电极置于一侧委中或悬钟穴,电流量2 一10 mA ,时间20 ? 30 nlin ,每日l 次,] 2 次为1 个疗程。两个疗程间休息3 一sd 。
3 .针灸疗法
( l )毫针:
l )颈项及双[肢:
A .匕肢取穴:
主穴:风池、颈夹脊、天柱、肩骼、手三里、合谷、外关、后溪。配穴:月需俞、肩骼、天井、曲池、阳池。
B .方法:每次选3 一5 次,急性期每「{针治l 次,症状好转后,可隔日针l 次。C ,手法: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补法,风池穴向对侧眼球斜刺0 . 5 一l 寸,风府穴针尖向下领方向缓慢刺人0 . 5 一0 . 8 寸。注意针尖不可朝_L 。颈夹脊穴针尖向椎体方向,斜刺0 . 3 一0 . 5 寸,注意针尖不可向外或过深,以免伤椎动脉。一般留针10 - ZOmin 。
2 )月要及双下肢:
A .取穴:
主穴:’肾俞、腰阳关、次臀、白环俞、环跳、委中。
配穴:阿是穴、上骼、秩边、承扶、阳陵泉、承山。
B .方法:每次选3 一5 穴,每日针治】 次,10 次为1 个疗程。
C .手法:’肾俞用补法,其余穴位用中等刺激或强刺激。肾俞穴直刺并微斜向椎体,深l 一1 . 5 寸。腰阳关直刺0 . 5 一1 寸,使局部及下肢酸、沉、胀。环跳穴直刺,针尖向外生殖器方向直刺2 一3 . 5 寸,使局部酸胀,并向下肢放射。
( 2 )梅花针:
l )取穴:阿是穴、颈夹脊、腰夹脊及感觉障碍循经部位。
2 )方法:自L 而下叩刺,以局部皮肤红晕而无出血为宜。
( 3 )耳针:
1 )取穴:颈椎、腰骼椎、神门等穴位。
2 )方法:每次选3 一4 穴,强刺激捻转数秒,留针20 ? 30 min 。留针期间,每隔5 一10 mirl 捻转l 次,每日或隔日治疗l 次。
3 )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耳有显著皮肤病者忌用。
( 4 )头皮针:
l )取穴:运动区上1 / 5 和中2 / 5 ,感觉区上1 / 5 和中2 巧,双足运感区。2 )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快速进针,刺人后快速捻转,不提插,持续2 一3 min ,留针5 一10 min 后重复捻转1 次,反复捻针2 一3 次起针,每日针1 次或隔舀1 次,10 次为l 个疗程。
( 5 )腕躁针:
l )取穴:_上6 、_LS 、下5 、下6 。
2 )方法:取患侧穴位,针体与皮肤呈300 角快速进针,针体在皮下浅层,针尖轰上,针深一般为1 . 4 寸。一般无针感,不提插,不捻转,留针30 min ,隔日1 次,一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
548 '


叉勺l 个疗程。
3 )注意事项:腕躁针进针时应以不痛为度,若患者出现酸、麻、胀、沉、痛等感毛,说明针人筋膜下层,需退回皮下浅表层,调整针尖方向再进针:
( 6 )电针:
l )取穴:同毫针。
2 )方法:选2 一3 对,一般用疏密波或疏波,调节电流从小到大,颈部的电流小,矍部电流可稍大,每日针l 次,每次ro 一巧min 。
( 7 )灸法:
l )取穴:同毫针。
2 )方法:临床上可选用艾条灸、艾针灸、温针灸、温灸器灸二每次选3 一5 穴,灸10 ? 20 min 或5 一7 壮,每天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间隔2 一3d 行第2 个疗程。4 .康复治疗
( l )心理治疗:颈腰综合征的患者病情相对来说较复杂,治疗困难、病程长、易』 现悲观心理和恐惧心理,因此医生应积极从思想开导患者,热心帮助患者消除悲观心理,积极治疗,早日康复。
( 2 )药物、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可参照上述的治疗方法进行。
( 3 )医疗体育锻炼:医疗体育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功能,增强颈项和腰背部功能.坚持长期锻炼,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5 .其他治疗
( 1 )颈腰部制动:同时对颈、腰段采取相应的制动措施,包括颈围、腰围、石膏固定、卧床牵引等。
( 2 )调整改变睡眠状态:纠正不良的睡眠姿势,如不要倚在床头长时间地看电视或阅读;还应强调睡硬板床,枕头高度要适中,高6 一9 cm ,枕芯以稻壳、绿豆壳、荞麦皮等为宜。
( 3 )改善工作条件:以保持脊柱略向前屈曲的体位为佳,尽量避免向后仰伸的动作。
( 4 )锻炼腹肌:此对增强与调节腰椎椎管的内外平衡帮助较大,应教会患者.并督促检查。
6 .手术疗法手术部位,除非腰部症状十分严重,原则上均先对颈椎施术,术后视恢复情况再决定腰部需否手术。两处手术的间隔时间一般以半年为宜,如此可使颈髓获得较为满意的康复。手术种类,根据具体情况不同而异。
( l )颈部:视脊髓受压部位不同而酌情选择前路或后路减压术。本病多以感觉障碍起病,故多先行后路。前后均需施术者,一般间隔2 一3 月为宜。
( 2 )腰部:主要为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视根管是否受累而酌情扩大减压范围近年来,亦有人主张采用将腰椎在前屈位置上行后路“H ”植骨融合术,以维持椎管处于较宽的位置,从而获得减压的疗效;但此种体位可增加其他椎节间隙内压,在选择时应注意。
( 3 )颈腰段:颈、腰段都有椎间盘突出时,应判断何者产生症状及何者的症状为
549 易丁
}系一二章
颈部疼痛疾出:)


主,颈椎间盘突出虽多,但颈椎间盘突出症少,且为中央或中间型,压迫脊髓者多。因此颈腰段都有突出,都有症状,只要疼痛不太重,解除脊髓压迫就比较重要,则先切除突出的颈椎间盘组织,解除脊髓压迫,待颈部病情稳定后,再作突出的腰椎间盘摘除。[预防和预后]
(一)预防
1 .未病先防
( l )生活方面:生活要有规律,坚持从事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胸怀豁达,精神乐观,居住应避潮湿,防冷暗,通风透光,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调摄,女士尽量不穿高跟鞋。
( 2 )工作方面: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紧张,疲劳;伏案工作不宜过久,如看书、写字、作画等要随时左右前后转动,活动颈项及腰背部肌肉,疏通筋脉,从事坐位工作的人,对腰部损伤最大,可定时做抱膝动作,减少腰部劳损。
( 3 )体育锻炼:坚持颈及腰背部的适当体育锻炼和按摩。如仰卧起坐运动等,每次10 ~巧遍,3 一5 min ,每日2 一3 次。养成打太极拳或练气功的习惯,增强体质。2 .既病防变颈腰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有其特殊规律。在防治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其转变规律和途径,截断其发展、转变的途径。
( l )早期诊断:定期复查身体,搞清疾病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治疗,杜绝误诊。
( 2 )早期治疗:本病除发育性颈腰椎管狭窄外,多以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为诱因,因此若疾病出于此阶段,可通过推拿、休息等方法祛除诱发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 3 )已病防变:对于本病的可能并发症如肌肉萎缩,截瘫等,应针对性地预防。( 4 )预后防变:继续服用补肝肾、强筋骨药物增强机体免疫力,纠正非生理的劳动体位;防御风寒湿邪侵袭,积极有效进行运动锻炼。
(二)预后
术后按脊柱手术常规处理,本征较一般单纯颈椎管狭窄症者病情复杂,如能早期治疗,预后较为满意。但病程延续过久,脊髓出现变性或已有蛛网膜炎形成时,预后较差。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
550